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隔离接触网连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0803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空间隔离接触网连接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空间隔离接触网连接,由上行方向接触网、上行方向连接端、下行方向接触网、下行方向连接端、绝缘导网构成,既能保证机车车辆和动车组受电弓顺利通过,又能保证两个接触网区间在空间上隔离,不发生导电现象,进而在使两个接触网区间不用同步供断电,大辐提高安全系数、检修作业效率、列车通过效率。
【专利说明】
空间隔离接触网连接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间隔离接触网连接,尤其是能使两个触网区间安全隔离。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铁路供电接触网连接处采用绝缘设备隔离,因设备老化或沾染污物极易出现导电现象,这使得铁路动车组或机车车辆库内检修必须两侧同步供断电,以保证检修登顶和其他无电作业人员安全。但两侧同步作业,需要先车等待后车,且两侧车体检修时间和情况不同,极大的影响作业效率。同时,铁路线路上接触网各分相区、检修库门连接处等均采用绝缘材料隔离设备,风吹雨淋难免老化或以水为媒介发生导电现象,引发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问题是使供电接触网区间由绝缘设备连接改为空间隔离加绝缘导网连接,供电时不影响机车车辆的受电弓碳滑板正常滑过,并且两侧接触网可以分别自由供断电,这就使机车车辆和接触网检修作业变得灵活,提高作业效率。同时,铁路正线各接触网区段间的分相区、机车车辆检修库门连接处等,由于在空间上进行隔离、使用绝缘导网,做到在空间上隔离,避免发生导电等安全事故。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空间隔离接触网连接,由上行方向接触网、上行方向连接端、下行方向接触网、下行方向连接端、绝缘导网构成,其特征是上行方向接触网与上行方向连接端相连,下行方向接触网与下行方向连接端相连,上行方向连接端与下行方向连接端在相对方向上保持空间隔离,绝缘导网与上行方向连接端或下行方向连接端保持平行且空间隔离。
[0005]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使上行方向连接端与下行方向连接端之间、绝缘导网与上行方向连接端之间、绝缘导网与下行方向连接端之间均保持空间隔离,避免发生两个接触网区间导电现象,同时又不影响动车组和普通电力机车车辆通过。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行方向连接端、下行方向连接端、绝缘导网三者之间空间隔离,从而既能保证机车车辆受电弓顺利通过,又能彻底避免两个接触网区间发生导电,进而可以实现两端分别独立供断电作业,能够比现有作业方式提高三分之一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一。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二。
[0009]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三。
[001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一。
[001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二。
[0012]附图标记说明:[0013 ] 1-上行方向接触网;2-上行方向连接端;3-下行方向接触网;4-下行方向连接端;5-绝缘导网;6-绝缘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方便本领域人员的理解,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一种空间隔离接触网连接,由上行方向接触网、上行方向连接端、下行方向接触网、下行方向连接端、绝缘导网构成,其特征是上行方向接触网与上行方向连接端相连,下行方向接触网与下行方向连接端相连,上行方向连接端与下行方向连接端在相对方向上保持空间隔离,绝缘导网与上行方向连接端或下行方向连接端保持平行且空间隔离。两端接触网空间上保持安全距离,且加上绝缘导杆双重保险,确保两侧不会发生导电现象,同时又不影响机车或动车组受电弓碳滑板顺利通过。可以在第一组机车或动车组通过连接端到另一侧停车后,立即断电进行无电作业。而另一端的另一组机车或动车可以延后进入停车,再进行这一端的断电进行作业。而另一端无电作业完成,可以随意供电作业或断电再供再断,均不受影响。完成后作业人员可检修另一条线路。从而杜绝两端同步供断电,在时间上的前车等后车、短修等长修、正常等故障等情况,多条线路累加效应可提高工作效率三分之一左右。同时,上行方向连接端一端端头、下行方向连接端一端端头、绝缘导网两端端头均呈弧形向上,以防止与受电弓碳滑板发生碰撞。另外,上行方向连接端与下行方向连接端,必要时可人工用绝缘杆通过一个伸缩导棍连接,将一端接触网的电送往另一端,可防止其中一端供电设备突发故障影响机车车辆出库或通过。
【主权项】
1.一种空间隔离接触网连接,由上行方向接触网、上行方向连接端、下行方向接触网、下行方向连接端、绝缘导网构成,其特征是上行方向接触网与上行方向连接端相连,下行方向接触网与下行方向连接端相连,上行方向连接端与下行方向连接端在相对方向上保持空间隔离,绝缘导网与上行方向连接端或下行方向连接端保持平行且空间隔离。
【文档编号】B60M1/12GK205661324SQ201521009997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日
【发明人】李连东
【申请人】李连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