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车辆装饰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34674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主动车辆装饰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用于增强车辆空气动力学特性的主动机动车辆装饰件。
【背景技术】
[0002]空气动力学特性在车辆设计中是重要的因素,所述车辆包括汽车。汽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是道路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研究。该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减少阻力和风噪声,最小化噪声排放,和防止在高速下不期望的升力以及空气动力学不稳定性的其他原因。此夕卜,空气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可还用于实现高性能车辆中的下压力,以改进车辆牵引和转弯能力。该研究典型地用于定形车辆车身,以实现针对特定车辆用途的上述特征的期望折衷。

【发明内容】

[0003]—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该车辆本体具有第一本体端部,其配置为当车辆相对于道路表面运动时面朝迎面而来的环境空气流,且还包括与第一本体端部相对的第二本体端部。车辆还包括第一侧向本体侧部,位于第一本体端部和第二本体端部之间;和第二侧向本体侧部,位于第一本体端部和第二本体端部之间,且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向本体侧部布置。车辆还包括安装至车辆本体的第一侧面板,该第一侧面板选择性地展开到第二本体端部的尾部处的环境空气流中,以到达沿第一侧向本体侧部的一位置,且第一侧面板从环境空气流收回。车辆还包括安装至车辆本体的第二侧面板,该第二侧面板配置为选择性地展开到第二本体端部的尾部处的环境空气流中,以到达沿第二侧向本体侧部的一位置,且第二侧面板从环境空气流收回。所述第一侧面板和第二侧面板提供第二本体端部的尾部处车辆本体的主动加长,以由此当第一和第二侧面板中的每一个都展开并沿相应第一和第二侧向本体侧部定位时减少空气动力学阻力。
[0004]车辆还包括选择性地展开和收回第一侧面板的第一装置,和配置为选择性地展开和收回第二侧面板的第二装置。
[0005]所述第一和第二装置中的每一个是线性促动器或电马达中。
[0006]所述第一和第二装置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多杆联动装置,所述多杆联动装置施加力至相应第一和第二侧面板。
[0007]所述第一和第二装置中的每一个可在车辆的预定车速之上展开相应侧面板。
[0008]所述第一和第二装置中的每一个将相应侧面板伸展超过第二本体端部一预定距离。
[0009]车辆还包括布置在第一本体端部处的第一装饰件和布置在第二本体端部处的第二装饰件。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一装饰件绕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向本体侧部引导迎面而来的空气流,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面板中的每一个可选择性地伸展出所述第二装饰件以及收回到所述第二装饰件中。
[0010]所述第一和第二装置中的每一个可被所述第二装饰件包围。
[0011]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面板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可枢转安装的翼部,比如经由铰链安装。另外,第一和第二侧面板中的每一个可定位为当收回时与第二装饰件的外表面齐平,且配置为摆动出或枢转出至沿第一和第二侧向本体侧部的相应位置。
[0012]车辆可还包括定位在相应第一和第二侧向本体侧部处的第一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面板中的每一个可被相应第一和第二轨道引导。
[0013]车辆可还包括电子控制器,所述电子控制器调节第一和第二装置,以由此选择性地展开和收回第二和第二侧面板。
[0014]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势及其他特征和优势将从用于实施所述公开的最佳模式(一个或多个)和实施例(一个或多个)的以下详细描述连同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时容易明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具有选择性可展开的侧面板的车辆的示意性顶视图;
[0016]图2是包括图1中所示的选择性可展开的侧面板的车辆的示意性顶视图,该可展开侧面板示出为处于收回状态;
[0017]图3是图2中所示的车辆的示意性左侧视图,其中相应选择性可展开侧面板示出为处于收回状态;
[0018]图4是车辆的示意性顶视图,该车辆包括图1中所示的选择性可展开侧面板,且根据一个实施例具有配置为操作相应侧面板的装置,其中所述可展开侧面板示出为处于伸展或展开状态;
