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15336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空调装置,其壳体中形成有供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在空气通路内收容有蒸发器和加热芯,加热芯相对于蒸发器配置在下游侧,在蒸发器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配置有对前座空调出口部吹出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的前座温度调整机构以及对后座空调出口部吹出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的后座温度调整机构,前座温度调整机构位于蒸发器和加热芯之间,前座温度调整机构将通过了蒸发器的空气控制为向加热芯供给的空气流和绕过加热芯的空气流,后座温度调整机构与前座温度调整机构之间通过连结机构相连动。据此,即使因车载空调装置变动以及环境变化而需要对车载空调装置的形状进行变更的情况下,只需对相应部位进行变更就可实现。
【专利说明】
汽车用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驾驶席、副驾驶席以及后排坐席这3席独立空调功能的汽车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用空调装置一般在前排坐席的驾驶席、副驾驶席上设置前座空调出口,但也有针对后排坐席额外设置后座空调出口的情况,进而实现驾驶席、副驾驶席以及后排坐席这3席独立空调功能。
[0003]作为现有技术,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形成3席独立空调功能的结构,其中,通过对多个独立的通路进行简单的组装作业而形成3席独立空调功能,但是,其后排坐席的空调出口不具备吹出及切换机构,为了实现3席独立空调功能,需要额外设置其他部件,来实现其空气吹出以及吹出切换功能。
[0004]另外,专利文献2涉及一种具有3席独立空调功能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采用加热、通风和制冷的HVAC系统。在壳体上形成有风挡吹出口、侧窗吹出口、前脸吹出口和前脚吹出口,在壳体内收容有蒸发器和加热芯,侧窗吹出口位于蒸发器和风挡吹出口之间。其中,侧窗吹出口和风挡吹出口都是除霜吹出口,所述除霜吹出口将热空气从加热芯分别引导到车辆的侧窗和风挡,也被称为除雾出口。
[0005]另外,壳体上还形成有后脚吹出口和后脸吹出口。后脚吹出口通常延伸到车辆后座以沿着坐在车辆的后排的乘客的脚的方向向下引导气流。同样,后脸吹出口延伸到车辆后座朝着坐在后排的乘客的脸向上引导气流。
[0006]在专利文献1、2的结构中,在基础车辆的车载空调装置变动以及其衍生车型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毫无疑问需要对车载空调装置的形状进行变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换多个部件,例如,在将3席独立空调变更为2席独立空调时,需要对空气混合风门部分等部件进行更换来实现,这样一来,增加了不必要的新部件的同时,也会造成相应的成本增加。
[0007]专利文献1:JP特开2013-132941A
[0008]专利文献2:见特开2014-76794八【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因车载空调装置变动以及环境变化而需要对车载空调装置的形状进行变更的情况下,只需对相应部位进行变更就可实现的结构简单且降低成本的汽车用空调装置。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中形成有供从鼓风机送来的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在上述空气通路内收容有用于冷却空气的蒸发器和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芯,上述加热芯相对于上述蒸发器配置在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侦U,上述汽车用空调装置具有前座空调出口部和后座空调出口部,在上述蒸发器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配置有对上述前座空调出口部吹出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的前座温度调整机构以及对上述后座空调出口部吹出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的后座温度调整机构,上述前座温度调整机构位于上述蒸发器和上述加热芯之间,上述前座温度调整机构将通过了上述蒸发器的空气控制为向上述加热芯供给的空气流和绕过上述加热芯的空气流,其中,上述后座温度调整机构与上述前座温度调整机构之间通过连结机构相连动。
[0011 ]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上述连结机构为对上述后座温度调整机构与上述前座温度调整机构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杆。
[0012]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上述后座空调出口部位于上述后座温度调整机构的下游,
[0013]上述后座空调出口部设定有后脸吹出部、后脚吹出部以及对上述后脸吹出部与上述后脚吹出部进行模式切换的后部模式切换机构(19)。
[0014]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上述后脸吹出部在上述后部模式切换机构后侧形成为能够拆卸的分体结构。
