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6201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座椅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座椅作为的汽车乘坐装置,是汽车驾乘舒适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一般的,汽车座椅的坐垫和靠背内均填充有发泡材料,发泡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兼备,能够为乘员提供较好的舒适性。
[0003]汽车乘员,尤其是驾驶员在乘车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压腿和抬腿,此动作会压迫坐垫前端(远离靠背的一端)的发泡材料,为保证乘员舒适性的最大化,理论上坐垫应在其前端设置硬度较低、韧性较高的发泡材料,在其后端设置硬度较高、韧性较低的发泡材料,如此乘员乘坐的承载感较好,同时伸腿时发泡的顶腿感较小。现有技术中的发泡材料分为硬度单一的单硬度发泡材料和硬度不一的多硬度发泡材料,多硬度发泡材料由于工艺更为复杂,其成本更高。现有技术中,在高端车型上,多使用多硬度发泡材料以提供较为完美的舒适度体验;但在中低端车型中,基于成本控制,只能在承载感和顶腿感之间选择折中的单硬度发泡材料,以此舒适感相对较差。
[0004]综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难以在单硬度发泡材料和舒适度之间获取平衡。【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选取单硬度发泡材料和获得舒适度之间的矛盾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汽车座椅,包括相连的坐垫和靠背,所述坐垫包括靠近所述靠背的第一部和远离所述靠背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内均填充有发泡材料,所述第一部内发泡材料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内发泡材料的密度。
[0008]上述的汽车座椅,所述第一部内发泡材料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内发泡材料的厚度。
[0009]上述的汽车座椅,所述坐垫上设置有长条槽,所述长条槽介于所述第一部的发泡材料和第二部的发泡材料之间。
[0010]上述的汽车座椅,所述第二部上远离所述第一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
[0011]上述的汽车座椅,所述坐垫两侧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内填充的发泡材料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内发泡材料的密度。
[0012]上述的汽车座椅,所述靠背两侧设置有侧部支撑,所述侧部支撑内填充的发泡材料的密度大于所述靠背内发泡材料的密度。
[0013]—种汽车,包括座椅,所述座椅为上述的汽车座椅。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在坐垫内填充单硬度发泡材料时,通过单位空间内填充的材料数量的差异使得坐垫内不同部位发泡材料的密度不同,如此在不使用多硬度发泡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密度差异获取了硬度差异,兼顾了单硬度发泡材料和舒适度之间的平衡。
[0015]由于上述座椅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座椅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使用状态模拟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靠背;11、侧部支撑;2、坐垫;21、第一部;22、第二部;23、长条槽;24、凹槽;25、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3]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包括相连的坐垫2和靠背1,坐垫2包括靠近靠背I的第一部21和远离靠背I的第二部22,第一部21和第二部22内均填充有发泡材料,第一部21内发泡材料的密度大于第二部22内发泡材料的密度。
[0024]具体的,坐垫2靠近靠背I的第一部21主要用于承载乘员的臀部,其实际承受人体的重量;坐垫2远离靠背I的第二部22需要应对乘员的伸腿需求,在乘员伸腿时应能发生足够的形变以使伸腿舒畅,尤其是驾驶员踩踏踏板时的舒畅。相对应的理想状况,第一部21应该硬度较大,韧性适中,第二部22应该硬度适中,韧性较好。本实施例在装配时,在第一部21的单位体积内装进的发泡材料的质量大于第二部22的单位体积内装进的发泡材料的质量,由此使得第一部21内发泡材料的密度大于第二部22内发泡材料的密度,此时,即使两者使用的是硬度相同的发泡材料,第一部21内由于单位体积内挤压了更多的发泡材料,其抗变形能力上升,硬度自然上升,韧性下降,如此,第一部21的强度大于第二部22的强度,第一部21的韧性小于第二部22的韧性,达到了上述的理想状态。
[0025]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在坐垫2内填充单硬度发泡材料时,通过单位空间内填充的材料数量的差异使得坐垫2内不同部位发泡材料的密度不同,如此在不使用多硬度发泡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密度差异获取了硬度差异,兼顾了单硬度发泡材料和舒适度之间的平衡。
[002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部21和第二部22装配前采用相同硬度的发泡材料,但本实施例并不排除第一部21和第二部22采用不同硬度发泡材料的状况,尤其不排除第一部21内发泡材料的硬度大于第二部22内发泡材料的硬度的状况。
[002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部21内发泡材料的厚度大于第二部22内发泡材料的厚度。第二部22厚度较小使得变形较为容易,如此进一步提升第二部22的变形能力。
[0028]本实施例中,更优选的,坐垫2上设置有长条槽23,长条槽23介于第一部21的发泡材料和第二部22的发泡材料之间。长条槽23使得第二部22变形时,减小其与第一部21的相互影响,以此提升第一部21的变形能力,同时减小由于第二部22的变形而带给第一部21的变形的幅度。
[0029]本实施例中,更优选的,第二部22上远离第一部21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24。开设凹槽24以提升第二部22的变形能力,使得其变形更为容易。
[0030]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坐垫2两侧设置有扶手25,扶手25内填充的发泡材料的密度大于第一部21内发泡材料的密度。扶手25主要用于支撑手臂,其对韧性要求较低,其硬度可进一步大于第一部21的硬度。
[0031]同样的,靠背I两侧设置有侧部支撑11,侧部支撑11内填充的发泡材料的密度大于靠背I内发泡材料的密度。侧部支撑11主要用于限位乘员背部两侧,其对韧性要求较低,其硬度可进一步大于第一部21的硬度。
[0032]如此,通过同一硬度的发泡材料的不同布置方式,在同一座椅上获取了三种不同的硬度区域。
[003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座椅,座椅为上述的汽车座椅。
[003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上述座椅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座椅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0035]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座椅,包括相连的坐垫和靠背,所述坐垫包括靠近所述靠背的第一部和远离所述靠背的第二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内均填充有发泡材料,所述第一部内发泡材料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内发泡材料的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内发泡材料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内发泡材料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上设置有长条槽,所述长条槽介于所述第一部的发泡材料和第二部的发泡材料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上远离所述第一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两侧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内填充的发泡材料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内发泡材料的密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的两侧设置有侧部支撑,所述侧部支撑内填充的发泡材料的密度大于所述靠背内发泡材料的密度。7.一种汽车,包括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为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及汽车,该座椅包括相连的坐垫和靠背,所述坐垫包括靠近所述靠背的第一部和远离所述靠背的第二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内均填充有发泡材料,所述第一部内发泡材料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内发泡材料的密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在坐垫内填充单硬度发泡材料时,通过单位空间内填充的材料数量的差异使得坐垫内不同部位发泡材料的密度不同,如此在不使用多硬度发泡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密度差异获取了硬度差异,兼顾了单硬度发泡材料和舒适度之间的平衡。
【IPC分类】B60N2/62
【公开号】CN204870653
【申请号】CN201520656242
【发明人】吴旭东, 彭志军, 张杨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