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供给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21002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燃料供给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其使在燃料箱内循环的燃料通过气化而产生的燃料蒸气与所供给的燃料顺畅地合流。燃料供给装置(FS)具有:接管嘴主体(110),其具有中空的燃料通路形成部(110a)和通气口(115),该燃料通路形成部(110a)形成燃料通路(100P);喷嘴引导件(150),其配置在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110a)的内侧,引导供油喷嘴(NZ);引导部(152),其将从所述通气口(115)流入的流入气体经由外周空间(158a)引导至所述燃料通路(100P);以及肋(153a、153b),其形成在所述喷嘴引导件(150)的第1方向的下端(150y)与所述引导部(152)之间,以将引导至所述燃料通路(100P)的所述流入气体分割。
【专利说明】
燃料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当前,作为将所供给的燃料引导至汽车的燃料箱的燃料供给装置,已知一种具有在燃料通路中途进行开闭的开口部的燃料供给装置。在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83569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接管嘴,该接管嘴具有:管体,其形成燃料通路;通气口,其从管体进行分支,与用于使在燃料箱内产生的燃料蒸气向燃料通路循环的循环通路相连接。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95062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其在具有通气口和形成燃料通路的管体的接管嘴处,为了增大使循环的燃料蒸气通过的通路而使管体的一部分向燃料通路侧凹陷。在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8220508号说明书)中记载有一种喷嘴引导件,其抑制在燃料箱中由于气化而产生的燃料蒸气、供油时燃料的飞沫漏出至车外,并配置在用于将供油喷嘴引导至燃料箱侧的接管嘴的内侧。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喷嘴引导件,其形成有使筒状的喷嘴引导件的外侧与内侧连通的多个开口部。
[0003]在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燃料供给装置中,有时在燃料箱内产生的燃料蒸气未经由通气口顺畅地在燃料箱内循环,燃料箱内的压力不下降的情况下,燃料箱内的压力成为阻力,所供给的燃料不顺畅地流动。另外,在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燃料供给装置中,能够使燃料蒸气在燃料通路及燃料箱内循环而不流出至大气,但有时循环的燃料蒸气与所供给的燃料未顺畅地合流,发生不能顺畅地供油的供油性的故障。
[0004]用于向燃料供给装置供给燃料的供油喷嘴,有时在被插入至燃料供给装置的前端具有气体传感器,该气体传感器用于防止供油的燃料从燃料供给装置溢出。但是,根据供油喷嘴具有的气体传感器、与被插入至供油喷嘴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喷嘴引导件的位置关系,供给至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的检测可能会发生延迟,导致燃料从燃料供给装置溢出。在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喷嘴引导件,其将被插入至燃料供给装置的供油喷嘴引导至燃料箱侧,但对于防止被供给至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溢出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在现有的燃料供给装置的技术领域,希望其小型化、低成本化、省资源化、制造的容易化、使用便利程度的提高等。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而实现。
[0006](I)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具有:接管嘴主体,其具有中空的燃料通路形成部和通气口,该燃料通路形成部形成使所供给的燃料通过的燃料通路,该通气口从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进行分支;喷嘴引导件,其配置在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的内侧,沿第I方向引导供油喷嘴,该第I方向从被插入供给燃料的所述供油喷嘴的所述接管嘴主体的主体开口部朝向燃料箱;引导部,其将从所述通气口流入的流入气体经由外周空间而引导至所述燃料通路,该外周空间由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与所述喷嘴引导件的外周面形成;以及肋,其形成在所述喷嘴引导件的第I方向的下端与所述引导部之间,以将引导至所述燃料通路的所述流入气体分割。根据该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由于燃料蒸气被肋进行了整流,因此燃料蒸气与燃料顺畅地合流。由此,在燃料蒸气与燃料合流时顺畅地合流而不发生紊流,提高从供油喷嘴所供给的燃料的供油性。另外,由于被引导部引导至下游侧的燃料蒸气在外周空间中扩散,因此能够抑制燃料蒸气的合流,抑制燃料蒸气的紊乱。
