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框架支承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149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框架支承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上层结构的车辆,该上层结构至少有一个在旋转齿轮上的回转支座和借助前、后可移动套筒实现的在该车辆的每个长边上放置的框架支承,其固定套筒至少部分呈与车辆的纵方向相切的弧形,从该车辆轮廓的长边中的一边向内基本上伸到该车辆的中部,然后到车辆轮廓的相同的长边。
本发明特别涉及到带上部结构的车辆,它不但有支柱及其旋转齿轮和框架支承,而且还有其它装置,最好是带有用于操作的必要的子组件的混凝土泵。此车辆不同之处还在于其混凝土泵的外壳的混凝土排放管连接的支柱的悬臂。本发明尤其涉及具有相对小的支柱悬臂及由此带来的简单结构的车辆。
如果可能,这种车使用标准卡车机脚,其底盘略有改变或增强而且上部结构配有框架。靠车辆基座上的框架支承排除支柱的悬伸产生的倾斜力矩。如果旋转齿轮围绕一个弧形旋转,由于支柱朝两个方向中充分回转,需要使用前、后框架支承。这引起车辆每侧上有两点支承。
由于有规律的支柱的倾斜力矩,使得在车辆轮廓外部提供支承是必需的,同时必须维持这个轮廓于行驶状态。虽然倾斜力矩沿车辆横轴朝前和/或后比沿车辆纵轴的倾斜力短有较小的问题,但在多数情况下倾斜力矩围绕纵向轴是不可避免的。这使得车辆轮廓外部的框架支承悬臂处于伸出状态,即使是上述简单结构的车辆也是一样。
依据本发明,框架支承借悬臂来起作用,该悬臂作为可移动的套筒以便能够使其以节省空间行程方式装入车辆轮廓的固定套筒中,例如伸到操作混凝土泵所需的长度。依据本发明的固定套筒至少有一部分呈弧度,与车辆的纵方向相切,并且从车辆轮廓的一侧长边向内延伸基本上到车辆中部,然后达到车辆轮廓的同一长边。这样可以在车辆两个长边充分利用车辆外壳里的空间,有助于悬臂的伸距和长度。
现有技术(DE4344779A1)中公开了这种车辆。车辆每边的固定套筒分别置于载体两边并在车辆框架上,一个在另一个上方或相互同轴,由此导致在车辆的两边需要相当多的空间,并且需要附加技术努力分别将每个固定套筒固定到车辆框架上,因而增加由于沉重的上部结构已经很重的车辆的重量。
本发明采用不同途径,提供一种带有上层结构的车辆,该上层结构至少有一个在旋转齿轮上的回转支柱和借助前、后可移动套筒实现的在该车辆的每个长边上放置的框架支承,其固定套筒至少部分呈与车辆的纵方向相切的弧形,从该车辆轮廓的长边中的一边向内基本上伸到该车辆的中部,然后到车辆轮廓的相同的长边,其中,车辆的每一长边前、后可移动的套筒的固定套筒由共同载体实现,并且一个位于另一个的后边,以便使可移动套筒从载体的各自末端伸出。本发明的其它特征体现在本发明从属权利要求中。
本发明基于使车辆已有长度与最大跨度协调,从而使可移动套筒的跨距足够大,同时由上层结构加大的车辆长度可使得可动套筒以如下方式置于车辆轮廓里的车辆的两个长侧边上,即可移动套筒在同一平面内一个置于另一个的后面。这样一来本发明可以使得与车辆长侧边相连的两个可动套筒处于一个共有固定载体中,这两个套筒从载体的两端分别伸出。
本发明在车辆每一侧安装移动套筒所需的空间减少到载体平面。从而大大减少了框架支承的重量,此优点有利于所有的技术努力。
优选可移动的和固定的套筒都在共同载体中叠合。这就是说,除了必须的运动间隙外,载体的纯轮廓对应于可移动的套筒的外部横截面,根据平面或滚动轴承导轨设计,载体需要较小的空间。
依据本发明的最优实例,在车辆两边的固定套筒的载体是对应的。这就是说,车辆两边的固定套筒所需空间相同。由于它们尺寸大致相同,载体的技术工作比较简单。
固定的套筒和用于实现它们的载体最好成弧形状伸长即在车辆的两边的每一边弯曲半径相等。如果呈弧形伸长,车辆两边的载体可以是相同的。
但是上述的实例不是不可少的,本发明可以根据个别情况的需要设计套筒悬臂放置和分布。依照另一实例,至少有一个移动的套筒,但是最好为两个,因此,车辆侧边有不同的弯曲,同时对每个套筒而言载体有一个对应的弯曲。框架支承的这种设计允许在框架前、后上有不同跨距,并使得框架支承对支柱上的倾斜力矩有较好的适应。
为此目的,也可以使用另一实例,其规定位于载体上的两个固定套筒中至少一个是呈外线伸出,即呈直线伸长。
对照附图,从下面的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做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带伸长套筒的车辆平面图;以及图2是图1中套筒呈收缩状时车辆的侧视图。
车辆1包括具有回转支柱3的上层结构2,该回转支柱3位于在卡车底架6的驾驶室5后面的旋转齿轮4上;及如图1中的7总体代表的框架支承。支柱被操作节分成7、8、9三部分,在10处被支承,以使在辅助框架上移动,该辅助框架未详细示出。此外上层结构还包括混凝土泵11,该泵11的给料料斗12放置在支柱支承10的后边。
