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0868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能够使座椅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从而将座椅固定在落座者所希望的位置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中,存在供落座者手动地进行锁定与锁定解除从而使解除锁定的座椅向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所希望的位置移动的手动座椅滑动装置、以及通过马达的正反转使座椅向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所希望的位置移动的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另外,手动座椅滑动装置与电动座椅滑动装置均具备固定于车体的下部导轨、固定于座椅下表面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下部导轨沿长度方向移动的上部导轨、以及减少下部导轨与上部导轨之间的摩擦的摩擦减少部件。
[0003]在现有例的座椅滑动装置中,作为摩擦减少部件,主要使用JP 2006-168589 A所示的树脂制造的滑块、或者JP 2010-105618 A所示的被保持架支承为能够自如转动的导向滚珠。

【发明内容】

[0004]然而,在现有例的座椅滑动装置中,与所采用的摩擦减少部件的结构对应地设定上部导轨与下部导轨的形状,因此在与树脂滑块对应的导轨和与导向滚珠对应的导轨之间不存在互换性。
[0005]本发明考虑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不同的摩擦减少部件具有互换性,从而能够减少应该管理的上部导轨与下部导轨的种类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0006]本发明的方案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具备下部导轨、上部导轨、以及摩擦减少部件。下部导轨具备: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具有长方形形状的下部底壁;从下部底壁的车宽方向的两端缘经由由圆弧面构成的下部下方圆弧部而向上方竖立设置的一对下部侧壁;从一对下部侧壁的上端缘经由由圆弧面构成的下部上方圆弧部而朝向对置的下部侧壁与下部底壁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一对下部上壁;以及从下部上壁的内端缘向下方垂下的下部内壁。上部导轨具备: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具有长方形形状的上部顶壁;从上部顶壁的车宽方向的两端缘向下方垂下的一对上部侧壁;从上部侧壁的下端缘向外侧斜上方竖立设置的一对上部下方斜壁;以及从上部下方斜壁的上端缘朝向上部侧壁向斜上方竖立设置的一对上部上方斜壁,上述上部下方斜壁与上述下部下方圆弧部对置,且上述上部上方斜壁与上述下部上方圆弧部对置,并且配置为能够在上述下部导轨内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摩擦减少部件配置于下部导轨与上部导轨之间。摩擦减少部件具备滑动接触部件,滑动接触部件具备:沿着长度方向配置于下部下方圆弧部与上部下方斜壁之间的由圆柱状部件构成的下方圆柱部;沿着长度方向配置于下部上方圆弧部与上部上方斜壁之间的由圆柱状部件构成的上方圆柱部;以及连结上方圆柱部与下方圆柱部的连结部。
[0007]在下部下方圆弧部与上部下方斜壁之间沿着长度方向配置下方圆柱部,在下部上方圆弧部与上部上方斜壁之间沿着长度方向配置上方圆柱部,从而作为摩擦减少部件,能够相对于对应于导向滚珠的上部导轨与下部导轨采用滑动接触部件。由此,结构不同的摩擦减少部件具有互换性,从而能够减少应该管理的上部导轨与下部导轨的种类。
[0008]也可以在摩擦减少部件的下方圆柱部与上方圆柱部之间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孔状的狭缝。
[0009]设置狭缝,从而狭缝部分的下方圆柱部与上方圆柱部挠曲,进而能够吸收下部导轨的下部下方圆弧部与下部上方圆弧部的间隔的偏差,因此能够实现滑动阻力的进一步的减少。
[0010]狭缝也可以由连结下方圆柱部与上方圆柱部的至少一组连结部形成为长孔状。
[0011]在下方圆柱部与上方圆柱部之间设置狭缝,从而两个圆柱部能够挠曲变形,进而能够调整两个圆柱部之间的间隔。
[0012]可以在下方圆柱部的与上部下方斜壁接触的部位沿长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以从上部下方斜壁分离的方式凹陷的第一摩擦减少凹部,也可以在上方圆柱部的与上部上方斜壁接触的部位沿长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以从上部上方斜壁分离的方式凹陷的第二摩擦减少凹部。
