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乘用车耐撞性能的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553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乘用车耐撞性能的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乘用车耐撞性能的前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采用的增压发动机的乘用车辆都需要在主散热器前方布置一个中冷器,即汽车前置结构从前至后依次安装有保险杆、中冷器、散热器和发动机,这种前置结构使得发动机舱在碰撞过程中的压溃空间减小,中冷器和散热器的布置也占用了发动机舱的吸能空间,降低整车的耐撞性能。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乘用车耐撞性能的前置结构,增大发动机舱在碰撞中的吸能空间,提升耐撞性能,提高安全性能。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乘用车耐撞性能的前置结构,包括一保险杆、一中冷器、一散热器和一发动机,所述散热器和中冷器通过一金属框架并排安装于发动机前方,所述金属框架焊接于两个机舱纵梁上,所述保险杆安装于散热器与中冷器的前方,并固定于机舱纵梁前。
[0005]较佳的,所述散热器与发动机的间距d大于100mm,使得散热器可以充分发挥散热功效。
[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中冷器从散热器前端移至散热器侧面,增大发动机舱的可压溃空间,增大发动机舱在碰撞中的吸能空间,提升耐撞性能;同时,将散热器和中冷器所承受到的挤压力通过金属框架传递到机舱纵梁上,可有效减小对发动机的挤压,提尚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07]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提高乘用车耐撞性能的前置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提高乘用车耐撞性能的前置结构,包括一保险杆1、一中冷器2、一散热器3和一发动机4,所述散热器3和中冷器2通过一金属框架5并排安装于发动机4前方,所述金属框架5焊接于两个机舱纵梁6上,所述保险杆1安装于散热器3与中冷器2的前方,并固定于机舱纵梁6前,所述散热器3与发动机4的间距d大于100mm,例如d取110mm或120mm,调整散热器3以及中冷器2与发电机4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确保散热器3和中冷器2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功效。
[0011]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发动机舱7将发生压溃,碰撞力从保险杆1传到中冷器2和散热器3,再传至发动机4,最后传到座舱(未图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中冷器2从散热器3前端移至散热器3侧面,增大发动机舱的可压溃空间,增大发动机舱7在碰撞中的吸能空间,提升耐撞性能;同时,将散热器3和中冷器2所承受到的挤压力通过金属框架5传递到机舱纵梁6上,可有效减小对发动机4的挤压,提高安全性能。
[0012]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提高乘用车耐撞性能的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保险杆、一中冷器、一散热器和一发动机,所述散热器和中冷器通过一金属框架并排安装于发动机前方,所述金属框架焊接于两个机舱纵梁上,所述保险杆安装于散热器与中冷器的前方,并固定于机舱纵梁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乘用车耐撞性能的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与发动机的间距d大于1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乘用车耐撞性能的前置结构,包括一保险杆、一中冷器、一散热器和一发动机,所述散热器和中冷器通过一金属框架并排安装于发动机前方,所述金属框架焊接于两个机舱纵梁上,所述保险杆安装于散热器与中冷器的前方,并固定于机舱纵梁前。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中冷器与散热器的布置方式,减小对发动机舱空间的占用,增大发动机舱在碰撞中的吸能空间,提升耐撞性能,提高安全性能。
【IPC分类】B60K11/04, B62D25/08
【公开号】CN205075639
【申请号】CN201520687017
【发明人】宋名洋, 曾宇鹏
【申请人】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