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5889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包括车门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本体下端开设有一个方框,一封闭方框的方盖左侧铰接在方框的左侧内壁上,方盖内壁与车门本体内部的内饰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方框与车内部空间相通。通过对现有车门的结构进行改进,可以在车进入水里的时候,使得水给车门方盖一个打开的压力,使得水能够进入车内,减少车内外之间的压力,帮助车内的人打开车门,进行自救,该结构简单,方便制作,有助有在危险时刻进行自救。
【专利说明】
汽车车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汽车部件,具体的讲是一种汽车车门。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小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特别受人们的喜欢,特别是小汽车,由于具有速度以及遮风避雨的优点,但是由于有些时候有部分人缺少经验,在遇到大雨以及雨水积水的时候或汽车开到车里或者沉积到水里,由于车外压力非常大,导致从车内不能将车门打开,这个样子就会造成将车内的人闷死或者耽搁了逃生的机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存在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具有结构简单,在汽车进入至IJ水里的时候很容易将车门打开的特点。
[0004]—种汽车车门,包括车门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本体下端开设有一个方框,一封闭方框的方盖左侧铰接在方框的左侧内壁上,方盖内壁与车门本体内部的内饰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方框与车内部空间相通。本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设置方框,以及盖子,可以在车辆沉入水里的时候,由于水的压力作用在方盖上克服弹簧力可以将活动的方盖往里推,从而使得水进入车内,当车内与车外的水面相同高度的时候,可以很轻松的将车门打开,从而可以使得困在车内的人很容易逃生。
[0005]优选地:在所述方框与方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方框与方盖结合面的内部。通过该结构可以密封该部分的结合面,而且对密封圈进行遮挡,减小密封圈与车门之间的颜色差别。
[0006]优选地:所述弹簧连接在内饰上的部分由易溶于水的材料制成。该结构的特点是减少弹簧对方盖的作用力,使得方盖可以完全打开,使得水进入车内的时间缩短。
[0007]优选地:在所述方框的四周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延伸到内饰处形成通道,弹簧位于通道内。通过设置通道,可以使得水第一时间进入后侵湿弹簧支撑板,然后使得方盖完全打开,有利于水进入车内,减少水进入车内的时间。
[0008]有益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现有车门的结构进行改进,可以在车进入水里的时候,使得水给车门方盖一个打开的压力,使得水能够进入车内,减少车内外之间的压力,帮助车内的人打开车门,进行自救,该结构简单,方便制作,有助有在危险时刻进行自救。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车门,包括车门本体I,在所述车门本体下端开设有一个方框3,一封闭方框的方盖2左侧铰接在方框的左侧内壁上,方盖内壁与车门本体内部的内饰之间安装有弹簧4,所述方框与车内部空间相通。本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设置方框,以及盖子,可以在车辆沉入水里的时候,由于水的压力作用在方盖上克服弹簧力可以将活动的方盖往里推,从而使得水进入车内,当车内与车外的水面相同高度的时候,可以很轻松的将车门打开,从而可以使得困在车内的人很容易逃生。
[0012]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方框与方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图中没有画出),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方框与方盖结合面的内部。通过该结构可以密封该部分的结合面,而且对密封圈进行遮挡,减小密封圈与车门之间的颜色差别。
[0013]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连接在内饰上的部分由易溶于水的材料制成。该结构的特点是减少弹簧对方盖的作用力,使得方盖可以完全打开,使得水进入车内的时间缩短。
[0014]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框四周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延伸到内饰处形成通道,弹簧位于通道内。通过设置通道,可以使得水第一时间进入后侵湿弹簧支撑板,然后使得方盖完全打开,有利于水进入车内,减少水进入车内的时间。
【主权项】
1.一种汽车车门,包括车门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本体下端开设有一个方框,一封闭方框的方盖左侧铰接在方框的左侧内壁上,方盖内壁与车门本体内部的内饰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方框与车内部空间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框与方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方框与方盖结合面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连接在内饰上的部分由易溶于水的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框的四周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延伸到内饰处形成通道,弹簧位于通道内。
【文档编号】B60J5/04GK205468465SQ201620127947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发明人】李华东
【申请人】李华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