[0007](2)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引导部形成为,使所述通气口不流向与所述第I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所述喷嘴引导件具有孔,该孔在与所述引导部相比的上游侧使所述外周空间与所述燃料通路连通,相对于所述喷嘴引导件的轴形成在配置有所述引导部的一侧。根据该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在从供油喷嘴向燃料供给装置供给燃料的情况下,能够将燃料供给装置内的空气向外部抽出。
[0008](3)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肋在所述喷嘴引导件的外周分离而与所述喷嘴引导件一体地形成。根据该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容易按照设计值制造引导部的位置和肋的位置。另外,配置在接管嘴的内部的部件个数变少,容易制造燃料供给装置。
[0009](4)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肋以沿所述喷嘴引导件的轴向的方式形成。根据该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与肋没有以沿轴向的方式形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将由于燃料气化而产生的燃料蒸气更顺畅地引导至燃料箱。
[0010](5)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引导部以向所述第I方向弯曲的方式形成。根据该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能够抑制在与所供给的燃料合流的燃料蒸气发生的紊乱,将燃料蒸气向下游侧引导。
[0011](6)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提供一种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具有:中空的接管嘴主体,其形成使所供给的燃料通过的燃料通路;以及形成为筒状的喷嘴引导件,其配置在所述接管嘴主体的内侧,沿第I方向引导供油喷嘴,该第I方向从被插入供给燃料的所述供油喷嘴的所述接管嘴主体的主体开口部朝向燃料箱,所述喷嘴引导件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将由所述喷嘴引导件的外周面和所述接管嘴主体的内周面形成的外周空间与所述燃料通路连通,所述开口部具有扩大开口部,该扩大开口部沿圆周方向,与其他部分相比在一部分开口较大。根据该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由于喷嘴引导件具有沿周向开口较大的扩大开口部,因此即使在被插入至燃料供给装置的供油喷嘴进行了旋转的情况下,供油喷嘴的气体传感器也能够快速地检测到供给至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的规定位置处的液面。
[0012](7)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接管嘴主体具有从所述燃料通路进行分支的通气口 ;所述扩大开口部相对于所述燃料通路的轴向,形成在从所述燃料通路分支出所述通气口的位置的相反侧。根据该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由于供油喷嘴的气体传感器能够在更低的位置检测到所供给的燃料的液面,因此能够防止供给至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溢出。
[0013](8)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扩大开口部形成在所述喷嘴引导件(150c)的被插入所述供油喷嘴的一侧。
[0014](9)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扩大开口部形成在所述喷嘴引导件的所述燃料箱侧。
[0015](10)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喷嘴引导件具有凸出部,该凸出部沿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燃料箱侧的端部形成。根据该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由于凸出部将所供给的燃料向传感器对应孔引导,因此供油喷嘴的气体传感器能够更快地检测到所供给的燃料的液面,能够防止供给至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溢出。
[0016]此外,本发明能够以燃料供给装置以外的各种形式实现。例如,能够以搭载燃料供给装置的汽车、燃料供给装置的制造方法等方式实现。
[0017]发明的效果
[001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通过利用肋使燃料蒸气分流,从而在循环的中途使燃料蒸气不发生紊流地完成循环,因此燃料蒸气顺畅地流过燃料供给装置的内部。由此,能够抑制燃料箱内的压力的上升,从供油喷嘴所供给的燃料顺畅地流入至燃料箱。另外,由于燃料蒸气被肋进行了整流,因此燃料蒸气与燃料顺畅地合流。由此,在燃料蒸气与燃料合流时顺畅地合流而不发生紊流,提高从供油喷嘴所供给的燃料的供油性。另外,由于被引导部引导至下游侧的燃料蒸气在外周空间中扩散,因此能够抑制燃料蒸气的合流,抑制燃料蒸气的紊乱。
[00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喷嘴引导件具有沿周向开口较大的扩大开口部,因此即使在被插入至燃料供给装置的供油喷嘴进行了旋转的情况下,供油喷嘴的气体传感器也能够快速地检测到供给至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的规定位置处的液面。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中的燃料供给装置的汽车的供油口的斜视图。
