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8330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用于将线束固定于燃料箱,所述燃料箱包括周边合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系统包括:与合模线一体成型的托架,该托架具有孔;以及线夹,所述线夹包括能够插入所述孔的销状端和能够被线束穿过的环状端。采用上述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可以对燃料箱外的线束重新布局,将尽可能多的线束布置在燃料箱表面之外,而不是掩埋在燃料箱壁的凹槽内,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这种凹槽,从而提升燃料箱的有效容积,并减小对燃料箱碰撞性能的影响。
【专利说明】
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的燃料箱领域,特别是燃料箱的线束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通常机动车的燃料箱均配备有实现各种功能的辅助模块(有时也被称为功能元件),例如:为燃料箱输送或排出燃料的燃料栗,控制燃料栗运转的栗电子模块,各种检测燃料箱内压强、温度、液位等指标的传感器等。这些辅助模块通常需要与电源或信号源连接,这种连接一般是通过各种线束实现的。而这些线束往往分布于燃料箱表面,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线束在燃料箱的布置,避免与整车干涉和松动。由于燃料箱在整车布局上比较紧凑,无法提供额外的间隙固定线束,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燃料箱表面模拟线束形状及大小设计线束槽,将线束掩埋于槽内,同时,在燃料箱上增加卡槽固定线束以防止脱落。
[0003]然而,由于这种线束槽是由燃料箱的壁向着燃料箱内部凹陷形成的,因此会牺牲一定的有效燃料箱容积。此外,这些槽一般具有细小圆角,会导致一定的应力集中,而这不利于燃料箱的碰撞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用于将线束固定于燃料箱,所述燃料箱包括周边合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系统包括:与合模线一体成型的托架,该托架具有孔;以及线夹,所述线夹包括能够插入所述孔的销状端和能够被线束穿过的环状端。
[0006]采用上述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可以对燃料箱外的线束重新布局,将尽可能多的线束布置在燃料箱表面之外,而不是掩埋在燃料箱壁的凹槽内,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这种凹槽,从而提升燃料箱的有效容积,并减小对燃料箱碰撞性能的影响。具体而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线束沿着燃料箱的合模线行走,并借助于所述线夹固定在所述托架上。
[0007]本文中,术语“合模线”指的是在燃料箱成型过程中在模具接合处由溢出的材料形成的突出部分。可以通过调整模具的构造而在合模线的某些位置形成带有孔的托架,用于固定线夹。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与所述托架均是在所述燃料箱的成型过程中形成的。例如,利用吹塑技术来成型燃料箱,在吹塑过程中即形成所述托架和所述孔,这可以通过调整吹塑模具的构造来实现。这样,节约了后续二次加工所述孔的步骤。
[000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是在所述燃料箱成型之后在所述托架中形成的。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销状端的外表面包括倒钩状锯齿,用于卡在所述孔内。当然,所述销状端可以通过任何方式与所述孔接合,例如,通过螺接。
[0011]有利地,所述环状端包括卡扣和能够调节长度的卡带。这样,所述环状端可以适应截面不同的线束,并根据需要调节卡夹的松紧。
[0012]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的机动车塑料燃料箱。
[0013]术语“燃料箱”应理解为是指一种防漏箱体,这种箱体能够在不同的和变化的使用以及环境条件下储存燃料。
[0014]术语“塑料”应理解为表示包括至少一种合成的聚合物树脂的任何材料。任何类型的塑料均可适用。特别适用的塑料属于热塑性塑料的范畴。具体地讲,有可能使用聚烯烃类、热塑聚脂类、聚酮类、聚酰胺类以及它们的共聚物。多种聚合物或共聚物的一种共混物也可以被使用,类似地,还有可能使用聚合材料与无机、有机和/或天然填充剂的一种共混物,例如但并不限于:碳、盐类以及其他无机衍生物、天然的或聚合的纤维。还有可能使用多层结构,这些多层结构由包括上述这些聚合物或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的多个堆叠和结合的层构成。
[0015]经常使用的一种聚合物是聚乙烯,特别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
[0016]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针对的燃料箱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热塑层以及至少一个阻挡层,该阻挡层基于一种不可渗透燃料的树脂,例如EVOH(—种部分水解的乙烯/乙烯基乙酸酯共聚物)。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为了说明的目的,这些图并非完全按比例绘制。
[0018]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进行的线束布局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圆圈A处的放大截面图。
