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0765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骨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座椅以及办公椅的靠背骨架。靠背骨架即座椅骨架。
【背景技术】
[0002]传统汽车座椅多数为金属骨架和外包组成,金属靠背骨架存在加工难度大和工艺复杂等问题,防腐处理中的电镀工艺会污染环境;而且重量大、制造成本高,有待于材质升级换代。普通塑料座椅或普通塑料骨架座椅强度差,容易损坏,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不宜作为高速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座椅使用。
[0003]汽车座椅骨架承载的冲击力度主要受人体体重和车速等因素影响,对车速限制较明显的公共汽车(一般速度不超过70公里/小时),普通塑料座椅,包括吹塑(注塑)的整体座椅就能满足使用要求。但对于车速较高的车来说,例如长途客车或火车,行驶速度可在70公里/小时以上。普通塑料座椅或普通塑料骨架的整体座椅不能满足长途客车或火车座椅的安全要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1708699A和CN20195130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使用热塑性复合材料制成的汽车座椅骨架,该两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骨架结构、加强筋和骨架材质等内容,其目的是提高骨架支撑强度,其结构是在骨架的“η”形槽内设置蜂窝状和交叉状加强筋,利用“η”形槽容易脱模的特点,结合蜂窝状和交叉状加强筋来提高“η”形槽的强度。其不足是结构复杂,结构形状单一,整体强度不足,受力不合理,没有很好解决靠背骨架瞬间受力的消弭问题。公开号为CN102717740A的专利文献针对上述两专利文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该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塑料座椅骨架所存在的横向截面厚度较厚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横向截面厚度较薄的汽车座椅骨架。该实用新型的结构是由塑料一体成型,该骨架具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外壳和连接外壳的两侧部中部的中间横梁以及连接外壳两侧部底部的底部横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两侧部的上部至底部之间的内侧设置有增强部件。该专利文献针对其“η”形槽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在开口处增设加强部件,当座椅骨架受到冲击时,开口就受到张开的力使得槽内的加强筋不仅仅受到压力,而且受到拉力,失去了蜂窝状骨架支撑优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针对上述两专利的补充方案,即又在开口处增设加强部件。该文献没有很好解决从整体上提高骨架强度以及瞬间受力的消弭问题。实际上,这种塑料座椅在承受冲击时,由于框架内侧受到向后压力而外侧不受力,造成两侧框架受力不均匀或局部扭曲、损坏。另外,人体背部向后施压时,在骨架上的先后着力点是不同的。塑料座椅容易损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冲击所产生的瞬间载荷大,使两侧框架的上、下受力不均匀,往往某一受力点要承受最大的瞬间冲击力。以上几方面原因叠加后,对塑料框架造成很大破坏。因框架内侧受力而外侧不受力,形成对两侧框架的扭曲力,冲击瞬间时间很短,冲击力度很快达到最大值,很容易超过塑料座椅的承受载荷,使其受损,缩短使用寿命。CN102717740A专利仅解决了部分问题。而针对上下受力不均匀造成局部扭曲力度过大,使座椅骨架容易损坏的问题,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解决手段和启示。另外,在该专利文献中,加强部件由于不是与骨架槽一体成形,对于防止宽槽开口效果仍有限,该方案使结构变得复杂,增加成本。
[0004]现有技术中没有提供解决塑料靠背骨架因瞬间承载负荷过大而容易受损问题的方案或启示,也没有提供塑料靠背骨架因上下受力不均匀而造成局部扭曲力度过大问题的方案或技术启示。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塑料座椅靠背骨架因瞬间承受载荷过大和存在因上下受力不均匀而造成局部扭曲力度过大,使座椅骨架容易损坏等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高的座椅骨架,以及能够均匀分解靠背骨架局部受力的座椅骨架与靠背板组合,使人体冲击力均匀分散于两侧框架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座椅骨架,在η形框架上设有靠背板,靠背板位于η形框架的中部或底部。在靠背板上设有蜂窝状或网格状或波浪状或菱形靠背板加强筋。或,靠背板有由高弹性材料或网状材料制成,连接在座椅骨架上。η形框架的横截面为“U”形或“V”形或“H”形或“王”形或梯形;在η形框架的“U”形或“V”形或“H”形或“王”形或梯形槽内,设有加强筋。
