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设备的安装构造

文档序号:841687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设备的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设备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作为车辆用设备的安装构造,已知有将逆变器及辅机蓄电池(辅助蓄电池)等车辆用设备安装于车身的安装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在该专利文献I中,辅机蓄电池和逆变器以彼此相邻的状态安装于车身。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 166653号公报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但是,逆变器及辅机蓄电池从车身的拆卸通常基于预定的顺序而进行。
[0009]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技术中,逆变器及辅机蓄电池都形成为能够比其它的设备先拆卸的构造,所以有可能以错误的顺序将逆变器及辅机蓄电池拆卸。

【发明内容】

[0010]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可得到能够更可靠地以适当的顺序拆卸车辆用设备的车辆用设备的安装构造。
[0011]本发明的车辆用设备的安装构造将车辆用设备安装于车身,其最主要的特征为,所述车辆用设备具备将从电力供给部供给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逆变器和与该逆变器连接并向逆变器供给电力的辅机蓄电池,具有所述逆变器的逆变器安装单元安装于所述车身,并且具有所述辅机蓄电池的辅机蓄电池安装单元以与所述逆变器安装单元相邻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车身,所述辅机蓄电池安装单元以覆盖所述逆变器安装单元与所述车身的安装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车身。
[0012]根据本发明,将辅机蓄电池安装单元以与逆变器安装单元相邻的方式安装于车身。此时,逆变器安装单元与车身的安装部由辅机蓄电池安装单元覆盖。因此,能够抑制在安装有辅机蓄电池安装单元的状态下拆卸逆变器安装单元。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以适当的顺序拆卸辅机蓄电池安装单元及逆变器安装单元。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搭载于车辆的电动机驱动系统的连接关系的图;
[0014]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部构造的平面图;
[0015]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前侧梁上安装有第一托架的状态的图,(a)是立体图,(b)是平面图;
[0016]图4是局部剖断而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前侧梁上安装有第一托架的状态的侧面图;
[0017]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第一托架上安装有第二托架的状态的图,(a)是立体图,(b)是平面图;
[0018]图6是表示从背面侧看到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支承托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0019]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第二托架上安装有逆变器的状态的图,(a)是立体图,(b)是平面图;
[0020]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安装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逆变器的邻近安装有辅机蓄电池的状态的图,(a)是立体图,(b)是平面图;
[0022]图10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逆变器的邻近安装有辅机蓄电池的状态的正面图。
[0023]符号说明
[0024]40逆变器(车辆用设备)
[0025]60辅机蓄电池(车辆用设备)
[0026]81前侧梁(车身)
[0027]130 第一托架(车身)
[0028]140 第二托架
[0029]150 逆变器安装单元
[0030]160 辅机蓄电池安装单元
[0031]181aU81b 联接部(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与附图一同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3]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上搭载有具有电动机30的电动机驱动系统20 (参照图1)。即,车辆10利用电动机30作为动力源。作为这种车辆,具有例如:通过电动机的驱动力而驱动车辆的电动汽车、将内燃机即发动机和电动机组合在一起的混合动力汽车、通过由燃料电池发电的电力而驱动车辆的燃料电池汽车等。
[0034]如图1所示,电动机驱动系统20具备与未图示的驱动轮连接,并向该驱动轮传递动力的电动机30。逆变器40经由第一电线束71而与该电动机30电连接,驱动用蓄电池(电力供给部)50经由第二电线束72而与该逆变器40电连接。此外,如图2所示,在第一电线束71的两端,连接有AC连接器71a、7lb。而且,通过分别将AC连接器71a与逆变器40连接,且将AC连接器71b与电动机30连接,而将电动机30和逆变器40电连接。另外,在第二电线束72的两端,连接有DC连接器72a、DC连接器(未图示)。而且,通过分别将DC连接器72a与逆变器40连接,且将DC连接器(未图示)与驱动用蓄电池(电力供给部)50连接,而将逆变器40和驱动用蓄电池(电力供给部)50电连接。
[0035]逆变器40是具有根据直流电力电生成交流电力(逆变换)的电源电路的电力变换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逆变器40将从由燃料电池等构成的驱动用蓄电池(电力供给部)50供给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且将变换的供给电力供给到电动机30,来驱动电动机30。
