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2550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的特征在于包括座椅靠背和头枕,该头枕通过导杆连接到座椅靠背上;以及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包括充气装置,其固定在头枕中;以及远侧面安全气囊,其与充气装置相连接地布置头枕中,并且被构造为通过从充气装置供给的气体从头枕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部相对于头枕向前并向下膨胀且展开。
【专利说明】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安全装置的车辆座椅。在车辆遭遇侧面撞击时,该车辆座椅及车辆通过远侧面安全气囊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支撑和保护坐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员。【背景技术】
[0002]当车辆遭遇侧面撞击时,由于使用三点式安全带,就坐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员容易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倾斜。为了防止并排乘坐的乘员之间相撞,需要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为乘员提供支撑和保护。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安装在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内侧的侧部上的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设置有远侧面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在车辆遭遇侧面撞击时通过由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在紧邻车辆乘员的一侧膨胀和展开。因此,该安全气囊可以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支撑就坐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员,能够防止并排乘坐的乘员头部相撞。
[0004]但是,上述安全装置安装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内侧部上,与乘员的头部间隔一定距离。在车辆遭遇侧面撞击时,对于这样的安全装置的远侧面安全气囊来说,支撑坐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头部并且对成员的头部提供足够的保护比较困难(车辆遭遇撞击时, 对乘员的头部的保护尤其重要)。另外,在车辆遭遇侧面撞击后,远侧面安全气囊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展开到乘员的头部。【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其具有在车辆遭遇侧面撞击时能够快速膨胀且展开到坐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头部,并且更容易和更有效地保护乘员头部的远侧面安全气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其能够抑制远侧面安全气囊由于乘员的冲击而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运动,从而向乘员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护。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车辆座椅。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辆座椅包括座椅靠背和头枕,该头枕通过导杆连接到座椅靠背上;以及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该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包括充气装置,其固定在头枕中;以及远侧面安全气囊,其与充气装置相连接地布置头枕中,并且被构造为通过从充气装置供给的气体从头枕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部相对于头枕向前并向下膨胀且展开。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还包括拉带,所述拉带的一端固定到所述导杆上,另一端固定到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上。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远侧面安全气囊的上部位于就坐在所述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头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并且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远侧面安全气囊的下部位于就坐在所述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胸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带的所述另一端固定到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的朝向就坐在所述车辆座椅上的乘员一侧的表面上。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带的所述另一端固定到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的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之间的预定位置处。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带在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的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之间沿车辆前后方向从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的后侧边缘朝向前侧边缘延伸预定的长度。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带的所述另一端固定到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的所述下部。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带的所述另一端固定到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带的另一端固定到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的与朝向就坐在所述车辆座椅上的乘员一侧相反的一侧表面上。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气装置经由连接构件固定到所述导杆上。
