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5203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制造业的自动导引零件输送
目.0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采用的是前轮驱动,后轮采用万向轮配合,通过驱动轮两轮的差速完成转向,在这种技术条件下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在运行的时候会出现震动的状况,对于对震动状况敏感的零部件损坏较大,比如说震动会减少轴承的寿命。对于重型的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在运输零件时出现单个驱动轮所承受的驱动压力过大,造成电机寿命受影响较严重。重型的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由于其结构较长导致其转弯距离增大,活动范围要求较高。重型的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在运载零件时,由于是两轮驱动,而万向轮不能控制其刹车,导致刹车的时候会出现重心前倾的现象不利于零件的输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克服前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通过对四个驱动单元进行的运行状态监控,信息通过反馈系统反馈到装置运行的中控,经过处理确定运行状态,定位更加精确,震动小,不受区域的限制。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系统,防撞系统、供电系统、车架底盘和中控;所述驱动系统通过中控控制运行状态,保证装置平稳运行,包括四个独立的驱动单元和驱动车架底盘;该驱动单元中设有电机,能单独完成转向和驱动,驱动车架底盘完成零件输送;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电池槽,通过电池槽中的电池进行供电;所述防撞系统,包括机械防撞系统,通过中控控制驱动单元中所设的电机减速防撞或机械防撞系统自动避开障碍物。
[0005]所述驱动单元能完成转向和驱动工作,由驱动电机,转向电机,转向减速器,转向联轴器,驱动联轴器,驱动减速器,驱动单元轮架和驱动轮组成。
[0006]所述机械防撞系统由防撞系统传感器,防撞板和防撞弹簧组成。
[0007]所述车架底盘由底盘横梁,底盘竖梁和驱动单元支撑架组成。
[0008]所述底盘横梁,底盘竖梁和驱动单元支撑架为焊接结构件,采用槽钢焊接而成。
[0009]有益效果是:
[0010]本实用新型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通过对每个驱动单元进行的运行状态监控,根据装置的运行状况实时监控驱动轮的运行状况和装置的所处的位置以及前方有无障碍物,这些信息通过反馈系统反馈到装置运行的中控,经过处理确定运行状态。驱动系统中包括四个驱动单元,设有四个驱动轮;采用四轮驱动,各个轮子独立运动,减少不必要的震动,四轮转向,最小转向距离,本装置目前能够沿一个圆周原地完成转弯,能沿着所有角度的直线行走,不受区域的限制。四个驱动轮都拥有自动识别障碍物自我反馈系统,反馈系统使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刹车更灵敏,让定位更加精确,可用作工位机器人。结构上的改变,从两轮驱动转变为四轮驱动,减小电机的驱动压力,降低了电机的选用要求,增加电机的选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架底盘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用的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用的转向电机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用的驱动减速器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用的转向减速器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用的驱动联轴器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用的转向联轴器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用的驱动单元轮架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用的驱动轮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机械防撞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记是:1、车架底盘,2、驱动单元,3、电池槽,4、中控,1-1底盘横梁;1_2、底盘竖梁,1-3、驱动单元支撑架;2-1、驱动单元轮架、2-2驱动轮,2-3、驱动电机,2_4、转向电机,2-5、驱动减速器,转向减速器2-6,2-7、驱动联轴器,2-8、转向联轴器,5_1、传感器,5-2、防撞板,5-3、防撞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一种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系统,防撞系统、供电系统、车架底盘I和中控4 ;所述驱动系统通过中控4控制运行状态,保证装置平稳运行,包括四个独立的驱动单元2和驱动车架底盘I ;该驱动单元2中设有电机,能单独完成转向和驱动,驱动车架底盘I完成零件输送;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电池槽3,通过电池槽3中的电池进行供电;所述防撞系统,包括机械防撞系统5,通过中控4控制驱动单元2中所设的电机减速防撞或机械防撞系统5自动避开障碍物。
