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1663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客车为了增加行驶里程,都会安装多个油箱。常见的是在客车两侧各安装一个油箱,分别为主油箱和副油箱。主油箱上设有吸油口和回油口,主副油箱上各有一个通气阀;主副油箱底部通过连通管相连。
[0003]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不断地从主油箱中吸油,导致油面上部空气压力逐渐减小,当油箱内部的压力与外部压力差达到一定值的时候,通气阀打开,空气进入油箱,平衡油箱内部压力。为了安全而设定的通气阀开启压力,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也给司机带来了不方便。当副油箱的通气阀未打开时,副油箱相当于一个密闭的空间,柴油并不能通过连通管进入主油箱供发动机使用。所以,当发动机从主油箱吸油时,主油箱油面高度下降,而副油箱油面高度并没有立即随之下降,导致主副邮箱之间的油面存在一个高度差,只有在这个油面高度差产生的压差大于等于副油箱通气阀开启压力时,副油箱通气阀才会打开,副油箱中的柴油此时才会通过连通管进入主油箱。最终,主油箱柴油快用完时,副油箱还有一定量的柴油无法使用。同样,类似的问题在加油时也会出现,司机加油时,如果只打开一侧的油箱盖,当这只油箱加满时,另外一侧的油箱并未加满。司机只有同时打开两侧油箱盖,然后再加油,才能将两只油箱同时加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结构,该压力平衡结构能够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使主油箱和副油箱之间的压力平衡,这不仅能够在发动机吸油时使两个油箱中的油面高度相同,还能够在司机加油时,只需打开加油机侧的油箱盖,就能将两个油箱同时加满,提高了加油的便利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客车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结构,包括主油箱、副油箱、用于保证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的气体流通管路和液体流通管路。
[0007]所述的主油箱顶部设有主油箱加油口,主油箱加油口上设有第一管接头。所述的副油箱顶部设有副油箱加油口,副油箱加油口上设有第二管接头。所述的气体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上,且气体流通管路与主油箱、副油箱的内部相连通。
[0008]所述的液体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主油箱、副油箱的底部,且液体流通管路与主油箱、副油箱的内部相连通。
[0009]所述的主油箱顶部还设有主油箱吸油口、主油箱回油口和主油箱通气阀。所述的副油箱顶部还设有副油箱通气阀。如果在油箱上没有设置通气阀,那么随着发动机不断吸油,油箱内部真空度逐渐增加,当真空度增加到一定值的时候,发动机将出现吸不动油、熄火。通过在主油箱和副油箱上分别设置主油箱通气阀、副油箱通气阀,并将两个通气阀设置一定的开启压力而不是与空气直接直连,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撞车、翻车时柴油通过通气阀流出油箱,发生危险。
[0010]所述的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分别焊接在主油箱加油口、副油箱加油口上。
[0011]所述的气体流通管路为胶管,该胶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的外侧,且通过不锈钢涡轮卡箍紧固。
[0012]所述的主油箱加油口上设有第一加油盖,副油箱加油口上设有第二加油盖。
[0013]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4](I)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油箱加油口、副油箱加油口上分别设置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并在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之间连接气体流通管路,使气体流通管路与主油箱、副油箱内部相连通,这样能够使主油箱和副油箱的压力保持一致,在发动机进行吸油操作时,使主油箱和副油箱两边的油面高度相同。同上,在司机进行加油操作时,司机只需打开加油机侧的油箱盖,就能够将主油箱和副油箱同时加满,避免在客车加油时,两侧跑来跑去开关油箱盖的麻烦。
[0015](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不锈钢涡轮卡箍将胶管的两端紧固在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的外侧,能够在发生客车翻车等交通事故时,不会出现漏油的风险,提高客车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0019]其中:
[0020]1、主油箱,2、副油箱,3、气体流通管路,4、主油箱加油口,5、第一管接头,6、第一不锈钢涡轮卡箍,7、主油箱吸油口,8、主油箱通气阀,9、主油箱回油口,10、液体流通管路,11、副油箱通气阀,12、副油箱加油口,13、第二不锈钢涡轮卡箍,14、第二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客车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结构,包括主油箱1、副油箱2、用于保证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的气体流通管路3和液体流通管路4。