[0021 ]图2是将供给燃料的供油喷嘴插入至燃料供给装置的情况下的斜视图。
[0022]图3是表示在汽车的内部所搭载的燃料箱与燃料供给装置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图。
[0023]图4是连接了加油管的接管嘴的外观图。
[0024]图5是图4中的剖面Ml的剖视图。
[0025]图6是加油管和接管嘴的分解剖视图。
[0026]图7是喷嘴引导件的4视图。
[0027]图8是喷嘴引导件的斜视图。
[0028]图9是喷嘴引导件的斜视图。
[0029]图10是表示在燃料供给装置循环的燃料蒸气的流向的示意图。
[0030]图11是变形例中的喷嘴引导件的左侧视图。
[0031 ]图12是变形例中的喷嘴引导件的后视图。
[0032]图13是变形例中的喷嘴引导件的斜视图。
[0033]图14是变形例中的嗔嘴引导件的后视图。
[0034]标号的说明
[0035]10…燃料箱的开闭装置
[0036]30...止回阀
[0037]40…加油管
[0038]40a…加油管的压入部
[0039]40b…加油管的中间部
[0040]40c…加油管的流入部[0041 ]50…通气管
[0042]60…流量控制阀
[0043]κχ)...接管嘴
[0044]100P…燃料通路
[0045]I OOPa…合流部
[0046]110…接管嘴主体
[0047]IlOPa …开口部
[0048]I 1a…接管嘴主体的内周面
[0049]111...波状部
[0050]115 …通气口[0051 ]115P…导入路
[0052]150…喷嘴引导件
[0053]150y…喷嘴引导件的下端
[0054]151...加强肋
[0055]152…蒸气引导部
[0056]152a…蒸气引导部的第I下游端
[0057]152b…蒸气引导部的第2下游端
[0058]153a…第I整流肋
[0059]153b...第 2 整流肋
[0060]153c…第3整流肋[0061 ]154a…对应孔第I肋
[0062]154b…对应孔第2肋
[0063]154ba、154bb...辅助肋
[0064]155…传感器对应孔
[0065]155a…扩大对应孔
[0066]156a…第I连通孔
[0067]156b…第2连通孔
[0068]158a、158b、158c...空间
[0069]180…覆盖件
[0070]BP...基板
[0071]FL...供油盖
[0072]FLa…盖主体
[0073]FLb…铰链
[0074]FR...供油室
[0075]FS...燃料供给装置
[0076]FT...燃料箱
[0077]Ml...剖面
[0078]NZ…供油喷嘴
[0079]NZP...喷嘴引导路径
[0080]NZa...供油喷嘴的前端
[0081]0L1、0L2、0L3...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82]A.实施方式:
[0083](I)燃料供给装置FS的概略结构
[0084]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中的燃料供给装置FS的汽车的供油口的斜视图。在图1中示出了燃料供给装置FS以及配置在燃料供给装置FS的周边的部件,该燃料供给装置FS具有将所供给的燃料引导至位于汽车的内部的燃料箱(未图示)的燃料通路。在汽车的车体上,能够开闭地支撑有供油盖FL。供油盖FL具有对车体的外壳进行了仿形的盖主体Fla。盖主体Fla经由铰链FLb能够开闭地支撑在车体的外壳。打开了供油盖FL时露出的空间成为供油室FR。在供油室FR内,配置有被基板BP支撑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1。燃料箱的开闭装置1未使用燃料盖,是用于经由燃料供给装置FS将燃料引导至燃料箱的机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10是在打开了供油盖FL之后,利用来自供油喷嘴的外力使燃料通路进行开闭的机构。
[0085]图2是将供给燃料的供油喷嘴NZ插入至燃料供给装置FS的情况下的斜视图。在图2中示出了供油喷嘴NZ的前端NZa被插入至燃料箱的开闭装置10,并将燃料供给至燃料供给装置FS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正面观察供油室FR的情况下,供油盖FL以向左侧打开的方式配置。因此,虽然插入至燃料箱的开闭装置10的供油喷嘴NZ能够以从供油喷嘴NZ向燃料箱的开闭装置10的轴OLl为中心绕逆时针地进行旋转,但由于存在与供油盖FL的干涉,因此限制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对于插入至燃料箱的开闭装置10的供油喷嘴NZ与供油盖FL的位置关系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0086]图3是表示在汽车的内部所搭载的燃料箱FT与燃料供给装置FS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图。燃料供给装置FS具有:接管嘴100、加油管40、通气管50、流量控制阀60以及止回阀30。接管嘴100与燃料箱FT利用加油管40及通气管50相连接。加油管40经由止回阀30与燃料箱FT相连接。通气管50经由流量控制阀60与燃料箱FT相连接。由于通气管50配置在与加油管40相比的垂直方向的上侧,因此所供给的燃料通过加油管40而不流过通气管50。在燃料箱FT因气化而产生的燃料蒸气从燃料箱FT经由通气管50返回至形成在接管嘴100的燃料通路。
[0087](2)接管嘴100的详细结构
