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7942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身装饰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的座椅调节手柄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汽车品质的细节之一。目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之间由于调节手柄悬臂比较长,间隙难控制,容易出现间隙过大、间隙不均匀或者手柄与旁侧板相互干涉现象,更严重的还会刮伤旁侧板或者导致手柄调节卡滞,手柄回位滞后现象。
[0003]近年来客户对旁侧板与手柄之间的刮擦问题关注度不断升高,然而现有的手柄与旁侧板的配合方式都只能减轻旁侧板的刮痕和掉削,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两个零件的刮擦问题。目前改善旁侧板与手柄之间运动刮擦问题的方法主要三种:
[0004]1.参见图1和图2,在旁侧板10和手柄20上的特定区域布置加强筋11、21,旁侧板10的加强筋11不做皮纹,手柄20操作时,手柄20上的加强筋21仅接触旁侧板10的加强筋11,减轻了旁侧板10的刮伤和掉削。(备注:手柄20与旁侧板10摩擦方式为面与面相互摩擦。)
[0005]2.参见图3和图4,在旁侧板30上布置有加强筋31,手柄40上额外安装一个半圆形结构(材料采用自润滑性能好的POM材料)的小零件41。让小零件41与旁侧板30上的加强筋31相互摩擦,可改善旁侧板30表面的刮伤,但增加一个小零件41也增加了成本,半圆形的结构不能很好的运用到不同造型的手柄40上,对手柄40的造型有局限,适应性不强。(备注:手柄与旁侧板摩擦方式为面与线相互摩擦。)
[0006]3.参见图5和图6,在旁侧板50上布置加强筋51,手柄60上贴毛毡布或PE片61,此方法是通过降低手柄60上与旁侧板50接触点硬度的方式改善旁侧板50表面磨损,但毛毡布在长期摩擦后有掉毛现象,PE片会掉削。而且在高强度摩擦实验的时候,毛毡布或PE片61也会将旁侧板50表面刮伤,不能根本解决旁侧板刮伤问题。
[0007]另外以上三种旁侧板与手柄的配合方式都是采用滑动摩擦。还有就是在手柄上配置加强筋也不利于手柄脱模。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旁侧板与手柄配合方式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该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不仅能解决表面刮伤问题,还能降低滚轮本身和旁侧板的选材要求。
[000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0]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包括旁侧板和座椅调节手柄,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上配置有至少一滚轮,所述滚轮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转动过程中在所述旁侧板相对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的那一表面上滚动。
[0011]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旁侧板相对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的那一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滚轮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转动过程中在所述加强筋上滚动。
[0012]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滚轮配置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相对所述旁侧板的那一面上。
[0013]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相对所述旁侧板的那一面上配置有一滚轮座,所述滚轮配置在所述滚轮座上。
[0014]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轮座包括一与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相对所述旁侧板的那一面一体成型的滚轮下座和铰接在所述滚轮下座一侧的滚轮座盖,在所述滚轮下座上配置有一滚轮容纳腔和位于所述滚轮容纳腔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在所述滚轮下座的边缘配置有至少一挂边;在所述滚轮座盖上设置有滚轮透窗和位于所述滚轮透窗轴向两端的上半轴孔,在所述滚轮座盖的边缘还配置有至少一挂钩,所述滚轮包括滚轮体和位于所述滚轮体内的滚轮轴,所述滚轮轴的两端露出所述滚轮体的轴向两端;所述滚轮的安装方式如下:首先将滚轮体下半部放置在所述滚轮下座的滚轮容纳腔内,滚轮轴两端的下半部分分别放入到所述滚轮下座的滚轮容纳腔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内,然后将滚轮座盖盖在所述滚轮下座上并使滚轮体的上半部分露出所述滚轮座盖的滚轮透窗、滚轮透窗轴向两端的上半轴孔扣在滚轮轴两端的上半部分上,最后将所述滚轮座盖上的挂钩勾在所述滚轮下座的挂边上。
[0015]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轮座盖在注塑成型时与所述滚轮下座成相互垂直状态,以便于脱模。
[0016]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轮体为台阶形、圆柱形或橄榄形。
[0017]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轮座包括一与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相对所述旁侧板的那一面一体成型的滚轮下座,在滚轮下座上配置有一滚轮容纳腔和位于所述滚轮容纳腔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下半轴孔的径向截面为Ω形,所述滚轮安装到滚轮下座中的方法是:将滚轮体下半部放置在滚轮下座的滚轮容纳腔内,滚轮轴两端的下半部分分别卡入到滚轮下座的滚轮容纳腔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内即可。
[0018]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首次将滚轮方式运用到手柄与旁侧板配合上,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9]1.滚轮与旁侧板之间的滚动摩擦力小于加强筋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减少对旁侧板的破坏。
[0020]2.滚轮式设计增大旁侧板选材空间,可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
[0021]3.滚轮式设计降低旁侧板的选材要求,对旁侧板有更大的选材空间。
[0022]4.彻底解决了旁侧板与手柄之间摩擦产生的划伤,旁侧板外观良好。
[0023]5.改善手柄与旁侧板之间的间隙。
[0024]6.改善手柄与旁侧板之间滑动摩擦产生的噪音。
[0025]7.滚轮可替换,可作为标准化设计运用到其它设计中。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一种旁侧板与手柄配合方式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28]图3为现有又一种旁侧板与手柄配合方式示意图。
[0029]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0030]图5为现有再一种旁侧板与手柄配合方式示意图。
[0031]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0032]图7为本发明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33]图8为本发明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座椅调节手柄处于不同位置时的滚轮处于不同位置示意图。
[0034]图9为本发明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滚轮安装到滚轮下座中但滚轮座盖没有盖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图9的A-A剖视图。
[0036]图11为图9的B-B剖视图。
[0037]图12为图9的C-C剖视图。
[0038]图13为本发明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滚轮安装到滚轮下座中且滚轮座盖盖在滚轮下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4为图13的A-A剖视图。
[0040]图15为图13的B-B剖视图。
[0041]图16为图13的C-C剖视图。
[0042]图17为本发明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座椅调节手柄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0043]图18为图17的A-A剖视图。
[0044]图19为图17的B-B剖视图。
[0045]图20为本发明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座椅调节手柄处于上提最高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0046]图21为图20的A-A剖视图。
[0047]图22为图20的B-B剖视图。
[0048]图23至图26为本发明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滚轮安装至座椅调节手柄的过程示意图。
[0049]图27至图30为本发明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滚轮安装至滚轮座中的过程示意图。
[0050]图31为本发明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滚轮安装至滚轮座中且滚轮上盖翻转过程示意图。
[0051]图32为本发明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滚轮与滚轮座的组合示意图。
[0052]图33为图32的A-A剖视图。
[0053]图34为本发明另一种结构形式的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54]图35为本发明另一种结构形式的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的组装后示意图。
[0055]图36为图35的A-A剖视图。
[0056]图37为图35的B-B剖视图。
[0057]图38为本发明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座椅调节手柄提升示意图。
[0058]图39为本发明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