[0017]由于远侧面安全气囊固定在头枕的内侧部中,因此,当侧面撞击发生时或预测到侧面撞击不可避免时,远侧面安全气囊能够在在较短的响应时间内膨胀且展开到乘员的头部位置,相对于安装在车辆座椅靠背中的远侧面安全气囊,更容易且更有效地保护乘员的头部。
[0018]此外,远侧面安全气囊还经由拉带连接到座椅的导杆上。这样,当乘员由于侧面撞击的冲击力而撞击到远侧面安全气囊上时,拉带可以向远侧面安气囊提供相反方向的拉力,从而能够抑制远侧面安全气囊由于乘员的冲击而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运动,从而向乘员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护。【附图说明】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在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进行描述,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0020]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和设置在车辆座椅的头枕中的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
[0021]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头枕的导杆以及安全气囊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0022]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远侧面安全气囊的形状及其固定方式的示意图;[〇〇23]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充气装置经由额外的连接构件固定到导杆上的示意图,其中图4A是从座椅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朝向后方观察得到的视图,并且图4B是从座椅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朝向内侧观察得到的视图;以及
[0024]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头枕中撕裂用缝合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进行描述。附带地,各自附图中描述的箭头前、上和内以适当的方式分别表示车辆的向前方向(行进方向)、 向上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下文中,在使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来进行描述的情况下,除非特别说明,均是指车辆的前后方向以及车辆的上下方向。
[0026]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和设置在车辆座椅10的头枕12中的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14。
[0027]如图1所示,车辆座椅10包括:座垫16,乘员就坐在座垫16上;座椅靠背18,其连接到座垫的后端以用作乘员的背靠;以及头枕12,其经由导杆20连接到座椅靠背18的上端从而支撑乘员的头部。
[002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辆座椅10的前后方向、侧向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分别与车辆的前后方向、侧向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一致。此外,附图中示出的车辆座椅10是在左方驾驶车辆情况中的驾驶员座椅。
[0029]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头枕的导杆以及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的安装示意图。导杆20用作头枕12的框架构件,其连接到座椅靠背18的框架构件(未示出)上。如图2所示,该导杆20包括内侧杆22、外侧杆24和横向杆26,并且当从车辆座椅的前后方向观察时,导杆20形成为倒U形状。内侧杆22在头枕12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S卩,车辆内侧)上的侧部12A(即,头枕内侧部)中沿头枕的高度方向延伸。外侧杆24在头枕1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即,车辆外侧)上的侧部12B(即,头枕外侧部)中沿头枕的高度方向延伸。横向杆26在头枕12的宽度方向上连接内侧杆22和外侧杆24的上端部。内侧杆22的下端部和外侧杆24的下端部连接至座椅靠背框架的上端部。
[0030]图1和图2中示出的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14是在发生车辆的侧面碰撞时用于在座椅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支撑和保护乘员的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14布置在头枕12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侧部12A中。如图2所示,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14可以包括远侧面安全气囊28、充气装置30以及拉带32。其中,充气装置30 用于向安全气囊28喷射气体以使其膨胀且展开;拉带32的一端固定到导杆20上,并且另一端固定到安全气囊28上。下面,将详细描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14的各个构件。
[0031]具体地,安全气囊28以折叠的方式布置(S卩,隐藏)在头枕12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部12A中。如图2所示,安全气囊28可以折叠成大致长条状,且其长度方向沿头枕12的高度方向布置。拉带32也与安全气囊28—起折叠。当车辆遭遇侧面碰撞时,安全气囊28通过从充气装置30供应的气体从头枕内侧部12A朝向座椅的前方和下方(S卩,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朝向乘员的内侧)膨胀且展开。安全气囊28可以通过将一块或多块(尼龙或聚酯等材料的)底布进行缝合而形成。但是,安全气囊28的制造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安全气囊28还可以通过使用自动织布机进行一片式编织制成。
[0032]充气装置30例如可以形成为筒状。与安全气囊28类似,其充气装置30的轴向方向沿着头枕12的高度方向布置。具体地,充气装置30的轴向方向沿大致平行于内侧杆22的方向布置,并且优选地固定到内侧杆22上。
