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悬架车辆的座椅减震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9207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悬架车辆的座椅减震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座椅方面,尤其涉及一种无悬架车辆的座椅减震底座。
【背景技术】
[0002]座椅是车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座椅一般没有减震功能,为了保证乘坐舒适度,会在座椅底板包覆海绵层和蒙皮(帆布或者皮革),但座椅底座大多为刚性体,不具备减震能力,与车身地板固连,对于有悬架的车辆来说,这种结构对舒适性不构成影响。但对无悬架车辆来讲,座椅与车身刚性连接,地面对车轮的冲击直接通过座椅传递给驾乘人员,易产生驾驶疲劳和造成所有乘员脊椎受损的风险。因此,解决无悬架车辆乘坐舒适性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悬架车辆的无悬架车辆的座椅减震底座,欲改善乘坐者的舒适感。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悬架车辆的座椅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I)、座椅安装支座(2)和减震器(4),其中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I)包括下安装框(Ia)和减震器下固定支耳(Id),其中下安装框(Ia)上方前后并排有一根倾斜梁(Ib),该倾斜梁的低端直接与下安装框(Ia)右部固定,倾斜梁(Ib)高端通过一根支撑梁(Ic)支撑在下安装框(Ia)左部;所述倾斜梁(Ib)为开口朝上的槽钢,两根倾斜梁(Ib)侧边的上、下部对应开有螺栓过孔;所述减震器下固定支耳(Id)位于两根倾斜梁(Ib)之间,并固定在所述下安装框(Ia)顶面的右端;
[0005]所述座椅安装支座(2)包括座椅安装框(2a)和减震器上固定支耳(2c),其中座椅安装框(2a)右部前后并排安装有一块安装板(2b),该安装板上端与座椅安装框(2a)固定,且这两块安装板(2b)的前部和下部对应开有螺栓过孔;所述减震器上固定支耳(2c)位于两块安装板(2b)之间,该减震器上固定支耳安装在所述座椅安装框(2a)底面的左端;
[0006]所述座椅安装支座(2)位于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I)上方,每根倾斜梁(Ib)上、下部的螺栓过孔处分别与一根摆管(3)的下端铰接,该摆管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板(2b)上端对应的螺栓过孔铰接,从而使前后侧的倾斜梁(Ib)、安装板(2b)及两根摆管(3)均分别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述减震器(4)的下端与减震器下固定支耳(Id)铰接,该减震器的上端与所述减震器上固定支耳(2c)铰接。
[000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和座椅安装支座通过两个平行四边形连接在一起,且通过减震器实现减震,这样就能很好地改善乘坐者的舒适感,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0008]作为优选,每根所述摆管(3)的上、下端分别固定有上连接套(5)和下连接套(6),其中下连接套出)内通过下衬套(7)穿设有一根下安装螺栓(8),该下安装螺栓的两个端头连接在所述倾斜梁(Ib)对应部位的螺栓过孔中,并由下螺母(9)锁紧;所述上连接套(5)内通过上衬套(10)穿设有一根上安装螺栓(11),该上安装螺栓同时连接在所述安装板(2b)对应部的螺栓过孔中;两侧的所述安装板(2b)之间水平设有一根横向连接杆(12),该横向连接杆的前、后部均为内螺纹部,前、后侧的所述上安装螺栓(11)与横向连接杆(12)的对应部位螺纹连接。
[0009]采用以上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保证可靠地铰接。
[0010]在本案中,所述安装板(2b)为钣金件,并通过冲压成型。
[0011]作为优选,所述横向连接杆(12)中部的外壁上加工有扁方,这样就便于拧紧上安装螺栓(11)。
[0012]为了便于制造,所述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1)和座椅安装支座(2)均为焊接组合。
[00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和座椅安装支座通过两个平行四边形连接在一起,且通过减震器实现减震,这样就能很好地改善乘坐者的舒适感,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2所示,一种无悬架车辆的座椅减震底座,主要由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1、座椅安装支座2、摆管3和减震器4构成。其中,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1包括下安装框la和减震器下固定支耳ld,其中下安装框la上方前后并排有一根倾斜梁lb,该倾斜梁lb的低端直接与下安装框la右部固定,倾斜梁lb高端通过一根支撑梁lc支撑在下安装框la左部。倾斜梁lb为开口朝上的槽钢,两根倾斜梁lb侧边的上、下部对应开有螺栓过孔。减震器下固定支耳Id位于两根倾斜梁lb之间,并固定在下安装框la顶面的右端。
[0018]座椅安装支座2包括座椅安装框2a和减震器上固定支耳2c,其中座椅安装框2a右部前后并排安装有一块安装板2b,该安装板2b的上端与座椅安装框2a固定,且这两块安装板2b的前部和下部对应开有螺栓过孔。减震器上固定支耳2c位于两块安装板2b之间,该减震器上固定支耳2c安装在座椅安装框2a底面的左端。安装板2b为三角形的钣金件,并通过冲压成型。