[0020]图3为图2中线夹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图1示出了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10进行的示例性线束布局。图2和图3更清楚地示出了线束固定系统10的结构。
[0022]如图1所示,采用了线束固定系统10的燃料箱20包括周边合模线22。在本实施例中,燃料箱20是吹塑成型的塑料箱体,例如,包含HDPE层和EVOH层的多层结构箱体。在燃料箱20的成型过程中材料在模具接合处溢出而形成了突出部分,即所谓的合模线。燃料栗23的线束30从该栗延伸出,开始较短的第一区段掩埋在凹槽24中并在其引导下延伸到燃料箱20的合模线22处,随后第二区段沿着合模线22贴着燃料箱20的边缘延伸。当线束30沿着合模线22延伸时,借助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系统10(圆圈A处)来对其进行固定。由此,原本用来容纳线束30的第二区段的凹槽被取消,从而提升了燃料箱的有效容积,并减小了对燃料箱碰撞性能的影响。
[0023]可以理解的是,燃料箱可以采用任何其它合适的工艺成型,例如热成型;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系统来对其它辅助模块的线束进行类似的固定。
[0024]下面结合图2和图3详细地描述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10的结构。
[0025]如图2所示,线束固定系统10包括带有孔13的托架12和借助于孔13固定在该托架上的线夹14,其中托架12与合模线22—体成型。线夹14包括能够插入孔13的销状端15和能够被线束30穿过的环状端16。使用时,使线夹14的销状端15与托架12的孔13接合,从而将线夹14牢牢地固定在托架12上,然后将途经线夹14的线束30穿过线夹14的环状端16,从而将线束卡住以防脱落而对其它部件造成干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合模线22的一个或若干个适当位置成型出托架12,并配备相应数量的线夹14,来对线束30的不同区段进行固定。
[0026]托架12中的孔13可以在燃料箱20吹塑成型的过程中与托架一并形成,也可以在燃料箱20成型之后通过钻孔、铣孔、冲孔、镗孔等后续加工而形成。显然,前一种方式可以节约工序,减少能耗。
[0027]在图2和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销状端15的外表面包括倒钩状锯齿,孔13是吹塑形成的光孔,销状端15的倒钩状锯齿卡入孔13内,以容易地将线夹14固定在托架12上。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销状端15包括外螺纹,能与在孔13中的相应内螺纹配合。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销状端15仅在其远离环状端16的一端包括外螺纹,在其插入孔13后,与附接的螺母配合,从而实现线夹14在托架12上的固定。可以理解的是,销状端15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与孔13接合。
[0028]有利地,如图3所示,线夹14的环状端16包括卡扣17和能够调节长度的卡带18。该卡带18穿过卡扣17,能够根据穿过环状端16的线束的粗细、截面形状而在不同位置处被卡扣卡紧,从而达到固定线束的目的。这样的线夹可以适应不同粗细、不同形状的线束,能够通用。
[0029]可以理解的是,线夹14的环状端16还可以具有其它结构,例如横截面呈不封闭的C形,优选地C的开口朝上,其尺寸设计为使得在操作者施加一定的按压力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将线束30接收在其中,而在撤掉按压力后能将线束30保持在其中。
[003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示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的机动车塑料燃料箱,例如上述燃料箱20。
[0031]附图和以上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非限制性特定实施例。为了教导发明原理,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例的变型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结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例,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用于将线束固定于燃料箱,所述燃料箱包括周边合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系统包括: 与合模线一体成型的托架,该托架具有孔;以及 线夹,所述线夹包括能够插入所述孔的销状端和能够被线束穿过的环状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与所述托架均是在所述燃料箱的成型过程中形成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是在所述燃料箱成型之后在所述托架中形成的。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销状端的外表面包括倒钩状锯齿,用于卡在所述孔内。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端包括卡扣和能够调节长度的卡带。6.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燃料箱线束固定系统的机动车塑料燃料箱。
【文档编号】B60R16/02GK205439970SQ201521131422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发明人】李湖勇, 李卫民, 龚蒲芳
【申请人】武汉彼欧英瑞杰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