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力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7120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力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取力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实现四轮驱动的四驱城市SUV,传统的四驱城市SUV四驱系统多采用取力器+ 传动轴+扭矩管理装置(粘液耦合器、电磁式扭矩管理器、电机式扭矩管理器、电液式扭矩 管理器)+后主减速器+驱动半轴来实现车辆的四驱。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车辆中,扭矩管理 装置只有在车辆前后轴出现转速差时才会将动力传递个车辆的后轴,这样车辆并未实现真 正的恒时四驱,响应时间有延迟,而对于通过装配例如托森差速器等中央差速器结构实现 四驱的车辆,也仅仅只适用于纵置发动机基于后驱平台的车型。
[0003] 而在上述结构中的取力器也仅仅只能用来取力,不具有其他功能。
[0004] 因此,希望有一种取力器结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力器结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 缺陷。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力器结构,所述取力器结构包括输入轴; 第一差速器壳,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与所述输入轴传动连接;第一蜗轮轴,其安装在所述第一 差速器壳上随所述第一差速器壳转动,且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自转;第二蜗轮轴,其安装在所 述第一差速器壳上随所述第一差速器壳转动,且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自转;第一蜗杆,其旋转 轴线与所述第一差速器壳的旋转轴线重合,且与所述第一蜗轮轴上的第一蜗轮啮合,在所 述第一蜗轮轴驱动下旋转而输出动力以驱动车辆前轮;以及第二蜗杆,其旋转轴线与所述 第一差速器壳的旋转轴线重合,且与所述第二蜗轮轴上的第二蜗轮啮合,在所述第二蜗轮 轴驱动下旋转而输出动力以驱动车辆后轮。
[0007] 优选地,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一差速器壳、所述第一蜗杆以及所述第二蜗杆的中心 轴线重合,所述中心轴线与车辆发动机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平行或重合。
[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一蜗轮轴上装配有第一蜗轮与第一直齿圆柱齿轮所述第二蜗轮轴 上装配有第二蜗轮与第二直齿圆柱齿轮,所述第一直齿圆柱齿轮与所述第二直齿圆柱齿轮 两两相互啮合。
[0009] 优选地,所述取力器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装配在所述第 二蜗杆上且随所述第二蜗杆一体旋转,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 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取力器结构还包括纵轴,所述纵轴在车辆的 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锥齿轮装配在所述纵轴上,并且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纵轴 一体旋转。
[0010]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器结构进一步包括取力器输出法兰,所述纵轴与所 述输出法兰传动连接,以输出动力驱动后轮。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蜗杆与第二差速器壳相连,并通过所述第二差速器壳内部的一 字轴和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将扭矩传递给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
[0012] 优选地,每一个所述第一蜗轮轴装配两个所述第一直齿圆柱齿轮,所述第一直齿 圆柱齿轮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蜗轮轴的两端。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二蜗杆中心开有通孔,用于所述第一半轴通过。
[001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取力器结构。
[0015] 优选地,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横置。
[0016] 在本实用新型的取力器结构中,获得动力的第一蜗杆将动力传递至车辆前轮,获 得动力的第二蜗杆将动力传递至车辆后轮。从而实现了车辆的全时四驱。同时取力器结构 横向布置,适用于发动机横置的车辆实现全时四驱。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取力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图1所示取力器结构传动部件示意性立体图。
[0019] 图3是第一蜗轮组件示意性立体图。
[0020] 图4是第二蜗轮组件示意性立体图。
[0021] 图5是第一蜗杆示意性立体图。
[0022] 附图标记:
[0023]
【主权项】
1. 一种取力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轴(31); 第一差速器壳(33),所述第一差速器壳(33)与所述输入轴(31)传动连接; 第一蜗轮轴(341),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差速器壳(33)上随所述第一差速器壳(33)转 动,且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自转; 第二蜗轮轴(351),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差速器壳(33)上随所述第一差速器壳(33)转 动,且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自转; 第一蜗杆(361),其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差速器壳(33)的旋转轴线重合,且与所述第 一蜗轮轴(341)上的第一蜗轮(342)晒合,在所述第一蜗轮轴(341)驱动下旋转而输出动 力W驱动车辆前轮;W及 第二蜗杆(371),其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差速器壳(33)的旋转轴线重合,且与所述第 二蜗轮轴(351)上的第二蜗轮(352)晒合,在所述第二蜗轮轴(351)驱动下旋转而输出动 力W驱动车辆后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31)、所述第一差速器 壳(33)、所述第一蜗杆(361) W及所述第二蜗杆(371)的中屯、轴线重合,所述中屯、轴线与车 辆发动机输出轴的中屯、轴线平行或重合。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轮轴(341)上装配有第 一蜗轮(342)与第一直齿圆柱齿轮(343),所述第二蜗轮轴(351)上装配有第二蜗轮(352) 与第二直齿圆柱齿轮(353),所述第一直齿圆柱齿轮(343)与所述第二直齿圆柱齿轮(353) 两两相互晒合。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器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一锥 齿轮(38),所述第一锥齿轮(38)装配在所述第二蜗杆(371)上且随所述第二蜗杆(371) 一体旋转,所述第一锥齿轮(38)与第二锥齿轮(39)晒合,所述第一锥齿轮(38)与所述第 二锥齿轮(39)中屯、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取力器结构还包括纵轴(41),所述纵轴(41)在车 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锥齿轮(39)装配在所述纵轴(41)上,并且所述第二锥齿轮 (39)带动所述纵轴(41) 一体旋转。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力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器结构进一步包括取力 器输出法兰(42),所述纵轴(41)与所述输出法兰(42)传动连接,W输出动力驱动后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杆(361)与第二差速 器壳(46)相连,并通过所述第二差速器壳(46)内部的一字轴(47)和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 (44)将扭矩传递给第一半轴(43)和第二半轴(45)。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力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蜗轮轴(341)装配两 个所述第一直齿圆柱齿轮(343),所述第一直齿圆柱齿轮(343)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蜗轮 轴(341)的两端。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力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杆(361)与所述第二蜗杆 (371)中屯、开有通孔,用于所述第一半轴(43)通过。
9.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力器结构。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横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力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取力器结构包括输入轴;第一差速器壳,其与输入轴传动连接;第一蜗轮轴和第二蜗轮轴,均安装在第一差速器壳上随第一差速器壳转动,且均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自转;第一蜗杆,其旋转轴线与第一差速器壳的旋转轴线重合,且与第一蜗轮轴上的第一蜗轮啮合,在第一蜗轮轴驱动下旋转而输出动力以驱动车辆前轮;以及第二蜗杆,其旋转轴线与第一差速器壳的旋转轴线重合,且与第二蜗轮轴上的第二蜗轮啮合,在第二蜗轮轴驱动下旋转而输出动力以驱动车辆后轮。获得动力的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通过将动力传递至车辆前轮和后轮,从而实现了车辆的全时四驱。
【IPC分类】B60K17-34
【公开号】CN204279071
【申请号】CN201420679777
【发明人】李鑫龙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