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86274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装置,涉及车载装置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功放IC散热块时散热油易被刮掉的问题而发明。一种车载装置,包括下盖,下盖包括底板和围绕底板一周的侧壁,底板上设有电路板,电路板的边沿处设有功放IC,功放IC与侧壁之间设有散热块,功放IC靠近散热块的表面设有散热油,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当散热块由下盖的开口处插入下盖内时,第一导向结构可引导散热块向靠近底板的方向运动,并阻止散热块向靠近功放IC的方向移动,当散热块与底板接触时,第一导向结构可允许散热块向靠近功放IC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用于功放IC散热块的安装。
【专利说明】
一种车载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如今,在汽车车载设备中安装功放IC(IC:1nterchange,指集成电路)来提高汽车的娱乐性已经非常普遍,一般情况下,功放IC安装在电路板上,在功放IC朝外方向涂布散热油,散热块平行于功放IC直接装入,使散热块与功放IC夹持散热油,这样通过散热油与散热块接触,将功放IC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给散热块,再由散热块散发到壳体外,对功放IC进行散热。
[0003]随着人们对车载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上述安装散热块的结构不利于防尘防水,因此在采用了防尘防水结构后,需要将散热块竖直装入,如图1所示,现有的功放IC散热块安装结构为,包括下盖01,在下盖01的底面安装有电路板02,功放IC03被安装在电路板02上。如图2所示,安装散热块04时,先在功放IC03靠近散热块安装的一面涂布凝胶状的散热油05,然后,将散热块04朝向下盖01的底面插入下盖01侧壁与功放IC03之间,当散热块04与下盖01的底面接触后,再将散热块04向功放IC03—侧推压,使得散热块04与功放IC03夹持散热油05,最后,将上盖(图中未示出)组装于下盖01,如图3所示,完成功放IC散热块的安装。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在手持来插入散热块04的情况下,有时出现散热块04位置偏移或相对于下盖01的底面而倾斜插入的问题。如图2所示,在散热块04向功放IC03—侧偏移被插入的情况下,当将散热块04压入到下盖01底面时,散热块04会刮落附着于功放IC03的散热油05,导致部分散热油05附着于下盖01底面或散热块04底面,造成浪费,同时,由于一部分散热油05被刮落,可能导致散热块04与功放IC03之间的散热油不均匀或不足,进而影响功放IC的正常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功放IC散热块时散热油易被散热块刮掉的问题而发明。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装置,包括下盖,所述下盖为一侧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下盖包括底板和围绕底板一周的侧壁,所述底板上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边沿处设有功放1C,所述功放IC与所述侧壁之间设有散热块,所述功放IC靠近所述散热块的表面设有散热油,
[000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当所述散热块由所述下盖的开口处插入下盖内时,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可引导所述散热块向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运动,并阻止所述散热块向靠近所述功放IC的方向移动,当所述散热块与所述底板接触时,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可允许所述散热块向靠近所述功放IC的方向移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块侧面上的导向条,以及设置于所述下盖的开口处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条和所述导向槽均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设置,当所述散热块由所述上部开口处插入下盖内时,所述导向条可配合穿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可引导所述导向条向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滑动,且可限制所述导向条向靠近所述功放IC的方向移动,当所述散热块与所述底板接触时,所述导向条与所述导向槽脱离。
