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内胎的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6048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装内胎的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的是轮胎与包容于轮胎内并形成了轮状气室的内胎所构成的装内胎的轮胎。
装内胎的轮胎由于内胎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被广泛装用于自动二轮车与自行车的带车条车轮上。
但是,一般的装内胎轮胎,当内胎被钉子扎了以后,内胎的空气会从扎破处通过轮胎与内胎的间隙,经由轮圈上装的气门咀上的小孔向外漏出,易变成所谓的漏气状态。
因此,已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即,为在内胎扎破时对其进行自动应急修补,在内胎中预先注入适量的液态密封剂。
但上述这样在内胎中注入液态密封剂的办法,却存着密封剂堵塞气门嘴、在测量内胎压力时堵塞压力计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即是提供克服上述原有缺点,能以发挥应急修补功能的装内胎轮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特征是至少内胎外周壁由密封的袋状部构成,而袋状部内封入液态密封剂。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个特征是内胎的左右两侧壁与外周壁由密封的袋状部构成,袋状部内封入了液态密封剂。
在第一、二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个特征由形成轮状气室的内胎本体与围绕内胎本体、与其外表面相粘结并能构成前述袋状部而单独形成密闭状态的轮状袋体构成内胎。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个特征是至少内胎的外周壁沿全周长与轮胎的内表面相粘结。
本发明的第五个特征是至少内胎的左右两侧壁沿全周长与轮胎内表面相粘结。
依照本发明的第一个特征,由于至少是内胎的外周壁由封入液态密封剂的袋状部所构成,即使透过轮胎胎面扎破了内胎,密封剂可即时修补扎破处,实施应急修补;而且由于密封剂保存在袋状部,由胎的气门咀与测压计不会被堵塞。
如按本发明的第二个特征,内胎的左右两侧壁与外周壁由封入液态密封剂的袋状部所构成,同时由于内胎中的空气压力作用,而被保持为内表面形状,所以可以防止密封剂因离心力而集中于一处。从而不论是从半径方向或从侧面把内胎扎破,都可以由密封剂填补扎破处而实现应急修补。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袋状部内的密封剂也不会堵塞气门咀与压力计。
按本发明的第三个特征,由于仅仅是由内胎的外表面与轮状袋体相粘结,所以可以很容易地构成密封性很高的袋状部。
按本发明的第四个特征,当穿过轮胎的胎面扎破内胎的外周壁时,轮胎的扎破处由轮胎本身的收缩弹性自动修补,而由内胎扎破处漏出的空气,则由轮胎与内胎的接触面阻止其向周围扩散。从而,即使不用密封剂,也减缓了从内胎的漏气。
如按本发明的第五个特征,当本发明的轮胎沿半径方向与侧面被扎破时,轮胎的扎破处由其自身的收缩弹性自动修补;而由于内胎的左右两侧壁与轮胎内表面的粘结,也可防止气室的空气通过内胎与轮胎间向轮圈侧漏出。因而这时也可以不用液态密封剂。
图面简单说明

图1-安装着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内胎轮胎的车轮的横断面图,图2-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上述断面图,图3-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上述断面图,图4-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上述断面图,图5-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上述断面图,图6-上述第五实施例轮胎安装要领说明图,图7-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与图1相同的断面图。
符号说明T-装内胎的轮胎,1-轮胎,2-内胎,3-气室,4-内胎本体,7-袋状部,8-密封剂,11-轮状袋体。
实施例以下借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由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自动二轮车用车轮的轮圈R通过车条与轮毂(图上未示出)相连结。在此轮圈R上,装着由轮胎1与包容在其内部的内胎2所构成的装内胎轮胎T。内胎2包括由内外周壁4i、40和左右两侧壁4s、4s连成一体,其内部形成轮状气室的内胎本体4;围绕该内胎本体4,将两侧端部5a、5a粘结于内胎本体4的两侧壁4s、4s的中部而形成的断面呈U形轮状袋5所构成。在内胎本体4的内周壁4i上装了气门嘴6,通过该气门嘴向气室3充气。轮状袋5与内胎本体4以相同的材质做成。同时,轮状袋5与对着它的内胎本体4的外周壁40和两侧壁4s、4s共同组成了密闭的袋状部7。袋状部7内封入了大家熟知的液态密封剂。
当构成袋状部7时,轮状袋5的内表面,除要粘结的两侧端部5a、5a外,均涂以隔离剂,将5紧密粘结于内胎本体4、硫化后一体形成。对这样得到的密封状态的袋状部7用注射器等注入密封剂,使袋状部7适量地膨胀。
下面来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内胎的袋状部7构成了内胎的左右两侧壁与外周壁。而同时,由于气室3内的空气压力而保持为沿轮胎1的内表面的形状;袋状部内封入密封剂8,所以在车轮转动中,由于离心力作用可以防止密封剂8向内胎外周侧集聚。从而,当钉子等物沿半径方向或侧向扎破内胎2、即袋状部7时,密封剂8直接填补扎破处、实施修补,减缓了空气从气室3的泄漏。
