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6234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等交通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悬挂系统是车身与车轮之间连接的重要系统,是保证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同时能优化转向和制动作用。因此,车辆悬挂系统往往作为衡量车辆尤其是轿车质量的指标之一。目前市场上典型的汽车悬架结构由弹性元件、减震器以及导向机构等组成,有包括麦佛逊式独立悬挂多个种类。市场上应用最多的有下列几种。
[0003]第一种,板式弹簧减震技术悬挂系统主要通过板式弹簧在车辆遇到障碍物时产生减震作用,结构是拱形板式弹簧(俗称工字板),由于其减震效果的可控性差,目前主要用于大型车辆。
[0004]第二种,由弹性元件、减震器以及导向机构等组成减震(包含弹簧、减震器等)和导向元件(纵向推力杆、横向推力杆等)组合式悬挂系统,此类悬挂系统为了增强稳定安全性而设置导向元件(横向推力杆和纵向推力杆),相较于板式弹簧悬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作用,但由于其纵向和横向分别为单向受力,结构本身决定其不能完全解决减震过程中的稳定问题。
[0005]综合上述现有技术都存在共性问题,即无法在减震作用过程中保证车轮相对于车辆发生水平平移,影响车辆的舒适感,并对车辆转向和制动产生干扰作用,从而给车辆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7]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包括横梁、平衡控制元件,连接元件和减震器(包括螺旋弹簧减震、板式弹簧减震、空气减震、液压减震等)。
[0008]本发明实施案例I内容
[0009]本发明实施案例I包括横梁、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减震器(包括螺旋弹簧减震、板式弹簧减震、空气减震、液压减震等)、第一摆臂横梁连接轴、第二摆臂横梁连接轴、车轮支撑点;
[0010]所述第一摆臂通过连接轴与横梁连接;
[0011]所述第二摆臂通过连接轴与横梁连接。
[0012]第一摆臂上端与第二摆臂下端连接;
[0013]第一摆臂下端与第二摆臂上端连接。
[0014]第一摆臂下端与车轮支撑点连接;
[0015]第二摆臂下端与车轮支撑点连接;
[0016]减震设置于车轮支撑点到所述横梁做的垂线上;
[0017]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以车轮支撑点到所述横梁做的垂线为轴线对称。
[0018]第一摆臂横梁连接轴和第二摆臂横梁连接轴作为车体受力的两个支撑点,与车轮支撑点形成对称的等腰三角形。即车体连接点受力点和车轮支撑点总体形成等腰三角形。
[0019]车轮支撑点运动轨迹始终垂直于横梁。
[0020]本发明实施案例I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在横梁上设置两个摆臂,摆臂以车轮支撑点到所述横梁做的垂线为轴线对称,并将减震器设置车轮支撑点到所述横梁做的垂线上。在减震过程中,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以车轮支撑点到所述横梁做的垂线为轴线对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分别以横梁连接轴为中心,做对称摆动。从而保证减震器在减震过程中,水平方向受力平衡,使得车轮支撑点在减震过程中始终垂直于横梁运动;使得车轮在减震过程中与车身保持水平固定,不发生水平平移;使得车轮之间无论在静态或动态都保持不变的轴距,从而使车辆行驶更加舒适稳定安全,同时极大优化转向和制动作用。
[0021]实施案例I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说明本发明实施案例I具体技术方案,以下附图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平衡受力悬挂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平衡受力悬挂系统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平衡受力悬挂系统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平衡受力悬挂系统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平衡受力悬挂系统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第一摆臂横梁连接轴;2:第一摆臂;3:第一摆臂减震拉杆;4:摆臂连接第一拉杆;5:减震器与横梁连接点;6:减震器;7:车轮支撑点;8:第二摆臂减震拉杆;9:摆臂连接第二拉杆;10:横梁;11:第二摆臂;12:第二摆动臂横梁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案例I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轴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8]如附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案例I提供了平衡受力悬挂系统,包括1:第一摆臂横梁连接轴;2:第一摆臂;3:第一摆臂减震拉杆;4:摆臂连接第一拉杆;5:减震器与横梁连接点;6:减震器;7:车轮支撑点;8:第二摆臂减震拉杆;9:摆臂连接第二拉杆;10:横梁;
11:第二摆臂;12:第二摆臂横梁连接轴。
[0029]第一摆臂2通过第一摆臂横梁连接轴I连接在横梁10上;第二摆臂11通过第二摆臂横梁连接轴12连接在横梁10上.