[0010]优选地,所述导向条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块的两相对侧面上,所述导向槽为两个且与两个所述导向条一一对应。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由所述下盖的侧壁内表面以及设置于所述下盖的侧壁内表面的L形挡板围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块侧面上的导向槽,以及设置于所述下盖的开口处的导向条,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导向条均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设置,当所述散热块由所述上部开口处插入下盖内时,所述导向槽可配合套设于所述导向条上,所述导向条可引导所述导向槽向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滑动,且可限制所述导向槽向靠近所述功放IC的方向移动,当所述散热块与所述底板接触时,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条脱离。
[0013]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当所述散热块与所述底板接触后,向所述功放IC的方向推动所述散热块时,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可引导所述散热块滑动至与所述散热油贴入口 ο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块下端的凸起,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上沿平行于所述底板的方向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凹槽,所述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板平行,当所述散热块与所述底板接触时,所述凸起可配合伸入所述凹槽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为并排设置的多个,所述凹槽为多个且与所述凸起一一对应。
[0016]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插销结构,所述插销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块下端的插销,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上沿平行于所述底板的方向开设有插孔,所述插销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板平行,当所述散热块与所述底板接触后,向所述功放IC的方向推动所述散热块时,所述插销可配合伸入所述插孔内。
[0017]进一步地,当所述散热块与所述底板接触时,所述插销和所述第二凸块之间具有间隙。
[00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装置,由于设置了第一导向结构,当散热块由下盖的开口处插入下盖内时,第一导向结构可引导散热块向靠近底板的方向运动,并阻止散热块向靠近功放IC的方向移动,这样保证了散热块向靠近底板的方向插入下盖时不与散热油接触,进而不会刮掉散热油,当散热块与底板接触时,需要将散热块朝向功放IC移动,以将散热油夹持,此时,第一导向结构可允许散热块向靠近功放IC的方向移动,进而完成散热块的安装。由于在散热块向靠近底板的方向插入下盖时没有刮掉散热油,散热油完全由散热块和功放IC夹持,这样,为功放IC的正常散热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装置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装置安装完成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装置中插销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装置安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装置中散热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装置中散热块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装置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装置中下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下盖I,下盖I为一侧开口的盒状结构,下盖包括底板11和围绕底板一周的侧壁12,底板11上设有电路板2,电路板2的边沿处设有功放IC3,功放IC3与侧壁12之间设有散热块4,功放IC3靠近散热块4的表面设有散热油5,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6,当散热块4由下盖I的开口处插入下盖I内时,第一导向结构6可引导散热块4向靠近底板11的方向运动,并阻止散热块4向靠近功放IC3的方向移动,当散热块4与底板11接触时,第一导向结构6可允许散热块4向靠近功放IC3的方向移动。