[0015]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上述后部模式切换机构后侧,取代上述后脸吹出部,而安装盖进行封闭。
[0016]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上述壳体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一体组合
ntjD
[0017]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上述温度调整机构以及上述加热芯下游具备使来自上述蒸发器的冷气流和来自上述加热芯的暖气流混合的冷暖风混合部。
[0018]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上述前座空调出口部位于上述冷暖风混合部的下游,上述前座空调出口部设置有前脸吹出口、前脚吹出口、除霜吹出口以及侧窗专用吹出口中至少一个吹出口。
[0019]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上述温度调整机构以及上述加热芯的下方设定有使通过了上述蒸发器的空气绕过上述温度调整机构的冷风专用通路。
[0020]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上述加热芯出口下方侧的一部分设置开放部,通过了上述加热芯的暖风中的一部分通过上述开放部而与上述冷风专用通路连通。
[0021]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上述后座温度调整机构为开闭上述冷风专用通路和上述开放部的开闭机构。
[0022]实用新型效果
[0023]根据上述汽车用空调装置,通过后座温度调整机构(控制门)的驱动方法的变更就可将具有3席独立空调功能的空调装置变更为2席独立空调功能的空调装置。而且,通过后脸吹出部的部件更换,就能简单地对应后脸吹出功能的有无。
[0024]据此,即使因车载空调装置变动以及环境变化而需要对车载空调装置的形状进行变更的情况下,也无需重新设置空调装置自身,而只需对相应部位进行变更即可,能够减少新部件的同时,也可相应降低其模具及研发费用的汽车用空调装置。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表示前座温度调整机构和后座温度调整机构分别独立驱动的3席独立空调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0027]图3是表示前座温度调整机构和后座温度调整机构连动的2席独立空调装置(具备后脸吹出功能)的局部不意图。
[0028]图4是表示前座温度调整机构和后座温度调整机构连动的2席独立空调装置(不具备后脸吹出功能)的局部不意图。
[0029]符号说明
[0030]I 一空气通路,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 一第三壳体,5—蒸发器,6—加热芯,7 —前座温度调整机构,8—冷风专用通路,9一冷暖风混合部,10—前脸吹出口(前FACE吹出口),11一前脚吹出口(前FOOT吹出口),12—除霜吹出口(DEF吹出口),13 —侧窗专用吹出口,14--部分暖风,15 —开放部,16—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7—后脸吹出部(后FACE吹出部),18—后脚吹出部(后FOOT吹出部),19一后部模式切换机构,20 —冷风,21—主要暖风,22—前座温度调节驱动机构,23—后座温度调节驱动机构,24 —连杆,25—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对于与现有技术重复的部分省略详细说明。
[0032]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中形成有供从鼓风机送来的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I,在空气通路I内收容有用于冷却空气的蒸发器5和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芯6,蒸发器5配置在从鼓风机送来的空气流的上游侧,加热芯6配置在蒸发器5的下游侧。这里,壳体由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三壳体4 一体组合而成。汽车用空调装置具有前座空调出口部和后座空调出口部。
[0034]在蒸发器5的下游一侧,蒸发器5和加热芯6之间配置有对前座空调出口部吹出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的前座温度调整机构7,前座温度调整机构7将通过了蒸发器5的空气控制为向加热芯6供给的空气流A和绕过加热芯6的空气流B。前座温度调整机构7被形成为可枢转地安装在壳体内的控制门,能够在上方的第一位置和下方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从而调节向加热芯6供给的空气流A和绕过加热芯6的空气流B的量。
[0035]在温度调整机构7以及加热芯6下游具备使来自蒸发器5的冷气流和来自加热芯6的暖气流混合的冷暖风混合部9,在冷暖风混合部9的下游具有前座空调出口部,前座空调出口部可以设置前FACE吹出口 10、前FOOT吹出口 11、DEF吹出口 12以及侧窗专用吹出口 13等多个吹出口,将气流顺着壳体引导到车内的各个区域。例如,前FACE吹出口 10控制气流吹向车内的上部以及乘客的脸方向,前FOOT吹出口 11控制气流吹向地板(乘客的脚方向KDEF吹出口 12和专用吹出口 13都是除霜吹出口,通过除霜吹出口将加热芯6加热的热空气分别引导到车辆的风挡和侧窗,利用热空气进行除雾。
