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742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车轮等制动对象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给车轮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已知有通过把制动蹄(制动部件)推压抵接到转动着的车轮的踏面来发挥制动力的构造。在这种制动装置中,为防止制动蹄与踏面之间的间隙由于踏面产生磨损而增大,一般采用组装有自动间隙调整机构的构造(例如参照日本特开昭59-192666号公报)。自动间隙调整机构是这样一种机构,其在制动蹄的行程由于间隙增大而变大的情况下,通过使该制动蹄的初期行程位置(制动动作前的位置)靠近踏面来保持间隙一定。在图9中示出了具有自动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装置的一例。此制动装置101具有这样一种构造,其中,在活塞单元108的作用下进入制动方向制动侧的推棒128推出与其前端连接的制动蹄102 (参照图11)。自动间隙调整机构由套筒127、间隙调整单元140以及凸轮141构成,该套筒127可绕沿制动方向X的轴线转动且同与制动蹄102连接的推棒128的外周面螺纹接合,该间隙调整单元140由安装在套筒127的外周上的棘轮144、作为外壳起作用的调整器体145、与爪148—体化的调整推棒147等构成,该凸轮141具有以越朝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1、越接近推棒128的方式倾斜的斜面。调整器体145被构造成可伴随着套筒127在制动方向X上移动,但在未图示的导件的作用下不绕沿制动方向X的轴线转动。

在使制动装置101的制动力发挥的情况下,通过驱动活塞单元108使套筒127进入制动方向制动侧XI,且通过推出与该套筒127螺旋接合的推棒128来使制动蹄102与踏面抵接。接着,说明以往的自动间隙调整机构的作用。图1OA至图1OD是说明当套筒127进入制动方向制动侧Xl时调整推棒147的动作的图。此外,在图1OA至图1OD中,纸面从外向里的方向是制动方向X。首先,伴随着套筒127和推棒128的进入,设在调整推棒147的端部的滚轮154在凸轮141的斜面上滚动。由此,调整推棒147从图1OA所示的制动前位置如图1OB所示朝向棘轮144移动。于是,被配置成卡在棘轮144上的爪148与调整推棒147 —起移动。在间隙不足规定值、推棒128的进入量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利用滚轮154的提升量(调整推棒147的移动量)不至于使爪148在棘轮144上越过一齿,该棘轮144保持不转动而返回到制动前(图10A)的状态。这里,如图1OC所示,当爪148移动规定调整值以上(B卩,由于踏面的磨损推棒128进入规定值以上)时,爪148越过棘轮144的一齿并与下一齿尖啮合。当从此状态解除制动装置101的制动时,伴随着推棒128朝向制动方向制动侧的相反侧X2移动,调整推棒147朝向制动方向制动侧的相反侧X2移动并滚过凸轮141的斜面,从而朝向离开棘轮144的方向(纸面下方)移动。
因此,如图1OD所示,与调整推棒147—起移动的爪148的前端使棘轮144仅转动一个齿。由于棘轮144转动,经由键与该棘轮144固定为一体的套筒127也转动,于是与套筒127螺纹结合的推棒128朝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l移动且位置被调整。如图11所示,推棒128的前端部安装在吊架105上,该吊架105销结合在设于制动装置101的壳体106上部的臂部107的前端上。S卩,由于吊架105以臂部107的前端为轴摆动,所以推棒128的前端部也带有一定曲率地行进,从而描绘出以臂部107的前端为中心的弧线。然而,当推棒128的初期行程位置由于踏面(制动对象)产生磨损且反复进行调整而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l移动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即调整推棒147的移动量相对于制动时的推棒128和间隙调整单元140的移动距离(行程)变小。以下针对此现象进行说明。首先,说明在踏面无磨损的情况下调整推棒147的提升量。图12A示出在踏面无磨损的情况下位于初期行程位置的调整推棒147,以及图12B示出位于制动动作位置的调整推棒147。如图12A、图12B所示,在踏面无磨损且推棒128的初期行程位置充分位于制动方向制动侧的相反侧X2的情况下,当例如凸轮141的斜面相对于制动方向X的倾斜角度为约20度时,依靠推棒128行进21mm,调整推棒147 (滚轮154)被提升7. 9mm。具体的,存在推棒128每行进2. 6mm、调整推棒147被提升约Imm的比例关系O并且,例如,在被设定为爪148通过调整推棒147提升5. 4mm来越过棘轮144的一齿的情况下,间隙依靠推棒128行进14_来调整。