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961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作业机,即使在第一接合部或第二接合部与杆部的连结松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无法操作变速装置的情况。作业机具备第一联接机构(21)和第二联接机构(40),该第一联接机构(21)具有连结固定于臂的第一接合部(24)、连结固定于杆的第二接合部(25)、及连结第一接合部(24)与第二接合部(25)的杆部(26),并且将操作力传递到耳轴;该第二联接机构(40)连结第一接合部(24)与第二接合部(25),并且能够维持操作力的传递状态。
【专利说明】
作业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机,具备:手动操作的变速操作件;变速装置,其基于变速操作件的操作力对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变速;第一联接机构,其具有连结固定于变速操作件侧的部件的第一接合部、连结固定于变速装置的操作部侧的部件的第二接合部、以及连结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的杆部,并且将操作力传递到操作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上述作业机,已知例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具备手动操作的变速操作件(在文献中为“上部杆体”)和基于变速操作件的操作力对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变速的变速装置(在文献中为“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而且,在变速操作件侧的部件(在文献中为“中继件”)和变速装置的操作部(在文献中为“耳轴”等)侧的部件上分别连结固定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通过杆部连结。由此,变速操作件的操作力经由杆部传递到变速装置的操作部。
[0003]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3-28305号公报
[0004]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如果第一接合部或第二接合部与杆部的连结松动,则第一接合部或第二接合部与杆部的连结可能会脱落。而且,如果第一接合部或第二接合部与杆部的连结脱落,则无法将变速操作件的操作力经由杆部传递到变速装置的操作部,无法操作变速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上述情况,需要一种作业机,即使在第一接合部或第二接合部与杆部的连结松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无法操作变速装置的情况。
[0006]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具备:
[0007]手动操作的变速操作件;
[0008]变速装置,其基于所述变速操作件的操作力对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变速;
[0009]第一联接机构,其具有连结固定于所述变速操作件侧的部件的第一接合部、连结固定于所述变速装置的操作部侧的部件的第二接合部、以及连结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杆部,并且将所述操作力传递到所述操作部;
[0010]第二联接机构,其连结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并且能够维持所述操作力的传递状态。
[0011 ]根据本特征结构,即使在第一接合部或第二接合部与杆部的连结松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第二联接机构维持操作力的传递状态。例如,能够维持第一联接机构的传递路径,或者利用第二联接机构确保新的传递路径。因此,即使在第一接合部或第二接合部与杆部的连结松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无法操作变速装置的情况。
[001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
[0013]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双方或者任一方与所述杆部利用插入固定机构连结,
[0014]所述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呈一条直线地连结所述杆部的一端与另一端的直线的长度长,并且所述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与所述直线的长度的差比所述插入固定机构的插入长度短。
[0015]根据本特征结构,由于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比杆部直线的长度长,所以第二联接机构不会妨碍第一联接机构的动作。而且,由于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与杆部直线的长度的差比插入固定机构的插入长度短,所以在解除插入固定机构的插入状态之前,第二联接机构不会进一步延长,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插入固定机构的插入状态被解除。
[0016]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在于,具备:
[0017]手动操作的变速操作件;
[0018]变速装置,其基于所述变速操作件的操作力对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变速;
[0019]联接机构,其具有连结固定于所述变速操作件侧的部件的第一接合部、连结固定于所述变速装置的操作部侧的部件的第二接合部、以及连结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杆部,并且将所述操作力传递到所述操作部;
[0020]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双方或者任一方与所述杆部利用插入固定机构连结,
[0021 ]具备阻止所述插入固定机构的插入状态被解除的脱落防止机构。
[0022]根据本特征结构,即使在第一接合部或第二接合部与杆部的连结松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脱落防止机构阻止插入固定机构的插入状态被解除。由此,不会使第一接合部或第二接合部与杆部的连结脱落,能够维持第一联接机构的传递路径。因此,即使在第一接合部或第二接合部与杆部的连结松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无法操作变速装置的情况。