[0030]第一摆臂2的上端通过摆臂连接第二拉杆9与第二摆臂11下端连接;第一摆臂2的下端通过摆臂连接第一拉杆3与第二摆臂11下端连接;摆臂与拉杆之间通过轴进行连接;
[0031]第一摆臂下端通过第一摆臂减震拉杆3与车轮支撑点7连接;
[0032]第二摆臂下端通过第二摆臂减震拉杆8与车轮支撑点7连接;
[0033]减震器6设置于车轮支撑点7到所述横梁10做的垂线上;
[0034]进一步的,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11以车轮支撑点7到所述横梁10做的垂线为轴线对称;
[0035]摆臂连接第一拉杆4和摆臂连接第二拉杆9以车轮支撑点7到所述横梁10做的垂线为轴线对称。
[0036]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摆臂,将减震器6设置于车轮支撑点7到所述横梁10做的垂线上,由于两个摆臂对称设置,且在受力摆动时以车轮支撑点7到所述横梁10的垂线为轴线做同等幅度的对称摆动,从而使减震器6以及车轮支撑点7,与车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第一摆臂横梁连接轴I和第二摆臂横梁连接轴12作为车体受力的两个支撑点,与车轮支撑点7始终保持对称的等腰三角形(运动过程中底角变大变小)。车轮支撑点7的运动轨迹始终垂直于横梁。即在车轮受力减震过程中,车轮与车体之间始终保持垂直运动,而不发生水平偏移,使得车轮之间无论在静态或动态都保持不变的轴距,从而使车辆行驶更加舒适稳定安全,同时极大优化转向和制动作用,使车辆架势更加顺畅。
【主权项】
1.一种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平衡控制元件,连接元件和减震器(包括螺旋弹簧减震、板式弹簧减震、空气减震、液压减震等)。 所述横梁与车体连接; 平衡控制元件对称设置于横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实施方案I包括横梁、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减震器、第一摆臂横梁连接轴、第二摆臂横梁连接轴、拉杆、车轮支撑点; 所述第一摆臂通过连接轴与横梁连接; 所述第二摆臂通过连接轴与横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摆臂上端与第二摆臂下端连接; 所述第一摆臂下端与第二摆臂上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下端与车轮支撑点连接; 所述第二摆臂下端与车轮支撑点连接; 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以车轮支撑点到所述横梁做的垂线为轴线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横梁连接轴和第二摆臂横梁连接轴作为车体受力的两个支撑点,与车轮支撑点形成对称的等腰三角形。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支撑点运动轨迹始终垂直于横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实施方案2包括横梁(T字形)、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第一导轨轴、第二导轨轴、第三导轨周、第一导轨拉杆、第二导轨拉杆、减震器、车轮支撑点; 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对称设置于横梁两端; 所述第一导轨拉杆一端与第一导轨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导轨轴连接; 所述第二导轨拉杆一端与第二导轨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导轨轴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震拉杆一端与第一导轨轴连接,另一端与车轮支撑点连接; 所述第二减震拉杆一端与第二导轨轴连接,另一端与车轮支撑点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导轨轴、第二导轨轴和第三导轨轴总体形成等腰三角形结构; 所述第一导轨轴、第二导轨轴和车轮支撑点总体形成等腰三角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平衡受力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整体结构平衡受力,使平衡控制元件具有双向平衡伸缩的特性。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汽车等交通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挂系统技术。其中包括横梁、平衡控制元件,连接元件和减震器(包括螺旋弹簧减震、板式弹簧减震、空气减震、液压减震等)。横梁与车体连接;平衡控制元件对称设置于横梁上,通过连接元件与减震器连接;减震器与车轴连接。本发明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称平衡控制,在减震过程中形成以第一车体受力点(1)、第二车体受力点(2)和车轮支撑受力点(3)为等腰对称三角形受力支撑结构,从而使减震器在减震过程中,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使得车轮支撑受力点相对于车体始终保持垂直运动,车轮无论在静态或动态都保持轴距不变,使车辆行驶容易操控,保证乘坐安全和舒适。
【IPC分类】B60G13/04, B60G7/00
【公开号】CN104960395
【申请号】CN201410573071
【发明人】史庆平
【申请人】史庆平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