图13示出在踏面发生了磨损(在这里是90_)的情况下位于制动动作位置的调整推棒147。如图13所示,当踏面产生磨损且初期行程位置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l移动90mm时,由于推棒128具有曲率的 行进,所以调整推棒147的中心轴F稍微倾斜。与此相对,由于凸轮141固定在与臂部107的摆动无关的壳体106侧上,所以推棒128的行进量与调整推棒147的提升量不成比例。即,由于推棒128的纵向相对于凸轮141的倾斜角度和假定的提升方向倾斜,所以在上述那个情况下,即便推棒128向制动方向X移动21mm,调整推棒147也只被提升3. 9mm。S卩,在设定为爪148通过调整推棒147提升5. 4mm来越过棘轮144的一齿的情况下,自动间隙调整机构不起作用,结果不能保持踏面与制动蹄102之间的间隙一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在制动对象产生磨损、从而制动蹄的初期位置已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i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调整制动对象与制动部件之间的间隙的制动装置。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一种制动装置,包括制动部件,朝向制动对象进入并接触以制动所述制动对象;进退部件,使所述制动部件在面向所述制动对象的制动方向上进退;以及间隙调整机构,调整所述制动部件和所述进退部件的初期位置。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限制部,具有朝向制动方向制动侧的相反侧的限制面;操作部件,可与所述进退部件一起在制动方向上进退,且伴随着所述进退部件进入制动方向制动侧而与所述限制面接触以致移动受限制,从而可相对于所述进退部件朝向所述制动方向制动侧的相反侧进行相对移动;以及位置调整部,当所述进退部件向所述制动方向制动侧进入预先设定的进入量以上并且使得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进退部件相对移动了规定量时,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的相对移动量使进退部件的初期位置发生变化。依据上述制动装置,操作部件朝向沿制动方向的方向移动,位置调整部根据操作部件朝向制动方向相反侧的相对移动量使进退部件的初期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即便在制动对象产生磨损且制动部件的初期位置具有曲率并且已向制动方向制动侧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调整制动对象与制动部件之间的间隙。依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述位置调整部包括套筒,可绕着沿制动方向的轴转动,且所述进退部件螺纹接合在套筒的内周侧上;棘轮,被设置成可与所述套筒一起绕着沿制动方向的轴转动;杆部件,可伴随着所述操作部件的移动以与所述进退部件一起在制动方向上进退移动的支点为中心转动;以及爪部件,被设置成可根据所述杆部件的转动在预定方向上进退,且通过在与所述棘轮卡合的状态下向预定方向一侧移动来使所述棘轮转动。依据上述制动装置,通过杆部件的转动,爪部件移动,且通过此爪部件使棘爪和套筒转动,进退部件的初期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初期位置不返回制动方向制动侧的相反侧。依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述限制部形成为多角柱形状且被设置成可沿周面绕着轴转动,通过使所述限制部绕所述轴转动,可选择多个周面中的一个作为所述限制面。依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述多个限制面形成为离中心轴的距离各自不同。依据上述制动装置,能够容易地变更从操作部件至限制面的距离,由此能够调整间隙调整的时机。依据上述制动装置,操作部件朝向沿制动方向的方向移动,位置调整部根据该操作部件的相对移动量使进退部件的初期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即便在制动对象产生磨损且制动部件的初期位置具有曲率地已向制动方向制动侧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调整制动对象与制动部件之间的间隙。