[002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
[0024]作为所述脱落防止机构,具备第二联接机构,该第二联接机构连结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并且能够维持所述操作力的传递状态。
[0025]根据本特征结构,即使在第一接合部或第二接合部与杆部的连结松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第二联接机构维持操作力的传递状态,从而维持第一联接机构的传递路径。
[002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
[0027]所述插入固定机构构成为螺纹式,
[0028]所述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呈一条直线地连结所述杆部的一端与另一端的直线的长度长,并且所述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与所述直线的长度的差比所述插入固定机构的螺入长度短。
[0029]根据本特征结构,由于插入固定机构构成为螺纹式,所以能够在难以解除插入的状态下牢固地连结第一接合部或第二接合部与杆部。另外,由于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比杆部直线的长度长,所以第二联接机构不会妨碍第一联接机构的动作。而且,由于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与杆部直线的长度的差比插入固定机构的螺入长度短,所以在插入固定机构的插入状态被解除之前,第二联接机构不会进一步延长,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插入固定机构的插入状态被解除。
[003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
[0031]所述杆部利用一直线状的部件构成,并且能够改变长度,
[0032]所述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被设定为,比所述杆部的最大长度长,并且所述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与所述杆部的最小长度的差比所述插入固定机构的螺入长度短。
[0033]根据本特征结构,由于杆部利用一直线状的部件构成且能够改变长度,因此即使在狭窄空间中也容易配置杆部,并且能够改变杆部的长度,以使变速操作件的中立位置与变速装置的中立位置一致。并且,由于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比杆部的最大长度长,因此即使在杆部改变为最大长度的情况下,第二联接机构也不会妨碍第一联接机构的动作。而且,由于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与杆部的最小长度的差比插入固定机构的螺入长度短,因此即使在杆部改变为最小长度的情况下,在插入固定机构的插入状态被解除之前,第二联接机构也不会进一步延长,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插入固定机构的插入状态被解除。
[003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
[0035]在所述第二联接机构中设有连结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索状体。
[0036]根据本特征结构,索状体自由变形,容易利用索状体连结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并且第一联接机构的动作不会被索状体妨碍。
[0037]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
[0038]所述第二联接机构的一端部能够摆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并且所述第二联接机构的另一端部能够摆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二接合部。
[0039]根据本特征结构,第二联接机构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相对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摆动,而难以在第二联接机构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上施加不适当的负荷。
[0040]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
[0041]具备在卷绕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状态下被拧紧而固定的卡箍部件,
[0042]所述第二联接机构的两端部连结于所述卡箍部件。
[0043]根据本特征结构,可以不将第二联接机构直接连结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因此不会有为了设置连结第二联接机构的连结部而加工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麻烦。
[004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
[0045]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外周部具备与所述卡箍部件抵接而阻止所述卡箍部件从所述外周部脱落的防脱部。
[0046]根据本特征结构,由于卡箍部件不会从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外周部脱落,因此利用第二联接机构对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连结难以脱落。
[0047]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
[0048]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外周部具备与所述卡箍部件抵接而阻止所述卡箍部件绕所述外周部旋转的止转部。
[0049]根据本特征结构,由于卡箍部件不会相对于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外周部旋转,因此难以使第二联接机构发生扭转。
【附图说明】