[0033]图3示出了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远侧面安全气囊28的形状及其固定方式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的安全气囊28从侧面观察时形成为沿车辆竖直方向的大致矩形形状或大致椭圆形形状。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的安全气囊28至少能够支撑和保护乘员的头部,而且还能够支撑和保护乘员的胸部。例如,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的安全气囊 28的上部28A位于乘员的头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下部28B位于乘员的胸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此外,远侧面安全气囊28还可以包括一非充气区域28C。该非充气区域28C可以固定到充气装置30上从而固定到导杆20的内侧杆22上,使得安全气囊28固定到充气装置 30以及导杆20的内侧杆22上。需要注意的是,该非充气区域28C位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安全气囊28的上部28A的后侧边缘。由于安全气囊28的非充气区域28C相对于头枕12固定,便于安全气囊28从头枕内侧部12A相对于头枕12朝向前方和下方膨胀且展开。[〇〇34]当远侧面安全气囊28膨胀且展开时,拉带32也随之展开。拉带32形成为长条状。优选地,拉带32的第一端32A固定到导杆20的内侧杆22上。拉带32可以系、缠绕或者通过任何其他可行的方式固定到内侧杆22上。此外,拉带32的第一端32A也可以固定到导杆20的其他位置处,例如外侧杆24或横向杆26上。拉带32的另一端32B固定到安全气囊28上。拉带32可以通过缝合、粘贴、热焊接或者任何其他可行的方式固定到安全气囊28上。因此,拉带32在导杆20与远侧面安全气囊28之间延伸,并且拉带32在远侧面安全气囊28上的固定位置、延伸方向等可以适当的设置,以便于拉带32向远侧面安全气囊28施加适当的拉力,使得远侧面安全气囊28可以从头枕内侧部12A相对于头枕12向前且向下膨胀且展开。[〇〇35]如图3所示,拉带32的另一端32B固定到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安全气囊28的朝向就坐在座椅10上的乘员一侧的表面上。具体地,拉带32的另一端32B可以固定到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安全气囊28的上部28A和下部28B之间(大致对应于乘员的肩膀的高度)沿车辆前后方向的预定位置处,例如沿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或前端。此外,在安全气囊28 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时,拉带32可以在上部28A和下部28B之间的位置处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从安全气囊28的后侧边缘延伸到前侧边缘。此外,拉带32也可以在上部28A和下部28B之间的位置处从后侧边缘仅延伸到前后侧边缘之间的中间位置处,或者延伸到中间位置与前侧边缘之间的其他适合的位置处。[〇〇36]或者,拉带32的另一端32B也可以固定到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安全气囊28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的适合位置处。此外,拉带32的另一端32B还可以固定到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安全气囊28的下部28B的适合位置处。需要注意的是,拉带32的另一端32B的固定位置和方式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拉带32的另一端32B可以任何适合的方式固定到远侧面安全气囊28的适合的位置处,以便于远侧面安全气囊28能够从头枕内侧部12A向前向下展开,并且便于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支撑和保护座椅上的乘员。[〇〇37]在上述实施例中,充气装置30直接固定到导杆20的内侧杆22上,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充气装置30也可以经由额外的连接构件固定到内侧杆22上。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充气装置30经由额外的连接构件固定到导杆上的示意图,其中图4A是从座椅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朝向后方观察得到的视图,并且图4B是从座椅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朝向内侧观察得到的视图。如图4A和4B所示,充气装置30通过螺栓(一对或多个)等紧固件固定到连接构件34上,连接构件34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到内侧杆22上。连接构件34例如可以形成为矩形状薄板。此外,充气装置30的螺栓还可以同时穿过安全气囊28的非充气区域28C,使得安全气囊28同时固定到充气装置30和连接构件34(导杆20的内侧杆22)上,从而固定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安全气囊28的上部28A的后侧边缘。
[0038]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头枕中撕裂用缝合部。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安全气囊28在膨胀且展开之前,安全气囊组件14隐藏在头枕12中,S卩,被头枕12的外罩覆盖。夕卜罩由多个罩缝合而成,例如外罩可以包括前罩40、内侧罩42、外侧罩 44和后罩46,如图4所示。其中,前罩40和内侧罩42之间的缝合部48用作撕裂用缝合部。缝合部48沿着头枕12的内侧部12A的前端边缘在头枕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安全气囊28膨胀且展开时通过安全气囊28的膨胀压力而撕裂,从而形成用于安全气囊28向头枕12的外侧膨胀且展开的开口。此外,安全气囊28的撕裂用缝合部还可以包括由内侧罩42的下端部和后罩46的下端部(或者额外的底罩)之间的缝合部,还可以包括前罩40与后罩46的下端部 (或者额外的底罩)之间的缝合部靠近头枕12的内侧部12A的部分。这样的缝合部在安全气囊28膨胀且展开时可以形成朝向头枕12的下方的开口,有利于安全气囊28向头枕12的下方膨胀且展开。因此,位于头枕12的内侧部12A的前侧的撕裂用缝合部结合位于内侧部12A的下侧的撕裂用缝合部,便于安全气囊28相对于内侧部12A向前和向下膨胀且展开。
[0039]如图3所示,安装在车辆上的电子控制单元36电连接至充气装置30。检测车辆的侧面碰撞的侧面碰撞传感器38电连接至该电子控制单元36。电子控制单元36被构造为当基于来自侧面碰撞传感器38的信号而检测到车辆的侧面碰撞或车辆的侧面碰撞不可避免时对充气装置30进行操作。