[0088]图4是连接了加油管40的接管嘴100的外观图。在图4(A)中示出了连接有加油管40的接管嘴100的主视图。在图4 (B)中示出了连接有加油管40的接管嘴100的右侧视图。接管嘴100具有:接管嘴主体110;覆盖件180,其覆盖接管嘴主体110的上游侧;以及喷嘴引导件150,其在图4中未图示,配置在接管嘴主体110的内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接管嘴100中被供给燃料的一侧(图4中的上侧)称为上游侧,将在接管嘴100中连接加油管40的一侦U(图4中的下侧)称为下游侧。
[0089]如图4(A)、(B)所示,接管嘴主体110形成了将上游侧和下游侧连结的圆筒形状。接管嘴主体110具有使所供给的燃料通过的燃料通路。关于燃料通路、喷嘴引导件150的详情进行后述。如图4(B)所示,接管嘴主体110具有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分支的通气口 115。通气口115与通气管50(图3)连接,形成经由通气管50将在燃料通路10P进行循环的燃料蒸气引导至燃料通路的路径的一部分。在通气口 115的内部形成有以轴OL3为中心而燃料蒸气通过的路径。接管嘴主体110由树脂材料形成。覆盖件180是对接管嘴主体110的上游侧的圆状的开口部进行覆盖的部件。覆盖件180由金属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供给至接管嘴100的燃料通过燃料通路的上游侧向下游侧的方向定义为Y轴的正方向。将与垂直于穿过燃料通路的中心的轴OL2的面平行的、且与轴OL2及轴OL3相交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的正方向。将与Y轴及Z轴正交的轴定义为X轴。
[0090]图5是图4中的剖面Ml的剖视图。图6是加油管40和接管嘴100的分解剖视图。在图5中示出了连接有加油管40的接管嘴100的剖视图。在图6中示出了将图5的剖视图的各部件分解后的剖视图。接管嘴100具有:接管嘴主体110;覆盖件180,其与位于接管嘴主体110的上游侧的开口部IlOPa嵌合;以及喷嘴引导件150,其配置在接管嘴主体110的内侧。接管嘴主体110具有在内部形成燃料通路100P的内周面I 1a,是随着接近下游而剖面积变小的圆筒状的形状。接管嘴主体110在下游侧的外周面具有波状部111,该波状部111形成为用于压入加油管40的波状。接管嘴主体110的通气口 115形成有导入路115P,该导入路115P用于使经由通气管50从燃料箱FT返回的燃料蒸气合流至100P。接管嘴100经过下述步骤进行制造,SP:在将喷嘴引导件150配置于接管嘴主体110的内侧之后,将覆盖件180与接管嘴主体110的开口部I 1Pa嵌合。
[0091]喷嘴引导件150是嵌合配置在接管嘴主体110的内侧的圆筒状的部件。喷嘴引导件150的内周面形成作为燃料通路100P的一部分的喷嘴引导路径NZP。喷嘴引导件150的内周面以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剖面积变小的方式形成。利用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剖面积变小的喷嘴引导路径NZP,将插入至燃料通路100P的供油喷嘴NZ的前端NZa引导至燃料通路100P的下游侧。喷嘴引导件150具有蒸气引导部152,该蒸气引导部152将通过导入路115P被引导至接管嘴主体110的燃料蒸气引导至下游侧。关于蒸气引导部152的详细的形状进行后述。
[0092]如图5所示,由蒸气引导部152、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形成有将导入路115P与燃料通路100P进行连接的空间158a。利用蒸气引导部152和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使不与导入路115P直接连通的空间158b与空间158a相比形成在上游侧。在相对于轴0L2与空间158a对称的位置(负的Z方向的位置),由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和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IlOa形成有空间158c。空间158a、空间158b和空间158c是由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和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IlOa通过迷宫构造进行连通的空间。
[0093]如图5所示,喷嘴引导件150在从蒸汽引导部152至喷嘴引导件150的下端150y之间的外周面,具有用于使喷嘴引导件150的强度提高的加强肋151。加强肋151与轴0L2平行地从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以轴0L2为中心向外周方向凸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接管嘴主体110的内侧的喷嘴引导件150的下端150y、以及形成在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的加强肋151的下游侧的下端,配置在与接管嘴主体110的下游侧的下端相比靠近燃料箱FT的位置。换言之,与接管嘴主体110相比,喷嘴引导件150及加强肋151的下端沿轴向向下游侧凸出。如图5所示,加强肋151的下端处的向外周方向的凸出量随着接近下游侧而逐渐变小,在沿轴向的剖面处形成有圆弧状(R形状)的倒角的形状。从供油喷嘴NZ所供给的燃料与经由导入路115P返回至接管嘴主体110的燃料蒸气在喷嘴引导件150的下端的下侧的合流部I OOPa的附近进行合流。
[0094]加油管40具有:压入部40a,其压入至波状部111 ;中间部40b,其与压入部40a在下游侧相连接;以及流入部40c,其与中间部40b在下游侧相连接。中间部40b向波状部111的下游侧的端部缩径,具有与接管嘴主体110的波状部111的内周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流入部40c从下端150y至燃料箱FT为止形成燃料通路100P,该燃料通路100P的直径与中间部40b在喷嘴引导件150的下端150y处最小的直径相同。换言之,中间部40b向波状部111的下游侧凸出,具有比流入部40c大的直径。另外,流入部40c的内周在喷嘴引导件150的下端150y,以与成为搭载时的车辆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通气口 115的相反侧(Z轴的负侧)的内周部分顺畅地连接的方式偏心地配置。在接管嘴主体110的波状部111与加油管40之间,通过配置未图示的密封环,从而防止液体燃料及燃料蒸气向外部流出。
