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8230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包括车架,车架的下方设有数个车轴,所述的数个车轴分为前后二组,后组车轴通过机械悬挂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前组车轴通过具有举升动能的空气悬挂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且机械悬挂装置与空气悬挂装置相互独立;车架设置有用于确定机械悬挂装置距离车架高度的悬挂高度监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将多片板簧悬挂改为三片式等截面簧悬挂;解决了因板簧片数较多所造成的板簧总厚过大,整车布置后重心高度过高而影响行驶稳定性的问题,在保证可靠性、不降低板簧寿命(即不提高设计应力)的前提下,利用等截面簧等应力分布,材料利用率高的特点,降低板簧重量。减少自重,有利于减少燃油的消耗;舒适性提高。
【专利说明】
一种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半挂车的悬挂装置采用簧悬挂,通常采用19片板簧悬挂,这种簧悬挂传递力矩、缓和冲击。但是由于板簧比较多,造成19片多片簧总厚过大,整车布置后重心高度过高,从而影响行驶稳定性问题;增加燃油的消耗;且在制造上的工艺比较复杂。在某些车辆的悬挂中结合有自动调节行驶高度的控制系统。需要测量选定悬挂部件高度;因此,需要一种的簧悬挂的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该汽车悬挂装置采用少片等截面钢板弹簧来代替现有汽车悬挂装置钢板弹簧。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下方设有数个车轴,所述的数个车轴分为前后二组,后组车轴通过机械悬挂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前组车轴通过具有举升动能的空气悬挂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且机械悬挂装置与空气悬挂装置相互独立;
[0006]所述的空气悬挂装置包括举升气囊、减震器和举升臂;所述的数个板簧支架分别固定焊接在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举升气囊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举升臂的一端分别固定焊接在前组车轴上,举升臂的另一端分别托在所述举升气囊的底部,前组车轴中相邻的车轴之间连接有导向板簧;所述前组车轴设置有减震器;
[0007]所述机械悬挂装置依次包括有前支架、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及后支架,所述两相邻支架之间通过等截面板簧组件支撑在车桥上;所述前支架和第一中支架的弧形拐角的方向向左,所述第二中支架的弧形拐角的方向向右;
[0008]所述等截面板簧组件包括等截面板簧组件、第一螺栓夹箍、第二螺栓夹箍和第三螺栓夹箍;所述第一螺栓夹箍、第二螺栓夹箍分别设置于等截面板簧组件两端用于分别与两端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栓夹箍设置于等截面板簧组件中部用于与中轴固定连接;
[0009]所述车架设置有用于确定机械悬挂装置距离车架高度的悬挂高度监测装置;
[0010]所述悬挂高度监测装置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和处理器;
[0011 ]所述发射器向机械悬挂装置最低处发射监测信号,
[0012]所述接收器接收从机械悬挂装置最低处反射回来的反馈信号,
[0013]所述反馈信号输入到处理器中进行处理并生成机械悬挂装置距离车架高度值。
[0014]进一步,所述板簧组件为少片等截面钢板弹簧。
[0015]进一步,所述板簧组件包括三片等截面钢板弹簧。
[0016]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栓夹箍和第三螺栓夹箍之间设置于第一夹箍套管用于固定板簧组件;所述第二螺栓夹箍和第三螺栓夹箍之间设置于第二夹箍套管用于固定板簧组件。
[0017]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栓夹箍包括板簧端盖、板簧垫板、轮轴压板以及第一螺栓;所述板簧端盖设置于板簧组件上端,所述板簧垫板设置于板簧组件下端,所述轮轴压板设置于轮轴下方,所述第一螺栓对称设置有轮轴压板,并穿过板簧垫板固定于板簧组件上用于将板簧组件的一端固定于轮轴上。
