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气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72074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导气元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导气元件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导气元件,其中,所述导气元件具有支承在壳体中的第一端部区段。这种导气元件能够例如应用于汽车的空气排出口中。
[0002]总体上,导气元件用于沿水平方向和/或垂直方向或沿处于二者之间的方向对排出的空气进行控制。
[0003]由文献DE 100 10 688 A1已知一种空气排出口,所述空气排出口具有导气元件,所述导气元件被设计为可弯曲的。
[0004]由文献EP 2 266 824 B1还已知一种空气导通元件,所述空气导通元件具有前侧和后侧的壳体连同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由沿所述壳体的纵向延伸的壁件构成的导气元件,所述壁件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壁件能够利用调整元件通过挤压力和/或推拉力和/或转矩从其几何上的基本形状转换成所期望的变换形状。
[0005]在由文献EP 2 266 824 B1所公开的导气元件中,柔性的壁件布置在壳体中,从而使所述壁件要么通过压缩而被顶锻要么翻转,其中,在该特殊情况下,壁件为此倾斜地布置在壳体中。然而在该欧洲专利申请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的弊端在于,借助所述壁件仅能实现对排出的空气的有限控制。此外,其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在所谓的宽带通风时针对水平叶片或壁件调整方面具有弊端,因为为了调整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壁件必须相应面积较大地设计尺寸(尤其沿空气排出口的中轴线的方向)并且必须设有昂贵的调整装置,以便还能在空气排出口的排气口区域的紧邻周围环境中实现> 50度的较大偏转。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排出口以及导气元件,所述导气元件能够被简单地控制,并且通过空气排出口和导气元件提供相对较大的偏转区域,所述导气元件具有平滑过渡的导气面。
[0007]根据本发明,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术特征的导气元件和带有权利要求23所述的技术特征的空气排出口解决。
[0008]本发明的优选改进方式由从属权利要求具体给出。
[0009]在根据本发明的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导气元件中规定,导气元件具有支承在壳体中的第一端部区段,并且至少与所述第一端部区段相对置的第二端部这样支承,从而通过至少一个力分量在导气元件的第一端部区段与第二端部区段之间的区域上的作用使得导气元件在该区域中变形,其中,所述第二端部区段被移位,并且导气元件在力分量的作用结束之后自动地(或通过相应的驱动器)复位到其初始位置。
[0010]导气元件的柔性材料具有这样设计的抗变形的阻力,从而使导气元件在力分量作用之后重新采取其初始的定向。由此例如与具有刚性体的传统的叶片相比,不需要复位力来将导气元件送至其未变形的状态。导气元件在力分量作用之后至少不必为了复位至其初始位置(中性位置)而重新通过装置被操作。然而,当复位不应不受控地完成时,仍然可以设置用于复位的力分量的作用;这可以例如借助电动机式控制实现。
[0011]此外,在特定的情况下,导气元件应在调整之后保持在转移后的位置中,因为该位置是有意选择的。为了使导气元件由于抗变形的阻力而保持在选定的位置中,用于调整定向或者说用于施加力分量的装置可以这样设置,以使所述装置保持其力作用。所述保持可以这样实现,即,所述装置保留在选定的位置中。
[0012]此外,这样设定抗变形的阻力的大小,从而使变形所需的能量不超过这样的量,该量是不相称的或者需要相对复杂的装置。这样,用于提供至少一个力分量的作用的装置可这样设置,从而使得所述装置自动保持所调整的位置(例如通过卡止或电气方式)。
[0013]导气元件的柔性设计此外还具有的优点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排出的空气的方向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调整,而无需此外再摆动大量的叶片。
[0014]这还提供了在设计领域的优点,其中,导气元件的第一端部区段大体上静态地布置在空气排出口的排气区域中,并且排出的气流的偏转通过导气元件的柔性区域完成,所述柔性区域例如容纳在空气排出口的壳体中并且由此自外部是不可见的。
[0015]力作用此外还可通过调整装置完成。调整装置例如可以直接作用于第一端部区段与第二端部区段之间的区域中。这样,导气元件可以大体上被设计为面状的导气元件,其中,所述导气元件沿纵向具有比在宽度上更大的延伸。导气元件的高度相对较小(例如几毫米)。由此导气元件能够简单地变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装置将力分量(例如通过电动机方式)沿纵向平行于第一端部区段地施加在导气元件上。只要调整装置保持其位置,导气元件就处于变形状态并且保持该状态(例如电动机具有相应的保持力矩)。如果调整装置运动返回其初始位置(例如通过电动机的重新控制)并且由此不再在导气元件上施加力,则导气元件基于导气元件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设计而自动完成复位。