[0095]图7是喷嘴引导件150的4视图。在图7(A)中示出了喷嘴引导件150的左侧视图,在图7(B)中示出了喷嘴引导件150的主视图,在图7(C)中示出了喷嘴引导件150的右侧视图,在图7(D)中不出了嗔嘴引导件150的后视图。图8及图9是嗔嘴引导件150的斜视图。此外,在图7(B)、(C)所示的喷嘴引导件150的主视图和右侧视图与在图4(A)、(B)所示的接管口 100的主视图和右侧视图相对应。
[0096]如图7(A)、(B)、(C)所示,蒸气引导部152以下述方式形成,S卩:随着以轴0L2为中心从外周侧向中心接近,而沿喷嘴引导件150的圆筒状的外周面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弯曲。另夕卜,蒸气引导部152作为下述形状而形成,S卩:使返回至导入路115P的燃料蒸气不会直接流入隔着轴0L2的相反侧的空间158c(图5)的形状。喷嘴引导件150在蒸气引导部152的上游侧具有第I连通孔156a和第2连通孔156b(以下,也合并而简称为“连通孔156a、156b”)。连通孔156a、156b将图5所示的空间158a、空间158b和空间158c与燃料通路100P连通。由于连通孔156a、156b形成在蒸气引导部152的上游侧,因此通过导入路115P而流过来的燃料蒸气由蒸气引导部152引导至下游侧,而不直接经由连通孔156a、156b在接管口 100的上游侧的燃料通路100P合流。换言之,燃料蒸气通过沿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的周向流动,能够流过连通孔I56a、156b。
[0097]如图7(C)、(D)、图9所示,喷嘴引导件150具有传感器对应孔155,该传感器对应孔155将燃料通路100P与空间158c(图5)连通,形成在圆筒状的外周面。如图7(D)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对应孔155是组合了2个长方形而成的开口部。传感器对应孔155沿着轴向,在一部分具有与其他部分相比以轴0L2为中心在周向上开口较大的扩大对应孔155a。由于传感器对应孔155相对于轴0L2形成在通气孔115的相反侧,因此如果燃料供给装置FS搭载在汽车的内部,则该传感器对应孔155位于下侧。此外,图7 (D)中的表示扩大对应孔155a的虚线是为了说明扩大对应孔155a而方便起见示出的线,是与喷嘴引导件150的实际的形状无关的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对应孔155也可以为不同的形状。
[0098]如图7(D)、图9所示,喷嘴引导件150具有对应孔第I肋154a和对应孔第2肋154b,它们沿传感器对应孔155的下游侧的一部分从圆筒状的外周面向外周方向凸出。对应孔第I肋154a及对应孔第2肋154b与轴0L2平行地形成。在对应孔第I肋154a和对应孔第2肋154b中,沿轴0L2的长度、沿轴0L2形成的位置、从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向外周方向凸出的高度均相同。此外,以下也将对应孔第I肋154a和对应孔第2肋154b合并而称为“对应孔肋154a、154b”。
[0099]如图7(B)、图8所示,在喷嘴引导件150形成有第I整流肋153a和第2整流肋153b,它们从圆筒状的外周面向外周方向凸出,与蒸气引导部152分离地形成。如图7(A)所示,第I整流肋153a从蒸气引导部152的下游侧的一个端部即第I下游端152a沿轴0L2形成在下游侧。相同地,如图7(C)所示,第2整流肋153b从蒸气引导部152的下游侧的另一个端部即第2下游端152b沿轴0L2形成在下游侧。虽然第I整流肋153a和第2整流肋153b形成在喷嘴引导件150的位置不同,但是从喷嘴引导件150的圆筒状的外周面凸出的第I整流肋153a和第2整流肋153b的形状是相同的。第I整流肋153a与轴0L2平行地形成。第I整流肋153a处的向外周方向的凸出量在上游侧最大,越趋于下游侧则变得越小。此外,也将第I整流肋153a和第2整流肋153b合并而称为整流肋153a、153b。
[0100](3)蒸气引导部152和整流肋153a、153b的作用和效果
[0101]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取得以下的效果。
[0102]图10是表示在燃料供给装置FS循环的燃料蒸气的流向的示意图。在图10中,相对于图7(C)所示的喷嘴引导件150的右侧视图,示出了表示燃料蒸气的流向的概况的箭头DF。如图10所示,由蒸气引导部152引导至下游侧的燃料蒸气被第2整流肋153b分流,从而在空间158a不发生紊流地被整流而向下游侧流动。
[0103]如以上说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喷嘴引导件150的蒸气引导部152将从燃料箱FT经由导入路115P返回至接管嘴100的燃料蒸气向燃料通路10P的下游侧引导。整流肋153a、153b将由蒸气引导部152引导至下游侧的燃料蒸气在中途不发生紊流地进行整流而向燃料通路100P的下游侧引导。整流后的燃料蒸气与从供油喷嘴NZ所供给的燃料在燃料通路100P的合流部10Pa处合流。另外,由蒸气引导部152引导至下游侧的燃料蒸气在蒸气引导部152与整流肋153a、153b之间的空间158a中,在圆周方向上扩散,被整流肋153a、153b分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通过利用整流肋153a、153b使在燃料供给装置FS的内部循环的燃料蒸气分流,从而在循环的中途使燃料蒸气不发生紊流地完成循环,因此燃料蒸气顺畅地流过燃料供给装置FS的内部。由此,能够抑制燃料箱FT内的压力的上升,从供油喷嘴NZ所供给的燃料顺畅地流入至燃料箱FT。另外,在燃料供给装置FS的内部循环的燃料蒸气与所供给的燃料合流的情况下,由于燃料蒸气被整流肋153a、153b进行了整流,因此燃料蒸气与燃料顺畅地合流。由此,在燃料蒸气与燃料合流时不发生紊流,提高从供油喷嘴NZ所供给的燃料的供油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由于被蒸气引导部152引导至下游侧的燃料蒸气在空间158a中沿圆周方向扩散,因此能够抑制燃料蒸气的合流,抑制燃料蒸气的紊乱。