[0036]进而,辅机蓄电池60经由第三电线束73而与逆变器40连接,通过从该辅机蓄电池60供给的电力,驱动逆变器40。此外,在第三电线束73的两端,也分别连接有连接器(未图示),通过分别将该连接器与逆变器40及辅机蓄电池60连接,而将逆变器40和辅机蓄电池60电连接。
[0037]这种电动机驱动系统20的电动机30、逆变器40及辅机蓄电池60通常配置在形成于车辆10的前部的前舱(front compartment) 80内。另一方面,驱动用蓄电池(电力供给部)50配置于车辆10的后部的后地板(未图示)等。
[0038]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是将电动机30、逆变器40及辅机蓄电池60配置于前舱80内,且将驱动用蓄电池(电力供给部)50配置于车辆10的后部的例子。此外,构成电动机驱动系统20的部件的配置场所不局限于上述的场所,可适当设定。
[0039]如图2所示,在车辆10的前方,形成有向上方开口且用于收纳电动机30等部件的前舱80,该前舱80的上部开口通过未图示的机盖,可开闭地堵塞。
[0040]前舱80其车宽方向两侧通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梁81、81而划分,并且后端部通过沿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的发动机挡板82而划分为图外的车室。此外,在前舱80的后方设有沿前舱80的后缘并在车宽方向延伸的前围板盒83。该前围板盒83与发动机挡板82的上端接合,用于向未图示的车室内导入外部空气。
[0041]另外,在前舱80的车辆前端部(图2中下方),沿车宽方向延伸而配置有散热器芯支架84。在该散热器芯支架84上,设置有散热器84a或空调装置的蒸发器(未图示)等其他各种辅机类。
[0042]进而,前保险杠的保险杠加强件86的车宽方向两端部经由保险杠支承板85而安装在前侧梁81、81的前端部。
[0043]如上所述,在前舱80内,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有位于车宽方向两侧的左右一对前侧梁(车身构成部件)81、81。
[0044]该前侧梁81、81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状的封闭截面,在前碰撞时等,通过来自车辆前后方向(规定方向)前方的载荷输入,能够压溃(压坏)变形。即,前侧梁81、81作为冲击吸收体而发挥功能,该冲击吸收体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规定方向)前方输入载荷时,通过沿车辆前后方向(规定方向)压溃而吸收冲击。
[0045]而且,在前侧梁81、81的一方固定有逆变器40。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40经由第一托架130而固定于前侧梁81。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梁81及第一托架130相当于车身的一部分。此外,在逆变器40的前部设有保护罩41,该保护罩41在从车辆前后方向前方输入载荷时,用于缓和相对后退的散热器芯支架84等的因碰撞引起的冲击。
[0046]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托架130通过与前侧梁81及第一托架130双方连接的支承托架120而支承。而且,逆变器(车辆用设备)40经由第二托架140而固定于第一托架130。
[0047]第一托架130俯视呈大致矩形状,通过将该第一托架130的一端联接固定于前侧梁81,而安装于前侧梁8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托架130的一端侧的前后两端及中央,分别设有与前侧梁81的联接部180a、180c、180b。具体而言,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利用螺栓170将第一托架130的一端侧的前后两端及中央与前侧梁81的顶壁81a联接,从而形成联接部 180a、180c、180b。
[0048]这样,第一托架130通过联接部180a、180c、180b安装于前侧梁81的顶壁81a。此时,如图3所示,第一托架130以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安装于前侧梁81。
[0049]进而,在第一托架130上形成有弯曲部131,在该弯曲部131的前侧梁81侧形成有联接部180b。这样,通过在第一托架130上形成有弯曲部131,在从车辆前后方向前方输入载荷时,能够易使第一托架130的联接部180a?180c侧以弯曲部131为起点而沿车辆前后方向压溃变形。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托架130的前侧梁81侧的车辆前后方向两端也向下方弯曲,第一托架130的前侧梁81侧作为整体而形成为波形。而且,在该弯曲的两端,形成有联接部180a及联接部180c。即,在彼此相邻的联接部之间(联接部180a和联接部180b之间及联接部180b和联接部180c之间),分别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中空的突部。通过设为这种形状,能够易使第一托架130的联接部180a?180c侧沿车辆前后方向进一步压溃变形。这样,通过易使第一托架130的联接部180a?180c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压溃变形,伴随着前侧梁81的压溃变形,第一托架130的联接部180a?180c侧进行压溃变形。这样的话,能够抑制通过第一托架130阻碍在从车辆前后方向前方输入有载荷时的前侧梁81的压溃变形。
[0050]此外,弯曲部131沿车宽方向延伸,弯曲部131的前后方向的距离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中途变大。S卩,如图3所示,将弯曲部131的形状设为如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中途存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那样的形状。这样,在从车辆前后方向前方输入有载荷时,就能够抑制弯曲部131的宽广的区域产生压溃变形。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托架130形成为联接部180a?180c侧易沿车辆前后方向压溃变形,且向内侧离开前侧梁81的部分难以压溃变形。
[0051]第二托架140俯视呈大致t字状,仅安装于前侧梁81及第一托架130中的第一托架130。因此,能够极力减少第二托架140给前侧梁81的压溃变形带来的影响。
[005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