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前铲的光伏阵列清洗车履带底盘液压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34228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前铲的光伏阵列清洗车履带底盘液压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带前铲的光伏阵列清洗车履带底盘液压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全球性能源短缺、气候异常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推进新能源战略、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太阳能作为一种丰富、清洁和可再生的新能源,其开发利用对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生态环境和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切实的意义。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在各国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呈现迅速发展的势头,进入了大规模发展阶段。
[0003]光伏电站的太阳能电池板以阵列的形式露天倾斜安装,大气中的砂粒、灰尘、杂物和一些腐蚀物质很容易附着在其表面。尤其是在干旱、多风及植被稀少的荒漠化地区,1?2周便会在电池板上盖满沙尘,严重影响其光电转换效率,甚至损坏电池板,因此,定期或适时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清洁就成为光伏电站日常运行维护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0004]国外尤其是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较早实现了对光伏电站太阳能电池板的机械化清洗,到2011年,国外市场上就已出现多种不同型号的独立行进式清洗车。国内对于独立行进式太阳能电池板清洗车的研究最早见于2011年,近年来,相应的专利申请和授权开始增多,市场上也开始出现有关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0005]国内外现有太阳能电池板清洗车多采用履带式行进底盘,其行进驱动马达多为常规的履带行走液压马达,行进功能和速度控制方式单一,不能很好满足大面积光伏电厂实际清洗作业的需求。个别履带底盘式清洗车还配置了前铲,用于清除作业路面上的障碍,但其前铲升降功能与底盘行走及其速度切换功能之间相互独立,二者控制油路之间无逻辑控制关系,尤其是清洗车在底盘高速行进过程中,若不慎使前铲下放过多而插入地面,则可能导致底盘被顶起而发生倾斜或倾覆,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太阳能电池板清洗车的带前铲的履带底盘液压驱动装置,该装置可实现行走速度高低速转换,操作简单,前铲动作可靠,运行平稳,安全性高,能较好地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大面积光伏电厂电池板清洗时的行走作业。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种带前铲的光伏阵列清洗车履带底盘液压驱动装置,包括通过液压管路连接的液压油箱、液压栗、液压控制阀、两个履带行走液压马达、以及前铲升降油缸,液压栗的进油口与液压油箱连通;
[0009]所述履带行走液压马达为设置有高低速转换控制油口的双速履带行走液压马达;
[0010]所述液压栗包括第一液压栗和第二液压栗;
[0011]所述液压控制阀包括控制两履带行走液压马达转动的行走液压控制阀、控制前铲升降油缸伸缩的第一电磁阀、以及控制履带行走液压马达高低速转换的第二电磁阀,其中,第一电磁阀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阀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0012]第二电磁阀失电时,其P 口与其B 口连通,其T 口与其A 口连通,当其得电时,其P口与其A 口连通,其T 口与其B 口连通;
[0013]每个履带行走液压马达的两个主油口分别与行走液压控制阀上各自对应的工作油口连通,行走液压控制阀的进油口与第二液压栗的出油口连通,行走液压控制阀的回油口与液压油箱连通;
[0014]前1产升降油缸的A 口和B 口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的A 口和B 口连通,第一电磁阀的P 口与第二电磁阀的B 口连通,第一电磁阀的T 口与液压油箱连通;
[0015]每个履带行走液压马达的高低速转换控制油口均与第二电磁阀的A 口连通;
[0016]第二电磁阀的P 口与第一液压栗的出油口连通,第二电磁阀的T 口与液压油箱连通。
[0017]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液压栗和第二液压栗串联组装,形成双联栗。
[0018]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液压栗为齿轮栗,第二液压栗为负载敏感栗。
