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姿态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10585193阅读:971来源:国知局
整车姿态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整车姿态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分别利用车身高度传感器和陀螺仪获取车辆四角处实时车身高度信号以及反映整车姿态的车身俯仰角和侧倾角实时信号;(2)将所述车身高度信号以及车身俯仰角和侧倾角信号传输给系统控制器;(3)控制器首先根据预先设定的车高调节控制策略确定相应电磁阀在单位采样时间内的通断状态,而后根据预先设定的整车姿态控制策略以及脉宽调制技术对相应电磁阀在单位采样时间内的开启状态持续时间进行修正,从而得出各电磁阀实际开启状态的占空比;(4)控制器将相应电磁阀的控制信号传输给电磁阀,完成车高调节及整车姿态联合控制过程中电磁阀通断状态的实时控制。
【专利说明】
整车姿态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整车姿态控制方法,特指是在满足车身高度有效调节的同时,还能实现车高调节过程中整车姿态良好控制的方法。【背景技术】
[0002]电控空气悬架能够大幅度改善车辆悬架综合性能,已成为汽车悬架领域的应用热点,其通过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实现悬架刚度、阻尼等多个特性的主动调节,其中,车身高度调节是其特色功能之一。系统通过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放气,不仅能够在车辆高速行驶时通过降低车身高度提高车辆贴地性能,降低风阻和油耗,同时还能在崎岖道路上低速行驶时通过提升车身高度降低悬架撞击限位概率,提高车辆行驶通过性。
[0003]在电控空气悬架车高调节系统中,空气弹簧的充放气是由高速开关电磁阀进行控制,但由于电磁阀的进、出气口较大,因此,无论电磁阀的反应有多么灵敏,都有可能会有过量的气体充入或者放出气囊,从而导致车身高度偏离期望目标高度。与此同时,如果一旦车身高度偏离目标值便进行车高调节,便会导致电磁阀通断状态频繁切换以及车身高度目标值附近的振荡现象。因此,制定合理的车高调节控制策略对于实现车身高度的有效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0004]此外,由于整车簧载质量分布不均且随机变化,以及前后空气悬架车高调节系统参数(包括管路长度和直径)的不同,必将造成车辆四角处车高调节不同步,从而导致车身俯仰角和侧倾角过大,不仅严重影响整车姿态的稳定性,还会导致乘客乘坐舒适性降低。因此,在车高调节过程中,针对车辆四角处车高调节不同步的现象,还需设计相应的整车姿态控制策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整车姿态控制方法,在实现车身高度有效调节的同时,进一步通过整车姿态控制策略对车辆四角处车高调节进行修正,从而实现车高调节过程中的整车姿态控制。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整车姿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分别利用车身高度传感器和陀螺仪获取车辆四角处实时车身高度信号以及反映整车姿态的车身俯仰角和车身侧倾角实时信号;
[0009](2)将所述车身高度信号以及车身俯仰角和侧倾角实时信号传输给系统控制器;
[0010](3)所述系统控制器中预先设有车高调节控制策略和整车姿态控制策略,控制器首先根据实时车身高度信号和所述车高调节控制策略确定车高调节系统中充气电磁阀、放气电磁阀以及空气弹簧电磁阀等元件的通断状态,而后控制器再根据所述车身俯仰角和侧倾角实时信号以及整车姿态控制策略和脉宽调制技术对四个空气弹簧电磁阀在单位采样时间内的开启状态持续时间进行修正,从而得出各电磁阀实际开启状态的占空比;
[0011](4)所述系统控制器最后将相应电磁阀的实际控制信号传输给电磁阀,完成车高调节及整车姿态联合控制过程中电磁阀通断状态的实时控制。
[0012]优选地,所述车高调节控制策略如下(以左前轮处车高调节为例,其余轮处类似):
[0013](I)为避免车高调节动作被频繁执行,在目标车身高度值附近设立车高调节滞回区间[K-1mhc^h1],其中,h。为目标车身高度,In为滞回区间设定值;为防止因空气弹簧过充或过放引起的车身高度过调节,在目标车身高度值附近同时设立允许调节误差[_he,+he],其中,为允许误差设定值;