框架支承70靠车辆每条长边上放置的悬臂起作用,作为可移动套筒14~17。在这些套筒的每个自由端有具有套筒设计的垂直支承18~21,和在可移动内侧套筒上的支承底座22。
图1的点划线显示伸长的套筒。套筒15和16构成前框架支承,而套筒14和17为后框架支承,此实施例中所有套筒呈弧状。每个套筒包括固定套筒。在图1中,标号23~26表示框架支承的部分。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呈弧状。选择这种安排使固定套筒23到26呈和车辆纵向相切的弧形放置,并且在各种情况下,由车辆的一长边基本上向内延伸到车辆的中部,然后延伸到车辆轮廓相同的一长边。这意味着通常构成车辆底盘的两个纵向件270和280置于固定的套筒23、24和26、25的弧形顶点之间。
车辆每长边前、后可移动套筒14、15与17、16的固定套筒23,24与25,26由共同载体27,28实现。车辆每边的套筒在载体上一个位于另一个后面,并从与之相关联的载体27,28末端29,30和31,32中露出。完全缩进去的可移动套筒14,15,和16,17在水平面不会超过车辆轮廓;行驶时,不会超过车辆的宽度。此外,底盘件270、280和车辆长边之间的空间仅在载体平面中在垂直方向上使用,从而节省了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可移动和固定的套筒与其共同载体27、28相对应一致。对于载体27和28,使其内部的横截面减少到必要的尺寸。固定套筒23到26的载体27,28在车辆的两边是对应的。这样套筒完全伸出时在车辆两边的跨度是相等的。
固定套筒23到26的弧形半径相同,载体27,28沿这些相等半径曲线延伸。这种安排使车辆中心平面两侧的设计完全对称,这种案排的优点还使得车辆中心线两侧重量平衡,从而改善行车的稳定性。
与图中的实例不同,可移动套筒14,15和16,17至少在车辆一侧边可有不同的曲线,这将导致载体27,28对应每个套筒有不同的弯曲。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前、后框架支承的不同跨度。
另一种实例,放置在载体27,28中两个固定套筒23到26中至少一个直线延伸。这样一来可形成在一侧或两侧进一步向前或向后移动的特殊的前、后框架支承,以便更好地适应具体情况要求。
因此,每种实施例都能适应具体情况要求,同时保持在车辆轮廓中的车辆中部的每侧空间要求较小的优点,即车辆简捷。
权利要求
1.带有上层结构(2)的车辆(1),该上层结构(2)至少有一个在旋转齿轮(4)上的回转支柱(3)和借助前、后可移动套筒(14-17)实现的在该车辆的每个长边上放置的框架支承(7),其固定套筒(23-26)至少部分呈与车辆的纵方向相切的弧形,从该车辆轮廓的长边中的一边向内基本上伸到该车辆的中部,然后到车辆轮廓的相同的长边,其特征在于,车辆的每一长边前、后可移动的套筒(14,15;16,17)的固定套筒(23,24;25,26)由共同载体(27,28)实现,并且一个位于另一个的后边,以便使可移动套筒从载体(27,28)的各自末端(29,30;31,32)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可移动和固定的套筒(14-16;23-26)与共同载体(27,28)相对应。
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个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车辆的两边的固定套筒(23-26)的载体(27,28)是对应的。
4.如上述任何一个权利要求中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固定套筒(23-26)的弧形在载体(27,28)中沿按一半径弯曲伸长,在车辆两长边侧的每一侧的载体具有相同的弯曲半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至少车辆一侧的可移动套筒(14,15;16,17)有不同的弯曲,并且载体(27,28)针对每一套筒有相对应的弯曲。
6.如上述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位于载体(27,28)上的两个固定套筒(23-26)中的至少一个套筒呈直线延伸。
全文摘要
一个具有在旋转齿轮上有至少一个回转支柱的上层结构的车辆,其中借助位于前、后可移动套筒实现的装在车辆每一侧长边上的框架支承,其固定套筒至少部分以和车辆纵向相切的弧形布置,从车辆轮廓的长边的一边向内伸到车辆的中部,然后到车辆轮廓的相同的长边,车辆的每一长边的前、后可移动套筒的车辆固定套筒由共同的载体实现,一个位于另一个后边,以便使可移动套筒从载体的相关端伸出。
文档编号B60S9/12GK1212930SQ98119829
公开日1999年4月7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9日
发明者霍斯特·赫克曼 申请人:施万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