[0023]所述的主油箱I顶部设有主油箱加油口 4,主油箱加油口 4侧壁上设有第一管接头5。所述的副油箱I顶部设有副油箱加油口 12,副油箱加油口 12侧壁上设有第二管接头14。所述的第一管接头5、第二管接头14分别焊接在主油箱加油口 4、副油箱加油口 12上。所述的主油箱加油口 4上设有第一加油盖,副油箱加油口 12上设有第二加油盖。
[0024]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气体流通管路3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第一管接头5、第二管接头14上,且气体流通管路与主油箱、副油箱的内部相连通。具体地说,所述的气体流通管路3为胶管,该胶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管接头5、第二管接头14的外侧,且分别通过第一不锈钢涡轮卡箍6、第二不锈钢涡轮卡箍13紧固。
[0025]所述的液体流通管路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主油箱1、副油箱2的底部,且液体流通管路4与主油箱1、副油箱2的内部相连通。
[0026]所述的主油箱I顶部还设有主油箱吸油口 7、主油箱回油口 9和主油箱通气阀8。如图1中主油箱吸油口 7和主油箱回油口 9下方连接的虚线所示,主油箱吸油口 7和主油箱回油口9分别通过位于主油箱I内部的管路与主油箱I底部的进回油口相连通。所述的副油箱2顶部还设有副油箱通气阀11。如果在油箱上没有设置通气阀,那么随着发动机不断吸油,油箱内部真空度逐渐增加,当真空度增加到一定值的时候,发动机将出现吸不动油、熄火。通过在主油箱和副油箱上分别设置主油箱通气阀、副油箱通气阀,并将两个通气阀设置一定的开启压力而不是与空气直接直连,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撞车、翻车时柴油通过通气阀流出油箱,发生危险。
[00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028]首先,通过在主油箱I的顶部与副油箱2的顶部之间设置气体流通管路3,气体流通管路3能够使主油箱I和副油箱2的内部相连通,从而使主油箱I和副油箱2中的压力保持一致。又因为当主油箱I和副油箱2中的压力相等时,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可知,再通过液体流动管路10,能够使主油箱I和副油箱2中的油面高度也相等。这样,在发动机吸油时,主油箱和副油箱的油面高度时刻保持一致,提高两个油箱中柴油的利用率,避免浪费。其次,由于主油箱I和副油箱2的油面高度时刻保持一致,在司机向油箱中加油时,只需要打开靠近加油机侧的油箱盖,就能够将主油箱和副油箱同时加满,避免为了在两个油箱中都加满油而在车两侧跑来跑去的麻烦。再次,通过采用不锈钢涡轮卡箍将胶管的两端紧固在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的外周,能够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防止在出现翻车等交通事故时出现漏油,提高客车的安全系数。
[002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客车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油箱、副油箱、用于保证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的气体流通管路和液体流通管路; 所述的主油箱顶部设有主油箱加油口,主油箱加油口上设有第一管接头;所述的副油箱顶部设有副油箱加油口,副油箱加油口上设有第二管接头;所述的气体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上,且气体流通管路与主油箱、副油箱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的液体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主油箱、副油箱的底部,且液体流通管路与主油箱、副油箱的内部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油箱顶部还设有主油箱吸油口、主油箱回油口和主油箱通气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油箱顶部还设有副油箱通气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分别焊接在主油箱加油口、副油箱加油口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流通管路为胶管,该胶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的外侧,且通过不锈钢涡轮卡箍紧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油箱加油口上设有第一加油盖,副油箱加油口上设有第二加油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结构,包括主油箱、副油箱、用于保证主副油箱压力平衡的气体流通管路和液体流通管路。主油箱顶部设有主油箱加油口,主油箱加油口上设有第一管接头。副油箱顶部设有副油箱加油口,副油箱加油口上设有第二管接头。气体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上,且气体流通管路与主油箱、副油箱的内部相连通。液体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主油箱、副油箱的底部,且液体流通管路与主油箱、副油箱的内部相连通。该压力平衡结构能够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使主油箱和副油箱之间的压力平衡。
【IPC分类】B60K15/077
【公开号】CN204623141
【申请号】CN201520273701
【发明人】殷农民, 赵理想, 任杰, 朱洪雷, 蔡圣全, 周辉, 徐凌飞
【申请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