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贯穿灯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3343发布日期:2021-07-23 21:2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贯穿灯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贯穿灯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总量的上升,针对汽车交通安全也在同步升级中,城市道路扩建甚至汽车部件优化,无疑都是在保证汽车带来的高效率通行下,同时保护个人自身安全;其中,从各品牌的汽车发展趋势看,汽车设计中的前贯穿灯越来越常见,已经成为一种审美趋势,日益流行起来,前贯穿灯极大的提升了汽车前脸的辨识度,同时让汽车更具科技感和未来感。

相关技术中,前贯穿灯有以下两种安装方式:

第一,前贯穿灯4直接安装于前端框架3上,参见图1所示,前贯穿灯4通过安装点直接安装于前端框架3上,这种安装方式中的前贯穿灯4与前端框架3的距离较近,可以防止悬伸过大,引起前保险杠2与前罩的缝隙增加的问题,但由于前贯穿灯4与前端框架3之间没有足够空间,在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前贯穿灯4无法后移,对行人大腿的伤害非常大,无法有效的保护行人。

第二,前贯穿灯4通过支撑架1安装于前端框架3上,参见图2所示,前贯穿灯4通过安装点先安装于一支撑架1上,该支撑架1再通过安装点安装于前端框架3上;但由于前贯穿灯4和前端框架3之间空间被支撑架1占据,支撑架1主要起到支撑前贯穿灯4和前保险杠2的作用,而为了支撑前贯穿灯1和前保险杠2的重量,该支撑架1的刚度需要较大,一般采用pp-gf30(玻纤增强聚丙烯,玻纤含量30%)材料,导致在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该支撑架1不易变形,对行人大腿的伤害非常大,也无法有效的保护行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贯穿灯总成,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前贯穿灯无法后移或者支撑件刚度大,不易变形,对行人大腿的伤害非常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贯穿灯总成,其包括:

前端框架,其上设有抵持件;

前保险杠,其与所述前端框架之间形成有一溃缩空间;

脆性的支撑架,其收容于所述溃缩空间内,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前端框架和所述前保险杠连接;且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贯穿该所述支撑架的插口;

前贯穿灯,其通过所述前保险杠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以及,

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述抵持件用于穿过所述插口,并抵持于所述前保险杠上,以支撑所述前保险杠。

相关技术中,支撑架主要起到支撑前贯穿灯和前保险杠的作用,而为了支撑前贯穿灯和前保险杠的重量,该支撑架的刚度需要较大,一般采用pp-gf30(玻纤增强聚丙烯,玻纤含量30%)材料,导致在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该支撑架不易变形,对行人大腿的伤害非常大,也无法有效的保护行人。

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架主要起到支撑前贯穿灯的作用,并通过抵持件与插口之间的配合,利用前端框架来支撑前保险杠,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架对前保险杠的支撑力由前端框架进行了分担;那么支撑架就可以无需选取刚度较大的材料,例如,可采用pp-td10(滑石粉改性聚丙烯,滑石粉含量为10%),这种材料的脆性较好,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支撑架能在溃缩空间内发生溃缩变形,并带动前贯穿灯后移(朝靠近前端框架的方向移动),所以本申请实施例的前贯穿灯总成不会对行人的大腿造成硬伤害,能有效的保护行人。

而且,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前保险杠会发生松动而往下掉的问题,而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抵持件与插口之间的配合,利用抵持件抵持在前保险杠上,不仅可以支撑前保险杠,还可以防止前保险杠下掉。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保险杠具有碰撞区域和非碰撞区域,所述插口安装于所述非碰撞区域内。

根据碰撞模拟实验,可得到前保险杠与行人大腿发生碰撞的碰撞区域,以及不与行人大腿发生碰撞的非碰撞区域。本申请的前贯穿灯也会与行人大腿之间产生碰撞,但是前贯穿灯与行人大腿的接触面积小,不受到行人大腿的主要撞击,行人大腿与前保险杠的碰撞区域的接触面积大,主要在碰撞区域产生撞击。再就是,插口安装于非碰撞区域内,那么在行人碰撞在碰撞区域时,抵持件穿过插口抵持在前保险杠的非碰撞区域内,不仅不会阻碍支撑架的溃缩变形,也不会直接给予碰撞区域内的前保险杠支撑力,既能对前保险杠进行支撑,又能不增加对行人大腿的伤害。