[0050]图1是表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0051 ]图2是表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0052]图3是表示主变速操纵杆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连结状态的左侧视图。
[0053]图4是表示第一联接机构和第二联接机构的图。
[0054]图5是表示卷绕有卡箍部件的状态的图。
[0055]图6是表示卷绕有卡箍部件的状态的图。
[0056]图7是表示第二联接机构的一端部能够摆动地连结于第一接合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0057]图8(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联接机构和第二联接机构的图。
[0058]图8(b)是示意性地表示利用第二联接机构维持第一联接机构的传递路径的状态的图。
[0059]图9(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二联接机构的图。
[0060]图9(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二联接机构的图。
[0061 ]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脱落防止机构的图。
[0062]图11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线端部的连结结构的图。
[0063]图1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线端部的连结结构的剖视图。
[0064]附图标记说明
[0065]5:发动机;
[0066]11: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变速装置);
[0067]114:耳轴(操作部);
[0068]11B:杆(变速装置的操作部侧的部件);
[0069]16:主变速操纵杆(变速操作件);
[0070]21:第一联接机构(第一联接机构,联接机构);
[0071]23:臂(变速操作件侧的部件);
[0072]24:第一接合部;
[0073]25:第二接合部;
[0074]26:杆部;
[0075]28b:第一凸缘部(防脱部、止转部);
[0076]30b:第二凸缘部(防脱部、止转部);
[0077]36:第一插入固定机构(插入固定机构);
[0078]39:第二插入固定机构(插入固定机构);
[0079]40:第二联接机构(第二联接机构、脱落防止机构);
[0080]41:线(索状体);
[0081]43:卡箍部件;
[0082]LI 一α:杆部的最小长度;
[0083]Ll+α:杆部的最大长度;
[0084]L2:线的长度(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
[0085]L3:螺入长度(插入长度、插入长度);
[0086]Lx:杆部的长度(呈一条直线地连结杆部的一端与另一端的直线的长度);
[0087]Δ L:差(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与直线的长度的差、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与杆部的最小长度的差)。
【具体实施方式】
[0088]以下,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进行说明。
[0089]〔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0090]在图1和图2中,表示的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作业机”)。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以图2所示的箭头F的方向为“机体前侧”,箭头B的方向为“机体后侧”,箭头L的方向为“机体左侧”,箭头R的方向为“机体右侧”。
[0091]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具备履带式的行驶装置I和由行驶装置I支承的机架2。在机架2的前端部能够升降地设有割取插植谷杆的割取部3。在割取部3的后方设有驾驶部4。在驾驶部4的下部设有发动机5。在驾驶部4的后方,以沿着左右方向相邻的状态,设有将割取谷杆脱粒的脱粒装置6和储存谷粒的集谷箱7。在割取部3与脱粒装置6之间设有向脱粒装置6输送来自割取部3的割取谷杆的供给装置8。在集谷箱7中设有将集谷箱7内的谷粒排出的卸谷装置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集谷箱7,但也可以设置料斗来代替集谷箱7。
[0092]在左右一对行驶装置I的前部之间设有变速箱10。来自发动机5的动力由变速箱10变速而传递到行驶装置I。在变速箱10中,除了主变速用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变速装置”)(参照图3)之外,虽未图示,但可以设置副变速用的齿轮式变速装置、转向传动装置等。
[0093]在驾驶部4中,在驾驶座12的左方和前方分别设有侧面板13和前面板14。在前面板14上具备进行机体的转向操作和割取部3的升降操作的转向操纵杆15。在侧面板13上,除了操作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1的主变速操纵杆1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变速操作件”)和操作所述齿轮式变速装置的副变速操纵杆17之外,还具备割取离合器操纵杆18、脱粒离合器操纵杆19、排出离合器操纵杆20等。
[0094]〔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
[0095]如图3所示,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1基于主变速操纵杆16的操作力对来自发动机5的动力进行变速。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1具有可变排量型的液压栗(省略图示)和固定排量型或可变排量型的液压马达(省略图示)。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1中设有对所述液压栗的斜盘角度进行操作的耳轴IlA(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部”)。主变速操纵杆16的操作力通过第一联接机构21 (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联接机构”、“联接机构”)传递到耳轴11A。杆Il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变速装置的操作部侧的部件”)能够与耳轴IlA—体摆动地设置于耳轴11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1配置为耳轴IlA向后方突出,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1也可以配置为耳轴IlA朝向前方、左方或者右方突出。