[0007]2、其特征是在η形框架上设有靠背板,靠背板位于η形框架的中部或下部;
[0008]或,其特征是在η形框架上设有由高弹性材料或网状材料制成的靠背板;
[0009]或,其特征是在η形框架上设有由金属、塑料、合成材料单独或组合制成的靠背板;
[0010]或,其特征是在η形框架上设有由编织纤维+PP片材制成的,或由横向连续纤维纱+PP片材制成的,或由编制纤维+尼龙片材制成的,或由横向连续纤维纱+尼龙片材制成的靠背板。
[0011]3、其特征是所述的靠背板上设有蜂窝状或网格状或波浪状或菱形靠背板加强筋;或,所述的靠背板上设有蜂窝状或网格状或波浪状或菱形靠背板加强筋,靠背板加强筋设在靠背板后侧;或,所述靠背板的横向两端连接骨架的内外边框,即靠背板的横向两端与骨架的内外边框均有连接。
[0012]4、其特征是所述η形框架内的加强筋为交叉状或波浪状或方格状或蜂窝状或台阶状或凸钉状;或,在所述的η形框架上还设有应对瞬间冲击力的局部加强筋。
[0013]5、其特征是在η形框架上部设有扶手;或,在η形框架上部设有与η形框架相同材料的扶手,扶手与η形框架连成一体,呈一体型;或,其特征是在η形框架的上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扶手的装配孔位。
[0014]6、其特征是所述靠背板与η形框架连成一体,呈一体型;或,所述的靠背板单独加工,与η形框架组装在一起。
[0015]7、其特征是所述组装包括螺栓连接或钩子连接或绑缚连接穿孔连接。
[0016]8、其特征是所述钩子连接指在η形框架内侧和靠背板两端分别设置钩子和钩眼,靠背板上的钩眼与η形框架上的钩子连接;所述的绑缚连接指靠背板两端设置孔眼,由绳索将靠背板与η形框架连接;所述的穿孔连接指在η形框架内侧和靠背板两端分别设置凸粧和孔眼,靠背板上的孔眼与η形框架上的凸粧连接。
[0017]9、其特征是所述η形框架下部设有底梁;或,其特征是所述η形框架下部设有与η形框架相同材料的底梁;或,其特征是所述η形框架下部设有与η形框架相同材料的底梁,底梁与η形框架呈一体型。
[0018]10、其特征是η形框架底部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用于座椅骨架与车身的连接。
[0019]11、一种座椅骨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将座椅骨架加工成η形框架,η形框架的横截面为“U”形或“V”形或“H”形或“王”形或梯形;在η形框架的“U”形或“V”形或“H”形或“王”形或梯形槽内,设有加强筋。
[0020]或,在η形框架上设靠背板,靠背板位于η形框架的中部或下部;
[0021]或,在η形框架上设由高弹性材料或网状材料制成的靠背板;
[0022]或,在η形框架上设由金属、塑料、合成材料单独或组合制成的靠背板;
[0023]或,在η形框架上设由编织纤维+PP片材制成的,或由横向连续纤维纱+PP片材制成的,或由编制纤维+尼龙片材制成的,或由横向连续纤维纱+尼龙片材制成的靠背板。
[0024]或,其特征是在靠背板上设有蜂窝状或网格状或波浪状或菱形靠背板加强筋;或,所述的靠背板上设有蜂窝状或网格状或波浪状或菱形靠背板加强筋,靠背板加强筋设在靠背板后侧;或,所述靠背板的横向两端连接骨架的内外边框,即靠背板的横向两端与骨架的内外边框均有连接。
[0025]或,其特征是所述η形框架内的加强筋为交叉状或波浪状或方格状或蜂窝状或台阶状或凸钉状;或,在所述的η形框架上还设有应对瞬间冲击力的局部加强筋。
[0026]或,其特征是在η形框架上部设有扶手;或,在η形框架上部设有与η形框架相同材料的扶手,扶手与η形框架连成一体,呈一体型;或,其特征是在η形框架的上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扶手的装配孔位。
[0027]或,其特征是所述靠背板与η形框架连成一体,呈一体型;或,所述的靠背板单独加工,与η形框架组装在一起。
[0028]或,其特征是所述组装采用螺栓连接或钩子连接或绑缚连接或穿孔连接。
[0029]或,其特征是所述钩子连接在η形框架内侧和靠背板两端分别设置钩子和钩眼,靠背板上的钩眼与η形框架上的钩子连接;所述的绑缚连接指靠背板两端设置孔眼,由绳索将靠背板与η形框架连接;所述的穿孔连接指在η形框架内侧和靠背板两端分别设置凸粧和孔眼,靠背板上的孔眼与η形框架上的凸粧连接。
[0030]或,其特征是所述η形框架下部设有底梁;或,其特征是所述η形框架下部设有与η形框架相同材料的底梁;或,其特征是所述η形框架下部设有与η形框架相同材料的底梁,底梁与η形框架呈一体型。
[0031]或,其特征是η形框架底部设连接孔,连接孔用于座椅骨架与车身的连接。
[0032]或,一种座椅骨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I)将制作靠背板的材料烘烤至软化,制作靠背板的材料包括编制纤维+PP片材或编制纤维+尼龙片材或横向连续纤维纱+PP片材或横向连续纤维纱+尼龙片材;(2)将其铺设于η形框架的模具中;(3)合模,将靠背板与η形框架一起注塑成型;
[0033]或,一种座椅骨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I)将编制纤维+PP片材或编制纤维+尼龙片材或横向连续纤维纱+PP片材或横向连续纤维纱+尼龙片材烘烤至软化,作为制作靠背板的材料;(2)将其铺设于η形框架的模具中,(3)加入η形框架的材料,(4) 一起压制成型;
[0034]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