[0019]图5是图4中所示的车辆的示意性左侧视图,其中相应选择性可展开侧面板示出为处于伸展或展开状态;
[0020]图6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的示意性左侧视图,且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具有配置为操作相应侧面板的装置,其中所述可展开侧面板示出为处于收回状态;
[0021]图7是图6中所示的车辆的示意性左侧视图,其中相应选择性可展开侧面板示出为处于伸展或展开状态;
[0022]图8是包括图1中所示的选择性可展开的侧面板的车辆的示意性顶视图,其中,该侧面板配置为可枢转安装的翼部且示出为处于收回状态;
[0023]图9是包括图8中所示的选择性可展开的侧面板的车辆的示意性顶视图,该可展开侧面板示出为处于展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若干幅视图中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示出相对于道路表面12定位的机动车辆10的示意图。车辆10包括车辆本体14。车辆本体14限定六个本体侧部。六个本体侧部包括第一本体端部或前端部16、相对的第二本体端部或后端部18、第一侧向本体侧部或左侧部20、和第二侧向本体侧部或右侧部22、顶部本体部分24(其可包括车辆顶板)、以及底板部分(未示出)。左侧部20和右侧部22大致平行于彼此且相对于车辆10的虚拟纵向轴线X布置,并跨过前端部16和后端部18之间的距离。车辆10的乘客舱(未示出)通常由本体14的前和后端部16、18以及左和右侧部界定。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前端部16配置为,当车辆相对于道路表面12运动时,面向迎面而来的环境空气流26。
[0025]环境空气流26绕车辆本体14经过且分为相应的第一空气流部分26-1、第二空气流部分26-2、第三空气流部分26-3、和第四空气流部分26-4,它们最后在移动中的车辆10的后端部18直接后方的尾流区或再流通空气流区域27中重新结合。具体地,第一空气流部分26-1在顶部本体部分24上经过,第二空气流部分26-2在左侧部20上经过,第三空气流部分26_3在右侧部22上经过,第四空气流部分26-4在车辆本体14下方、在车辆本体14和道路表面12之间经过。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再流通空气流区域27通常在提升的车辆速度下通过环绕车辆本体14的六个本体侧部的周围空气而引起。
[0026]车辆10还包括第一侧面板28和第二侧面板30。第一侧面板28安装至车辆本体14,并配置为选择性地展开到后端部18尾部的环境空气流26中,S卩,展开到再流通空气流区域27中,以达到沿本体的左侧部20的一位置,以及配置为从环境空气流收回。第二侧面板30类似地安装至车辆本体14,并配置为选择性地展开到后端部18尾部的环境空气流26中,以达到沿右侧部22的一位置,以及配置为从环境空气流收回。当第一侧面板28和第二侧面板30由此展开时,第一和第二侧面板变为相对于彼此“大致平行”定位。在这里使用时,关于展开的第一和第二侧面板28、30的术语“大致平行”意图包括一角度Θ1(在图中相对于车辆10的虚拟纵向轴线X以及相对于相应左和右侧20、22示出)。01可通过在风洞中进行测试而被经验地选择用于空气动力学性能改进,或通过计算分析而被选择。对于空气动力学阻力优化,角度Θ1可在0-10度的范围内,且更具体地在6-8度的范围内。
[0027]当第一和第二侧面板28、30中的每一个展开且沿相应左和右侧部20、22定位时,第一侧面板28和第二侧面板30在后端部18尾部在相应左和右侧部22、20处提供了车辆本体14的主动加长,以由此减小空气动力学阻力。在每一个展开的第一和第二侧面板28、30处的上述角度Θ1会产生延长的或加长的车辆本体14的有效锥度。第一和第二侧面板28、30的每一个可由适当刚性但低质量的材料形成,诸如工程塑料或铝,且可另外包括加强肋,用于增强的结构稳定性。第一和第二侧面板28、30的展开可还被选择性地实现,以辅助车辆操纵,诸如对抗车辆10的横摆运动,以将车辆10保持在其计划的路径上。此外,第一和第二侧面板28、30的展开可被选择性地实现,以通过对抗车辆10的空气动力学升力而使车辆在提升的速度下保持与道路表面12的接触。
[0028]车辆10还包括配置为选择性地展开和收回第一侧面板28的第一装置32,和配置为选择性地展开和收回第二侧面板30的第二装置34。第一和第二装置32、34可包括线性促动器(图2中示出)。每一个第一和第二装置32、34可包括至少一个相应的线性伸展的促动器32A、34A(图4中示出),所述促动器可例如是流体促动的装置,或配置为伺服马达或螺线管。此外,每一个第一和第二装置32、34可包括多个单独的促动器,诸如两个单独的促动器32A和32B,其在图3和5中示出在车辆本体14的左侧部20上。尽管未示出,但类似于单独的促动器32A和32B的两个单独的促动器可同样用在车辆本体14的右侧部22上。第一和第二装置32、34可配置为施加力Fl (图5中示出)至相应第一和第二侧面板28、30,用于选择性地伸展,和配置为施加相反的力F2(图3中所示),用于收回第一和第二侧面板。第一和第二装置32、34可经由专用控制器、或经由将在下文详细讨论的电子控制单元来控制。
[0029]替代地,每一个第一和第二装置32、34可包括电马达35,如图6和7中所示的。继续参考图2,第一轨道或通道36和第二轨道或通道38可布置为在车辆本体14的左和右侧部20、22处靠近后端部18。第一侧面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