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9681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车辆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温控系统,属于车辆温度控制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供电装置、控制装置和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由半导体材料制成,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两端中第一端设置在车辆的外部,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内部;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供电装置和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之间,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在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两端上的流向,使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制冷或制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温控系统的结构较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实现了简化车辆温控系统的结构,降低成本的效果,用于控制车辆温度。
【专利说明】
车辆温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温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当天气炎热时,太阳光线很强,汽车内部的温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同样的,当天气寒冷时,汽车内部的温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车内的高温或低温会影响乘员的舒适度。所以,有必要对车内的温度进行控制。
[0003]现有技术中有一种车辆温控系统,该系统包括制冷模块、供暖模块、控制模块和净化模块,制冷模块采用制冷剂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降低车内温度,供暖模块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提高车内温度,净化模块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加快车内空气流通,制冷模块、供暖模块和净化模块三者配合实现车辆的温度控制,并且,净化模块还可以用于净化空气。
[0004]但是上述车辆温控系统组成庞大,需要复杂的管道网络,因此,结构较复杂,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温控系统的结构较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温控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提供了一种车辆温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供电装置、控制装置和温度调节装置,
[0007]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由半导体材料制成,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两端中第一端设置在车辆的外部,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内部;
[0008]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供电装置和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之间,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在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两端上的流向,使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制冷或制热。
[0009]可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改变输出至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电流的大小。
[0010]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内部的温度检测装置,
[0011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车辆内部的温度;
[0012]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车辆内部的温度到达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停止向所述温度调节装置提供电流,或者通过设置在所述控制装置内的电流调节电路减小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温度调节装置提供的电流的大小。
[0013]可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正负极切换电路,所述正负极切换电路用于:
[0014]在接收到制冷指令时,控制所述供电装置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端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由所述第二端流向所述第一端;
[0015]在接收到制热指令时,控制所述供电装置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端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由所述第一端流向所述第二端。
[0016]可选的,所述供电装置包括:能源转换模块,用于采集环境能源,并将环境能源转换为电能。
[0017]可选的,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
[0018]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能源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储存所述能源转换模块转换的电能。
[0019]可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通信部件,所述通信部件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散热器;
[0021 ]所述散热器为散热片或风扇。
[0022]可选的,所述能源转换模块为太阳能电池板,
[0023]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太阳能叶片,每个所述太阳能叶片设置有光照强度传感器,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照强度,并控制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所在的太阳能叶片跟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转动至光照强度最大的位置。
[0024]可选的,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内部的空调出风口内侧;
[0025]或,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顶盖上。
[0026]可选的,所述能源转换模块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顶、天窗或后扰流板上。
[0027]可选的,所述能源转换模块采用薄膜工艺制作在所述天窗上。
[0028]可选的,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和所述能源转换模块集成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顶、天窗或后扰流板上。
[002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温控系统,由于该系统的温度调节装置由半导体材料制成,该温度调节装置两端中第一端设置在车辆的外部,第二端设置在车辆的内部,该系统的控制装置能够控制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在温度调节装置的两端上的流向,使温度调节装置制冷或制热,相较于现有技术,简化了车辆温控系统的结构,降低了成本。