[010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蒸气引导部152进行防止以使得经由导入路115P流入至空间158a的燃料蒸气不会向上游方向流动。在蒸气引导部152的上游侧,与燃料通路100P连通的连通孔156a、156b形成在喷嘴引导件150。因此,蒸气引导部152不将经由导入路115P流入至空间158a的燃料蒸气直接地向连通孔156a、156b引导,使燃料的飞沫不向外部流出。另外,在从供油喷嘴NZ向燃料供给装置FS供给燃料的情况下,能够将燃料供给装置FS内的适量的空气量向外部抽出。
[010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整流肋153a、153b在形成有蒸气引导部152的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作为一体而形成。因此,容易按照设计值制造蒸气引导部152的位置和整流肋153a、153b的位置。另外,配置在接管嘴主体110的内部的部件个数变少,容易制造燃料供给装置FS。
[010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整流肋153a、153b与接管嘴100及喷嘴引导件150的轴0L2平行地形成。因此,与整流肋153a、153b没有与轴0L2平行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将燃料蒸气更顺畅地引导至燃料箱FT。
[010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料供给装置FS中,由于蒸气引导部152以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弯曲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抑制在与所供给的燃料合流的燃料蒸气发生的紊乱,而将燃料蒸气向下游侧引导。
[0108](4)传感器对应孔155的扩大对应孔155a的作用和效果
[0109]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取得以下的效果。
[011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被插入至燃料供给装置FS的供油喷嘴NZ能够利用供油盖FL以轴OLl为中心绕逆时针旋转。如果供油喷嘴NZ旋转,则配置在供油喷嘴NZ的前端NZa的、检测燃料的气体传感器的位置也以供油喷嘴NZ的前端NZa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在与被插入至燃料供给装置FS的供油喷嘴NZ的气体传感器的部分相对应的喷嘴引导件150的位置处形成有传感器对应孔155。另外,传感器对应孔155具有扩大对应孔155a,该扩大对应孔155a在以喷嘴引导件150的轴0L2为中心的周向上开口较大,以使得能够应对与供油喷嘴NZ的旋转相伴的供油喷嘴NZ的气体传感器的位置的变化。另外,传感器对应孔155在扩大对应孔155a以外的开口部处,没有不必要地沿周向开口较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即使供给至燃料供给装置FS的燃料充满至接管嘴100,由于传感器对应孔155,所供给的燃料不能被封入至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与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之间。由此,在抑制了具有传感器对应孔155的喷嘴引导件150的强度之后,能够使供油喷嘴NZ的气体传感器快速地检测到供给至燃料供给装置FS的燃料的规定位置处的液面。另外,由于传感器对应孔155具有沿周向开口较大的扩大对应孔155a,因此即使在被插入至燃料供给装置FS的供油喷嘴NZ进行了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供油喷嘴NZ的气体传感器快速地检测到供给至燃料供给装置FS的燃料的规定位置处的液面。另夕卜,在喷嘴引导件150中的除了扩大对应孔155a以外的开口部,没有不必要地沿周向进行开口,因此喷嘴引导件150具有容易引导供油喷嘴NZ的、必要的强度,能够抑制燃料向外部的上述的流出、燃料飞沫的泄漏。
[011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在燃料供给装置FS搭载在汽车的内部时,隔着喷嘴引导件150的轴0L2,在与配置于上侧的通气口 115相反的下侧形成传感器对应孔155。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由于供油喷嘴NZ的气体传感器能够在更低的位置检测到所供给的燃料的液面,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供给至燃料供给装置FS的燃料溢出。
[011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在传感器对应孔155的下游侧,沿传感器对应孔155形成有对应孔第I肋154a及对应孔第2肋154b。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由于对应孔第I肋154a及对应孔第2肋154b将所供给的燃料向传感器对应孔155引导,因此供油喷嘴NZ的气体传感器能够更快地检测到所供给的燃料的液面,能够进一步防止供给至燃料供给装置FS的燃料溢出。
