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构造

文档序号:9829206阅读:1824来源:国知局
车身前部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在保险杠外观件上设置格栅,在格栅的下方设置护底板,并由护底板承受冲击载荷。
【背景技术】
[0002]在车身前部构造中已知如下结构:在散热器的上部设置支承部件,利用夹持机构将散热器格栅的上端部安装于支承部件,在散热器格栅的下端部设置脆弱部,将脆弱部配置于保险杠横梁的前方。
[0003]散热器格栅由保险杠外观件从车身前方覆盖。
[0004]根据该车身前部构造,在障碍物从车身前方与保险杠外观件碰撞的情况下,散热器格栅的脆弱部与保险杠横梁抵接而发生变形,从而能够吸收冲击载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5]此处,考虑将散热器格栅配置为与保险杠横梁相比靠下方。能够想到如下情况:在该状态下,在障碍物从车身前方与保险杠外观件碰撞的情况下,由于在保险杠外观件的车身后方没有设置保险杠横梁,因此散热器格栅与冷却部件接触而导致冷却部件受到损伤。
[0006]作为其对策,考虑利用螺钉(螺纹部件、自攻螺钉)而将散热器格栅可靠地固定于保险杠外观件。然而,若在保险杠外观件形成凸台部、且在凸台部对螺纹部件进行嵌件成型,则凸台部变为厚壁。或者,当在保险杠外观件形成供自攻螺钉拧入的凸台部时,凸台部也变为厚壁。
[0007]因此,当对保险杠外观件进行成型时,在保险杠外观件的表面(与凸台部相当的部位)产生缩痕(凹部),从而难以确保车辆的外观性。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W02011/1048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能够防止冷却部件的损伤,并且能够确保车辆的外观性。
[0012]根据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在保险杠外观件的车宽方向中央沿上下设置有上格栅及下格栅,在上述下格栅的下方设置有护底板,并利用上述护底板承受冲击载荷,上述车身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保险杠外观件从车身后方与上述上格栅的下端部重叠,上述下格栅的上端部从车身后方与该保险杠外观件重叠,上述下格栅的上端部通过紧固部件紧固于上述保险杠外观件,上述下格栅的下端部通过卡定爪卡定于上述保险杠外观件,该车身前部构造具备抑制移动构件,该抑制移动构件被设置成在上述下格栅的下端部及上述护底板处由上述保险杠外观件从车身前方覆盖,抑制上述下格栅的下端部向车身后方移动。
[0013]在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中,优选上述抑制移动构件具备:止动部件,其设置于上述护底板;以及卡定部,其设置于上述下格栅的下端部,并能够从车身前方卡定于上述止动部件,上述止动部件具有:腿部,其从上述护底板的上部朝向上述下格栅的下端部立起,并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以及顶部,其从上述腿部的上端部沿车宽方向延伸,在从车身前方观察时由上述腿部及上述顶部形成为大致T字状,上述卡定部具有卡定爪,上述卡定爪设置于上述下格栅的下端部并形成为能够从车身前方与上述顶部嵌合的截面大致U字状,并且在上述卡定部上形成有能够与上述腿部嵌合的嵌合凹部。
[0014]在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中,优选上述止动部件设置于上述护底板的水平上部、且形成有朝向车身前方开口的开口部。
[0015]在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中,优选上述卡定部设置于上述下格栅的下端部中的、该下端部及上述下格栅的侧部交叉的下角部的附近。
[0016]在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发明中,优选上述护底板在上述护底板的水平上部具有纵壁,该纵壁在上述止动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立起、且从上述止动部件的后方部位立起至上述下端部。
[0017]发明效果
[0018]在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发明中,在下格栅的下端部及护底板上具备抑制移动构件,利用抑制移动构件而抑制下格栅的下端部向车身后方移动。
[0019]因此,例如即使在障碍物从车身前方与保险杠外观件碰撞而使得下格栅的下端部从卡定爪脱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抑制移动构件而阻止下格栅的下端部向车身后方移动。
[0020]通过抑制下格栅的下端部的移动,能够防止下格栅以下格栅的上端部(即紧固部件)为支点而向车身后方摆动。由此,能够将下格栅的下端部保持为不与冷却部件接触而防止冷却部件的损伤。
