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1439发布日期:2021-12-17 23:1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3.其中,在汽车的生产中,由于汽车的电子产品配置越来越多,车辆内可以用来布置各类控制器的空间显得越来越小;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本身需要的控制器和功能模块也多余常规能源汽车,优化此问题显得愈发重要,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合固定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合固定支架,该组合固定支架共用同一个结构本体的的正反面来减少功能件布置对空间的占用情况,有效利用内部无效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各类控制器、功能模块的布置更加规范合理。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组合固定支架,包括结构本体、第一主模块安装孔和第二主模块安装孔,所述结构本体上一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主模块安装孔,且结构本体上另一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二主模块安装孔,所述结构本体后侧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支架,且第一固定支架上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分模块安装孔,所述结构本体后侧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支架,且第二固定支架上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分模块安装孔,所述第一主模块安装孔的前侧设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二主模块安装孔的前侧设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一分模块安装孔的后侧设有第三安装柱,所述第二分模块安装孔的后侧设有第四安装柱。
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结构本体上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减重孔,且减重孔的边缘处设有翻边。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结构本体的一端设有l型支架,且l型支架上设有第一固定点,所述结构本体通过第一固定点螺接在车体前围竖板上。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结构本体的另一端设有斜支架,且斜支架上设有第二固定点,所述结构本体通过第二固定点固定在车身加强横梁上。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l型支架和结构本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减重槽。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支架和结构本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减重槽。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均通过焊接与结构本体固定。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结构本体后侧焊接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通过结构本体上的第一主模块安装孔、第二主模块安装孔来安装主功能模块,通过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上的第一分模块安装孔、第二分模块安装孔来安装其他功
能模块,综上,共用同一个结构本体的的正反面来减少功能件布置对空间的占用情况,有效利用内部无效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各类控制器、功能模块的布置更加规范合理,且结构本体一端通过l型支架上的第一固定点螺接在前围竖板上,另一端通过斜支架上的第二固定点固定在车身加强横梁上,具有足够的安装刚度,更加可靠,同时,通过减重孔、第一减重槽、第二减重槽的作用可以进行轻量化处理,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5.其中:1、结构本体;2、第一主模块安装孔;3、第二主模块安装孔;4、第一固定支架;5、第一分模块安装孔;6、第二固定支架;7、第二分模块安装孔;8、第一安装柱;9、第二安装柱;10、第三安装柱;11、第四安装柱;12、减重孔;13、翻边;14、l型支架;15、第一固定点;16、斜支架;17、第二固定点;18、第一减重槽;19、第二减重槽。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17.根据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组合固定支架,包括结构本体1、第一主模块安装孔2和第二主模块安装孔3,所述结构本体1上一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主模块安装孔2,且结构本体1上另一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二主模块安装孔3,所述结构本体1后侧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支架4,且第一固定支架4上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分模块安装孔5,所述结构本体1后侧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支架6,且第二固定支架6上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分模块安装孔7,所述第一主模块安装孔2的前侧设有第一安装柱8,所述第二主模块安装孔3的前侧设有第二安装柱9,所述第一分模块安装孔5的后侧设有第三安装柱10,所述第二分模块安装孔7的后侧设有第四安装柱11。使用时,通过第一主模块安装孔2、第二主模块安装孔3配合第一安装柱8、第二安装柱9来安装主功能模块,通过第一固定支架4、第二固定支架6上的第一分模块安装孔5、第二分模块安装孔7配合第三安装柱10、第四安装柱11来安装其他功能模块。
18.所述结构本体1上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减重孔12,且减重孔12的边缘处设有翻边13。轻量化处理。
19.所述结构本体1的一端设有l型支架14,且l型支架14上设有第一固定点15,所述结构本体1通过第一固定点15螺接在车体前围竖板上。
20.所述结构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斜支架16,且斜支架16上设有第二固定点17,所述结构本体1通过第二固定点17固定在车身加强横梁上。具有足够的安装刚度,更加可靠。
21.所述l型支架14和结构本体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减重槽18。
22.所述斜支架16和结构本体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减重槽19。轻量化处理。
23.所述第一固定支架4、第二固定支架6均通过焊接与结构本体1固定。
24.该组合固定支架在结构本体1后侧焊接第一固定支架4和第二固定支架6,通过结构本体1上的第一主模块安装孔2、第二主模块安装孔3来安装主功能模块,通过第一固定支架4、第二固定支架6上的第一分模块安装孔5、第二分模块安装孔7来安装其他功能模块,综
上,共用同一个结构本体1的的正反面来减少功能件布置对空间的占用情况,有效利用内部无效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各类控制器、功能模块的布置更加规范合理,且结构本体1一端通过l型支架14上的第一固定点15螺接在前围竖板上,另一端通过斜支架16上的第二固定点17固定在车身加强横梁上,具有足够的安装刚度,更加可靠,同时,通过减重孔12、第一减重槽18、第二减重槽19的作用可以进行轻量化处理,性价比高。
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本体(1)、第一主模块安装孔(2)和第二主模块安装孔(3),所述结构本体(1)上一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主模块安装孔(2),且结构本体(1)上另一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二主模块安装孔(3),所述结构本体(1)后侧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支架(4),且第一固定支架(4)上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分模块安装孔(5),所述结构本体(1)后侧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支架(6),且第二固定支架(6)上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分模块安装孔(7),所述第一主模块安装孔(2)的前侧设有第一安装柱(8),所述第二主模块安装孔(3)的前侧设有第二安装柱(9),所述第一分模块安装孔(5)的后侧设有第三安装柱(10),所述第二分模块安装孔(7)的后侧设有第四安装柱(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本体(1)上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减重孔(12),且减重孔(12)的边缘处设有翻边(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本体(1)的一端设有l型支架(14),且l型支架(14)上设有第一固定点(15),所述结构本体(1)通过第一固定点(15)螺接在车体前围竖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斜支架(16),且斜支架(16)上设有第二固定点(17),所述结构本体(1)通过第二固定点(17)固定在车身加强横梁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支架(14)和结构本体(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减重槽(18)。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架(16)和结构本体(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减重槽(19)。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4)、第二固定支架(6)均通过焊接与结构本体(1)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固定支架,包括结构本体、第一主模块安装孔和第二主模块安装孔,所述结构本体上一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主模块安装孔,且结构本体上另一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二主模块安装孔,所述结构本体后侧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支架,且第一固定支架上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分模块安装孔,所述结构本体后侧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支架;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本体上的第一主模块安装孔、第二主模块安装孔来安装主功能模块,通过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上的第一分模块安装孔、第二分模块安装孔来安装其他功能模块,共用同一个结构本体的的正反面来减少功能件布置对空间的占用情况,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各类控制器、功能模块的布置更加规范合理。规范合理。规范合理。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宁 孙波 胡胜华 堵炜 卢若振 李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1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