[0016]在导气元件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对于面状的导气元件来说,力分量的引入大体上在中心处(不仅沿纵向而且在宽度上)完成。
[0017]此外,第二端部区段还可以可移动地支承在容纳部中。第一端部区段被静态地支承,其中,第二端部区段通过导气元件的变形实施相对于第一端部区段的运动。由此,通过容纳部可以使第二端部区段根据变形而移动。由此确保了,第二端部区段占据并保持确定的位置。由此排除了从导气元件方面不受控的变形。
[0018]第一端部区段可以通过第一支承元件支承,其中,所述第一支承元件可摆动地支承在至少一个容纳部中,或第一支承元件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端部区段中或支承在第一端部区段上。这样,第一支承元件可以支承在空气排出口的壳体的容纳部中,并且相对于导气元件是刚性的或者不可活动的。在导气元件变形时由此能够实现,使第一支承元件相对于壳体的容纳部摆动。作为备选或补充,第一端部区段可这样设计,从而使延伸穿过第一端部区段的支承元件可转动地容纳在第一端部区段中。
[0019]为了导气元件的变形,在第一端部区段与第二端部区段之间将至少一个操作元件布置在导气元件上或布置在导气元件中,并且力作用能够通过至少一个操作元件完成。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元件可以设计为棒状。如果这种棒形件或操作元件例如通过器件沿一定方向运动,其中,所述操作元件或棒形件从侧面突出于导气元件,则操作元件导致导气元件的变形。
[0020]为此,操作元件可以具有支承区段,其中,所述支承区段至少大体上平行于第一端部区段地延伸。此外,所述操作元件也可以平行于第一端部区段地延伸。
[0021]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操作元件在第一端部区段与第二端部区段之间相互间隔地布置在导气元件上或布置在导气元件中,并且操作元件的支承区段在此从导气元件伸出并且与至少一个调整件或调整装置相连。这样,支承区段能够在导气元件的两侧从导气元件伸出。由此可以简单地实现导气元件的变形。此外,还可以在导气元件的两侧分别设置调整件,其中,两个调整件分别与操作元件的在导气元件的相应侧面伸出的支承区段相连。如果一个操作元件例如通过支承区段向上运动,并且第二操作元件通过其支承区段向下运动,则导气元件大体上以所谓的S形曲线得以变形。
[0022]为此,至少一个调整件可以是绕平行于第一端部区段延伸的旋转轴可转动的调整件,其中,至少两个操作元件的两个支承区段彼此相间隔地与调整件相连,并且至少一个支承区段与旋转轴相间隔地布置在可转动的调整件上。可转动的调整件可以设计为所谓的控制轮,或者与这种控制轮耦连。如果控制轮旋转,则通过两个操作元件的支承区段与控制轮的连接实现导气元件的变形。另外的操作元件也可以与可转动的调整件相连,其中,所述支承区段(操作元件通过它们与可转动的调整件相连)在导气元件的未变形状态下大致位于一个平面内。如果可转动的调整件此时被操作,则基于导气元件的柔性设计而产生不同的变形。根据支承区段的设计或支承区段与移位装置的连接,能够实现空气流的不同出口角度。此外,空气流的出口角度还可以通过与控制轮的位置相关的变形的程度进行调整。
[0023]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导气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大体上平行于第一端部区段延伸的筋条、接缝、加固元件和/或衬入物。所述衬入物能够用于在各个区域中刚性地构建导气元件,这妨碍或阻止导气元件在所述区域中的变形。此外,接缝或筋条能够这样影响导气元件的变形,从而使变形在该处首先或者易于发生,或在该处难以或者稍晚才发生。
[0024]衬入物还可以大体上在导气元件的整个面上延伸。所述衬入物由此可以影响导气元件在可变形性方面的性质。
[0025]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操作元件插入至少一个接缝中或贴靠在由接缝构成的壁件上,从而使力分量通过接缝引入至导气元件。在此,可以通过有利的方式在变形时在接缝的区域中构成变形的顶点(导气元件与未变形状态相比的最大间距的区域)。
[0026]此外,导气元件还可以这样构成,从而使导气元件具有由至少两个层组成的层状结构。所述层能够相互粘接或以其他方式相互连接。导气元件的这些层还能够这样构成,从而使它们在一个端部区段(第一或第二端部区段)中相互连接,并且具有配置或未配置衬入件的楔形件或在第一端部区段与第二端部区段之间的气体填充的间隙。
[0027]在导气元件的这种层状结构中的层可以具有碳纤维组分和/或玻璃纤维组分。
[0028]此外,导气元件还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层,所述层根据导气元件的所期望的性质构成导气元件的表面。导气元件还可以在第一或第二端部区段中具有减少摩擦的表面,这例如能够通过相应的涂层(例如特氟龙)实现。
[0029]导气元件的涂层可以在一侧上位于第一端部区段和/或第二端部区段中,其中,在至少一个侧面上或在第一和第二端部区段中还可以设置结构或形状,所述结构或形状发挥作用导致空气的湍性涡流或特定的排出。
[0030]此外,导气元件可以在第一端部区段和/或第二端部区段上具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