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稳定杆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5331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空心稳定杆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心稳定杆总成,包括左杆体、右杆体、弹性连接件、左衬套和右衬套,所述左杆体呈L形弯折,所述右杆体呈L形弯折,所述左杆体的水平段上间隔设置有二个第一环形凸台,所述左衬套套装在所述左杆体上并且其两端紧贴所述二个第一环形凸台,所述右杆体的水平段上间隔设置有二个第二环形凸台,这种空心稳定杆总成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利用防倾杆自身结构对衬套进行轴向限位,使用方便,安装快捷。
【专利说明】
空心稳定杆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稳定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心稳定杆总成。
【背景技术】
[0002]防倾杆,即稳定杆,是汽车悬挂中的一种辅助弹性元件。它的作用是防止车身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目的是防止汽车横向倾翻和改善平顺性。空心稳定杆总成是用弹簧钢制成的扭杆弹簧,形状呈“U”形,横置在汽车的前端和后端。杆身的中部,用套筒与车架铰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悬挂上。当车身只作垂直运动时,两侧悬挂变形相同,空心稳定杆总成不起作用。当车身侧倾时,两侧悬挂跳动不一致,空心稳定杆总成发生扭转,杆身的弹力成为继续侧倾的阻力,起到横向稳定的作用。为平稳传递防倾杆到车架间的力可以在杆体上安装衬套,衬套需要与杆体进行轴向定位,现在的定位结构太过复杂,安装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防倾杆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心稳定杆总成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心稳定杆总成,包括左杆体、右杆体、弹性连接件、左衬套和右衬套,所述左杆体呈L形弯折,所述右杆体呈L形弯折,所述左杆体的水平段上间隔设置有二个第一环形凸台,所述左衬套套装在所述左杆体上并且其两端紧贴所述二个第一环形凸台,所述右杆体的水平段上间隔设置有二个第二环形凸台,所述右衬套套装在所述右杆体上并且其两端紧贴所述二个第二环形凸台,所述左杆体的水平段的右端与所述右杆体的水平段的左端通过所述弹性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左杆体和右杆体均为空心圆管,所述左杆体的竖直端的下端呈扁管状,所述左杆体的扁管段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左杆体的扁管段内围绕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有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通孔内紧配安装有第一聚氨酯衬套,所述第一聚氨酯衬套内紧固有第一金属衬套,所述右杆体的竖直端的下端呈扁管状,所述右杆体的扁管段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右杆体的扁管段内围绕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通孔内紧配安装有第二聚氨酯衬套,所述第二聚氨酯衬套内紧固有第二金属衬套。
[0005]作为优选,所述左衬套呈中空圆柱形,所述左衬套上设置有轴向贯穿的第一开口,所述左衬套上还设置有二个与所述第一开口径向对称的第一长圆孔,所述右衬套呈中空圆柱形,所述右衬套上设置有轴向贯穿的第二开口,所述右衬套上还设置有二个与所述第二开口径向对称的第二长圆孔。
[0006]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圆柱形的橡胶件,所述左杆体和右杆体与所述弹性连接件硫化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外壁上套设有钢环,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外壁与所述钢环的内壁硫化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聚氨酯衬套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金属垫圈,所述第二聚氨酯衬套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金属垫圈。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空心稳定杆总成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利用防倾杆自身结构对衬套进行轴向限位,使用方便,安装快捷。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心稳定杆总成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13]图中1、左杆体,2、右杆体,3、弹性连接件,4、第一金属层,5、第一聚氨酯衬套,6、第一金属衬套,7、第一金属垫圈,8、左衬套,9、第一环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7]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心稳定杆总成,包括左杆体1、右杆体2、弹性连接件3、左衬套8和右衬套,左杆体I呈L形弯折,右杆体2呈L形弯折,左杆体I的水平段上间隔设置有二个第一环形凸台9,左衬套8套装在左杆体I上并且其两端紧贴二个第一环形凸台9,右杆体2的水平段上间隔设置有二个第二环形凸台,右衬套套装在右杆体2上并且其两端紧贴二个第二环形凸台,左杆体I的水平段的右端与右杆体2的水平段的左端通过弹性连接件3固定连接,左杆体I和右杆体2均为空心圆管,左杆体I的竖直端的下端呈扁管状,左杆体I的扁管段开设有第一通孔,左杆体I的扁管段内围绕第一通孔设置有第一金属层4,第一通孔内紧配安装有第一聚氨酯衬套5,第一聚氨酯衬套5内紧固有第一金属衬套6,右杆体2的竖直端的下端呈扁管状,右杆体2的扁管段开设有第二通孔,右杆体2的扁管段内围绕第二通孔设置有第二金属层,第二通孔内紧配安装有第二聚氨酯衬套,第二聚氨酯衬套内紧固有第二金属衬套,左衬套8呈中空圆柱形,左衬套8上设置有轴向贯穿的第一开口,左衬套8上还设置有二个与第一开口径向对称的第一长圆孔,右衬套呈中空圆柱形,右衬套上设置有轴向贯穿的第二开口,右衬套上还设置有二个与第二开口径向对称的第二长圆孔,弹性连接件3为圆柱形的橡胶件,左杆体I和右杆体2与弹性连接件3硫化连接,弹性连接件3的外壁上套设有钢环,弹性连接件3的外壁与钢环的内壁硫化连接,第一聚氨酯衬套5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金属垫圈7,第二聚氨酯衬套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金属垫圈。
[001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19]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空心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杆体、右杆体、弹性连接件、左衬套和右衬套,所述左杆体呈L形弯折,所述右杆体呈L形弯折,所述左杆体的水平段上间隔设置有二个第一环形凸台,所述左衬套套装在所述左杆体上并且其两端紧贴所述二个第一环形凸台,所述右杆体的水平段上间隔设置有二个第二环形凸台,所述右衬套套装在所述右杆体上并且其两端紧贴所述二个第二环形凸台,所述左杆体的水平段的右端与所述右杆体的水平段的左端通过所述弹性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左杆体和右杆体均为空心圆管,所述左杆体的竖直端的下端呈扁管状,所述左杆体的扁管段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左杆体的扁管段内围绕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有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通孔内紧配安装有第一聚氨酯衬套,所述第一聚氨酯衬套内紧固有第一金属衬套,所述右杆体的竖直端的下端呈扁管状,所述右杆体的扁管段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右杆体的扁管段内围绕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通孔内紧配安装有第二聚氨酯衬套,所述第二聚氨酯衬套内紧固有第二金属衬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衬套呈中空圆柱形,所述左衬套上设置有轴向贯穿的第一开口,所述左衬套上还设置有二个与所述第一开口径向对称的第一长圆孔,所述右衬套呈中空圆柱形,所述右衬套上设置有轴向贯穿的第二开口,所述右衬套上还设置有二个与所述第二开口径向对称的第二长圆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圆柱形的橡胶件,所述左杆体和右杆体与所述弹性连接件硫化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心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外壁上套设有钢环,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外壁与所述钢环的内壁硫化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心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氨酯衬套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金属垫圈,所述第二聚氨酯衬套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金属垫圈。
【文档编号】B60G21/055GK205498543SQ20162002520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2日
【发明人】刘旭, 王晓地, 占小红, 陈小东
【申请人】扬州东升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