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架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685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架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连杆式悬架,尤其涉及多连杆式悬架中的一种悬架控制臂。
【背景技术】
[0002]多连杆式悬架是指由三根或三根以上连接拉杆构成,并且能提供多个方向的控制力,使轮胎具有更加可靠的行驶轨迹的悬架结构。不过时下,由于三连杆结构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底盘操控性能的更高追求,只有结构更为精确、定位更加准确的四连杆式和五连杆式悬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多连杆式,这两种悬架结构通常分别应用于前轮和后轮。
[0003]五根连杆式悬架分别指主控制臂、前置定位臂、后置定位臂、上臂和下臂,其中,主控制臂可以起到调整后轮前束的作用,以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有效降低轮胎的摩擦。而四连杆式悬架常见的形式是一根纵杆与三根横杆,其中两根横杆布置在下面,一根横杆布置在上面O
[0004]独立悬架具有以下优点:
[0005]1)、有限的非簧载质量。
[0006]2)、在载荷变化比较大时两侧车轮彼此互不影响。
[0007]3)、比较大的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的设计自由度。
[0008]4)、路面的振动和噪声可以容易地隔离。
[0009]独立悬架也具有如下缺点:
[0010]I)、在越野时性能不佳。
[0011]2)、在曲线行驶时只能依靠横向稳定杆实现负载平衡。
[0012]3)、刚性不如整体式车桥。
[0013]独立悬架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从总体来说优点大于缺点,所以在乘用车上独立悬架的装备比例持续上升。而作为独立悬架中重要部件之一的后悬架控制臂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0014]1)、连接后轮毂支架和副车架、支撑后减振器总成(内集成缓冲块)和支撑并承受弹貪力。
[0015]2)、对车轮运动进行导向,传递侧向力。
[0016]3)、刚度、强度及模态的相关要求。
[0017]现有后悬架控制臂用于五连杆式半独立悬挂,其缺陷是:无足够空间布置减振器和后螺旋弹簧。

【发明内容】

[001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足够空间布置减振器和后螺旋弹簧的悬架控制臂。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架控制臂,包括呈上下层分布的上片和下片,所述上片设有减振器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所述下片位于所述减振器安装孔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减振器安装面,所述下片位于所述弹簧安装孔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弹簧安装面。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安装孔的孔沿设有环形突起。
[00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突起的宽度为22_,所述环形突起的突起高度为7mm。
[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安装孔不是圆孔。
[00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片、下片之间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减重孔。
[00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片、下片相平行,所述侧板分别垂直于所述上片、下片。
[00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重孔至少有二个。
[00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片的厚度为2.5mm,所述下片的厚度为
2.5mmο
[002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设置呈上下层分布的上片和下片,悬架控制臂从内部支撑减振器和螺旋弹簧,解决无足够空间布置减振器和后螺旋弹簧的问题,有利于降低地板高度。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悬架控制臂的主视图。
[003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悬架控制臂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32]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号为:上片I ;下片2 ;减振器安装孔3 ;减振器安装面4 ;环形突起5 ;弹簧安装面6 ;侧板7。
[0033]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悬架控制臂,包括呈上下层分布的上片I和下片2,所述上片I设有减振器安装孔3和弹簧安装孔,所述下片2位于所述减振器安装孔3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减振器安装面4,所述下片2位于所述弹簧安装孔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弹簧安装面6。
[0034]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弹簧安装孔的孔沿设有环形突起5。
[0035]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片1、下片2之间连接有侧板7,所述侧板7上设有减重孔。
[0036]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片1、下片2相平行,所述侧板7分别垂直于所述上片
1、下片2。
[0037]如图1至图3所示,上片的厚度为2.5mm,下片的厚度为2.5mm;
[0038]如图1至图3所示,上片I的环形突起5的宽度hl=22mm,高度h2=7mm。
[0039]如图1至图3所示,上片I的环形突起5的环绕弹簧通过处,为非圆形特征,Ll=138mm,L2=142mm0
[0040]如图1至图3所示,减振器安装孔3的开口的圆角为Rl=30mm,R2=35mm。
[0041]如图1至图3所示,下板2的减重孔的直径分别为Dl=25 mm,D2=30 mm,D3=35mm,D4= 32mm,D5= 28mm.
[0042]如图1至图3所示,下板2的减重孔的孔心距分别为h3=67 mm,h4=81 mm,h5=71mm,h6=68 mm0
[00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架控制臂具有以下优点:
[0044]1、侧板上设置多处减重孔,大幅降低零件重量和成本。
[0045]2、悬架控制臂从内部支撑减振器和螺旋弹簧,为降低车身地板高度释放空间。
[0046]3、悬架控制臂设计成左右共用件,减少了开发成本。
[0047]4、上片I的减振器安装孔3结构和环形突起5解决了应力集中问题,材料厚度减薄,降低重量。
[0048]5、减振器安装面4和弹簧安装面6的设计,制造精度和工艺更好,提高零件合格率、稳定性和可靠性。
[0049]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上下层分布的上片和下片,所述上片设有减振器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所述下片位于所述减振器安装孔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减振器安装面,所述下片位于所述弹簧安装孔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弹簧安装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安装孔的孔沿设有环形关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突起的宽度为22mm,所述环形突起的突起高度为7_。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安装孔不是圆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下片之间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减重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下片相平行,所述侧板分别垂直于所述上片、下片。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至少有二个。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的厚度为2.5mm,所述下片的厚度为2.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架控制臂,包括呈上下层分布的上片和下片,所述上片设有减振器安装孔和弹簧安装孔,所述下片位于所述减振器安装孔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减振器安装面,所述下片位于所述弹簧安装孔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弹簧安装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呈上下层分布的上片和下片,悬架控制臂从内部支撑减振器和螺旋弹簧,解决无足够空间布置减振器和后螺旋弹簧的问题,有利于降低地板高度。
【IPC分类】B60G7/00
【公开号】CN205168087
【申请号】CN201520831569
【发明人】马良灿, 潘俊斌, 景玄博, 张异威, 韦友超, 莫刚华, 潘嵩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