[0021]并且,由保险杠外观件从车身前方将抑制移动构件覆盖。由此,能够利用保险杠外观件遮挡为从车身外部看不到抑制移动构件,因此能够确保车辆的外观性。
[0022]在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中,在护底板上具备止动部件,使止动部件形成为大致T字状。另外,在下格栅的下端部具备卡定部,使卡定部的嵌合凹部与止动部件的腿部嵌合。
[0023]通过使卡定部的嵌合凹部与止动部件的腿部嵌合,能够使卡定部可靠地卡定于止动部件。由此,能够利用止动部件(即护底板)可靠地阻止下格栅的下端部向车身后方移动。
[0024]在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中,将止动部件设置于护底板的水平上部。由此,能够利用止动部件对护底板进行加强,从而能够确保护底板的刚性。
[0025]另外,将止动部件设置于护底板的水平上部,并在止动部件形成开口部。使开口部朝向车身前方开口。因此,当对护底板进行注塑成型时,能够利用滑模对开口部进行成型。
[0026]由此,能够通过注塑成型而容易地使护底板一体成型。
[0027]在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中,将卡定部设置于下格栅的下端部中的下角部的附近。下格栅的下角部是刚性较高的部位。因此,通过将卡定部设置于下格栅的下角部,能够确保卡定部的刚性。
[0028]由此,通过使卡定部与止动部件嵌合,能够可靠地阻止下格栅的下端部向车身后方移动。
[0029]在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发明中,在护底板上设置纵壁,使纵壁在止动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立起、且从止动部件的后方部位立起至下格栅的下端部。
[0030]因此,在下格栅的下端部向止动部件的后方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下格栅的下端部对纵壁进行支承。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阻止下格栅的下端部向车身后方移动。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身前部构造的主视图。
[0032]图2是表示从图1的车身前部构造将保险杠外观件、上下的格栅等除去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3]图3是以图2中的3-3线剖切所得的图,且是在剖切后的图中示出安装有保险杠外观件、上下的格栅等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4]图4是图3的4部分放大图。
[0035]图5是表示从车内侧观察图1的下格栅的状态的后视图。
[0036]图6是图4中的6-6线剖视图。
[0037]图7是从车内侧观察本发明的保险杠外观件及下格栅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8]图8的(a)是图7的8a_8a线剖视图,图8的(b)是图7的8b_8b线剖视图。
[0039]图9是图4中的9部分放大图。
[0040 ]图1O是表示本发明的抑制移动构件的立体图。
[0041 ]图11是图2中的11部分放大图。
[0042]图12是表示图10的抑制移动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0043]图13是对利用本发明的抑制移动构件阻止下格栅的下端部向车身后方移动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以下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前(Fr)”、“后(Rr)”、“左(L)”、“右(R)”表示从驾驶者观察的方向。
[0045]实施例
[0046]对实施例的车身前部构造10进行说明。
[0047]如图1、图2所示,车身前部构造10具备设置于车身的左右侧的左右的前侧车架12、设置于左右的前侧车架12之间的前隔板13、设置于左右的前侧车架1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左右的上梁14、以及架设于左右的前侧车架12的前端部12a的保险杠横梁16。
[0048]并且,车身前部构造10具备:设置于保险杠横梁16的安全板17、设置于前隔板13的下梁33上的护底板18、设置于安全板17及护底板18的车身前方的保险杠外观件19、设置于保险杠外观件19的上格栅21及下格栅22、以及对下格栅22(尤其是下端部22a)向车身后方的移动进行抑制的左右侧的抑制移动构件25。
[0049]由于左右侧的抑制移动构件25为左右对称的部件,因此以下对左侧的抑制移动构件25进行说明,并省略对右侧的抑制移动构件25的说明。
[0050]安全板17具备:设置于保险杠横梁16的中央的中央安全部27、以及设置于保险杠横梁16的左右侧的左右的安全部28。
[0051]该安全板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