[0113]B.变形例:
[0114]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形式实施,例如也能够是下面这样的变形。
[0115]对于整流肋153a、153b的形状、形成的位置、数量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只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第I整流肋153a与第2整流肋153b之中的一个作为整流肋而形成,在第I整流肋153a和第2整流肋153b之外,也可以形成其他整流肋。另外,虽然整流肋153a、153b以从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向外周方向凸出的方式形成,但也可以以从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向中心凸出的方式形成。整流肋153a、153b也可以形成为配置于接管嘴主体110与喷嘴引导件150之间的独立的部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第I整流肋153a和第2整流肋153b是与轴0L2平行的直线的凸出部,但也可以不与轴0L2平行,也可以是中途弯曲的形状。另外,整流肋153a、153b的从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的凸出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固定的,但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越接近下游侧则凸出量变得越大。另外,整流肋153a、153b的剖面积也不固定,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越接近下游侧则变得越大。
[0116]对于蒸气引导部152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7(A)、(C)所示,蒸气引导部152是随着接近中心而向下游侧弯曲的形状,但例如,也可以是使垂直于轴向的面与平行于轴0L2的面以正交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形状。另外,蒸气引导部152也可以只由垂直于轴向的面形成。
[0117]图11是变形例中的喷嘴引导件150a的左侧视图。在图11中,示出了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I整流肋153a不同,在变形例的喷嘴引导件150a的外周面所形成的第3整流肋153c和蒸气引导部152A。如图11所示,对于蒸气引导部152A与第3整流肋153c的位置关系,也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0118]图12是变形例中的喷嘴引导件150b的后视图。图13是变形例中的喷嘴引导件150b的斜视图。在该变形例的喷嘴引导件150b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嘴引导件150相比较,形成在喷嘴引导件150b的传感器对应孔155b、和在喷嘴引导件150b的外周面形成在传感器对应孔155b的旁边的对应孔肋154ba、154bb不同。如图12的虚线所示,传感器对应孔155b在下游侧具有扩大对应孔155ba,该扩大对应孔155ba与其他部分相比在以喷嘴引导件150b的轴0L2b为中心的周向上开口较大。此外,在图12所示的虚线是方便起见示出的线,与喷嘴引导件150b的形状无关。
[0119]如图12所示,对应孔第I肋154ba及对应孔第2肋154bb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对应孔肋154a、154b不同,不与传感器对应孔155b相邻。换言之,变形例中的对应孔第I肋154ba和对应孔第2肋154bb经由喷嘴引导件150b的圆筒状的外周面与传感器对应孔155b相邻。如图12所示,对应孔第2肋154bb随着趋于下游侧而从喷嘴引导件150b的凸出量变大。另外,对应孔第2肋154bb沿喷嘴引导件150b的轴0L2b的形成位置与对应孔第I肋154ba不同,是与对应孔第I肋154ba相比的上游侧。对应孔第2肋154bb不是沿轴0L2b形成的直线状的凸出部,而具有与轴0L2b正交的辅助肋154bbl。如图11所示,以与对应孔第2肋154bb相同的方式,具有与轴0L2b正交的辅助肋154bal。如以上说明所述,对于形成在喷嘴引导件150b的传感器对应孔155b的形状以及配置在传感器对应孔155b的附近的对应孔肋154ba、154bb,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0120]图14是变形例中的喷嘴引导件150c的后视图。在图14中,示出了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嘴引导件150相比较,仅传感器对应孔155c的形状不同的变形例的喷嘴引导件150c。变形例的传感器对应孔155c以喷嘴引导件150c的轴向为中心沿周向在上游侧具有与其他部分相比开口较大的扩大对应孔155ca。由此,对于在传感器对应孔155c处形成扩大对应孔155ca的位置,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012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使燃料供给装置FS在汽车搭载的位置、与将配置有燃料供给装置FS的供油室FR开闭的供油盖FL的位置相对应地,设定了传感器对应孔155处的扩大对应孔155a的位置,但对于扩大对应孔155a的设定,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传感器对应孔155处的扩大对应孔155a也可以与插入至燃料供给装置FS的供油喷嘴NZ的前端NZa能够旋转的位置相对应地形成。