[003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温控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0036]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温控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0037]图4-1至图4-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4-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能叶片收起的示意图;
[0039]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温控系统设置在车辆上的示意图。
[0040]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发明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4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温控系统01,如图1-1所示,该系统01包括:供电装置100、控制装置200和温度调节装置300。
[0043]温度调节装置300由半导体材料制成。温度调节装置300的两端中第一端设置在车辆的外部,第二端设置在车辆的内部。
[0044]控制装置200设置在供电装置100和温度调节装置300之间,控制装置200用于控制供电装置100提供的电流在温度调节装置300的两端上的流向,使温度调节装置300制冷或制热。
[0045]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温控系统,由于该系统的温度调节装置由半导体材料制成,该温度调节装置两端中第一端设置在车辆的外部,第二端设置在车辆的内部,该系统的控制装置能够控制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在温度调节装置的两端上的流向,使温度调节装置制冷或制热,相较于现有技术,简化了车辆温控系统的结构,降低了成本。
[0046]需要说明的是,在半导体材料所在的电路接通直流电源后,半导体材料的能量会发生转移。具体的,当流经半导体材料上的电流由半导体材料的一端(如端a)流向另一端(如端b)时,端a会吸收热量成为冷端,而端b会释放热量成为热端;同样的,当电流由端b流向端a时,端b会吸收热量成为冷端,端a会释放热量成为热端。图1-2示出了该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由于该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一端001设置在车辆的外部,第二端002设置在车辆的内部,所以当流经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电流由第二端002流向第一端001时(电流的流向为u所指示的方向),第二端002制冷,进而在天气炎热时,为乘员提供一个健康凉爽的乘车环境;当流经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电流由第一端001流向第二端002时(电流的流向为#斤指示的方向),第二端002制热,进而在天气寒冷时,为乘员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乘车环境。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装置由半导体材料制成,通过一个温度调节装置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相分立的制冷模块和供暖模块,通过控制装置控制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在温度调节装置的两端上的流向,使得温度调节装置制冷或制热。
[0047]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散热器310,也就是说,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一端设置有散热器,或者,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二端设置有散热器,或者,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同时设置有散热器。该散热器有利于增强温度调节装置制冷或制热的效果,进而加快车辆内部的制冷或制热的速度。示例的,散热器可以为散热片或风扇。
[0048]进一步的,控制装置还用于改变输出至温度调节装置的电流的大小。当温度调节装置的电流的大小发生变化时,温度调节装置会调节当前车辆内部的制冷温度或制热温度,即增强或减弱制冷效果,或者,增强或减弱制热效果。示例的,假设当前时刻,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由温度调节装置的第二端流向第一端(即车辆的内部的第二端制冷),且该电流的大小为xl,车辆内部的温度为26度,如果电流的大小变为x2(x2小于xl),那么温度调节装置会减弱制冷效果,车辆内部的温度则会高于26度;如果电流的大小变为x3(x3大于xl),那么温度调节装置会增强制冷效果,车辆内部的温度则会低于26度。示例的,假设当前时刻,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由温度调节装置的第一端流向第二端(即车辆的内部的第二端制热),且该电流大小为yl,车辆内部的温度为18度,如果电流的大小变为y2(y2小于yl),那么温度调节装置会减弱制热效果,车辆内部的温度则会低于18度;如果电流的大小变为y3(y3大于yl),那么温度调节装置会增强制热效果,车辆内部的温度则会高于18度。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温控系统不仅能够控制电流在温度调节装置的两端上的流向,使得温度调节装置制冷或制热,实现车辆内部制冷和制热的切换,达到控制车辆内部的温度的效果,还能够改变输出至温度调节装置的电流的大小,使得温度调节装置在制冷或制热的状态下,进一步对车辆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
[0049]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该系统01还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的温度检测装置400。
[0050]温度检测装置400与控制装置200电连接,用于检测车辆内部的温度。示例的,该温度检测装置为温度传感器。
[0051]控制装置200用于在温度检测装置400检测的车辆内部的温度到达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供电装置100停止向温度调节装置300提供电流,或者,通过设置在控制装置200内的电流调节电路(图2中未示出)减小供电装置100向温度调节装置300提供的电流的大小。示例的,该电流调节电路可以包括场效应晶体管或滑动变阻器等,通过场效应晶体管或滑动变阻器,可以实现减小供电装置向温度调节装置提供的电流的大小的效果。关于电流调节电路的电路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对电流调节电路的电路结构不做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温度检测装置能够实时检测车辆内部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实时传送至控制装置,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装置可以切断电源,控制供电装置停止向温度调节装置提供电流,使得温度调节装置停止制冷或制热,或者,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设置在控制装置内的电流调节电路减小供电装置向温度调节装置提供的电流的大小,减弱制冷效果或制热效果,便于给乘员提供一个温度稳定且舒适的乘车环境。本发明实施例将车辆温控系统与温度检测装置配合使用,实现了及时控制和调节车辆内部的温度的效果。示例的,当温度调节装置的第二端制冷时,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时刻车辆内部的温度为26度,且预设温度阈值26度,此时,控制装置可以禁止向温度调节装置输入电流。
[0052]可选的,如图3-1所示,控制装置200包括正负极切换电路210。该正负极切换电路210用于:
[0053]在接收到制冷指令时,控制供电装置100的正极(+)与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二端连接,负极(_)与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一端连接,供电装置100提供的电流由第二端流向第一端。如图3-1所示,正负极切换电路210设置有第一触点211、第二触点212、第三触点213和第四触点214。具体的,在接收到制冷指令时,正负极切换电路210的第二触点212与供电装置100的正极连接,第四触点214与供电装置100的负极连接,进而使供电装置100的正极与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二端连接,供电装置100的负极与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一端连接。这样,供电装置100的电流从正极输出,流向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二端,再从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一端输出,最后从供电装置100的负极输入,电流在温度调节装置300的两端上的流向为u所指示的方向。位于车辆内部的第二端制冷,车辆温控系统实现了制冷效果。