[0025]所述驱动单元2,由驱动电机2-3,转向电机2-4,转向减速器2_6,转向联轴器2_8,驱动联轴器2-7,驱动减速器2-5,驱动单元轮架2-1和驱动轮2-2组成。
[0026]所述机械防撞系统由防撞系统传感器5-1,防撞板5-2和防撞弹簧5-3组成。
[0027]所述车架底盘I由底盘横梁1-1,底盘竖梁1-2和驱动单元支撑架1-3组成。
[0028]所述底盘横梁1-1,底盘竖梁1-2和驱动单元支撑架1-3为焊接结构件,采用槽钢焊接而成。
[0029]通过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0]实施例1
[0031]一种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系统,防撞系统、供电系统、车架底盘I和中控4 ;所述驱动系统通过中控4控制运行状态,保证装置平稳运行,包括四个独立的驱动单元2和驱动车架底盘I ;该驱动单元2中设有电机,能单独完成转向和驱动,驱动车架底盘I完成零件输送;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电池槽3,通过电池槽3中的电池进行供电;所述防撞系统,包括机械防撞系统5,通过中控4控制驱动单元2中所设的电机减速防撞或机械防撞系统5自动避开障碍物。
[0032]所述驱动单元2由驱动电机2-3,转向电机2-4,转向减速器2-6,转向联轴器2-8,驱动联轴器2-7,驱动减速器2-5,驱动单元轮架2-1和驱动轮2-2组成。
[0033]所述机械防撞系统由防撞系统传感器5-1,防撞板5-2和防撞弹簧5-3组成。
[0034]实施例2
[0035]一种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系统,防撞系统、供电系统、车架底盘I和中控4 ;所述驱动系统通过中控4控制运行状态,保证装置平稳运行,包括四个独立的驱动单元2和驱动车架底盘I ;该驱动单元2中设有电机,能单独完成转向和驱动,驱动车架底盘I完成零件输送;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电池槽3,通过电池槽3中的电池进行供电;所述防撞系统,包括机械防撞系统5,通过中控4控制驱动单元2中所设的电机减速防撞或机械防撞系统5自动避开障碍物。
[0036]所述机械防撞系统由防撞系统传感器5-1,防撞板5-2和防撞弹簧5-3组成。
[0037]所述车架底盘I由底盘横梁1-1,底盘竖梁1-2和驱动单元支撑架1-3组成。所述底盘横梁1-1,底盘竖梁1-2和驱动单元支撑架1-3为焊接结构件,采用槽钢焊接而成。
[00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系统,防撞系统、供电系统、车架底盘(I)和中控(4);所述驱动系统通过中控(4)控制运行状态,保证装置平稳运行,包括四个独立的驱动单元(2)和驱动车架底盘(I);该驱动单元(2)中设有电机,能单独完成转向和驱动,驱动车架底盘(I)完成零件输送;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电池槽(3),通过电池槽(3)中的电池进行供电;所述防撞系统,包括机械防撞系统(5),通过中控(4)控制驱动单元(2)中所设的电机减速防撞或机械防撞系统(5)自动避开障碍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2)由驱动电机(2-3 ),转向电机(2-4 ),转向减速器(2-6 ),转向联轴器(2-8 ),驱动联轴器(2_7 ),驱动减速器(2-5),驱动单元轮架(2-1)和驱动轮(2-2)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防撞系统(5)由防撞系统传感器(5-1),防撞板(5-2)和防撞弹簧(5-3)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底盘(I)由底盘横梁(1-1 ),底盘竖梁(1-2)和驱动单元支撑架(1-3)组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横梁(1-1),底盘竖梁(1-2)和驱动单元支撑架(1-3)为焊接结构件,采用槽钢焊接而成。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系统,防撞系统、供电系统、车架底盘和中控;所述驱动系统通过中控控制运行状态,保证装置平稳运行,包括四个独立的驱动单元和驱动车架底盘;该驱动单元中设有电机,能单独完成转向和驱动,驱动车架底盘完成零件输送;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电池槽,通过电池槽中的电池进行供电;所述防撞系统,包括机械防撞系统,通过中控控制驱动单元中所设的电机减速防撞或机械防撞系统自动避开障碍物。本实用新型自动导引零件输送装置,通过对四个驱动单元进行的运行状态监控,信息通过反馈系统反馈到装置运行的中控,经过处理确定运行状态,定位更加精确,震动小,不受区域的限制。
【IPC分类】B62D63/04, B60K7/00
【公开号】CN204821119
【申请号】CN201520607775
【发明人】乔红伟, 朱德荣, 李森川
【申请人】洛阳理工学院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