[0018]进一步,所述第二螺栓夹箍包括板簧端盖、板簧垫板、轮轴压板以及第二螺栓;所述板簧端盖设置于板簧组件上端,所述板簧垫板设置于板簧组件下端,所述轮轴压板设置于轮轴下方,所述第二螺栓对称设置有轮轴压板,并穿过板簧垫板固定于板簧组件上用于将板簧组件的一端固定于轮轴上。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挂车悬挂结构将多片板簧(17片)悬挂改为9片式等截面簧悬挂;解决了因17片多片簧总厚过大,整车布置后重心高度过高影响行驶稳定性问题;在保证可靠性、不降低板簧寿命(即不提高设计应力)的前提下,利用等截面簧等应力分布,材料利用率高的特点,降低板簧重量。且由于板簧重量较轻,与多片簧相比可减少约60%的自重,有利于减少燃油的消耗;板簧片间无接触,摩擦阻力小,改善了悬架的振动性能;由于自重减轻,非簧载质量降低,提高了整车行驶的平顺性、舒适性;在制造上采用了应力喷丸的工艺,板簧的使用寿命较高;板簧总成厚度较小,可以降低整车的重心,提高行驶稳定性。轻量化、节能,行驶稳定性、舒适性提高。由于有润滑脂对片簧进行润滑,片簧之间从干摩擦状态转为润滑状态,大大地减少了片簧的磨擦挤伤而引起的片簧强度下降,消除了噪声,延长少片等截面钢板弹簧悬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的结构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片等截面板簧单点悬挂组装图。
[0023]图中,I为空气悬挂装置、2为机械悬挂装置、3为车架;11为举升气囊、12为减震器、13为举升臂;21为前支架、22为第一中支架、23为第二中支架、24为后支架;25为等截面板簧组件、251为第一螺栓夹箍、252为第二螺栓夹箍、253为第三螺栓夹箍、254为第一夹箍套管、255为第二夹箍套管、26为悬挂高度监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5]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包括车架3,所述车架3的下方设有数个车轴,所述的数个车轴分为前后二组,后组车轴通过机械悬挂装置2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前组车轴通过具有举升动能的空气悬挂装置I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且机械悬挂装置2与空气悬挂装置I相互独立;
[0026]所述的空气悬挂装置包括举升气囊11、减震器12和举升臂13;所述的数个板簧支架分别固定焊接在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举升气囊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举升臂的一端分别固定焊接在前组车轴上,举升臂的另一端分别托在所述举升气囊的底部,前组车轴中相邻的车轴之间连接有导向板簧;所述前组车轴设置有减震器;
[0027]所述机械悬挂装置依次包括有前支架21、第一中支架22、第二中支架23及后支架24,所述两相邻支架之间通过等截面板簧组件25支撑在车桥上;所述前支架和第一中支架的弧形拐角的方向向左,所述第二中支架的弧形拐角的方向向右;
[0028]所述等截面板簧组件25包括第一螺栓夹箍251、第二螺栓夹箍252和第三螺栓夹箍253;
[0029]所述第一螺栓夹箍、第二螺栓夹箍分别设置于等截面板簧组件两端用于分别与两端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栓夹箍设置于等截面板簧组件中部用于与中轴固定连接。
[0030]所述车架设置有用于确定机械悬挂装置距离车架高度的悬挂高度监测装置;
[0031]所述悬挂高度监测装置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和处理器;
[0032]所述发射器向机械悬挂装置最低处发射监测信号,
[0033]所述接收器接收从机械悬挂装置最低处反射回来的反馈信号,
[0034]所述反馈信号输入到处理器中进行处理并生成机械悬挂装置距离车架高度值。
[0035]所述板簧组件为少片等截面钢板弹簧。
[0036]所述板簧组件包括三片等截面钢板弹簧。
[0037]所述第一螺栓夹箍和第三螺栓夹箍之间设置于第一夹箍套管255用于固定板簧组件;所述第二螺栓夹箍和第三螺栓夹箍之间设置于第二夹箍套管256用于固定板簧组件。
[0038]所述第一螺栓夹箍包括板簧端盖、板簧垫板、轮轴压板以及第一螺栓;所述板簧端盖设置于板簧组件上端,所述板簧垫板设置于板簧组件下端,所述轮轴压板设置于轮轴下方,所述第一螺栓对称设置有轮轴压板,并穿过板簧垫板固定于板簧组件上用于将板簧组件的一端固定于轮轴上。
[0039]所述第二螺栓夹箍包括板簧端盖、板簧垫板、轮轴压板以及第二螺栓;所述板簧端盖设置于板簧组件上端,所述板簧垫板设置于板簧组件下端,所述轮轴压板设置于轮轴下方,所述第二螺栓对称设置有轮轴压板,并穿过板簧垫板固定于板簧组件上用于将板簧组件的一端固定于轮轴上。
[0040]本实施例提供的等截面簧悬挂对称设置于车架上构成安装于挂车或半挂车车架的单点悬挂装置,与中轴部位处构成中轴总成、两个板簧组件两端和轮轴构成轮轴总成,中部铰接于该中轴总成两侧,两个轮轴总成用于安装轮胎。弹簧组件上面设置于连接面板与车架固定连接,面板与中轴平行,使得车架与面板安装后车架与地面平行。上述的固定连接方式最好是焊接。
[0041]本实施例提供的簧悬挂与安装的车架之间可设置调节支撑装置,所述调节支撑装置用于调节车架与变截面簧悬挂之间的间隔距离;该调节支撑装置包括压缩机和空气弹簧;如果需要将车架高度调节到期望行驶高度,则通过设置的压缩机向空气弹簧内部供给空气,从而导致空气弹簧伸展。空气弹簧的伸展迫使车架向上升高到期望的行驶高度。
[0042]本实施例提供的机械悬挂装置与支撑柱15设置于车架上用于支撑整个车架。所述支架由T400或T510型钢板焊接而成,钢板的厚度为4-5mm。