[0054]同样的,在接收到制热指令时,如图3-2所示,控制供电装置100的正极(+)与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一端连接,负极与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二端连接,供电装置100提供的电流由第一端流向第二端。具体的,在接收到制热指令时,正负极切换电路210的第一触点211与供电装置100的正极连接,第三触点213与供电装置100的负极连接,进而使供电装置100的正极与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一端连接,供电装置100的负极与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二端连接。这样,供电装置100的电流从正极输出,流向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一端,再从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二端输出,最后从供电装置100的负极输入,电流在温度调节装置300的两端上的流向为V所指示的方向。位于车辆内部的第二端制热,车辆温控系统实现了制热效果O
[0055]在接收到制冷指令或制热指令时,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能够通过正负极切换电路切换供电装置的电源接口正极和负极,实现了控制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在温度调节装置的两端上的流向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该制冷指令或制热指令可以是乘员直接作用于控制装置而触发的指令,也可以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发送给控制装置的指令,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56]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供电装置100包括:能源转换模块110,用于采集环境能源,并将环境能源转换为电能。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车辆温控系统用于控制车辆内部的温度的动力均来自车辆的发动机,车辆温控系统工作时,通常要消耗掉发动机总动力的8%?12%,其中,制冷模块中的制冷压缩机消耗的动力约占80%?85%,风机消耗的动力约占15%?20%,这样一来,造成发动机的负荷较大。此外,由于车辆温控系统制冷时,需要使用制冷剂,而制冷剂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温控成本,还加快了臭氧的消耗速度,破坏污染了环境,危害了人类健康。而本发明实施例的能源转换模块能够采集环境能源,并将环境能源转换为电能,无需消耗发动机动力,减轻了发动机的负荷,且不会破坏污染环境,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示例的,该环境能源可以是风能,太阳能等,本发明实施例对环境能源的类型不作限定。此处以太阳能为例进行说明,由于太阳能为可再生能源,所以采用太阳能作为车辆温控系统的工作动力,不仅减轻了发动机的负荷,还大大降低了温控成本。同时太阳能又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所以采用太阳能作为车辆温控系统的工作动力,避免了车辆温控系统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避免了车辆温控系统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0057]可选的,能源转换模块为太阳能电池板。如图4-1所示,该太阳能电池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太阳能叶片41,每个太阳能叶片41设置有光照强度传感器(图4-1中未画出),该光照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照强度,并控制光照强度传感器所在的太阳能叶片41跟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转动至光照强度最大的位置,这样一来,使得能源转换模块获得更多的光照,进而得到更多的电能以供温度调节装置使用。示例的,图4-1至图4-3示出了多个太阳能叶片41跟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转动至不同位置的示意图。其中,图4-1至图4-3中的42可以为车辆的天窗,图4-1至图4-3所示的太阳能叶片41与天窗42的夹角分别为(11,(12,€[3,且€[1<(12<€[
3。此外,当无光照时,如图4-4所示,多个太阳能叶片41会收起,且与天窗42平行接触。
[0058]可选的,能源转换模块可以设置在车辆的车顶、天窗或后扰流板上。如当能源转换模块为太阳能电池板时,将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车辆的车顶、天窗或后扰流板上,使得太阳能电池板获得更多的光照,进而得到更多的电能以供温度调节装置使用。此外,太阳能电池板还可以同时设置在车顶和天窗上,或者,同时设置在天窗和后扰流板上,或者同时设置在车顶和后扰流板上。另外,当能源转换模块为太阳能电池板时,能源转换模块还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其他光照较多的位置,如车辆的后窗等。
[0059]可选的,能源转换模块可以采用薄膜工艺制作在天窗上。采用薄膜工艺将能源转换模块(如太阳能电池板)制作在车辆的天窗上,使得能源转换模块能够更好地吸收散射光,从而使能源转换模块能够更好地采集太阳能。同时,薄膜工艺适用于一体化制造,采用薄膜工艺将能源转换模块制作在车辆的天窗上,使得天窗的外形较美观。关于薄膜工艺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6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调节装置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而半导体材料耗电量较低,所以该温度调节装置的耗电量较低,因此当能源转换模块为太阳能电池板时,在非极端天气状况下,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是可以满足车辆温控系统的用电需求的。
[0061]进一步的,为了使温度调节装置能够长时间工作,还可以将能源转换模块转换的电能进行储存,可选的,如图2所示,供电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储能模块120。
[0062]储能模块120与能源转换模块110连接,用于储存能源转换模块110转换的电能。储能模块120对能源转换模块110转换的电能进行储存,并通过控制装置200将储存的电能提供给温度调节装置300。
[0063]当天气炎热时,车辆内部的温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当天气寒冷时,车辆内部的温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所以当乘员进入车内,再启动车辆温控系统时,乘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享受舒适宜人的温度和环境,因此,为了使乘员一进入车内即可享受舒适宜人的温度和环境,乘员在进入车内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对车辆温控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具体的,可以通过安装有控制应用(该控制应用用于控制车辆温控系统)的移动终端向车辆温控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使得车辆温控系统能够预先制冷或制热。此外,乘员还可以在进入车内之前,通过移动终端向车辆温控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使得车辆温控系统停止制冷或制热。另外,乘员还可以在进入车内之前,通过移动终端向车辆温控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使得车辆温控系统调节当前车辆内部的制冷温度或制热温度。可选的,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200包括:通信部件220。该通信部件220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示例的,该控制指令可以用于指示控制装置向温度调节装置输入电流,以使温度调节装置开始制冷或制热。该控制指令还可以用于指示控制装置禁止向温度调节装置输入电流,以使温度调节装置停止制冷或制热。此外,该控制指令还可以用于指示控制装置改变输出至温度调节装置的电流的大小,以使温度调节装置调节当前车辆内部的制冷温度或制热温度。由于车辆长时间在户外受光照影响,所以储能模块能够储存较多电能。而该通信部件使得车外的乘员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利用储能模块预先储存的较多电能控制温度调节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而使得乘员能够及时享受到绿色舒适的乘车环境。