[00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装置,由于设置了第一导向结构6,如图4所示,当散热块4由下盖I的开口处插入下盖I内时,第一导向结构6可引导散热块4向靠近底板11的方向运动,并阻止散热块4向靠近功放IC3的方向移动,这样保证了散热块4向靠近底板11的方向插入下盖I时不与散热油接触,进而不会刮掉散热油,当散热块4与底板11接触时,如图6所示,需要将散热块4朝向功放IC3移动,以将散热油5夹持,此时,第一导向结构6可允许散热块4向靠近功放IC3的方向移动,进而完成散热块4的安装。由于在散热块4向靠近底板11的方向插入下盖I时没有刮掉散热油5,散热油5完全由散热块4和功放IC3夹持,这样,为功放IC3的正常散热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0033]具体地,第一导向结构6包括如图7、8所示的设置于散热块4侧面上的导向条61,以及如图9、10所示的设置于下盖I的开口处的导向槽62,导向条61和导向槽62均沿垂直于底板11的方向设置,参照图4,当散热块4由上部开口处插入下盖I内时,导向条61可配合穿设于导向槽62内,导向槽62可引导导向条61向靠近底板11的方向滑动,且可限制导向条61向靠近功放IC3的方向移动,当散热块4与底板11接触时,导向条61与导向槽62脱离。如图4所示,导向条61与导向槽62脱离的条件为,当散热块4运动到与底板11接触时,导向条61上边沿与导向槽62下边沿存在间隙距离L,这样,即保证了当散热块4由上部开口处插入下盖I内时,导向槽6 2对导向条61的引导和限制导向条61向靠近功放IC3的方向移动,也能在散热块4与底板11接触时,让导向条61与导向槽62脱离。
[0034]优选地,导向条61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散热块4的两相对侧面上,导向槽62为两个且与两个导向条61--对应。采用两个导向条61与两个导向槽62--对应配合,相比只米用一个导向条61与导向槽62配合,散热块4由上部开口处插入下盖I内时,在靠近功放IC3方向上的位置更加固定。
[0035]基于下盖I的结构,为了便于实现,导向槽62对导向条61的引导,如图9、10所示,导向槽62由下盖I的侧壁12内表面以及设置于下盖I的侧壁12内表面的L形挡板围成。这样,当散热块4由上部开口处插入下盖I内时,设置于散热块4上的导向条61可伸入导向槽62。
[0036]当然,对于第一导向结构6来说,导向条61并不是只能设置在散热块4上,同样,导向槽62也并不是只能设置在下盖I上,例如,第一导向结构6包括设置于散热块4侧面上的导向槽62,以及设置于下盖I的开口处的导向条61,导向槽62和导向条61均沿垂直于底板11的方向设置,当散热块4由上部开口处插入下盖I内时,导向槽62可配合套设于导向条61上,导向条61可引导导向槽62向靠近底板11的方向滑动,且可限制导向槽62向靠近功放IC3的方向移动,当散热块4与底板11接触时,导向槽62与导向条61脱离。将导向条61和导向槽62设置的位置互换,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
[0037]为了使安装过程更加顺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装置,如图4所示,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7,当散热块4与底板11接触后,向功放IC3的方向推动散热块4时,第二导向结构7可引导散热块4滑动至与散热油5贴合。这样,当散热块4向功放IC3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导向结构7可引导散热块4向功放IC3滑动,使安装过程更加顺畅。
[0038]具体地,为实现第二导向结构7引导散热块4向功放IC3滑动,参照图7、8、9、10,第二导向结构7包括设置于散热块4下端的凸起71,以及设置于底板11上的第一凸块72,第一凸块72上沿平行于底板11的方向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凹槽73,凸起(71)的延伸方向与底板11平行,当散热块4与底板11接触时,凸起71可配合伸入凹槽73内。当散热块4与底板11接触时,凸起71与凹槽73构成滑动副结构,此时向功放IC3的方向推动散热块4,通过凸起71与凹槽73构成的滑动副结构,可引导散热块4向功放IC3较顺畅地滑动。
[0039]为了使散热块4向功放IC的方向滑动时平稳,凸起71为并排设置的多个,凹槽73为多个且与凸起71—一对应。相比采用一组滑动结构,采用多组凸起71与凹槽73配合滑动,散热块4滑动过程中支点增加,使其向功放IC3方向的滑动更加平稳。
[0040]由于散热块4向功放IC3运动的过程是通过人工操作的,且基于这种结构,在人工操作时往往只能对散热块最上端操作,这样,在滑动过程中,散热块4上端受力容易发生向功放IC3方向的倾斜,进而导致贴合时不平行,因此,为避免此问题,如图5、6所示,还包括插销结构8,插销结构8包括设置于散热块4下端的插销81,以及设置于底板11上的第二凸块82,第二凸块82上沿平行于底板11的方向开设有插孔83,插销81的延伸方向与底板11平行,如图6所示,当散热块4与底板11接触后,向功放IC3的方向推动散热块4时,插销81可配合伸入插孔83内。在散热块4滑动过程中插销81伸入插孔82内,利用插孔83对插销81的限制作用,进而使散热块4向功放IC方向平动,即不发生倾斜。
[0041]当散热块4与底板11接触时,插销81和第二凸块82之间具有间隙。如图5所示,对于插销81与插孔82的配合需要满足:当散热块4与底板11接触时,插销81和插孔82之间存在间隙距离M,这样,散热块4由上部开口处插入下盖I内时,插销81和插孔82不干涉,散热块4能顺利与底板11接触,进而插销81能顺利伸入插孔82。
[004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装置,可以将第二导向结构7与插销结构8结合起来,参照图7、8、9、10,第一凸块72与第二凸块82可为一个部件,在第一凸块72上设置了凹槽73和插孔83,分别与散热块4底部的凸起71和插销81—一对应。这样,不必在底板11上设置两个凸块,既节省了空间,又节省了材料。当然,如图4所示,对于凸起71与凹槽73来说,不用保留如图四所示的间隙M,较佳地,可适当加长凸起71,当散热块4由上部开口处插入下盖I内并与底板11接触时,此时凸起71已经配合伸入凹槽73,进而使整个散热块4的安装过程更加顺畅。