图1是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切开的剖视图。图2A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且是表示楔部件插入前的状态的图。图2B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且是表示楔部件插入后的状态的图。图3是沿图1的B-B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5是图4的C向视图。图6是间隙调整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7A、图7B是说明间隙调整机构的作用的图。图8是说明间隙调整机构的作用的图。图9是表示具有自动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装置的一例的主要部分切开透视图。图1OA 图1OD是说明当套筒进入制动方向制动侧时调整推棒的动作的图。图11是表示推棒的前端部以臂部的前端为中心具有一定曲率地行进的图。图12A是表示调整推棒的图,且是表示在踏面无磨损的情况下位于初期行程位置的调整推棒的图。
图12B是表示调整推棒的图,且是表示位于制动动作位置的调整推棒的图。图13是表示在踏面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位于制动动作位置的调整推棒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I是铁路车辆用的制动装置,更详细地,是把制动蹄(制动部件)2从单侧推压向车轮的踏面W的踏面单侧推压式的单元形式的制动装置。制动装置I配置在车轮的斜上方,且在安装部23 (参照图2A)中经由螺栓等安装在车辆上。如图1所示,制动装置I与作为制动对象的车轮的踏面W抵接,且包括向车轮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蹄2、单元本体3以及可移动地支撑该制动蹄2的吊架5作为主要构成元件,单元本体3包括使该制动蹄2相对于车轮在远近方向上移动的进退单元4。制动蹄2在与踏面W相接触的部位设有弯曲的板状制动摩擦部件2a,该摩擦部件2a被推压抵接到车轮的踏面W以产生制动力。制动蹄2以连结销32为转动轴与吊架5连结。另外,制动蹄2的转动轴的略微下方形成有倾斜度调整孔33。后面将对倾斜度调整孔33进行详细说明。单元本体3具有构成其外形的壳体6,且该壳体6的上部一体形成有向斜上方伸出的臂部7。吊架5的一端经由连结销31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臂部7的前端。由此,能够使吊架5以该吊架5的一端为支点摆动。即,吊架5以连结销31为支点转动,从而与该吊架5的另一端连结的制动蹄2相对于单元本体3相对移动。另外,臂部7与吊架5的连结部组装有未图示的扭转螺旋弹簧。此扭转螺旋弹簧承担着朝向远离车轮的方向对制动蹄2施力的作用。如图2A所示,单元本体3的壳体6的内部内置有产生用于使制动蹄2移动的驱动力的活塞单元8、把此驱动力传递给制动蹄2的进退单元4、以及在使进退单元4进退移动时利用的一对固定辊24。此外,图2A中仅图示了一个固定辊24。单元本体3中,构成活塞单元8的活塞18响应于利用气压的驱动力进退移动,从而经由后述的楔部件19使进退单元4进退移动。由此,安装在进退单元4上的制动蹄2被推压抵接到车轮的踏面W。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塞单元8的活塞18的进退方向与进退单元4的进退移动方向正交。另外,在以下说明中,称进退单元4和制动蹄2的进退方向为制动方向X,称活塞18 (以及后述的楔部件19)的进退方向为驱动方向Y。称为了制动车轮而行进的方向为一方,称为了解除制动而退避的方向为另一方。S卩,在图1中,左侧为制动方向制动侧XI,右侧为制动方向制动侧的相反侧X2。同样地,在图2A、图2B中,下方为驱动方向一侧Y1,上方为驱动方向另一侧Y2。另外,与驱动方向Y和制动方向X正交的方向中,图1的上方向称为上方,上方的相反方向称为下方。壳体6包括具有沿制动 方向X的中心轴的筒形状的本体筒部11、以及一体设在此本体筒部11的侧方的活塞气缸部12。本体筒部11在制动方向制动侧Xl具有本体开口部13,活塞气缸部12具有朝向驱动方向另一侧Y2的活塞开口部14。活塞单元8具有活塞盖15、在活塞气缸部12内沿驱动方向Y进退移动的活塞18、一体安装在该活塞18上的一对楔部件19、以及朝向驱动方向另一侧Y2对活塞18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20,活塞盖15覆盖活塞气缸部12的活塞开口部14且形成有用于向该活塞气缸部12的内部导入压缩空气的供给口 16。楔部件19是从上方看形成楔形状的板状部件,且同形状的楔部件19被安装成在活塞18的驱动方向一侧Yl的面的上部和下部上下对称。楔部件19具有沿驱动方向Y的引导面21、以及被形成为相对于驱动方向Y倾斜且离该引导面21的距离从驱动方向一侧Yl朝向另一侧Y2逐渐增大的倾斜面22。压缩螺旋弹簧20的一端固定在后述的套筒保持部件25的侧壁上,其另一端在活塞18的驱动方向一侧Yl的面上并且被固定于一对楔部件19之间。S卩,活塞18被压缩螺旋弹簧20向驱动方向另一侧Y2施力。另外,壳体6的本体筒部11的下部配置有用于捕集尘埃等的过滤器72,与该过滤器72连接的流通泵73沿上下方向配置。此流通泵73的下端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流通口74,壳体6的内部空间经由此流通口 74与大气连通。