由于密封剂8保持在袋状部7内,不会流向气室3的一侧,气门嘴与相应的压力计也不会堵塞。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除了具有袋状部7的内胎是一体形成的之外,其他方面的构造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图中与前实施例对应部分使用了相同的符号。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轮状袋5与内胎本体4相对的一面拱起多处突起部9,而突起部9又与内胎本体相粘结,除以上这些而外,构造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图中与第一实施例对应部分使用了相同的符号。
在本实施例中,袋状部7的厚度可由突起9来调整。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内胎2由其内部形成了轮状气室3的内胎本体4、与围绕着内胎本体4并和它的外周壁40以及左右两侧壁4s、4s的外表面沿全周粘结的轮状袋体11所构成。轮状袋体11与内胎本体4同材质,并单独形成密闭状态。由轮状袋体11与同其相粘结的内胎本体4的外周壁40及两侧壁4s、4s构成了密闭状态的袋状部7。这时,袋状部7的内周壁形成了内胎本体4与轮状袋体11互相粘结的双重壁。轮状袋体11中注入了液态密封剂8。其他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图中与第一实施例对应部分给予了相同的符号。
本实施例中,由于轮状袋体11与内胎本体4分别成密闭状态,只是将其粘结于内胎本体4的外表面,故可得到密封程度极高的袋状部7。
图5中示出了第五实施例。普通型的内胎2沿左右两侧壁到外周壁用粘结剂10与轮胎1的内表面相粘结。图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部分采用了相同符号在本实施例中,轮胎1与内胎2如沿半径方向或侧向被扎破,轮胎1依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收缩弹性而自行修补;而内胎2的自修补能力较弱。但是由于被扎破的内胎的圆周与轮胎1的内表面相粘结,内胎中即气室3中的空气不会通过内胎扎破处向周围扩散,从而也减缓了空气从不使用密封剂的气室3中的漏出。
另外,内胎2的内周壁一边由于不与轮胎1相粘结,如图6所示,当把轮胎1装于轮圈R上时,其内部的内胎2的内周壁侧可相对轮圈R大大分开。因此,轮胎1可以很顺利地进行安装。
图7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内胎2成向外周敞开的U字形。其左右两侧壁与轮胎1的内表面以粘结10相粘结,在轮胎1与内胎2之间充气后形成气室3。除这点之外,结构上与所述第五实施例相同。图中与第五实施例相对应部分使用了相同的符号。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一样,可次减缓因扎破从气室3的漏气。
上述各实施例中,在不脱离本发明之宗旨下,可作种种设计变更。例如,图1至图4也可以只以内胎2的外周壁做成袋状部7;另外,在图5与图7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对轮胎1为内胎2实行加硫粘结。
按以上本发明的第一特征,至少内胎的外周壁形成密闭状的袋状部构成,由于该袋状部内封入了液态密封剂,透过轮胎胎面而扎破内胎时,确实能以密封剂进行应急修补,而且还可以防止该密封剂堵塞气门嘴。
如按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内胎的左右两壁与外周壁由密闭袋状部形成,该袋状部内封入了密封剂,当内胎从半径方向与侧面扎破时,袋状部内有密封剂确保能进行应急修补。同时,也能防止密封剂堵塞气门嘴。
如依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由于由形成轮状气室的内胎本体与围绕内胎本体、粘结于其外表面构成前述袋状部并形成为单独密闭状态的轮状袋体构成了所述的内胎,使用了预先形成密闭状态的轮状袋体,可以很容易地得到高密闭度的袋状部。
另外,如按本发明特征四,至少内胎的外周壁与轮胎的内表面粘结,透过轮胎扎破内胎时,由于轮胎有很强的自修补功能和防止了空气从轮胎与内胎的粘结面漏出,从而可以减缓空气外漏,而且不需用液态密封剂。
如依本发明第五特征,至少内胎的左右两侧壁与轮胎内表面全周粘结,对于沿轮胎半径方向与侧向扎破,即使不使用密封剂,也可以减缓空气的扎破处漏出。
权利要求
1.一种装内胎轮胎,在由轮胎(1)、与包容在轮胎(1)内、形成轮状气室(3)的内胎(2)所构成的装内胎轮胎内,其特征在于至少内胎(2)的外周壁由密封的袋状部(7)所构成,而袋状部(7)内封入液态密封剂(8)。
2.一种装内胎轮胎,在由轮胎(1)与包容在该轮胎(1)内形成轮状气室(3)的内胎(2)所构成的装内胎轮胎内,其特征在于内胎左右两侧壁与外周壁由密封的袋状部(7)所构成,袋状部(7)内封入液态密封剂。
3.按权利要求1、2的装内胎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由形成轮状气室的内胎本体(4)与围绕内胎本体(4)、粘结其外表面并能形成前述袋状部(7)的、单独形成为密封状态的轮状袋体(11)构成上述的内胎(2)。
4.一种装内胎的轮胎,在由轮胎(1)、包容在轮胎(1)内并形成轮状气室(3)的内胎所构成的装内胎轮胎内,其特征在于至少内胎(2)的外周壁沿全周与轮胎(1)的内表面相粘结。
5.一种装内胎的轮胎,在由轮胎(1)与包容在轮胎(1)内、形成轮状气室的内胎所构成的装内胎轮胎内,其特征在于至少内胎(2)的左右两侧壁与轮胎(1)的内表面全周相粘结。
全文摘要
在装内胎的轮胎上,对于从半径方向与侧向的扎伤由液态密封剂进行自动修补的同时防止密封剂堵塞气门嘴与压力计。为实现上述目的,在轮胎1内包容的内胎2的左右两侧壁与外周壁由密封的袋状部7构成,袋状部7内封入密封剂8。
文档编号B60C5/04GK1133227SQ95121128
公开日1996年10月16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21日
发明者山际登志夫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