[0014](2)通过比较左前轮处车身高度实时信号和目标车身高度调节滞回区间,确定系统将要执行的调节动作,即,当hO1-hi时,车高上升;当h》hQ+hi时,车高下降;其中,h为当前车身高度;
[0015](3)若车高需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当h = hc>-hj寸,则上升过程结束;若车高需要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当h = ho+hJ寸,则下降过程结束;
[0016](4)在车高上升过程中,充气电磁阀和左前轮处空气弹簧电磁阀打开,放气电磁阀关闭;在车高下降过程中,放气电磁阀和空气弹簧电磁阀打开,充气电磁阀关闭。
[0017]上述步骤的目的在于实现车身高度有效调节的同时,还能实现电磁阀开关状态的直接控制。
[0018]优选地,车高调节和整车姿态控制包含但不仅限于以电控空气悬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以其他形式,如电控油气悬架等,这都应理解为不超过所附权利的要求范围。
[0019]由以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知,其有益效果在于首先通过设置合理的车高调节控制策略确定各电磁阀的通断状态,实现车身高度的有效调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针对车高调节过程中整车姿态失稳现象(车身俯仰角和侧倾角超过设定值)的姿态控制策略,通过调整相应空气弹簧电磁阀开启状态的持续时间,对车辆四角处车高调节过程进行修正,从而实现整车姿态的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电控空气悬架整车车高调节系统结构图;
[0021 ]图2为电控空气悬架车身高度调节与整车姿态联合控制原理图;
[0022]图中:1_左前轮处车身高度传感器2-左前轮处减振器3-左前车身4-左前轮处空气弹簧5-左前轮处空气弹簧电磁阀6-管路7-充气电磁阀8-空气干燥器9-储气罐10-空气压缩机11-左后轮处空气弹簧电磁阀12-左后轮处空气弹簧13-左后车身14-左后轮处减振器15-左后轮处车身高度传感器16-右前轮处车身高度传感器17-右前轮处减振器18-右前车身19-右前轮处空气弹簧20-右前轮处空气弹簧电磁阀21-单向阀22-放气电磁阀23-E⑶24-大气环境25-电机26-控制信号27-右后轮处空气弹簧电磁阀28-右后车身29-右后轮处空气弹簧30-右后轮处减振器31-右后轮处车身高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所示,电控空气悬架整车车高调节系统主要包括左前轮处空气悬架、右前轮处空气悬架、左后轮处空气悬架、右后轮处空气悬架以及相关气动元件组成,其中,左前轮处空气悬架主要包括左前车身3、左前轮处减振器2、左前轮处空气弹簧4,左前轮处车身高度由左前轮处车身高度传感器I监测,左前轮处空气弹簧电磁阀5用于调节左前轮处空气弹簧4的充放气;右前轮处空气悬架主要包括右前车身18、右前轮处减振器17、右前轮处空气弹簧19,右前轮处车身高度由右前轮处车身高度传感器16监测,右前轮处空气弹簧电磁阀20用于调节右前轮处空气弹簧19的充放气;左后轮处空气悬架主要包括左后车身13、左后轮处减振器14、左后轮处空气弹簧12,左后轮处车身高度由左后轮处车身高度传感器15监测,左后轮处空气弹簧电磁阀11用于调节左后轮处空气弹簧12的充放气;右后轮处空气悬架主要包括右后车身18、右后轮处减振器30、右后轮处空气弹簧29,右后轮处车身高度由右后轮处车身高度传感器31监测,右后轮处空气弹簧电磁阀27用于调节右后轮处空气弹簧29的充放气。当车身高度需要上升且车速大于40km/h时,ECU23(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26打开电机25,此时来自空气压缩机10的高压气体通过空气干燥器8和单向阀21流向管路6,若车速小于等于40km/h,充气电磁阀7打开,来自储气罐9内的高压气体流向管路6;当车身高度需要降低时,放气电磁阀22打开,管路6内的气体直接流向大气环境24。
[0025]针对图1所示的电控空气悬架整车车高调节系统,本发明提出的车身高度调节与整车姿态联合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通过安置在车辆四角处的车身高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四角处车身高度,而反映整车姿态的车身俯仰角和车身侧倾角信号则由陀螺仪提供,同时为确定车身高度提升时高压气体的来源,利用车速传感器将车辆实时车速信号传输给系统控制器。