[0019]如图1、2所示,座椅安装支座2位于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1上方,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1和座椅安装支座2均为焊接组合。每根倾斜梁lb上、下部的螺栓过孔处分别与一根摆管3的下端铰接,该摆管3的上端与安装板2b上端对应的螺栓过孔铰接,从而使前后侧的倾斜梁lb、安装板2b及两根摆管3均分别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减震器4在本案中借用摩托车减震器,该减震器4的下端与减震器下固定支耳Id铰接,该减震器4的上端与减震器上固定支耳2c铰接。
[0020]每根摆管3的上、下端分别固定有上连接套5和下连接套6,其中下连接套6内通过下衬套7穿设有一根下安装螺栓8,该下安装螺栓8的两个端头连接在倾斜梁lb对应部位的螺栓过孔中,并由下螺母9锁紧。上连接套5内通过上衬套10穿设有一根上安装螺栓11,该上安装螺栓同时连接在安装板2b对应部的螺栓过孔中;两侧的安装板2b之间水平设有一根横向连接杆12,该横向连接杆的前、后部均为内螺纹部,前、后侧的上安装螺栓11与横向连接杆12的对应部位螺纹连接。横向连接杆12中部的外壁上加工有扁方。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无悬架车辆的座椅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1)、座椅安装支座(2)和减震器(4),其中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1)包括下安装框(la)和减震器下固定支耳(Id),其中下安装框(la)上方前后并排有一根倾斜梁(lb),该倾斜梁的低端直接与下安装框(la)右部固定,倾斜梁(lb)高端通过一根支撑梁(lc)支撑在下安装框(la)左部;所述倾斜梁(lb)为开口朝上的槽钢,两根倾斜梁(lb)侧边的上、下部对应开有螺栓过孔;所述减震器下固定支耳(Id)位于两根倾斜梁(lb)之间,并固定在所述下安装框(la)顶面的右端; 所述座椅安装支座(2)包括座椅安装框(2a)和减震器上固定支耳(2c),其中座椅安装框(2a)右部前后并排安装有一块安装板(2b),该安装板上端与座椅安装框(2a)固定,且这两块安装板(2b)的前部和下部对应开有螺栓过孔;所述减震器上固定支耳(2c)位于两块安装板(2b)之间,该减震器上固定支耳安装在所述座椅安装框(2a)底面的左端; 所述座椅安装支座(2)位于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1)上方,每根倾斜梁(lb)上、下部的螺栓过孔处分别与一根摆管(3)的下端铰接,该摆管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板(2b)上端对应的螺栓过孔铰接,从而使前后侧的倾斜梁(lb)、安装板(2b)及两根摆管(3)均分别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述减震器(4)的下端与减震器下固定支耳(Id)铰接,该减震器的上端与所述减震器上固定支耳(2c)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悬架车辆的座椅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摆管(3)的上、下端分别固定有上连接套(5)和下连接套¢),其中下连接套¢)内通过下衬套(7)穿设有一根下安装螺栓(8),该下安装螺栓的两个端头连接在所述倾斜梁(lb)对应部位的螺栓过孔中,并由下螺母(9)锁紧;所述上连接套(5)内通过上衬套(10)穿设有一根上安装螺栓(11),该上安装螺栓同时连接在所述安装板(2b)对应部的螺栓过孔中;两侧的所述安装板(2b)之间水平设有一根横向连接杆(12),该横向连接杆的前、后部均为内螺纹部,前、后侧的所述上安装螺栓(11)与横向连接杆(12)的对应部位螺纹连接。3.所述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悬架车辆的座椅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b)为钣金件,并通过冲压成型。4.所述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悬架车辆的座椅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杆(12)中部的外壁上加工有扁方。5.所述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悬架车辆的座椅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1)和座椅安装支座(2)均为焊接组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悬架车辆的座椅减震底座,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中的下安装框上方前后并排有倾斜梁;减震器下固定支耳位于两根倾斜梁之间,并固定在下安装框顶面的右端;座椅安装支座中的座椅安装框右部前后并排安装有一块安装板,安装板上端与座椅安装框固定;减震器上固定支耳安装在座椅安装框底面的左端;每根倾斜梁上、下部的螺栓过孔处分别与一根摆管的下端铰接,摆管的上端与安装板上端对应的螺栓过孔铰接;减震器的下端与减震器下固定支耳铰接,减震器的上端与减震器上固定支耳铰接。本实用新型中的与车身地板安装支座和座椅安装支座通过两个平行四边形连接在一起,且通过减震器实现减震,这样就能很好地改善乘坐者的舒适感。
【IPC分类】B60N2/50
【公开号】CN205059346
【申请号】CN201520716350
【发明人】刘猛, 叶富平
【申请人】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