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碰撞区域与所述前端框架之间形成所述溃缩空间;

所述支撑架包括:

收容于所述溃缩空间内的第一架体;

第二架体,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的底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非碰撞区域内,且所述插口设于所述第二架体上。

收容于溃缩空间内的第一架体与前保险杠的碰撞区域的形状相适配,且在行人碰撞在碰撞区域时,第一架体在溃缩空间内发生溃缩变形,并带动第二架体溃缩变形,从而带动与第二架体连接的前贯穿灯一起向后移动,将行人的碰撞力进行削弱,以大大降低对行人大腿的伤害。

再就是,插口设在第二架体上,远离碰撞区域,那么在行人碰撞在碰撞区域时,抵持件穿过插口抵持在前保险杠的非碰撞区域内,不仅不会阻碍第一架体的溃缩变形,也不会直接给予碰撞区域内的前保险杠支撑力,既能对前保险杠进行支撑,又能不增加对行人大腿的伤害。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呈u形,其包括:

水平设置的第一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前端框架的顶端连接;

呈弧形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碰撞区域的内表面倾斜延伸;

第三段,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架体连接。

前保险杠的碰撞区域呈弧形,朝远离前端框架的方向凸出设置,并与前端框架之间形成较大的溃缩空间,第一架体呈u形收容在溃缩空间内,其第二段与碰撞区域的内表面相适配,增加与碰撞区域的接触面积,能将施加在碰撞区域的碰撞力基本全部传递消散;而且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形成的u形的第一架体也与溃缩空间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足够第二段进行溃缩变形。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架体的溃缩消能原理如下:

当行人碰撞在碰撞区域时,由于第二段与碰撞区域的内表面相适配,第二段全部与碰撞区域相接触,那么施加在碰撞区域内的碰撞力全部传递至第二段,第二段发生溃缩消散大部分碰撞力,剩余的碰撞力经过第一段传递至前端框架,以及很少量的碰撞力经过第三段传递至第二架体。从而实现碰撞力的消散。而且,第一段水平设置,能直接消散垂直方向的碰撞力,而且由于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具有弯折角,经过弯折角的碰撞力的能量也会被大大削弱。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一段平行设置。

首先,第三段与第一段平行设置,使得第一架体的成型结构更简单且对称,大大降低了支撑架的成型工艺,适用于批量生产;再者,第三段水平设置,能直接消散垂直方向的碰撞力,而且由于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具有弯折角,经过弯折角的碰撞力的能量也会被大大削弱。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架体包括:

支撑板,其与所述第三段连接,且所述前贯穿灯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

两个支脚,两个所述支脚分设于所述支撑板的两端;且所述支脚上开设有所述插口。

支撑板的外轮廓形状与前贯穿灯相适配,起到对前贯穿灯较好的支撑效果。由于前端框架为方形,设计两个支脚分别与前端框架的两个边框连接,即节省材料,也减轻了支撑架的重量,实现了轻量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台阶;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前保险杠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适配的第二安装槽;

所述前贯穿灯包括前贯穿灯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前贯穿灯本体上的插接件,所述前贯穿灯本体位于所述台阶内,所述插接件贯穿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和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架的溃缩消能原理具体如下:

当行人碰撞在碰撞区域时,由于第二段与碰撞区域的内表面相适配,第二段全部与碰撞区域相接触,那么施加在碰撞区域内的碰撞力全部传递至第二段,第二段发生溃缩消散大部分碰撞力,剩余的碰撞力经过第一段传递至前端框架,以及很少量的碰撞力经过第三段传递至支撑板,实现碰撞力的消散。由于支撑板与第三段之间形成有台阶,那么碰撞力经过台阶时,其能力会被大大削弱,而且支撑板还会随第三段一起向后移动,从而带动前贯穿灯本体一起向后移动;那么行人大腿与前贯穿灯本体接触的部分也会随之后缩,当前贯穿灯本体完全收容在台阶内时,行人大腿会与前贯穿灯本体分离,从而起到保护前贯穿灯本体和行人大腿的作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口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另一端朝所述前端框架凸出设置。