[0096]〔主变速操纵杆〕
[0097]主变速操纵杆16能够绕机体左右方向的轴心Xl摆动地支承于支架22。臂2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变速操作件侧的部件”)能够与主变速操纵杆16—体地绕轴心Xl摆动地设于主变速操纵杆16的基端部。
[0098]〔第一联接机构〕
[0099]如图4所示,第一联接机构21具有第一接合部24、第二接合部25、杆部26,并且将主变速操纵杆16的操作力传递到耳轴11A。
[0100]〔第一接合部〕
[0101]第一接合部24连结固定于主变速操纵杆16侧的臂23。第一接合部24由连杆球构成。第一接合部24具有第一螺栓轴部27和第一保持部28。第一螺栓轴部27连结固定于主变速操纵杆16侧的臂23。
[0102]第一保持部28具有第一支承部28A和第一筒部28B。第一螺栓轴部27经由球(省略图示)摆动自如地支承于第一支承部28A。第一筒部28B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第一筒部28B上形成有第一螺纹孔28a。在第一筒部28B的外周部形成有第一凸缘部28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防脱部”、“止转部”)。
[0103]〔第二接合部〕
[0104]第二接合部25连结固定于耳轴IIA侧的杆11B。第二接合部25由连杆球头构成。第二接合部25具有第二螺栓轴部29和第二保持部30。第二螺栓轴部29连结固定于耳轴IlA侧的杆IlB。
[0105]第二保持部30具有第二支承部30A和第二筒部30B。第二螺栓轴部29经由球(省略图示)摆动自如地支承于第二支承部30A。第二筒部30B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第二筒部30B形成有第二螺纹孔30a。在第二筒部30B的外周部形成有第二凸缘部30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防脱部”、“止转部”)。
[0106]〔杆部〕
[0107]杆部26连结第一接合部24与第二接合部25。杆部26由一条直线状的棒状部件并且能够改变长度,该棒状部件是长度不同的小杆31和大杆32通过松紧螺丝扣33连结而成的。可以利用松紧螺丝扣33改变杆部26的长度,以使主变速操纵杆16的中立位置和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1的中立位置一致。
[0108]在小杆31的两端部形成有螺纹部3Ia。小杆31的一端部的螺纹部3 Ia螺入第一接合部24(第一筒部28B)的第一螺纹孔28a,并利用锁定螺母34固定。小杆31的另一端部的螺纹部31a螺入松紧螺丝扣33,并利用锁定螺母35固定。
[0109]S卩,第一接合部24和小杆31的一端部通过第一插入固定机构3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插入固定机构”)连结。第一插入固定机构36具有小杆31的一端部的螺纹部31a和第一接合部24(第一筒部28B)的第一螺纹孔28a。
[0110]在大杆32的两端部形成有螺纹部32a。大杆32的一端部的螺纹部32a螺入松紧螺丝扣33,并利用锁定螺母37固定。大杆32的另一端部的螺纹部32a螺入第二接合部25(第二筒部30B)的第二螺纹孔30a,并利用锁定螺母38固定。
[0111]即,第二接合部25和大杆32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二插入固定机构39(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插入固定机构”)连结。第二插入固定机构39具有大杆32的另一端部的螺纹部32a和第二接合部25(第二筒部30B)的第二螺纹孔30a。
[0112]〔第二联接机构〕
[0113]如图4所示,第一接合部24和第二接合部25通过第二联接机构4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联接机构”、“脱落防止机构”)连结。第二联接机构40具有连结第一接合部24和第二接合部25的线4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索状体”)。线41的两端部经由连结件42能够摆动地连结于卡箍部件43。
[0114]〔卡箍部件〕
[0115]如图5至图7所示,卡箍部件43在卷绕于第一接合部24和第二接合部25的状态下被螺栓45和两个螺母46拧紧而被固定。卡箍部件43具有卷绕部43A和一对纵壁部43B。卷绕部43A卷绕于第一筒部28B和第二筒部30B。一对纵壁部43B—体地连接设置于卷绕部43A的卷绕方向的两端部。在一对纵壁部43B之间夹装有中空状的套环44。
[0116]这里,通过卷绕部43A的端部43a与第一凸缘部28b(或者第二凸缘部30b)抵接,阻止卡箍部件43从第一筒部28B(或者第二筒部30B)的外周部脱落。并且,一对卷绕部43B的端部43b与第一凸缘部28b(或者第二凸缘部30b)抵接,阻止卡箍部件43的第一筒部28B(或者第二筒部30B)绕外周部旋转。
[0117]如图7所示,连结件42能够摆动且能够滑动移动地连结在套环44上。套环44的长度A被设定为比连结件42的宽度B长。套环44在夹入一对纵壁部43B的状态下通过螺栓45和两个螺母46连结于一对纵壁部43B。
[0118]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一对纵壁部43B之间夹装套环44,能够适当地管理螺栓45的拧紧转矩,并且能够适当地设定一对纵壁部43B的间隔,以使一对纵壁部43B的端部45b与第一凸缘部28b(或者第二凸缘部30b)抵接。而且,套环44的长度A、即一对纵壁部43B的间隔比连结件42的宽度B长,因此连结件42不会被一对纵壁部43B拧紧,一对纵壁部43B不会阻碍连结件42相对于套环44的摆动。
[0119]〔杆部与线的长度的关系〕
[0120]如图8(a)所示,如果将标准长度设为LI,则呈一条直线地连结杆部26的一端与另一端的直线的长度Lx(以下简称为“杆部26的长度Lx”。)能够通过松紧螺丝扣33在最小长度LI一α和最大长度Ll+α的范围内变更。另外,α可以是不同的数值。而且,杆部26的两端部向第一接合部24(第一螺纹孔28a)和第二接合部25(第二螺纹孔30a)螺入了螺入长度L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插入长度”、“螺入长度”)。
[0121]这里,如果以线41的长度为L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则线41的长度L2被设定为比杆部26的最大长度Ll+α长。而且,如果以线41的长度L2与杆部26的最小长度LI一α的差为△ L(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与直线的长度的差”、“第二联接机构的长度与杆部的最小长度的差”),则线41的长度L2被设定为差△ L比螺入长度L3短。