[0043]本实施例提供的前组车轴通过具有举升动能的空气悬挂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且机械悬挂装置与空气悬挂装置相互独立;所述的空气悬挂装置设置有数个板簧支架、举升气囊、气囊和举升臂,所述的数个板簧支架分别固定焊接在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的数个举升气囊和气囊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的数个举升臂的一端分别固定焊接在前组车轴上,数个举升臂的另一端分别托在所述数个举升气囊的底部,所述的数个板簧支架与前组车轴之间分别连接有减震器,前组车轴中相邻的车轴之间连接有导向板
O
[0044]所述的机械悬挂装置还设置有数个板簧支架,所述的数个板簧支架分别固定焊接在所述车架的底部,相邻的板簧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有板簧,所述的板簧分别固定安装在后组车轴上,所述的板簧支架与后组车轴之间分别连接有拉臂。所述的数个举升气囊和气囊外设有调压阀,所述的调压阀与所述的数个举升气囊和气囊之间通过气管相连。
[0045]本实施例提供的悬挂高度监测装置采用悬挂高度传感器来获取高度信息。
[0046]也可以采用电子高度感测系统进行,其测量例如车辆簧载质量和非簧载质量之间的所选部件之间的距离或相对高度。当联接至合适的附随处理器时,实现对底盘控制系统有用的相对高度的定量测定。还可用于确定被监测的悬挂点之间的相对速度和加速度,并且与行进距离数据相结合,可被底盘控制器用于对受控悬挂部件做出更好地优化响应调整。此外,用于信号发送和检测的系统元件可在车辆悬挂上采取宽范围构造和位置,从而适应与底盘运动相关的采集数据并且在需要时便于维护。
[004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下方设有数个车轴,所述的数个车轴分为前后二组,后组车轴通过机械悬挂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前组车轴通过具有举升动能的空气悬挂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且机械悬挂装置与空气悬挂装置相互独立; 所述的空气悬挂装置包括举升气囊、减震器和举升臂;所述的数个板簧支架分别固定焊接在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举升气囊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举升臂的一端分别固定焊接在前组车轴上,举升臂的另一端分别托在所述举升气囊的底部,前组车轴中相邻的车轴之间连接有导向板簧;所述前组车轴设置有减震器; 所述机械悬挂装置依次包括有前支架、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及后支架,所述两相邻支架之间通过等截面板簧组件支撑在车桥上;所述前支架和第一中支架的弧形拐角的方向向左,所述第二中支架的弧形拐角的方向向右; 所述等截面板簧组件包括等截面板簧组件、第一螺栓夹箍、第二螺栓夹箍和第三螺栓夹箍;所述第一螺栓夹箍、第二螺栓夹箍分别设置于等截面板簧组件两端用于分别与两端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栓夹箍设置于等截面板簧组件中部用于与中轴固定连接;所述车架设置有用于确定机械悬挂装置距离车架高度的悬挂高度监测装置; 所述悬挂高度监测装置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和处理器; 所述发射器向机械悬挂装置最低处发射监测信号, 所述接收器接收从机械悬挂装置最低处反射回来的反馈信号, 所述反馈信号输入到处理器中进行处理并生成机械悬挂装置距离车架高度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组件为少片等截面钢板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组件包括九片等截面钢板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夹箍和第三螺栓夹箍之间设置于第一夹箍套管用于固定板簧组件;所述第二螺栓夹箍和第三螺栓夹箍之间设置于第二夹箍套管用于固定板簧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夹箍包括板簧端盖、板簧垫板、轮轴压板以及第一螺栓;所述板簧端盖设置于板簧组件上端,所述板簧垫板设置于板簧组件下端,所述轮轴压板设置于轮轴下方,所述第一螺栓对称设置有轮轴压板,并穿过板簧垫板固定于板簧组件上用于将板簧组件的一端固定于轮轴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监测悬挂高度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栓夹箍包括板簧端盖、板簧垫板、轮轴压板以及第二螺栓;所述板簧端盖设置于板簧组件上端,所述板簧垫板设置于板簧组件下端,所述轮轴压板设置于轮轴下方,所述第二螺栓对称设置有轮轴压板,并穿过板簧垫板固定于板簧组件上用于将板簧组件的一端固定于轮轴上。
【文档编号】B60G17/018GK205439869SQ201521067851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8日
【发明人】欧祖孝
【申请人】重庆市渝电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