[0036]另外,在温度调整机构7以及加热芯6的下方设定有使通过了蒸发器5的空气绕过温度调整机构7的冷风专用通路8(空气流C)。在加热芯6出口下方侧的一部分设置开放部15,通过了加热芯6的暖风中,其主要暖风21向上导向冷暖风混合部9的同时,还有一部分暖风14通过开放部15而与在加热芯下方设定的冷风专用通路8连通。
[0037]另外,还设有开闭冷风专用通路8和开放部15的开闭机构(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6),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6被形成为可上下枢转地安装在壳体内的控制门,对后座空调出口部吹出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位于上方位置时关闭开放部15,位于下方位置时关闭冷风专用通路8 ο
[0038] 在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6的下游具有后座空调出口部,后座空调出口部设定有后FACE吹出部17、后FOOT吹出部18以及对后FACE吹出部17、后FOOT吹出部18进行模式切换的后部模式切换机构19。后FACE吹出部17朝着坐在后排的乘客的脸向上引导气流,后FOOT吹出部18朝着坐在车辆后排的乘客的脚的方向向下引导气流。后部模式切换机构19被可枢转地安装在壳体内,调节向后FACE吹出部17和后FOOT吹出部18供给的空气量。
[0039 ] 另外,针对前FACE吹出口 1、前FOOT吹出口 11、DEF吹出口 12以及侧窗专用吹出口13也同样设有可枢转的气流调整机构,可以对各个区域吹出的空气量进行调整。
[0040]以下,对汽车用空调装置具体运转进行简单说明。
[0041]在制冷模式下,通过蒸发器5冷却的空气可以沿空气流B引导向前FACE吹出口10以及前FOOT吹出口 11,同样,冷却空气也可以沿着空气流C,经由冷风专用通路8而引导向后排的后FACE吹出部17和后FOOT吹出部18,从而实现3席的制冷功能。
[0042]另外,在加热模式下,空气流A被加热芯6加热后,主要暖风21向上经由冷暖风混合部9引导向前FACE吹出口 10、前FOOT吹出口 11、DEF吹出口 12以及侧窗专用吹出口 13,另一方面,一部分暖风14通过开放部15而引导向后排的后FACE吹出部17和后FOOT吹出部18,从而实现3席的加热功能。
[0043]图2是表示前座温度调整机构和后座温度调整机构分别独立驱动的3席独立空调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其中,为了方便图示,省略了其他部分)。
[004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可以对前后座进行独立温度控制(3席独立温度控制),其中,利用前座温度调节驱动机构22驱动前座温度调整机构7上下枢转,从而改变前座温度调整机构7位置;利用后座温度调节驱动机构23驱动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6上下枢转,从而改变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6位置。这里,前座温度调节驱动机构22和后座温度调节驱动机构23可以使用伺服电机等。
[0045]图3是表示前座温度调整机构和后座温度调整机构连动的2席独立空调装置(具备后脸吹出功能)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表示前座温度调整机构和后座温度调整机构连动的2席独立空调装置(不具备后脸吹出功能)的局部示意图。图3、图4中,为了方便图示,省略了其他部分。
[0046]如图3、图4所示,通过使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6与前座温度调整机构7之间通过连结机构(例如连杆24)相连动,能够对应成为前座左右独立控制(2席独立控制)。
[0047]据此,在3席独立空调机构的前提下,不改变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6的位置,使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6与前座温度调整机构7之间相连动,就可以对应成为2席独立空调功能,而无需对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6利用驱动机构进行独立驱动。
[0048]另外,在后部模式切换机构19的下游配置的后FACE吹出部17在后部模式切换机构19后侧形成为可以拆卸的分体结构。
[0049]具体地讲,如图3所示,需要后脸吹出功能时,安装后FACE吹出部17,而如图4所示,不需要后脸吹出功能时,在安装后FACE吹出部17的部位设置盖25进行封闭,取代了后FACE吹出部17。
[0050]据此,通过将后FACE吹出部17设置独立的分体结构,选择地设置后FACE吹出部17或盖25这二种零件,就可以实现后FACE吹出功能的有无。
[0051 ] 在采用盖25的情况下,由于省去了后FACE吹出部,故能够很好地对应因车辆变动或派生车型等原因而诸如变速杆等车辆要件变化的情形。
[0052]如上所述,如果将上述驱动机构的连动以及后FACE吹出部的分体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对应3席独立空调、有后FACE吹出功能的2席独立空调、无后FACE吹出功能的2席独立空调这些情况。而且,由于后FACE吹出功能的有无能够通过独立零件来实现,故无需重新设计空调装置,在基础空调装置上能够以最小限度投入进行对应。
[0053]从而,无需进行的基础空调装置的研发,而可专注于后FACE吹出功能的有无研发,也能够有助于降低研发费用。
[00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中,前座温度调整机构、后座温度调整机构采用了控制门的形式,但并不局限于此,当然可以其他的调整结构。
