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57945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埋设于胎面部的带束层、和配设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补强层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充气轮胎中,以提高高速耐久性或提高驾驶稳定性为目的,在胎面橡胶和带束层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带束补强层。
[0003]在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一种充气轮胎:以实现提高高速耐久性而不恶化转弯时的平稳的驾驶特性为目的,在带束层的外侧设置有机纤维的带束补强层,并且使带束补强层的织物密度(thread count)从带束层端朝向中心侧逐渐减少的充气轮胎。
[0004]而且,就车辆转弯时的轮胎的接地压力分布而言,位于外侧的轮胎(下面称为外圈)的车辆安装外侧(下面,有时也称为out侧)的胎肩部最高,其次,位于内侧的轮胎(下面称为内圈)的车辆安装内侧(下面,有时也称为in侧)的胎肩部高。因此,如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那样,若将带束补强层相对于轮胎赤道以对称形式配置,则在考虑到车辆转弯时的情况下,在外圈的out侧补强不足,从而无法得到充分的侧抗力;或者在内圈的in侧补强过剩,从而可能会导致重量增加。另一方面,若将带束补强层相对于轮胎赤道以非对称形式配置,则左右两侧的扩展率不同,从而可能会导致锥度(conicity)增加。
[0005]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设置了轮胎赤道两侧的胎面花纹不同的非对称花纹,并且使轮胎赤道左右两侧的带束补强层的帘线排列密度不同。由此,抑制非对称花纹轮胎的锥度的增大而不引起重量增加。
[0006]但是,专利文献2的发明是非对称花纹充气轮胎,在对称花纹轮胎中,若使轮胎赤道的左右两侧的带束补强层的帘线排列密度不同,则左右两侧的扩展率不同,并导致锥度增大。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1-322405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3-2007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2]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锥度的增大,同时在车辆转弯时能够发挥充分的侧抗力的充气轮胎。
[0013]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4]通过如下所述的本发明,能够实现上述目的。即,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带束层,其埋设于胎面部;带束补强层,其配设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并且在所述带束补强层排列有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多个补强帘线;四个主沟槽,其形成于所述胎面部的外表面,并隔着轮胎赤道分别在两侧各配置两个且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及地面接触部,其被所述四个主沟槽划分,
[0015]当通过四个主沟槽将所述带束补强层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从车辆安装内侧朝向车辆安装外侧依次划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这五个区域时,第五区域的补强帘线的排列密度高于第一区域的补强帘线的排列密度,并且第二区域的补强帘线的排列密度高于第四区域的补强帘线的排列密度,
[0016]在位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四区域、及第五区域中的所述排列密度高于第三区域的区域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地面接触部的接地面,分别设置具有与所述排列密度成比例的突出高度的突出部。
[0017]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在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配设有带束补强层。在带束补强层排列有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多个补强帘线。当通过四个主沟槽将该带束补强层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划分为五个区域时,位于车辆安装最外侧的第五区域的补强帘线的排列密度,高于位于车辆安装最内侧的第一区域的补强帘线的排列密度。由此,由于能够使在轮胎赤道左右两侧的胎肩部的补强强度最优化,因此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同时在车辆转弯时也能够发挥充分的侧抗力。另一方面,若使在轮胎赤道左右两侧的补强强度不同,则在左右两侧的扩展率不同,从而可能会导致锥度增大。根据本发明,由于位于车辆安装内侧的第二区域的补强帘线的排列密度,高于位于车辆安装外侧的第四区域的补强帘线的排列密度,因此轮胎赤道左右两侧的补强强度相近,从而能够抑制锥度的增大。
[0018]而且,若提高补强帘线的排列密度,则接地长度变短,因此当使补强帘线的排列密度在各区域不同时,接地形状呈扁圆,从而耐偏磨损性能可能会恶化。如本发明那样,在位于排列密度高的区域的轮胎径向外方的地面接触部的接地面设置突出部,由此使该地面接触部的接地长度变长,而且,通过使突出部的突出高度与排列密度成比例来能够使接地形状最优化,因此能够保持耐偏磨损性能。
[0019]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地,各区域的所述排列密度高于比其区域更靠近轮胎赤道的区域的排列密度。根据该结构,两侧胎肩部的刚性提高,因此能够抑制轮胎变形,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尚侧抗力。
[0020]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所述突出部的突出端位于比轮胎赤道的轮胎最大外径位置低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使接地形状呈大致椭圆形状或大致矩形形状,从而能够最优化接地形状。
[0021]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在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五区域中的排列密度高的区域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地面接触部的接地面,不设置所述突出部也可。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接地形状接近于大致椭圆形状,因此能够使高速耐久性或操纵线性(linearity)变得良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例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
[0023]图2是带束补强层的剖视图。
[0024]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充气轮胎的接地形状的图。
[0025]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接地形状的图。
[0026]图5A是突出部的放大图。
[0027]图5B是突出部的放大图。
[0028]图5C是突出部的放大图。
[0029]图?是突出部的放大图。
[0030]图6是示意性示出另一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的接地形状的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3 胎面部
[0033]5 带束层
[0034]6 带束补强层
[0035]61 第一区域
[0036]62 第二区域
[0037]63 第三区域
[0038]64 第四区域
[0039]65 第五区域
[0040]91、92、93、94、95 地面接触部
[0041]11、12、14、15突出部
[0042]IN 车辆安装内侧(in侧)
[0043]OUT车辆安装外侧(out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例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充气轮胎的带束补强层的剖视图。
[0045]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一对环状的胎圈部1 ;胎侧部2,其从各个胎圈部1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胎面部3,其与各个胎侧部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连接;及帘布层4,其用于补强一对胎圈部1之间。帘布层4由呈圆环状的帘布层片构成,其端部以夹入胎圈芯la和填充胶条lb的方式折回。
[0046]在胎面部3的帘布层4的外周配设有带束层5,所述带束层5通过束紧效果(belteffect)来补强帘布层4。带束层5具有两个带束层片5a、5b,所述两个带束层片5a、5b具有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以20-30°的角度倾斜的帘线,各带束层片以帘线相互反向交差的方式层叠。在带束层5的外周配设有后述的带束补强层6。
[0047]在胎面部3的带束层5的外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