[0013]在与上部导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件的部位设置第一摩擦减少凹部与第二摩擦减少凹部,从而能够缩小滑动接触部件与上部导轨接触的面积。由此,能够实现滑动阻力的进一步的减少。
[0014]摩擦减少部件也可以以上述下部导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1/2以下的长度形成,且在上述下部导轨的长度方向前后配置一对。
[0015]将一个摩擦减少部件形成为下部导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1/2以下的长度,从而能够在下部导轨配置前后左右共通的摩擦减少部件,因此能够应用于各种各样的下部导轨。由此,能够相对于各种各样的全长的下部导轨以一种滑块来应对,从而能够实现部件的共用化。
[0016]也可以在摩擦减少部件形成有朝向下部侧壁突出的嵌合部和限制突起,在下部侧壁形成有能够供嵌合部嵌合的贯通孔和能够供限制突起嵌合的限制孔。
[0017]通过形成在将摩擦减少部件组装于下部导轨时,使嵌合部与贯通孔嵌合,同时使限制突起与限制孔嵌合,从而将摩擦减少部件组装于下部导轨的结构,能够改善组装作业性。
[0018]嵌合部也可以由沿下部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L字形的突起构成,贯通孔是能够供嵌合部嵌合插入的贯通下部侧壁的孔,使摩擦减少部件从将嵌合部插入贯通孔的状态向下部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L字形的嵌合部与贯通孔的端缘部卡合,并且上述限制突起与上述限制孔以能够嵌合的方式对置。
[0019]通过形成将L字形的突起嵌合插入于贯通孔,从而将摩擦减少部件组装于下部导轨的结构,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发挥优越的组装作业性,同时能够防止摩擦减少部件的脱落。另外,将限制突起嵌合插入于限制孔,从而能够防止组装后的摩擦减少部件的移动,因此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防止摩擦减少部件的脱落。
[0020]优选限制突起与贯通孔的上述下部导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大致相同的长度。
[0021]将限制突起嵌合插入于限制孔,从而能够防止组装后的摩擦减少部件的移动,因此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防止摩擦减少部件的脱落。
[0022]优选下方圆柱部的半径设定为比下部下方圆弧部的曲率半径小,下部下方圆弧部与下方圆柱部的触点、下方圆柱部的中心、以及下方圆柱部与上部下方斜壁的触点呈直线状。优选上方圆柱部的半径设定为比下部上方圆弧部的曲率半径小,下部上方圆弧部与上方圆柱部的触点、上方圆柱部的中心、以及上方圆柱部与上部上方斜壁的触点呈直线状。优选连结部与下方圆柱部的连结部位和连结部与上方圆柱部的连结部位从下部侧壁分离。
[0023]通过形成下方圆柱部的半径设定为比下部导轨的下部下方圆弧部的半径小,同时上方圆柱部的半径设定为比下部导轨的下部上方圆弧部的半径小,连结部与下方圆柱部的连结部位和连结部与上方圆柱部的连结部位从下部侧壁分离的结构,连结部位挠曲变形,从而能够吸收下部导轨与上部导轨的间隔的偏差。另外,下部下方圆弧部与下方圆柱部的触点、下方圆柱部的中心、以及下方圆柱部与上部下方斜壁的触点呈直线状,同时下部上方圆弧部与上方圆柱部的触点、上方圆柱部的中心、以及上方圆柱部与上部上方斜壁的触点呈直线状,从而上部导轨能够不在下部导轨内松动而稳定地滑动。另外,连结部与下方圆柱部的连结部位和连结部与上方圆柱部的连结部位从下部侧壁分离,因此下方圆柱部、以及上方圆柱部分别能够与下部下方圆弧部、以及下部上方圆弧部仅在上述触点接触,因此即便在这些圆柱部、圆弧部的半径尺寸偏差的情况下,上述触点位置也稳定,从而能够获得上述作用效果。
[0024]上方圆柱部也可以在与上部上方斜壁抵接的部位的背面侧具备由凹部构成的弹性调整部。
[0025]设置弹性调整部,从而上方圆柱部的与上部上方斜壁抵接的部位能够弹性变形。而且,上方圆柱部以与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的上侧圆弧部之间的间隔一致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减少上部导轨的挠曲,进而能够减少上部导轨的滑动阻力。由此,不必以与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的上侧圆弧部之间的间隔一致的方式选择组装摩擦减少部件,因此能够减少应该管理的摩擦减少部件的种类,同时不必实施选择适当的摩擦减少部件的工序。
【附图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