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29904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车辆的发动机冷却液要求在一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以便发动机能有效地运行,免于出现故障,冷却液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发动机损坏。
[0003]以扫路车为例,现有的扫路车用冷却系统中,多采用与发动机固连的冷却风扇和发动机散热器组成的风扇-散热器冷却系统实现车辆的温度调节。在环境温度较高时,风扇-散热器冷却系统会因散热能力不足,造成发动机的汽缸盖、活塞等零部件因受热而易损,发动机进气不足而功率下降等不良后果。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冷却风扇仍然对动力舱进行散热,易造成冷却过度现象,同样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同时,占发动机燃油能量约1/3的发动机尾气余热未经利用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
[0004]公开号为CN103397927A的中国专利申请和公开号为CN20304966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通过液压控制系统调整冷却风扇转速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既避免了发动机因冷却液温度或液压油温度过高而导致其不能正常工作的缺陷,又克服了当温度较低时发动机仍以恒定转速带动冷却风扇工作而造成功率损失的缺陷。
[0005]但是,以上通过液压控制系统调整风扇转速的冷却系统仍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0006]环境温度较高时,只能通过增加风扇转速实现系统降温,这就使得发动机负载较高,燃油消耗较大;
[0007]环境温度较低时,需要独立的空调装置加热驾驶室或动力舱,消耗发动机的有用功、增加油耗,而很多热量随发动机尾气直接排放掉,造成极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在车辆的温度调节过程中可以减少发动机负载,降低燃油消耗。
[0009]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主风道模块,所述主风道模块包括可开闭的主风道入口,所述主风道入口打开时所述车辆的动力舱通过所述主风道入口与大气连通,所述主风道入口关闭时切断所述动力舱通过所述主风道入口与大气的连通;副风道模块,所述副风道入口与所述动力舱连通,所述副风道模块包括副风道入口和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的进口与大气连通,所述送风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副风道入口连通;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所述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包括用于输送换热工质的栗送装置、利用所述车辆的发动机尾气加热所述换热工质的换热装置和用于释放所述换热工质吸收的热量的加热器总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包括车顶板,所述车顶板上设有与所述动力舱连通的安装口,所述主风道模块包括罩设于所述车顶板的安装口上的车顶风罩,所述主风道入口位于所述车顶风罩的前侧。[0011 ] 进一步地,所述车顶风罩包括罩设于所述安装口上的风罩板,所述风罩板的前端围绕左右方向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风罩板的前端抬起而与所述车顶板形成夹角时,所述主风道入口打开,在所述风罩板扣合于所述车顶板上时,所述主风道入口关闭。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风道模块还包括位于所述动力舱的后侧的主挡风板,所述主挡风板用于封闭所述动力舱的后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主风道模块还包括位于所述动力舱的底部的底挡风板,所述底挡风板包括为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散热器提供冷却空气的第一开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挡风板还包括第二开口,从所述主风道入口进入所述动力舱的冷却空气中至少一部分流经位于所述动力舱内的发动机机体和传动系统后从所述第二开口流出所述动力舱。
[0015]进一步地,所述副风道模块还包括导流组件,所述副风道入口设置在所述导流组件上,所述导流组件还设置有副风道出口,所述副风道出口与所述动力舱连通。
[0016]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包括风道壳体,所述副风道入口和所述副风道出口分别位于所述风道壳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
[0017]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风道壳体内部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将从所述副风道入口进入所述风道壳体内部的冷却空气弓I导至所述副风道出口。
[0018]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副风道出口的百叶窗,所述百叶窗用于将所述副风道出口的冷却空气引导至发动机冷却风扇和发动机散热器。
[001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总成包括设置于所述动力舱内的第一加热器和/或设置于所述车辆的驾驶室内的第二加热器。
[0020]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消声换热器,所述消声换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具有尾气入口、尾气出口、换热工质入口和换热工质出口。
[0021]进一步地,所述消声换热器还包括内壳、换热结构和消声结构,所述内壳位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内壳将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的换热空间和位于所述内壳内部的与所述换热空间隔离的消声空间,所述换热工质入口和所述换热工质出口分别与所述换热空间连通,所述换热结构位于所述换热空间内,所述尾气入口和所述尾气出口分别与所述消声空间连通,所述消声结构位于所述消声空间内。
[0022]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结构包括环形的衬板和翅片,多个所述衬板间隔设置于所述换热空间内并位于所述换热工质入口和所述换热工质出口之间,每个所述衬板的外环侧与所述外壳连接,每个所述衬板的内环侧与所述内壳连接,每两个相邻的衬板之间沿所述衬板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翅片,且所述衬板上位于每两个相邻的翅片之间的部分均设有流通孔。
[0023]进一步地,所述温度调节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主风道模块、所述副风道模块和所述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耦合,以分别控制所述主风道入口的开闭、所述送风装置的开闭以及所述栗送装置的开闭。
[0024]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主风道模块、所述副风道模块和所述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耦合,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主风道入口的开闭、所述送风装置的开闭以及所述栗送装置的开闭;或者,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温控开关、第二温控开关和第三温控开关,所述第一温控开关与所述主风道模块耦合以控制所述主风道入口的开闭,所述第二温控开关与所述副风道模块耦合以控制所述送风装置的开闭,所述第三温控开关与所述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耦合以控制所述栗送装置的开闭。
[002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温度调节系统,所述温度调节系统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
[0026]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包括主风道模块、副风道模块和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主风道模块包括主风道入口,主风道入口可以控制动力舱是否通过主风道入口与大气连通或断开。副风道模块包括副风道入口和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可以控制是否通过副风道入口为动力舱强制送风。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包括用于输送换热工质的栗送装置、利用车辆的发动机尾气加热换热工质的换热装置、用于释放换热工质吸收的热量的加热器总成。由于设置了主风道模块、副风道模块和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可以通过控制主风道入口的开闭、控制送风装置的开闭以及控制栗送装置的开闭来控制主风道模块、副风道模块和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中参与温度调节的模块数量,从而可以通过调节进入动力舱的冷却空气流量以及是否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来调节温度,从而在温度调节过程中减少发动机负载,降低燃油消耗。
[002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的带局部剖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的带局部剖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的放大的带局部剖视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中主风道模块的车顶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中主风道模块的主挡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中主风道模块的底挡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中副风道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中副风道模块的带局部剖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9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中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的原理示意图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