[0122]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变形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而实现。例如,与
【发明内容】
一栏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或组合。另外,如果本说明书中未将其技术特征作为必须的技术特征而进行说明,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删除。
[0123]本申请要求基于在2015年3月19日申请的将发明名称定为“燃料供给装置”的日本专利申请(申请号2015-55763)的优先权、以及基于在2015年3月19日申请的将发明名称定为“燃料供给装置”的日本专利申请(申请号2015-55764)的优先权,通过参照而引入其所有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燃料供给装置(FS),其具有: 接管嘴主体(110),其具有中空的燃料通路形成部(IlOa)和通气口(115),该燃料通路形成部(IlOa)形成使所供给的燃料通过的燃料通路(100P),该通气口(115)从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IlOa)进行分支; 喷嘴引导件(150),其配置在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IlOa)的内侧,沿第I方向引导供油喷嘴(NZ),该第I方向从被插入供给燃料的所述供油喷嘴(NZ)的所述接管嘴主体(110)的主体开口部(11 OPa)朝向燃料箱(FT); 引导部(152),其将从所述通气口(115)流入的流入气体经由外周空间(158a)而引导至所述燃料通路(100P),该外周空间(158a)由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IlOa)与所述喷嘴引导件的外周面形成;以及 肋(153a、153b),其形成在所述喷嘴引导件(150)的第I方向的下端(150y)与所述引导部(152)之间,以将引导至所述燃料通路(100P)的所述流入气体分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引导部(152)形成为,使所述通气口(115)不流向与所述第I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 所述喷嘴引导件(150)具有孔(156a、156b),该孔(156a、156b)在与所述引导部(152)相比的上游侧使所述外周空间(158a、158b)与所述燃料通路(100P)连通,相对于所述喷嘴引导件(150)的轴(OL2)而形成在配置有所述引导部(15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引导部(152)和所述肋(153a、153b)在所述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分离而与所述喷嘴引导件(150)—体地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肋(153a、153b)以沿所述喷嘴引导件(150)的轴向的方式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引导部(152)以向所述第I方向弯曲的方式形成。6.一种燃料供给装置(FS),其具有: 中空的接管嘴主体(110),其形成使所供给的燃料通过的燃料通路(100P);以及 形成为筒状的喷嘴引导件(150),其配置在所述接管嘴主体(110)的内侧,沿第I方向引导供油喷嘴(NZ),该第I方向从被插入供给燃料的所述供油喷嘴(NZ)的所述接管嘴主体(110)的主体开口部(IlOPa)朝向燃料箱(FT), 所述喷嘴引导件(150)具有开口部(155),该开口部(155)将由所述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和所述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形成的外周空间(158a、158c)与所述燃料通路(100P)连通, 所述开口部(155)具有扩大开口部(155a),该扩大开口部(155a)沿圆周方向,与其他部分相比在一部分开口较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接管嘴主体(110)具有从所述燃料通路(100P)进行分支的通气口(115), 所述扩大开口部(I 55a)相对于所述燃料通路(100P)的轴向,形成在从所述燃料通路(100P)分支出所述通气口( 115)的位置的相反侧。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扩大开口部(155ca)形成在所述喷嘴引导件(150c)的被插入所述供油喷嘴(NZ)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喷嘴引导件(150)具有凸出部(154a、154b),该凸出部(154a、154b)沿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燃料箱(FT)侧的端部形成。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扩大开口部(155ba)形成在所述喷嘴引导件(150b)的所述燃料箱(FT)侧。
【文档编号】B60K15/04GK105984330SQ201610153600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7日
【发明人】关原敦史, 平松义也, 下川晋治, 白崎彻
【申请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