当行人未与车辆发生碰撞时,抵持件并未完全从插口伸出;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插口的凸出端会压持在抵持件上,抵持件从插口伸出并抵持在前保险杠上,起到抵消行人碰撞力的作用,能削弱碰撞力,尽量减小对行人大腿的损伤。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口位于所述前贯穿灯的下方。

插口位于前贯穿灯的下方,那么说明插口不位于行人与前保险杠发生碰撞的区域,也就不会占用溃缩空间,以免影响支撑架与前贯穿灯的溃缩。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口为方形,所述插口沿车身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抵持件的直径,所述插口沿车身高度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抵持件的直径。

由于发生碰撞时,前保险杠会沿车身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均产生运动,为了不限制前保险杠沿车身宽度和长度方向的运动,将插口沿车身宽度方向的长度设计成大于抵持件的直径,避免前保险杠与行人直接发生硬碰撞,以削弱前保险杠对行人大腿的硬伤害;为了限制前保险杠沿车身高度方向的运动,将插口沿车身高度方向的长度设计成等于抵持件的直径,以防止前保险杠下掉。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架主要起到支撑前贯穿灯的作用,并通过抵持件与插口之间的配合,利用前端框架来支撑前保险杠,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架对前保险杠的支撑力由前端框架进行了分担;那么支撑架就可以无需选取刚度较大的材料,例如,可采用pp-td10(滑石粉改性聚丙烯,滑石粉含量为10%),这种材料的脆性较好,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支撑架能在溃缩空间内发生溃缩变形,并带动前贯穿灯后移(朝靠近前端框架的方向移动),所以本申请实施例的前贯穿灯总成不会对行人的大腿造成硬伤害,能有效的保护行人。

2、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前保险杠会发生松动而往下掉的问题,而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抵持件与插口之间的配合,利用抵持件抵持在前保险杠上,不仅可以支撑前保险杠,还可以防止前保险杠下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贯穿灯总成,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架主要起到支撑前贯穿灯的作用,并通过抵持件与插口之间的配合,利用前端框架来支撑前保险杠,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架对前保险杠的支撑力由前端框架进行了分担;那么支撑架就可以无需选取刚度较大的材料,例如,可采用pp-td10(滑石粉改性聚丙烯,滑石粉含量为10%),这种材料的脆性较好,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支撑架能在溃缩空间内发生溃缩变形,并带动前贯穿灯后移(朝靠近前端框架的方向移动),所以本申请实施例的前贯穿灯总成不会对行人的大腿造成硬伤害,能有效的保护行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前贯穿灯的第一种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前贯穿灯的第二种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前端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贯穿灯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不包含前保险杠);

图5为图4中的b-b方向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贯穿灯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包含前保险杠);

图7为图6中的a-a方向剖视图;

图8为图6的后视图;

图9为支撑架的后视图。

图中:1、支撑架;10、插口;11、第一架体;110、第一段;111、第二段;112、第三段;12、第二架体;120、支脚;121、支撑板;13、第一安装槽;14、溃缩孔;2、前保险杠;20、碰撞区域;21、非碰撞区域;3、前端框架;30、抵持件;4、前贯穿灯;40、插接件;41、前贯穿灯本体;5、溃缩空间;6、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3-图6所示,图3为前端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贯穿灯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不包含前保险杠);图5为图4中的b-b方向剖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贯穿灯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包含前保险杠)。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前贯穿灯无法后移或者支撑件刚度大,不易变形,对行人大腿的伤害非常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贯穿灯总成,其包括前端框架3、前保险杠2、脆性的支撑架1和前贯穿灯4,前端框架3上设有抵持件30;前保险杠2与前端框架3之间形成有一溃缩空间5;脆性的支撑架1收容于溃缩空间5内,支撑架1的两侧分别与前端框架3和前保险杠2连接;且支撑架1上开设有贯穿该支撑架1的插口10;前贯穿灯4通过前保险杠2与支撑架1连接;以及,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抵持件30用于穿过插口10,并抵持于前保险杠2上,以支撑前保险杠2。