[0040]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14安装在车辆座椅10的头枕12中。因此,当电子控制单元36检测到另一车辆已经与座椅10所在车辆的侧面发生碰撞时,激活充气装置30。此外,在预测侧面碰撞的预撞击传感器电连接至电子控制单元36的情况下,充气装置30可以被构造为当电子控制单元36基于来自预撞击传感器的信号预测到侧面碰撞时而被激活。[〇〇411当充气装置30被激活时,充气装置30使得远侧面安全气囊28充气并冲破撕裂用缝合部,而从头枕12中相对于乘员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前并向下膨胀且展开。[〇〇42] 此外,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安全气囊28的上部28A的后端部28C固定到导杆20 的内侧杆22上,此外,拉带32的一端32A固定到导杆20上,另一端32B固定到安全气囊28上。 [〇〇43]由于远侧面安全气囊28固定在头枕12的内侧部12A中,因此,到侧面撞击发生时或预测到侧面撞击不可避免时,远侧面安全气囊28能够在在较短的响应时间内膨胀且展开到乘员的头部位置,相对于安装在车辆座椅靠背中的远侧面安全气囊,更容易且更有效地保护乘贝的头部。[〇〇44]此外,远侧面安全气囊28还经由拉带32连接到座椅的导杆20上。这样,当乘员由于侧面撞击的冲击力而撞击到远侧面安全气囊28上时,拉带32可以向远侧面安气囊28提供相反方向的拉力,从而能够抑制远侧面安全气囊28由于乘员的冲击而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运动,从而向乘员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护。
[0045]在上述实施例中,头枕12与座椅靠背18是分离形成的,然后头枕12经由导杆连接到座椅靠背18。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头枕12页可以与座椅靠背一体地形成。
[0046]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拉带32固定到远侧面安全气囊28的朝向乘员一侧的表面上。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拉带32也可以固定到远侧面安全气囊28的朝向与就坐在座椅10上的乘员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表面上。
[0047]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远侧面安全气囊28还包括非充气区域28C。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远侧面安全气囊28也可以不包括非充气区域28C,但仍然可以实现其功能。[〇〇48]尽管已经参考以上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构造和方法。相反,本实用新型意在覆盖各种修改例和等同配置。另外,尽管在各种示例性结合体和构造中示出了所公开实用新型的各种元件和方法步骤,但是包括更多、更少的元件或方法的其它组合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靠背和头枕,所述头枕通过导杆连接到所述座椅靠背上;以及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包括:充气装置,其固定在所述头枕中;以及远侧面安全气囊,其与所述充气装置相连接地布置在所述头枕中,并且被构造为通过 从所述充气装置供给的气体从所述头枕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部相对于所述头枕向前 并向下膨胀且展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组件还包括:拉带,所述拉带的一端固定到所述导杆上,另一端固定到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远侧面安全气囊的上部位于就坐在所述车辆座椅上的乘员 的头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并且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远侧面安全气囊的下部位 于就坐在所述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胸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拉带的所述另一端固定到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的朝向 就坐在所述车辆座椅上的乘员一侧的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拉带的所述另一端固定到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的所述 上部和所述下部之间的预定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拉带在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的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之 间沿车辆前后方向从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的后侧边缘朝向前侧边缘延伸预定的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拉带的所述另一端固定到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的所述 下部。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拉带的所述另一端固定到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的沿车 辆前后方向的前部。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拉带的另一端固定到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远侧面安全气囊的与朝向就 坐在所述车辆座椅上的乘员一侧相反的一侧表面上。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者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充气装置经由连接构件固定到所述导杆上。
【文档编号】B60R21/207GK205652092SQ201620298008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1日 公开号201620298008.5, CN 201620298008, CN 205652092 U, CN 205652092U, CN-U-205652092, CN201620298008, CN201620298008.5, CN205652092 U, CN205652092U
【发明人】张金
【申请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