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电弓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3377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电弓滑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受电弓滑板,包括弓形的托架,所述托架包括位于中间的作用段和两侧的弧度段,所述作用段的上面和侧面包覆设置有滑条,所述弧度段的上面和侧面包覆设置有端板,所述滑条中部设置有沿长轴延伸的气道,所述作用段的下方在两端设置有电极板,所述弧度段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支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托架的上面和侧面包覆在滑条的内部,使托架无法接触到弓网燃弧现象时的放电,从而有效防止了托架遭受弓网燃弧现象的电蚀,通过设置的气道降弓系统,既能保证在正常的使用时滑板的密封性,又能保证当滑板磨耗到极限甚至遭受到撞击时能灵敏的降弓。
【专利说明】
一种受电弓滑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机车与动车组用滑板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受电弓滑板。
【背景技术】
[0002]机车或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受电弓滑板不断受接触网的冲击和频繁振动。当滑板破裂时,在不断地受接触网的冲击和振动的条件下,破裂处的强度大幅下降,边缘极易碎裂脱落形成一个槽。当机车或动车组转弯时接触网容易被卡住造成弓、网的损坏,甚至严重的安全事故。为此人们开发了一种用于受电弓的自动降弓系统,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0003]自动降弓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滑板内气道由风源系统从受电弓向其供应压缩空气。当压缩空气从碳滑板气道中泄漏时,快速降弓阀将排除受电弓抬升装置中的空气,实现快速降弓,也就是说,滑板破裂造成气道中的压缩空气泄漏,自动降弓才会实现。而自动降弓的灵敏度与托架与滑条之间的密封性有直接关系。
[0004]然而气道的设置造成了滑板上托架与滑条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由于受电弓滑板较长,并且两端具有一定的弧度,因此,如何提高托架与滑条之间的连接强度便成为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受电弓滑板,能够提高抗冲击强度,同时保证当滑板磨耗到限甚至遭受到撞击时能灵敏的降弓。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种受电弓滑板,包括弓形的托架,所述托架包括位于中间的作用段和两侧的弧度段,所述作用段上面固定设置有滑条,所述弧度段上面固定设置有端板,所述托架设置有与所述滑条及所述端板配合的所述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沿长轴延伸的气道,所述气道凸出于卡槽底面,所述滑条与两侧所述端板的接触面平行且所述接触面的正投影中的投影线与垂直方向呈夹角;所述作用段的下方在两端设置有电极板,所述弧度段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支座。
[0008]进一步地,所述滑条及所述端板与所述托架的接触位置分别设置有气道膜。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滑条两侧设置有减薄区,所述减薄区的高度向两侧逐渐减小。
[0010]进一步地,所述作用段两端位置有与所述气道相通的气嘴接头。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托架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气嘴接头配合的快拧接头。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托架与所述端板均为铝材,所述滑条为碳条。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托架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滑板堵。
[0014]进一步地,所述托架与所述端板及所述滑条均通过导电胶相粘结。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气道降弓系统及在滑条与托架之间的气道位置设置的气道膜,既能保证在正常的使用时滑板的密封性,又能保证当滑板磨耗到极限甚至遭受到撞击时能灵敏的降弓。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受电弓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受电弓滑板的俯视图;
[0019]图3是图1所示的受电弓滑板的A-A剖视放大图;
[0020]图4是图1所示的受电弓滑板的B-B剖视放大图;
[0021]图5是图1所示的受电弓滑板的C-C剖视放大图;
[0022]图6是图1所示的受电弓滑板的D处放大图。
[0023]图中:
[0024]1、托架;2、作用段;3、弧度段;4、滑条;5、端板;6、卡槽;7、气道;8、电极板;9、安装支座;1、气道膜;11、减薄区;12、气嘴接头;13、快拧接头;14、滑板堵;15、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受电弓滑板,包括弓形的托架I,所述托架I包括位于中间的作用段2和两侧的弧度段3,所述作用段2上面固定设置有滑条4,所述弧度段3上面固定设置有端板5,所述滑条4与两侧所述端板5的接触面15平行且所述接触面15的正投影中的投影线与垂直方向呈夹角,用于增强所述滑条4与两侧所述端板5连接时的紧密性和整体刚度;所述作用段2的下方在两端设置有电极板8,所述弧度段3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支座9。
