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进的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474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构改进的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轮胎,特别是针对轮胎内的填充物结构作一改变,使轮胎达到一免充气,且填充物与轮胎间不打滑,亦不会受到外力(如尖锐物)而导致爆胎的状况发生。
一般市面上所能见到的轮胎大致分为充气胎、实心胎及填充胎等三大类,其中充气胎又分为有内胎及无内胎两种,有内胎的充气胎系将气体充入内胎中,藉由内胎将外胎撑起,该类的输胎极易因受外力(如尖锐物)的影响而导致瞬间的爆胎,进而有发生危险的可能;而无内胎的充气胎为直接运用一高速胎与轮圈套合,再将气体直接灌注于胎体内部中,该类的轮胎若因受外力(如尖锐物)时,胎内的气体会缓慢泄压,但倘若载重物时,高速胎中的气压亦会快速泄压造成危险;实心胎在制程中采用一体成型,由于该类轮胎成一实心体因此不会爆胎,然而因使用材质的不同会有耐磨性低、重量重易产生变形等缺点。另外,填充胎分为一外胎及一填充内胎,其主要将一呈实心状的填充内胎塞入一外胎中,而该类轮胎在塞挤过程中相当不易,常常导致外胎塞挤过程中变形,且该填充内胎与该外胎的密合程度相当差,在车辆行驶过程常导致该填充内胎与该外胎呈若即若离的接触状,而影响到车辆行驶过程中安全性。
综上所述,习知各式轮胎其缺点为
一.由于习知充气胎的构造,对于受到外力(如尖锐物)时,而导致瞬间的爆胎,进而有发生危险。
二.习知实心胎系为一体成型的轮胎,因受限于材质的问题,将导致轮胎的强度不够及摩擦力不足,而不堪使用。
三.习知填充胎于塞挤过程中相当不易,常常导致外胎在塞挤进程中变形,且该填充内胎与该外胎的密合程度相当差,在车辆行驶过程常导致填充内胎与该外胎呈若即若离的接触状,而影响车辆行驶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习知轮胎其结构上作一改变,直接将具发泡作用的填充物由轮圈中的灌注嘴注入,使填充物在轮胎中直接发泡成型,最后让填充物与轮胎内的胎纹完全紧密贴合。
本设计人特别针对习知的缺点,经不断思索研考,经历无数次试验改良终于完成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轮胎,特别是针对轮胎内的填充物结构作一改变,其主要系将具发泡性的填充物直接灌注入轮胎内,使得充当内胎的填充物得以与外胎的胎纹完全密合,使轮胎达到一免充气,且填充物与轮胎间不打滑,亦不会受到外力(如尖锐物)而导致爆胎的状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轮胎,包括将轮胎套设于轮圈上,该轮圈上设有灌注咀,通过灌注器将填充物注入轮胎内,填充物发泡后充满轮胎与轮圈的空间,并与轮胎的内胎纹产生紧密的结合。所述的填充物可选自聚氨酯(PU)或乙烯-乙酸乙烯基聚合物(EVA)或橡胶,以及所述的填充物的弹性系数为10-30kg/mm。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内胎纹的深度为0.3-2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明显的因为本实用新型系直接将具发泡作用的填充物由轮圈的灌注嘴注入,使填充物在轮胎中直接发泡成型,最后该填充物与轮胎的内胎纹将完全紧密贴合。且使轮胎达到一免充气,且填充物与轮胎间不会打滑,亦不会受到外力(如尖锐物)而导致爆胎的状况发生。因此本实用新型已将习知的缺点完全克服。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灌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示图。
参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将一轮胎1套设于一轮圈11上,该轮圈11上设有一灌注嘴111,再将一轮框12锁上。
参阅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灌注示意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示图,如图所示,将一灌注器2插设轮圈11的灌注嘴111上,并将一定容量的填充物3注入轮胎1内,由于该填充物3系发泡物质,因此于一段时间后该填充物3将充满于轮胎1与轮圈11的空间中,此时该填充物3将与轮胎1的内胎纹13产生紧密的结合。
其中该填充物3为一发泡物质,如聚氨酯PU、乙烯-乙酸乙烯基聚合物EVA等或可为如橡胶等其弹性系数为10-30kg/mm的物质。
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进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将轮胎(1)套设于轮圈(11)上,该轮圈(11)上设有灌注咀(111),将一定容量的填充物(3)注入轮胎(1)内,填充物(3)与轮胎(1)的内胎纹(13)形成紧密的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其中填充物(3)选自聚氨酯(PU)或乙烯-乙酸乙烯基聚合物(EVA)或橡胶,及其弹性系数为10-30kg/mm的物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轮胎,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内胎纹(31)的深度为0.3-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轮胎,特别是针对轮胎内的填充物结构作一改变,其主要系将一具发泡性的填充物直接灌注入轮胎内,使得充当内胎的填充物得以与轮胎的内胎纹完全密合,使轮胎达到一免充气,且填充物与轮胎间不打滑,亦不会受到外力(如尖锐物)而导致爆胎的状况发生。
文档编号B60C7/00GK2401387SQ9924009
公开日2000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9日
发明者杨银明 申请人:杨银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