[00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盖(I),所述下盖(I)为一侧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下盖包括底板(11)和围绕底板(11) 一周的侧壁(12),所述底板(11)上设有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2)的边沿处设有功放IC(3),所述功放IC (3)与所述侧壁(12)之间设有散热块(4),所述功放IC(3)靠近所述散热块(4)的表面设有散热油(5),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6),当所述散热块(4)由所述下盖(I)的开口处插入下盖(I)内时,所述第一导向结构(6)可引导所述散热块(4)向靠近所述底板(11)的方向运动,并阻止所述散热块(4)向靠近所述功放IC(3)的方向移动,当所述散热块(4)与所述底板(11)接触时,所述第一导向结构(6)可允许所述散热块(4)向靠近所述功放IC(3)的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6)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块(4)侧面上的导向条(61),以及设置于所述下盖(I)的开口处的导向槽(62),所述导向条(61)和所述导向槽(62)均沿垂直于所述底板(11)的方向设置,当所述散热块(4)由所述开口处插入下盖(I)内时,所述导向条(61)可配合穿设于所述导向槽(62)内,所述导向槽(62)可引导所述导向条(61)向靠近所述底板(11)的方向滑动,且可限制所述导向条(61)向靠近所述功放IC(3)的方向移动,当所述散热块(4)与所述底板(11)接触时,所述导向条(61)与所述导向槽(62)脱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61)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块(4)的两相对侧面上,所述导向槽(62)为两个且与两个所述导向条(61)—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62)由所述下盖(I)的侧壁(12)内表面以及设置于所述下盖(I)的侧壁(12)内表面的L形挡板围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6)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块(4)侧面上的导向槽(62),以及设置于所述下盖(I)的开口处的导向条(61),所述导向槽(62)和所述导向条(61)均沿垂直于所述底板(11)的方向设置,当所述散热块(4)由所述开口处插入下盖(I)内时,所述导向槽(62)可配合套设于所述导向条(61)上,所述导向条(61)可引导所述导向槽(62)向靠近所述底板(11)的方向滑动,且可限制所述导向槽(62)向靠近所述功放IC(3)的方向移动,当所述散热块(4)与所述底板(11)接触时,所述导向槽(62)与所述导向条(61)脱离。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7),当所述散热块(4)与所述底板(11)接触后,向所述功放IC(3)的方向推动所述散热块(4)时,所述第二导向结构(7)可引导所述散热块(4)滑动至与所述散热油(5)贴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7)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块(4)下端的凸起(7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第一凸块(72),所述第一凸块(72)上沿平行于所述底板(11)的方向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凹槽(73),所述凸起(7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板(11)平行,当所述散热块(4)与所述底板(11)接触时,所述凸起(71)可配合伸入所述凹槽(73)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71)为并排设置的多个,所述凹槽(73)为多个且与所述凸起(71)—一对应。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销结构(8),所述插销结构(8)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块(4)下端的插销(8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第二凸块(82),所述第二凸块(82)上沿平行于所述底板(11)的方向开设有插孔(83),所述插销(8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板(11)平行,当所述散热块(4)与所述底板(11)接触后,向所述功放IC(3)的方向推动所述散热块(4)时,所述插销(81)可配合伸入所述插孔(83)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散热块(4)与所述底板(11)接触时,所述插销(81)和所述第二凸块(82)之间具有间隙。
【文档编号】B60R11/02GK205468858SQ20162016768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4日
【发明人】何绍成, 陈道扬
【申请人】厦门歌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