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自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206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自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附件技术领域,为摩托车自充气装置。
摩托车在野外行驶时,如内胎损坏修补好后无处去充气,故需自备方便的充气装置。现有的摩托车自充气装置是由与摩托车汽缸盖上(与火花塞连接用)孔螺纹连接的进气头5、进气帽2、弹簧3、气孔塞4组成的一单向阀结构的装置(见图1)。其中进气头5与送气帽2之间用螺纹连接,进气帽2由其顶部的小圆轴插接至送气软管而相连,并由此小轴上开设的小孔来通气。这样的充气装置在用摩托车汽缸作气筒打气时,因进气冲击力较大,进气帽易从气管中脱落使用不便,进气头与进气帽为两件,加工、组装均较复杂,费工、费时,且此两件零件上各需设置一个手装拆时用的凸台,所以整个体积较大,费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结构更为简单、制造容易、省工省时省材、使用效果更好的新型摩托车自充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进气头和送气帽合二为一为一个接头,此接头两端设有螺纹,使其分别与摩托车汽缸和进气软管相连接,接头内开设的阶梯孔上装设弹簧、气孔塞和一与接头内孔相紧配合的、带有通气孔的座环,弹簧、气孔塞、座环组成一单向阀,此单向阀压入接头阶梯孔内,不能自行滑出,整个接头外只需设置一个手拆装拧动用的凸台。这样的接头比原来的二件组合的接头结构紧凑体积小,加工简单,弹簧、气孔塞不易滑出丢失,加之进气软管采用现常用的自行车打气筒上的气管结构,因其端头设有具有通气小孔的倒齿形接头和可自转动的连接螺母,所以连接时既方便又可靠,接头螺纹与进气软管的螺母一拧就再也不会脱落。


图1为已有摩托车自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由图2、3可见,本摩托车自充气装置由进气接头20和进气软管10所组成,进气软管10为两端均设有连接螺母11和带有通气孔的倒齿形接头12的气管,其特征在于进气接头20的两端设有外螺纹21、26,它们分别与摩托车汽缸30上火花塞孔螺纹、进气软管10一端螺母内螺纹相匹配,进气接头中间部位为一带有多边形凸台22的凸台,接头内部为一带有阶梯形孔充气仓,其上由顺序设有的弹簧23、钢珠24、套座25组成一单向阀,套座25与阶梯孔为过盈配合。
本自充气装置在使用时,先关掉油箱开关,切断发动机油路,然后烧化油器内存油,然后旋下气缸盖火花塞,装上本自充气装置,使气缸与轮胎相接,再开大节气门,挂空档上,踩动发动机启动杆,即可将空气先注入接头,继而通过接头内充气仓的单向阀和汽管内倒齿形接头13上的小孔进入气管,再由气管进入轮胎,而充气。这种自充气装置,因进气软管10为现有技术,因此只需加工接头20,就可组成本装置,由此可见结构更为简单,加工容易,拆装、携带均很方便,而且采用现有自行车打气装置中所采用的气管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充气时气管脱落问题。
权利要求1.摩托车自充气装置,由进气接头20和进气软管10所组成,进气软管10为两端均设有连接螺母11和带有通气孔的倒齿形接头12的气管,其特征在于进气接头20的两端设有外螺纹21、26,它们分别与摩托车汽缸30上火花塞孔螺纹、进气软管10一端螺母内螺纹相匹配,进气接头中间部位为一带有多边形凸台22的凸台,接头内部为一带有阶梯形孔充气仓,其上由顺序设有的弹簧23、钢珠24、套座25组成一单向阀,套座25与阶梯孔为过盈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摩托车自充气装置,它由进气接头20和进气软管10所组成,进气软管10为两端均设有连接螺母11和带有通气孔的倒齿形接头12的气管,其特征是进气接头20的两端设有能与汽缸30和进气软管10相连接的外螺纹21、26,进气接头中间为一带有多边形凸台22的凸台,此接头的内部为一带有阶梯形孔充气仓,充气仓内设有由弹簧23、钢珠24、套座25组成的单向阀。本充气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携带、装拆均很方便。
文档编号B60C29/06GK2124156SQ9222524
公开日1992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23日
发明者周新杰 申请人:周新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