[0122]如图8(b)所示,例如,在杆部26的长度Lx被设定为最小长度LI一α的状态下,在第一插入固定机构36的插入状态松动的情况下,差△ L比螺入长度L3短,因此在第一插入固定机构36的插入状态被解除之前,线41不会进一步延伸。由此,维持了杆部26的一端部相对于第一螺纹孔28a螺入L3 — Δ L的长度的状态。这样,阻止第一插入固定机构36的插入状态被解除,并且能够维持第一联接机构21的传递路径。
[0123]此外,在杆部26的长度Lx设定为最大长度Ll+α的情况下,与上述杆部26的长度Lx设定为最小长度LI 一 α的情况相比,L3 — AL的长度变长。并且,对于第二插入固定机构39,也可以与上述第一插入固定机构36同样地考虑。
[0124]〔其他实施方式〕
[0125](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联接机构40中具备线41,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9(a)所示,也可以利用由棒状部件等形成的连杆构成第二联接机构140。由此,在利用第二联接机构140构筑新的传递路径时,能够可靠地传递操作力。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索状体”由线41构成,但也可以例如图9(b)所示的第二联接机构240那样,利用链条241构成“索状体”。
[0126](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入固定机构36和第二插入固定机构39构成为螺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下所述地构成第一插入固定机构36或第二插入固定机构39:在第一接合部24(或者第二接合部25)上形成插入孔(未实施内螺纹加工)来代替第一螺纹孔28a(或者第二螺纹孔30a),向该插入孔插入杆部26的端部(未实施外螺纹加工),利用销连结固定第一接合部24(或者第二接合部25)与杆部26的端部。
[0127](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杆部26由一直线状的部件构成,但也可以由弯折状的部件构成。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杆部26构成为能够改变其长度,但也可以构成为无法改变。即,杆部26也可以由单个部件构成。
[0128](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脱落防止机构”由第二联接机构40构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利用杆部26侧的销49和第一接合部24(或者第二接合部25)侧的销槽50构成“脱落防止机构”。在第一接合部24 (或者第二接合部25)上形成有销槽50。在杆部26螺入第一接合部24(或者第二接合部25)的状态下,销49卡合于销槽50。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销49卡合于销槽50,来进行第一接合部24(或者第二接合部25)与杆部26之间的止转,并且即使在杆部26或第一接合部24(或者第二接合部25)的螺纹牙被压坏的情况下,在销49达到销槽50的端部的状态下,杆部26也不会进一步向插入状态解除侧移动。
[0129](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部24和杆部26(小杆31)的一端部通过第一插入固定机构36连结,第二接合部25和杆部26 (大杆32)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二插入固定机构39连结,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仅设置第一插入固定机构36和第二插入固定机构39中的任一方。
[0130](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线41的两端部设有连结件42,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1和图12所示,也可以在线41的端部设置大致U形形状的U形件51,U形件51螺栓连结于卡箍部件43。在该情况下,线41的端部能够滑动移动地支承于U形件51,并且利用球部52阻止从U形件51的脱落。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线41的端部相对于U形件51滑动移动,抑制了线41的松动,因此可以减小设置线41的空间,并且线41难以与其周围的其他部件干涉。
[0131](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凸缘部28b—体地构成“防脱部”和“止转部”,利用第二凸缘部30b—体地构成“防脱部”和“止转部”,但也可以分别构成“防脱部”和“止转部”。
[0132]工业实用性
[0133]本实用新型除了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水田作业机、拖拉机等。
【主权项】
1.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手动操作的变速操作件(16); 变速装置(U),其基于所述变速操作件(16)的操作力对来自发动机(5)的动力进行变速; 第一联接机构(21),其具有连结固定于所述变速操作件(16)侧的部件(23)的第一接合部(24)、连结固定于所述变速装置(11)的操作部(IlA)侧的部件(IlB)的第二接合部(25)以及连结所述第一接合部(24)与所述第二接合部(25)的杆部(26),并且将所述操作力传递到所述操作部(IlA); 第二联接机构(40),其连结所述第一接合部(24)与所述第二接合部(25),并且能够维持所述操作力的传递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24)和所述第二接合部(25)双方或者任一方与所述杆部(26)利用插入固定机构(36、39)连结, 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长度(L2)被设定为,比呈一条直线地连结所述杆部(26)的一端与另一端的直线的长度(Lx)长,并且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长度(L2)与所述直线的长度(Lx)的差(AL)比所述插入固定机构(36、39)的插入长度(L3)短。3.