相关技术中,支撑架1主要起到支撑前贯穿灯4和前保险杠2的作用,而为了支撑前贯穿灯1和前保险杠2的重量,该支撑架1的刚度需要较大,一般采用pp-gf30(玻纤增强聚丙烯,玻纤含量30%)材料,导致在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该支撑架1不易变形,对行人大腿的伤害非常大,也无法有效的保护行人。

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架1主要起到支撑前贯穿灯4的作用,并通过抵持件30与插口10之间的配合,利用前端框架3来支撑前保险杠2,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架1对前保险杠2的支撑力由前端框架3进行了分担;那么支撑架1就可以无需选取刚度较大的材料,例如,可采用pp-td10(滑石粉改性聚丙烯,滑石粉含量为10%),这种材料的脆性较好,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支撑架1能在溃缩空间5内发生溃缩变形,并带动前贯穿灯4后移(朝靠近前端框架3的方向移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前贯穿灯总成不会对行人的大腿造成硬伤害,能有效的保护行人。

而且,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前保险杠2会发生松动而往下掉的问题,而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抵持件30与插口10之间的配合,利用抵持件30抵持在前保险杠2上,不仅可以支撑前保险杠2,还可以防止前保险杠2下掉。

可选的,参见图5所示,插口10的一端与支撑架1连接,另一端朝前端框架3凸出设置。

当行人未与车辆发生碰撞时,抵持件30并未完全从插口10伸出;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插口10的凸出端会压持在抵持件30上,抵持件30从插口10伸出并抵持在前保险杠2上,起到抵消行人碰撞力的作用,能削弱碰撞力,尽量减小对行人大腿的损伤。

优选的,插口10位于前贯穿灯4的下方,并距离前贯穿灯100mm-200mm。

插口10位于前贯穿灯4的下方,那么说明插口10不位于行人与前保险杠2发生碰撞的区域,也就不会占用溃缩空间5,以免影响支撑架1与前贯穿灯4的溃缩。

优选的,插口10为方形,插口10沿车身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抵持件30的直径,插口10沿车身高度方向的长度等于抵持件30的直径。

由于发生碰撞时,前保险杠2会沿车身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均产生运动,为了不限制前保险杠2沿车身宽度和长度方向的运动,将插口10沿车身宽度方向的长度设计成大于抵持件30的直径,避免前保险杠2与行人直接发生硬碰撞,以削弱前保险杠2对行人大腿的硬伤害;为了限制前保险杠2沿车身高度方向的运动,将插口10沿车身高度方向的长度设计成等于抵持件30的直径,以防止前保险杠2下掉。

参见图6所示,前保险杠2具有碰撞区域20和非碰撞区域21,插口10安装于非碰撞区域21内。

根据碰撞模拟实验,可得到前保险杠2与行人大腿发生碰撞的碰撞区域20,以及不与行人大腿发生碰撞的非碰撞区域21。本申请实施例1的前贯穿灯4也会与行人大腿之间产生碰撞,但是前贯穿灯4与行人大腿的接触面积小,不受到行人大腿的主要撞击,行人大腿与前保险杠2的碰撞区域20的接触面积大,主要在碰撞区域20产生撞击。再就是,插口10安装于非碰撞区域21内,那么在行人碰撞在碰撞区域20时,抵持件30穿过插口10抵持在前保险杠2的非碰撞区域21内,不仅不会阻碍支撑架1的溃缩变形,也不会直接给予碰撞区域20内的前保险杠2支撑力,既能对前保险杠2进行支撑,又能不增加对行人大腿的伤害。

参见图7-图9所示,更进一步的,碰撞区域20与前端框架3之间形成溃缩空间5;支撑架1包括收容于溃缩空间5内的第一架体11,以及第二架体12,第二架体1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架体11的底端,另一端延伸至非碰撞区域21内,且插口10设于第二架体12上。

收容于溃缩空间5内的第一架体11与前保险杠2的碰撞区域20的形状相适配,且在行人碰撞在碰撞区域20时,第一架体11在溃缩空间5内发生溃缩变形,并带动第二架体12溃缩变形,从而带动与第二架体12连接的前贯穿灯4一起向后移动,将行人的碰撞力进行削弱,以大大降低对行人大腿的伤害。