[0019]作为优化,所述前铲升降油缸和第一电磁阀之间的液压管路上设置有平衡阀。
[0020]作为优化,第一电磁阀的中位机能为自动卸荷。
[0021]作为优化,所述行走液压控制阀为两个比例换向阀的组合体,每个比例换向阀均有两个工作油口,两个比例换向阀具有共同的进油口和回油口。
[0022]作为优化,从第一液压栗出油口到第二电磁阀P 口的输油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单向阀和溢流阀。
[0023]作为优化,第一液压栗和第二液压栗的进油口通过吸油滤与液压油箱连通,行走液压控制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回油口通过回油滤与液压油箱连通。
[00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工况进行履带底盘行走速度的高低速切换,针对前铲的工作状态,设定了前铲动作与底盘行进过程中高低速转换之间的从属关系,即在底盘低速模式行进过程中,前铲可以进行任意动作,但在底盘高速模式行进过程中,前铲被锁定,不能进行下放动作,从而保证了底盘行进工作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光伏阵列清洗车上安装以后光伏阵列清洗车正视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光伏阵列清洗车上安装以后光伏阵列清洗车侧视图。
[0028]图中:1-履带行走液压马达;2_前铲升降油缸;3_行走液压控制阀;4_平衡阀;5_第一电磁阀;6_第二电磁阀;7_溢流阀;8_单向阀;9_压力表组件;10_第一液压栗;11-第二液压栗;12_发动机;13_回油滤;14_吸油滤;15_液压油箱;16_履带;17_动力箱;18-前铲;19-驾驶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3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如图1所示,一种带前铲的光伏阵列清洗车履带底盘液压驱动装置,包括通过液压管路连接的液压油箱15、液压栗、液压控制阀、两个履带行走液压马达1、以及前铲升降油缸2,液压栗由发动机12提供动力,它的进油口与液压油箱15连通,前铲升降油缸2铰接在履带底盘首部的前铲18和底盘主梁下部之间,通过前铲升降油缸2带动前铲18的收放运动。
[0031]上述的履带行走液压马达1为设置有高低速转换控制油口的双速履带行走液压马达,它们分别与履带16底盘两侧的履带链轮同轴相连并通过液压控制阀控制,两个履带行走液压马达1为轴的旋转提供旋转动力,进而可以带动履带16的运动。
[0032]液压栗包括第一液压栗10和第二液压栗11,第一液压栗10为履带行走液压马达1的高低速转换油路提供压力油源,第二液压栗11为履带行走液压马达1的旋转动作提供压力油源。为了增加系统的高效性和准确性,第一液压栗10和第二液压栗11串联在一起形成双联栗使用,第一液压栗10选用齿轮栗,第二液压栗11选用负载敏感栗。齿轮栗与负载敏感栗串联安装使用,形成一套双联栗,既节省了安装空间,又保证了多系统在同时工作时互不干涉。
[0033]液压控制阀包括控制两履带行走液压马达转动的行走液压控制阀3、控制前铲升降油缸2伸缩的第一电磁阀5、以及控制履带行走液压马达高低速转换的第二电磁阀6。其中,第一电磁阀5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阀6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0034]行走液压控制阀3为两个比例换向阀的组合体,每个比例换向阀均有两个工作油口,两个比例换向阀具有共同的进油口和回油口。每个履带行走液压马达1的两个主油口分别与行走液压控制阀3上各自对应的工作油口连通,行走液压控制阀3的进油口与第二液压栗11的出油口连通,行走液压控制阀3的回油口与液压油箱15连通。行走液压控制阀3中的两个比例换向阀均具有自动卸荷中位机能,可防止行走液压马达1在突然停止时出现吸空现象。
[0035]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电磁阀5和第二电磁阀6,它们均包括P 口、A 口、B 口、T 口,当第二电磁阀6失电时,其P 口与其B 口连通,其T 口与其A 口连通,当其得电时,其P 口与其A 口连通,其T 口与其B 口连通。前铲升降油缸2的A 口和B 口分别与第一电磁阀5的A 口和B 口连通,第一电磁阀5的P 口与第二电磁阀6的B 口连通,第一电磁阀5的T 口与液压油箱15连通;每个履带行走液压马达1的高低速转换控制油口均与第二电磁阀6的A口连通;第二电磁阀6的P 口与第一液压栗的出油口连通,第二电磁阀6的T 口与液压油箱连通。上述的第一电磁阀5的中位机能为自动卸荷。
[0036]前铲升降油缸2和第一电磁阀5之间的液压管路上设置有平衡阀4,平衡阀4优先选择双向平衡阀。
[0037]为增加油路的安全性能,从第一液压栗10出油口到第二电磁阀6的P 口的输油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单向阀8和溢流阀7,同时在第二电磁阀6与第一液压栗10之间的管路上和行走液压控制阀3与第二液压栗11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压力表组件9(附图的两个附图标记9指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