[0027]如图3-4所示,所述托架I设置有与所述滑条4及所述端板5配合的所述卡槽6,所述卡槽6内设置有沿长轴延伸的气道7,所述气道7凸出于卡槽6底面,所述滑条4及所述端板5与所述托架I的接触位置分别设置有气道膜10;所述托架I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气嘴接头12配合的快拧接头13;所述作用段2两端位置有与所述气道6相通的气嘴接头12。所述气道通过所述气嘴接头12和与所述气嘴接头12对应的快拧接头13来和受电弓自动降弓装置的气道相连接,作用是当滑板达到磨损极限或受电弓受到较大冲击发生漏气时,会启动受电弓降弓装置,使滑板快速脱离接触网,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0028]其中,所述托架I与所述端板5均为铝材,所述滑条4为碳条;所述托架I与所述端板5及所述滑条4均通过导电胶相粘结,这不仅可以保证滑条I和托架2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和牢固性,也可以有效避免采用螺钉加固并高速运行时损坏接触网,还增强了所述气道7的整体密封效果。
[0029]另外,如图5所示,所述滑条4两侧设置有减薄区11,所述减薄区11的高度向两侧逐渐减小;所述托架I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滑板堵14,能够有效防止异物进入到托架I的空腔内,从而有效降低不安全因素。
[0030]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31]在具体使用时,通过电极板与分流导线相连,安装支座与弓头横托架相连,将所述受电弓滑板安装在车辆的受电弓上,并将所述快拧接头与受电弓自动降弓装置中的气道相连,气体进入所述快拧接头通过所述气嘴接头进入所述滑条上设置的所述气道,并保持在恒定的压力下,当滑板达到磨损极限或受电弓受到较大冲击发生漏气时,所述气道中的压力迅速下降,从而引发受电弓自动降弓装置的降弓动作,从而保障了弓网的安全。
[0032]在实际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所述受电弓滑板适用于CRH380B/CRH380BL/CRH380CL/CRH380D车型,安装于单臂受电弓顶部与接触网导线接触,当受电弓升起时,其滑板与接触网导线直接接触,从接触网导线上受取电流,并将其通过车顶母线传送至机车或动车组内部,供机车或动车组使用。其中板条和铝托架结合处的ADD气道与受电弓自动降弓装置的气道相连接,当滑板达到磨损极限或受电弓与接触网有较大冲击漏气时,会使受电弓降弓装置启动,使滑板快速脱离接触网,能极大减少弓网事故。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受电弓滑板,包括弓形的托架(1),所述托架(I)包括位于中间的作用段(2)和两侧的弧度段(3),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段(2)上面固定设置有滑条(4),所述弧度段(3)上面固定设置有端板(5),所述托架(I)设置有与所述滑条(4)及所述端板(5)配合的卡槽(6),所述卡槽(6)内设置有沿长轴延伸的气道(7),所述气道(7)凸出于卡槽(6)底面,所述滑条(4)与两侧所述端板(5)的接触面(15)平行且所述接触面(15)的正投影中的投影线与垂直方向呈夹角;所述作用段(2)的下方在两端设置有电极板(8),所述弧度段(3)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支座(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弓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条(4)及所述端板(5)与所述托架(I)的接触位置分别设置有气道膜(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弓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条(4)两侧设置有减薄区(11),所述减薄区(11)的高度向两侧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弓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段(2)两端位置有与所述气道(7)相通的气嘴接头(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电弓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I)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气嘴接头(12)配合的快拧接头(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弓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I)与所述端板(5)均为铝材,所述滑条(4)为碳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弓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I)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滑板堵(1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弓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I)与所述端板(5)及所述滑条(4)均通过导电胶相粘结。
【文档编号】B60L5/20GK205632138SQ201620094196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发明人】张海潮
【申请人】北京竞和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