[00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中,作为使后座温度调整机构与前座温度调整机构之间相连动的连结机构采用连杆,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结形式。
[00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中,在不需要后脸吹出功能时,取代后FACE吹出部而安装了盖,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部件进行封闭。
[005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充分记载,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了解各种变形或变更,这些变形或变更只要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限定的范围,均应被涵盖于其中。
【主权项】
1.一种汽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中形成有供从鼓风机送来的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I),在所述空气通路(I)内收容有用于冷却空气的蒸发器(5)和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芯(6),所述加热芯(6)相对于所述蒸发器(5)配置在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所述汽车用空调装置具有前座空调出口部和后座空调出口部, 在所述蒸发器(5)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配置有对所述前座空调出口部吹出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的前座温度调整机构(7)以及对所述后座空调出口部吹出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的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6), 所述前座温度调整机构(7)位于所述蒸发器(5)和所述加热芯(6)之间,所述前座温度调整机构(7)将通过了所述蒸发器(5)的空气控制为向所述加热芯(6)供给的空气流(A)和绕过所述加热芯(6)的空气流(B), 所述汽车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6)与所述前座温度调整机构(7)之间通过连结机构相连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机构为对所述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6)与所述前座温度调整机构(7)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杆(2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座空调出口部位于所述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6)的下游, 所述后座空调出口部设定有后脸吹出部(17)、后脚吹出部(18)以及对所述后脸吹出部(17)与所述后脚吹出部(18)进行模式切换的后部模式切换机构(19)。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脸吹出部(17)在所述后部模式切换机构(19)后侧形成为能够拆卸的分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部模式切换机构(19)后侧,取代所述后脸吹出部(17),而安装盖(25)进行封闭。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由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三壳体(4) 一体组合而成。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温度调整机构(7)以及所述加热芯(6)下游具备使来自所述蒸发器(5)的冷气流和来自所述加热芯(6)的暖气流混合的冷暖风混合部(9)。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座空调出口部位于所述冷暖风混合部(9)的下游,所述前座空调出口部设置有前脸吹出口(10)、前脚吹出口(11)、除霜吹出口(12)以及侧窗专用吹出口(13)中至少一个吹出口。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温度调整机构(7)以及所述加热芯(6)的下方设定有使通过了所述蒸发器(5)的空气绕过所述温度调整机构(7)的冷风专用通路(8)。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芯(6)出口下方侧的一部分设置开放部(15),通过了所述加热芯(6)的暖风中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开放部(15)而与所述冷风专用通路(8)连通。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座温度调整机构(16)为开闭所述冷风专用通路(8)和所述开放部(15)的开闭机构。
【文档编号】B60H1/00GK205498548SQ201620139398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4日
【发明人】小久保芳信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