[0064]温度调节装置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与车体集成设置,如温度调节装置可以设置在车辆内部的空调出风口内侧,通过空调将温度调节装置的制冷温度或制热温度快速扩散到车内,从而达到快速调节和控制车辆内部的温度的效果。或者,由于温度调节装置可以做的很薄,所以温度调节装置还可以设置在车辆的车顶盖上,与车顶盖集成设置。这样一来,车顶盖的内表面兼具制冷功能和制热功能。此外,温度调节装置还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其他位置,如车辆的天窗等。
[0065]可选的,温度调节装置和能源转换模块可以集成设置在车辆的车顶、天窗或后扰流板上。车顶、天窗及后扰流板等所在位置的光照强度相较于车辆的其他位置的光照强度都更大,所以将温度调节装置和能源转换模块集成设置在车辆的这些固有组件上,能够实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以供温度调节装置使用。
[0066]示例的,图5示出了温度调节装置、能源转换模块(如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控制装置设置在车辆上的一种示意图,其中,温度调节装置300可以设置在天窗42上,且温度调节装置300的第一端设置在车辆的外部,第二端设置在车辆的内部;能源转换模块110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后窗51和车顶52上,便于获得更多的光照;控制装置200可以设置在引擎盖53上。
[006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温控系统为一种智能温控系统,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车辆温控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温控系统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减轻了车辆发动机的负荷。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温控系统对车辆内部的温度进行控制和调节时,成本更低,且不会污染环境,不会破坏环境,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0068]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温控系统,由于该系统的温度调节装置由半导体材料制成,该温度调节装置两端中第一端设置在车辆的外部,第二端设置在车辆的内部,该系统的控制装置能够控制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在温度调节装置的两端上的流向,使温度调节装置制冷或制热,相较于现有技术,简化了车辆温控系统的结构,降低了成本,减轻了车辆发动机的负荷,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避免了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降低了温控成本。
[006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车辆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供电装置、控制装置和温度调节装置,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由半导体材料制成,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两端中第一端设置在车辆的外部,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内部; 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供电装置和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之间,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在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两端上的流向,使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制冷或制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改变输出至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电流的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内部的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车辆内部的温度;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车辆内部的温度到达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停止向所述温度调节装置提供电流,或者通过设置在所述控制装置内的电流调节电路减小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温度调节装置提供的电流的大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正负极切换电路,所述正负极切换电路用于: 在接收到制冷指令时,控制所述供电装置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端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由所述第二端流向所述第一端; 在接收到制热指令时,控制所述供电装置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端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由所述第一端流向所述第二端。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包括:能源转换模块,用于采集环境能源,并将环境能源转换为电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 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能源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储存所述能源转换模块转换的电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通信部件,所述通信部件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散热器; 所述散热器为散热片或风扇。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转换模块为太阳能电池板,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太阳能叶片,每个所述太阳能叶片设置有光照强度传感器,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照强度,并控制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所在的太阳能叶片跟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转动至光照强度最大的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内部的空调出风口内侧; 或,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顶盖上。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转换模块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顶、天窗或后扰流板上。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转换模块采用薄膜工艺制作在所述天窗上。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和所述能源转换模块集成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顶、天窗或后扰流板上。
【文档编号】B60H1/00GK106080105SQ201610513410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0日
【发明人】张博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