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头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8534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头枕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技术方案涉及儿童安全座椅领域,通过对儿童安全座椅的底座、靠背、头枕等部件中增加弹簧阻尼,以利于碰撞时的缓冲和能量吸收,达到减少碰撞对儿童身体的伤害。同时对座椅的FIX解锁、脚踏、安全带组件做优化,提供实用性;并增加了防飞溅组件,避免碰撞时飞溅物对儿童的伤害。
【专利说明】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头枕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儿童安全座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头枕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儿童安全座椅用于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减少座椅上的儿童因剧烈冲击而造成的伤害。在碰撞冲击达到峰值后,人体与座椅会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以较高的加速度向后方回弹。回弹时,头部会以与头枕产生撞击,严重时会导致颈椎会脑部损伤。现有的儿童座椅的头枕与座椅为一个整体,没有单独的缓冲措施,不能较好地起到保护作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缓冲功能的儿童安全座椅用头枕结构。
[0004]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头枕机构,包括靠背骨架的两侧板以及头枕骨架,头枕骨架上包裹有头枕织物套,头枕骨架的头部和底部分别穿接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第二销轴的两端固定于靠背骨架的两侧板,第一销轴的两端分别由摇臂弹簧阻尼机构与两侧板的内侧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摇臂弹簧阻尼机构包括止推杆、压簧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安装于侧板内侧并在侧板上转动,止推杆的头部铰接于第一销轴的端部,止推杆的尾部穿接于固定座,止推杆上套接有压簧,所述压簧挤压于止推杆的头部与固定座之间。
[0006]再进一步地,所述头枕骨架穿接于第一、第二销轴并在第一第二销轴上左右滑动,头枕织物套为EPP发泡材料,头枕织物套侧面设置若干穿透孔。
[0007]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当发生碰撞时,一旦达到撞击峰值,人体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迅速向后位移,此刻背部接触背垫受阻头部仍向后位移,本发明的头枕缓冲吸能和释放能量的摇臂弹性阻尼机构,在头颅将撞击头枕的时候,头枕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对摇臂弹簧进行压缩,因头枕受弹簧力的阻尼其向后运行的速度迅速减小,而头部与头枕因同向运动,降低力加速度使头部与头枕的接触的撞击力减弱,一旦超过摇臂弹簧压缩行程最低点时,弹簧伸张力使头枕加速向后位移,这样头部与头枕的接触力将得到卸载。剩余的接触压强将由头枕软包(EPP发泡材料)吸收,使儿童头部的反作用力最大限度的吸收降解,有效的控制反作用力对儿童头部造成的一.次伤害。
[0008]当发生侧碰撞时,头枕的摇臂弹性阻尼机构将产生侧向位移加上头枕软包头枕垫(EPP发泡材料)侧面设置若干穿透孔可防止儿童耳朵撞击时对外耳朵道气体压缩的压力,降低外耳道气柱压力的陡升,可防止耳鸣、耳膜穿孔。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所示,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头枕机构,包括靠背骨架的两侧板I以及头枕骨架2,头枕骨架2上包裹有头枕织物套3,头枕织物套3为EPP发泡材料,头枕织物套侧面设置若干穿透孔31;头枕骨架的头部和底部分别穿接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销轴4和第二销轴5,第二销轴5的两端固定于靠背骨架的两侧板1,第一销轴4的两端分别由摇臂弹簧阻尼机构6与两侧板I的内侧连接,头枕骨架2穿接于第一、第二销轴并在第一第二销轴上左右滑动。摇臂弹簧阻尼机构6包括止推杆61、压簧63和固定座62,所述固定座62安装于侧板I内侧并在侧板上转动,止推杆61的头部铰接于第一销轴4的端部,止推杆61的尾部穿接于固定座62,止推杆61上套接有压簧63,所述压簧63挤压于止推杆61的头部与固定座62之间。
【主权项】
1.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头枕机构,包括靠背骨架的两侧板以及头枕骨架,头枕骨架上包裹有头枕织物套,头枕骨架的头部和底部分别穿接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第二销轴的两端固定于靠背骨架的两侧板,第一销轴的两端分别由摇臂弹簧阻尼机构与两侧板的内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弹簧阻尼机构包括止推杆、压簧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安装于侧板内侧并在侧板上转动,止推杆的头部铰接于第一销轴的端部,止推杆的尾部穿接于固定座,止推杆上套接有压簧,所述压簧挤压于止推杆的头部与固定座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骨架穿接于第一、第二销轴并在第一第二销轴上左右滑动,头枕织物套为EPP发泡材料,头枕织物套侧面设置若干穿透孔。
【文档编号】B60N2/28GK105946645SQ201610433358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8日
【发明人】金余和
【申请人】金余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