如图2A、图2B所示,固定辊24被固定在当楔部件19沿驱动方向Y移动时引导面21与该固定辊24的外周面接触并使该固定辊24转动的位置。固定辊24是通过使外周面与接触对象接触来转动的 所谓滚轮从动件,且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辊轴24a上,该固定辊轴24a安装在壳体6的上部壁6a和下部壁6b上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进退单元4包括被构造成可沿制动方向X移动的套筒保持部件25、安装在该套筒保持部件25的上下的移动辊26、被固定为可相对于套筒保持部件25摆动的套筒27、以及安装在该套筒27的制动方向制动侧Π的端部的推棒28。套筒保持部件25包括本体部29和沿该本体部29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移动辊轴30,且被构造成通过滑动引导机构39可在制动方向X上移动。套筒保持部件25的本体部29为大致长方体部件,且以贯通与制动方向X对向的两面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安装球面滑动轴承35的安装孔29a。移动辊26可自由转动地固定在各自的移动辊轴30上。移动辊26是与固定辊24同样的滚轮从动件,且设在当楔部件19沿驱动方向Y移动时,与倾斜面22接触的位置。另夕卜,球面滑动轴承35安装在安装孔29a中。套筒27呈圆筒形状,且其外周面经由球面滑动轴承35安装在套筒保持部件25上。由此,套筒27可相对于套筒保持部件25摆动且可绕该套筒27的中心轴转动。另外,套筒27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进给螺纹(阴螺纹)。推棒28是伴随着套筒27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l的移动把安装在该推棒28的制动方向制动侧Xl上的制动蹄2推压抵接到踏面W的轴部件。推棒28的制动方向制动侧Xl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弯曲部36,推棒28的制动方向制动侧Xl的相反侧X2上形成有与套筒27的进给螺纹啮合的进给螺纹(阳螺纹)。弯曲部36的前端经由连结销37与制动蹄2的倾斜度调整孔33连结。另外,壳体盖17安装在壳体6的本体开口部13上,该壳体盖17的中央部形成有供推棒28贯通的孔。多个压缩螺旋弹簧38经由设在壳体盖17和套筒保持部件25双方上的多个柱状件介于该壳体盖17与套筒保持部件25之间。由此,套筒保持部件25被偏压向制动方向制动侧的相反侧X2。这里,对调整制动蹄2的倾斜度的机构进行说明。制动蹄2的倾斜度调整孔33形成为长孔状,以能够容许制动蹄2以一定角度倾斜。在制动蹄2于制动缓解时等倾斜的情况下,连结销37抵接倾斜度调整孔33的内壁,从而能够限制该制动蹄2的倾斜。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I设有用于在制动解除时保持制动间隙一定的间隙调整机构40。间隙调整机构40是自动调整车轮的踏面W与制动蹄2之间的间隙的机构。即,在间隙伴随着车轮踏面W的磨损而增大的情况下,使制动蹄2的初始行程位置(退避位置)自动地靠近踏面W侧的机构。如图3至图6所示,间隙调整机构40具有固定在壳体6上的六角凸轮41 (参照图5)、伴随着进退单元4进入制动方向制动侧Xl而与该六角凸轮41抵接的第一滚轮42、以及根据此第一滚轮42的相对移动量使推棒28的初期位置发生变化的位置调整部43。位置调整部43具有上述的套筒27、固定在此套筒27的外周面上的棘轮44、以及固定在套筒保持部件25上的调整器体45。棘轮44是与后述的爪部件48协作使套筒27绕着沿制动方向X的轴转动的齿轮,且利用销27a (参照图6)以不相对于套筒27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该套筒27的外周面上。棘轮44通过板簧44a限制其无意地转动。调整器体45包括调整器体壳体46、可自由滑动地组装在此调整器体壳体46中的调整推棒47、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该调整推棒47上的爪部件48、以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调整器体壳体46上的杆部件49作为主要构成元件。调整器体壳体46由套筒外装部50和推棒外装部51构成,该套筒外装部50具有可相对于套筒27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该套筒27的外周面上的圆形孔50a,该推棒外装部51以调整推棒47可沿与制动方向X相正交的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持该调整推棒47。套筒外装部50的圆形孔50a形成为其内径稍大于套筒27的外周面的外径。8口,形成为使圆形孔50a与套筒27之间产生间隙。由此,调整器体和套筒27被构造成可相对转动。