[0026]所述系统控制器中预先设有车身高度控制策略以及整车姿态控制策略,系统首先根据车高调节控制策略和车身高度实时信号对相应电磁阀的通断状态进行判定,例如,若左前轮处车身高度需要降低,则左前轮处空气弹簧电磁阀和放气电磁阀需要打开,若右前轮处车身高度需要提升且车速低于40km/h,则右前轮处空气弹簧电磁阀和充气电磁阀需要打开。在此基础上,系统进一步根据整车姿态控制策略和脉宽调制技术以及车身俯仰角及侧倾角实时信号对相应空气弹簧电磁阀在单位采样时间内的开启状态持续时间进行修正,从而得出各空气弹簧电磁阀实际开启状态的占空比,最终形成电控空气悬架车高调节及整车姿态控制过程中空气压缩机、充气电磁阀、放气电磁阀、左前空气弹簧电磁阀、右前空气弹簧电磁阀、左后空气弹簧电磁阀以及右后空气弹簧电磁阀的实时控制信号。
[0027]所述车高调节控制策略如下(以左前轮处车高调节为例,其余轮处类似):
[0028](I)为避免车高调节动作被频繁执行,在目标车身高度值附近设立车高调节滞回区间[1?ο-1ιι,1?ο+1ιι],其中,h。为目标车身高度,hi为滞回区间设定值,此处设定为3.5mm;为防止因空气弹簧过充或过放引起的车身高度过调节,在目标车身高度值附近同时设立允许调节误差[-he,+he],其中,he为允许误差设定值,此处设定为2mm;
[0029](2)通过比较左前轮处车身高度实时信号和目标车身高度调节滞回区间,确定系统将要执行的调节动作,即,当hO1-hi时,车高上升;当h》hQ+hi时,车高下降;其中,h为左前轮处当前车身高度;
[0030](3)若车高需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当h = hc>-hj寸,则上升过程结束;若车高需要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当h = ho+hJ寸,则下降过程结束;
[0031](4)在车高上升过程中,充气电磁阀和左前轮处空气弹簧电磁阀打开,放气电磁阀关闭;在车高下降过程中,放气电磁阀和空气弹簧电磁阀打开,充气电磁阀关闭。
[00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整车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分别利用车身高度传感器和陀螺仪获取车辆四角处实时车身高度信号以及反映整车姿态的车身俯仰角和车身侧倾角实时信号; 步骤2,将所述车身高度信号以及车身俯仰角和车身侧倾角实时信号传输给系统控制器; 步骤3,所述系统控制器中预先设有车高调节控制策略和整车姿态控制策略,控制器首先根据实时车身高度信号和所述车高调节控制策略确定车高调节系统中充气电磁阀、放气电磁阀以及空气弹簧电磁阀等元件的通断状态,而后控制器再根据所述车身俯仰角和车身侧倾角实时信号以及整车姿态控制策略和脉宽调制技术对四个空气弹簧电磁阀在单位采样时间内的开启状态持续时间进行修正,从而得出各电磁阀实际开启状态的占空比; 步骤4,所述系统控制器最后将相应电磁阀的实际控制信号传输给电磁阀,完成车高调节及整车姿态联合控制过程中电磁阀通断状态的实时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左前轮处车高调节为例,其余轮处类似,所述车高调节控制策略如下: 步骤3.1,在目标车身高度值附近设立车高调节滞回区间[!!。七上+匕],其中,h。为目标车身高度,In为滞回区间设定值;为防止因空气弹簧过充或过放引起的车身高度过调节,在目标车身高度值附近同时设立允许调节误差[_he,+he],其中,he为允许误差设定值; 步骤3.2,通过比较左前轮处车身高度实时信号和目标车身高度调节滞回区间,确定系统将要执行的调节动作,即,当hO1-hi时,车高上升;当h》hQ+hi时,车高下降;其中,h为当前车身高度; 步骤3.3,若车高需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当h = ho-hJ寸,则上升过程结束;若车高需要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当h = ho+hJ寸,则下降过程结束; 步骤3.4,在车高上升过程中,充气电磁阀和左前轮处空气弹簧电磁阀打开,放气电磁阀关闭;在车高下降过程中,放气电磁阀和空气弹簧电磁阀打开,充气电磁阀关闭。
【文档编号】B60G17/018GK105946497SQ201610541164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1日
【发明人】蔡军
【申请人】安庆新景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