再就是,插口10设在第二架体12上,安装在非碰撞区域21内,那么在行人碰撞在碰撞区域20时,抵持件30穿过插口10抵持在前保险杠2的非碰撞区域21内,不仅不会阻碍第一架体11的溃缩变形,也不会直接给予碰撞区域20内的前保险杠2支撑力,既能对前保险杠2进行支撑,又能不增加对行人大腿的伤害。

参见图7所示,进一步的,第一架体11呈u形,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段110、呈弧形的第二段111和第三段112,第一段110与前端框架3的顶端连接;第二段111的一端与第一段110连接,另一端沿碰撞区域20的内表面倾斜延伸;第三段112一端与第二段11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架体12连接。

前保险杠2的碰撞区域20呈弧形,朝远离前端框架3的方向凸出设置,并与前端框架3之间形成较大的溃缩空间5,第一架体11呈u形收容在溃缩空间5内,其第二段111与碰撞区域20的内表面相适配,增加与碰撞区域20的接触面积,能将施加在碰撞区域20的碰撞力基本全部传递消散;而且第一段110、第二段111和第三段112所形成的u形的第一架体11也与溃缩空间5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足够第二段111进行溃缩变形。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架体11的溃缩消能原理如下:

当行人碰撞在碰撞区域20时,由于第二段111与碰撞区域20的内表面相适配,第二段111全部与碰撞区域20相接触,那么施加在碰撞区域20内的碰撞力全部传递至第二段111,第二段111发生溃缩消散大部分碰撞力,剩余的碰撞力经过第一段110传递至前端框架3,以及很少量的碰撞力经过第三段112传递至第二架体12。从而实现碰撞力的消散。而且,第一段110水平设置,能直接消散垂直方向的碰撞力,而且由于第一段110与第二段111之间具有弯折角,经过弯折角的碰撞力的能量也会被大大削弱。

参见图7所示,更进一步的,第三段112与第一段110平行设置。

首先,第三段112与第一段110平行设置,使得第一架体11的成型结构更简单且对称,大大降低了支撑架1的成型工艺,适用于批量生产;再者,第三段112水平设置,能直接消散垂直方向的碰撞力,而且由于第一段110与第二段111之间具有弯折角,经过弯折角的碰撞力的能量也会被大大削弱。

参见图9所示,第二架体12包括支撑板121和两个支脚120,支撑板121与第三段112连接,且前贯穿灯4连接于支撑板121上;两个支脚120分设于支撑板121的两端;且支脚120上开设有插口10。

支撑板121的外轮廓形状与前贯穿灯4相适配,起到对前贯穿灯4较好的支撑效果。由于前端框架3为方形,设计两个支脚120分别与前端框架3的两个边框连接,即节省材料,也减轻了支撑架1的重量,实现了轻量化设计。

参见图7所示,更进一步的,支撑板121与第三段112远离第二段111的一端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台阶6;支撑板12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3;前保险杠2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槽13相适配的第二安装槽;前贯穿灯4包括前贯穿灯本体41,以及设于前贯穿灯本体41上的插接件40,前贯穿灯本体41位于台阶6内,插接件40贯穿于第二安装槽和第一安装槽13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架1的的溃缩消能原理具体如下:

当行人碰撞在碰撞区域20时,由于第二段111与碰撞区域20的内表面相适配,第二段111全部与碰撞区域20相接触,那么施加在碰撞区域20内的碰撞力全部传递至第二段111,第二段111发生溃缩消散大部分碰撞力,剩余的碰撞力经过第一段110传递至前端框架3,以及很少量的碰撞力经过第三段112传递至支撑板121,实现碰撞力的消散。由于支撑板121与第三段112之间形成有台阶6,那么碰撞力经过台阶时,其能力会被大大削弱,而且支撑板121还会随第三段112一起向后移动,从而带动前贯穿灯本体41一起向后移动;那么行人大腿与前贯穿灯本体41接触的部分也会随之后缩,当前贯穿灯本体41完全收容在台阶6内时,行人大腿会与前贯穿灯本体41分离,从而起到保护前贯穿灯本体41和行人大腿的作用。

参见图9所示,第一架体11上开设有多个溃缩孔14。

通过在第一架体11上开设有多个溃缩孔14,第一架体11受到碰撞力后,应力在溃缩孔14处集中,从而实现第一架体11的溃缩变形,以达到消能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