此外,如后所述,调整器体45与套筒保持部件25固定在一起,套筒27 (以及棘轮44)被构造成可相对于套筒保持部件25和调整器体45转动。推棒外装部51设在套筒外装部50的侧面。另外,推棒外装部51上形成有支持后述杆部件49的杆托架53。调整推棒47是可与推棒28的移动相联动并且朝向与制动方向X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棒状部件。调整推棒47的一端安装有圆盘形状的第二滚轮54。调整推棒47的另一端安装有弹簧座55,压缩螺旋弹簧56安装在弹簧座55与推棒外装部51之间。由此,调整推棒47始终在另一端侧上受力。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在沿调整推棒47纵向的方向中,称安装有第二滚轮54的一侧为一侧,称其相反侧为另一侧。爪部件48具有卡在棘轮44上的爪58,且被安装成可绕着沿制动方向X的轴相对于调整推棒47转动。爪部件48被安装在这样的位置,使得在安装有调整推棒47的调整器体45外装于套筒27上的状态下,爪58卡在棘轮44的任一齿上。详细地,爪部件48被安装在爪58与棘轮44的齿抵接且当调整推棒47向一端侧大幅移动时能够越过棘轮44的齿的位置。杆部件49是依据推棒28的移动量使调整推棒47朝向与制动方向X相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方向变换部件。杆部件49经由销60可绕与制动方向X相正交的轴转动地安装在设于调整器体壳体46的推棒外装部51上的杆托架53上。杆部件49是中心设有供销60贯通的贯通孔的棒状部件,与固定在壳体6上的六角凸轮41抵接的第一滚轮42安装在该杆部件49的制动方向制动侧Xl的一端。第一滚轮42被构造成伴随着调整器体45朝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l的移动而与六角凸轮41抵接,且通过此抵接使杆部件49以销60为中心转动。杆部件49的另一端上形成有驱动片61。驱动片61被构造成通过杆部件49伴随着设在该杆部件49的一端上的第一滚轮42朝向制动方向制动侧的相反侧X2的移动而转动,朝向与压缩螺旋弹簧56的偏压力相反的方向往上推动设在调整推棒47的一端的第二滚轮54。S卩,通过调整器体45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l移动,杆部件49转动且调整推棒47被推向上。另外,安装在调整推棒47上的爪部件48也朝向与制动方向X相正交的方向移动。此外,调整推棒47绕着沿纵向的轴的转动受调整板(未图示)限制。即,通过限制调整推棒47的转动,第二滚轮54与杆部件49的驱动片61之间的抵接关系始终保持适当。接着,说明与杆部件49的第一滚轮42抵接的六角凸轮41。六角凸轮41是大致六角柱形状的柱状部件,且固定在壳体6上以使得当调整器体45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l移动时,具有六个面的限制 面66中的任一个面与第一滚轮42抵接。六角凸轮41包括形成有六个限制面的本体部63以及从该本体部63伸出的安装螺栓部64 (参照图2A、图2B)。利用螺母把安装螺栓部64紧固在设于壳体6上的安装孔中,由此六角凸轮41被固定于壳体6上。本体部63的六个限制面66中的至少二个限制面被形成为离中心轴的距离不同。接着,说明制动装置I的动作。这里,制动蹄2最大程度地位于制动方向制动侧的相反侧X2即退避位置,活塞18最大程度地位于驱动方向另一侧Y2。如图2A所示,楔部件19处于其前端侧略微插入固定辊24与移动辊26之间的状态。即,移动辊26处于最接近固定辊24的状态。当要利用制动蹄2给车轮施加制动力时,使压缩空气从活塞单元8的供给口 16导入。由此,克服压缩螺旋弹簧20的施力,活塞18被沿驱动方向Y驱动。伴随于此,安装在活塞18上的楔部件19沿驱动方向Y移动。如图2B所示,楔部件19侵入固定辊24与移动辊26之间,伴随于此,移动辊26受到与楔部件19的倾斜面22相正交方向的推压力,换句话说,受到具有沿制动方向制动侧Xl的分力的推压力。通过移动辊26受推压,安装了移动辊26的套筒保持部件25克服压缩螺旋弹簧38的偏压力移动。此时,套筒保持部件25的移动方向利用滑动引导机构39限制为制动方向X。通过套筒保持部件25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l移动且经由套筒27和推棒28,制动蹄2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l移动,并推压抵接到车轮的踏面W以施加制动力。
