具有储液功能的双向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6509发布日期:2019-11-09 00:46阅读:1156来源:国知局
具有储液功能的双向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空调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具有储液功能的双向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空调装置在启动制冷模式时,室外热交换器充当冷凝器的角色,此时冷媒采用上进下出的方式;当启动制热模式时,室外热交换器充当蒸发器的角色,此时冷媒采用下进上出的方式。现有技术中,由于空调系统制冷和制热时,系统循环冷媒的量不同,再考虑到年泄露量,就需要在一套系统内增加储液装置,将差量和泄露量的部分冷媒储存起来,而储液装置加装压缩机吸气口附件,增加了低压段压阻,提高了压缩机功耗,造成低压段的蒸发能力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车用交换器只用于冷媒向环境放热,不具备兼顾向环境放热和吸热的不足,提出一种具有储液功能的双向热交换器,实现兼顾储液和装置性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多组散热带、多组扁管、两个集流管、储液罐、多个阻流板和第一单向阀,以及四个接口,其中:散热带与扁管间隔设置,两个集流管设置于散热带和扁管的两侧,储液罐与第一集流管连通,阻流板设置于第一集流管的内部,上进口与上出口连通且与第一集流管连通,下进口与第一集流管连通,下出口设置于储液罐的底部,第一单向阀位于下进口与下出口的连通管道内使冷媒仅能由下进口流向下出口。

所述的储液罐的顶部与上出口通过第二单向阀连通为储液罐提供防逆流作用。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室外热交换器具有四个接口,在进行制冷和制热时,室外热交换器进出口冷媒流向发生反转,从而使换热效果以及压损都能实现平衡,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换热效率;本装置作为蒸发器时,一部分循环冷媒变为过热态进入压缩机内,避免了液击现象,另一部分冷媒直接进入储液罐储存,无法继续循环,使低压段压损降低,提高了换热能力;本装置的储液罐顶端与上出口连通,使储液罐顶端饱和气态冷媒和上出口过热态冷媒混合后,拉低出口冷媒过热度,增加了高压段放热量,有利于压缩机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作为冷凝器时冷媒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作为蒸发器时冷媒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作为冷凝器时冷媒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作为蒸发器时冷媒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中:箭头的指向为冷媒的流动方向;第一集流管1、散热带2、扁管3、上挡板4、第二集流管5、上进口6、阻流板7、下进口8、第一单向阀9、下出口10、储液罐11、上出口12、第二单向阀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多组散热带2、多组扁管3、两个集流管1和5、储液罐11、多个阻流板7、第一单向阀9和上挡板4,以及四个接口6、8、10和12,其中:在上挡板4的下方散热带2和扁管3间隔设置,两个集流管1和5设置于散热带2和扁管3的两侧,储液罐11与第一集流管1连通,阻流板7设置于第一集流管1的内部,上进口6与上出口12连通且与第一集流管1连通,下进口8与第一集流管1连通,下出口10设置于储液罐11的底部,第一单向阀9位于下进口8与下出口10的连通管道内。

如图2所示,当本实施例作为冷凝器时,冷媒上进下出,上出口12和下进口8均处于关闭状态,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由上进口6进入第一集流管1内,气态冷媒充盈整个第一集流管1,阻流板7将气态冷媒均分到上部分流程的每组扁管3中,通过散热带2与流通的空气交换热量,变为过冷态/两相态冷媒并进入第二集流管5中,然后均分到下部分流程中的扁管3内,通过散热带2继续与流通的空气交换热量,变为过冷态冷媒,阻流板7将过冷态冷媒全部通过第一单向阀9进入储液罐11内,再经下出口10流出。

如图3所示,当本实施例作为蒸发器时,冷媒下进上出,上进口6和下出口10均处于关闭状态,低温低压两相态冷媒由下进口8进入第一集流管1内,由于下部分流程集流管的容积小,两相态冷媒一部分会被分到下部分流程的扁管3中,另一部分会通过第一单向阀9进入储液罐11中储存。进入扁管3中的冷媒通过散热带2与空气交换热量,变为两相/气态冷媒进入第二集流管5中,然后均分到上部分流程的扁管3中,通过散热带2继续与空气交换热量,变为过热态冷媒,阻流板7将过热态冷媒全部导向上出口12流出。

实施例2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将储液罐11的顶部与上出口12通过第二单向阀13连通使上出口12或上进口6的冷媒无法流入储液罐11以提高整体的换热能力。

如图5所示,当本实施例作为冷凝器时,冷媒上进下出,上出口12和下进口8均处于关闭状态,由于第二单向阀13的防逆流作用,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全部进入第一集流管1,气态冷媒充盈整个第一集流管1,阻流板7将气态冷媒均分到上部分流程的每组扁管3中,通过散热带2与流通的空气交换热量,变为过冷态/两相态冷媒并进入第二集流管5中,然后均分到下部分流程中的扁管3内,通过散热带2继续与流通的空气交换热量,变为过冷态冷媒,阻流板7将过冷态冷媒全部通过第一单向阀9进入储液罐11内,再经下出口10流出。

如图6所示,当本实施例作为蒸发器时,与实施例1作为蒸发器相比,本实施例的储液罐11中储存的冷媒发生分层,上部分为饱和气态冷媒,下部分为液态冷媒,气态冷媒通过第二单向阀13进入管路中,与上出口12的过热态冷媒混合,将进入系统管路的冷媒过热度拉低,变成低过热度冷媒,但总体上仍旧是过热态,不会发生液击现象,提高了压缩机的运行效率。

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实用新型之约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