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手动操作的变速操作件(16); 变速装置(U),其基于所述变速操作件(16)的操作力对来自发动机(5)的动力进行变速; 联接机构(21),其具有连结固定于所述变速操作件(16)侧的部件(23)的第一接合部(24)、连结固定于所述变速装置(11)的操作部(IlA)侧的部件(IlB)的第二接合部(25)以及连结所述第一接合部(24)与所述第二接合部(25)的杆部(26),并且将所述操作力传递到所述操作部(IlA); 所述第一接合部(24)和所述第二接合部(25)双方或者任一方与所述杆部(26)利用插入固定机构(36、39)连结, 具备阻止所述插入固定机构(36、39)的插入状态被解除的脱落防止机构(4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脱落防止机构(40),具备第二联接机构(40),该第二联接机构(40)连结所述第一接合部(24)与所述第二接合部(25),并且能够维持所述操作力的传递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固定机构(36、39)构成为螺纹式, 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长度(L2)被设定为,比呈一条直线地连结所述杆部(26)的一端与另一端的直线的长度(Lx)长,并且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长度(L2)与所述直线的长度(Lx)的差(AL)比所述插入固定机构(36、39)的螺入长度(L3)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固定机构(36、39)构成为螺纹式, 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长度(L2)被设定为,比呈一条直线地连结所述杆部(26)的一端与另一端的直线的长度(Lx)长,并且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长度(L2)与所述直线的长度(Lx)的差(AL)比所述插入固定机构(36、39)的螺入长度(L3)短。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部(26)利用一直线状的部件构成,并且能够改变长度, 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长度(L2)被设定为,比所述杆部(26)的最大长度(Ll+α)长,并且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长度(L2)与所述杆部(26)的最小长度(LI 一 α)的差(AL)比所述插入固定机构(36、39)的螺入长度(L3)短。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部(26)利用一直线状的部件构成,并且能够改变长度, 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长度(L2)被设定为,比所述杆部(26)的最大长度(Ll+α)长,并且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长度(L2)与所述杆部(26)的最小长度(LI 一 α)的差(AL)比所述插入固定机构(36、39)的螺入长度(L3)短。9.根据权利要求1、2、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中设有连结所述第一接合部(24)与所述第二接合部(25)的索状体(41)。10.根据权利要求1、2、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一端部能够摆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接合部(24),并且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另一端部能够摆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二接合部(25)。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一端部能够摆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接合部(24),并且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另一端部能够摆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二接合部(25)。12.根据权利要求1、2、4至8、11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卷绕于所述第一接合部(24)和所述第二接合部(25)的状态下被拧紧而固定的卡箍部件(43), 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两端部连结于所述卡箍部件(43)。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卷绕于所述第一接合部(24)和所述第二接合部(25)的状态下被拧紧而固定的卡箍部件(43), 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两端部连结于所述卡箍部件(43)。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卷绕于所述第一接合部(24)和所述第二接合部(25)的状态下被拧紧而固定的卡箍部件(43), 所述第二联接机构(40)的两端部连结于所述卡箍部件(43)。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合部(24)和所述第二接合部(25)的外周部具备与所述卡箍部件(43)抵接而阻止所述卡箍部件(43)从所述外周部脱落的防脱部(28b、30b)。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合部(24)和所述第二接合部(25)的外周部具备与所述卡箍部件(43)抵接而阻止所述卡箍部件(43)从所述外周部脱落的防脱部(28b、30b)。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合部(24)和所述第二接合部(25)的外周部具备与所述卡箍部件(43)抵接而阻止所述卡箍部件(43)绕所述外周部旋转的止转部(28b、30b)。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合部(24)和所述第二接合部(25)的外周部具备与所述卡箍部件(43)抵接而阻止所述卡箍部件(43)绕所述外周部旋转的止转部(28b、30b)。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合部(24)和所述第二接合部(25)的外周部具备与所述卡箍部件(43)抵接而阻止所述卡箍部件(43)绕所述外周部旋转的止转部(28b、30b)。
【文档编号】B60K20/02GK205523692SQ201521064969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8日
【发明人】西田和彦, 近藤博幸, 平川顺, 平川顺一, 奥平淳人, 桑岛贤, 中川文里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