此时,伴随着吊架5以作为支点的连结销31为中心转动,制动蹄2 —边以连结销31为中心摆动,一边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l移动。此时,与制动蹄2连结的推棒28的制动方向制动侧Xl前端也描绘出同样的轨迹。即,推棒28的进退移动伴随该推棒28的前端部的摆动,但由于在推棒28的端侧螺纹接合的套筒27通过球面滑动轴承35可摆动,所以此摆动的动作被吸收。在解除施加给车轮的制动力时,使压缩空气从活塞单元8的供给口 16流出。于是,在空气压力作用下收缩的压缩螺旋弹簧20伸展,活塞18向驱动方向另一侧Y2移动并返回原始位置。结果,套筒保持部件25 (进退单元4)不再受到来自活塞18和楔部件19的朝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l的力。因此,设在壳体6的本体筒部11内的压缩螺旋弹簧38伸展,制动蹄2向制动方向制动侧的相反侧X2移动并返回原始位置。此时,套筒保持部件25的移动方向利用滑动引导机构39限制为制动方向X。接着,参照图7A、图7B、图8详细说明间隙调整机构40。图7A示出制动装置I位于退避位置时六角凸轮41与调整推棒47的关系。在退避位置,杆部件49的第一滚轮42离开六角凸轮41的限制面66。由此,调整推棒47在压缩螺旋弹簧56的偏压力的作用下最大程度地位于另一侧(图7A的下方侧)。如图7B所示,当制动装置I工作时,伴随着推棒28朝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l的移动,杆部件49移动且第一滚轮42抵接六角凸轮41的限制面66。由于第一滚轮42抵接限制面66,第一滚轮42相对地朝向制动方向制动侧的相反侧X2移动,伴随于此,杆部件49以销60为中心转动。由此,设在杆部件49的与第一滚轮42相反侧的另一端上的驱动片61使第二滚轮54朝向调整推棒47的一侧(图7B的上方侧)移动。此时,在踏面W与制动蹄2之间的间隙为规定值以内的情况下,即,在推棒28的移动量为规定值以内的情况下,爪部件48的爪58不会由于伴随调整推棒47移动的爪部件48的移动而越过棘轮44的齿,一旦制动装置I的制动被解除,该调整推棒47就返回初期位置。即,制动操作结束而棘轮44不在爪58的作用下转动。另一方面,在踏面W与制动蹄2之间的间隙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当推棒28向制动方向制动侧Xl移动时,调整推棒47的第二滚轮54朝向调整推棒47的一侧大幅移动,由此爪部件48的爪58越过棘轮44的齿。因此,一旦制动装置I的制动被解除,则爪58对抑制棘轮44的板簧44a进行抵抗而使该棘轮44转动仅一齿。伴随着棘轮44的转动,利用键(未图示)与该棘轮44结合的套筒27转动。此时,与套筒27螺纹结合的推棒28因为转动受吊架5等限制,所以被沿制动方向X推出而不转动。即,推棒28向制动方向制动侧移动,由此踏面W与制动蹄2接近。当由于踏面W的磨损量变大而重复进行间隙调整时,制动装置I的初期行程位置向制动方向制动侧大幅地移动。这里,推棒28大体朝向沿制动方向X的方向往复运动,严密地说,以连结销31为中心转动的具有一定曲率往复运动。由此,当踏面W的磨损量变大且初期行程位置向制动方向制动侧移动时,推棒28和套筒27的轴向相对于套筒保持部件25的移动方向(制动方向X)略微倾斜。伴随于此,如图8所示,调整推棒47的滑动方向S也相对于同套筒保持部件25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用符号T表不)略微倾斜。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I中,例如,即便在初期行程位置已相对于踏面W的磨损前的初期位置移动90mm的情况下,S卩,即便在调整推棒47的轴由于推棒28具有曲率地往复移动而倾斜的情况下,限制面66也被设计成相对于制动方向X正交。因此,六角凸轮41的限制面66与构成杆部件49的第一滚轮42的相对移动量相对应地使调整推棒47移动。即,第一滚轮42被推回与推棒28的移动量相同的距离,且经由杆部件49与该推回的距离相对应地提升第二滚轮44。由此,踏面W与制动蹄2之间的间隙能够保持一定,而不依赖于推棒28带有曲率地往复移动。另外,通过使六角凸轮41转动,限制面66与第一滚轮4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所以能够容易地变更从第一滚轮42至限制面66的距离。S卩,间隙调整机构40的调整变得容易。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构成限制面66的六角凸轮41呈六角柱形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呈四角柱形状或八角柱形状。本发明不由前述说明限定,而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限制。本申请要求享有2011年10月19日在日本提交的、申请号为2011-229523号的申请的优先权,这里引入该申请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动装置,其包括 制动部件,朝向制动对象进入并接触而制动所述制动对象; 进退部件,使所述制动部件在面向所述制动对象的制动方向上进退;以及 间隙调整机构,调整所述制动部件和所述进退部件的初期位置, 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 限制部,具有朝向制动方向制动侧的相反侧的限制面; 操作部件,能够与所述进退部件一起在制动方向上进退,且伴随着所述进退部件进入制动方向制动侧而与所述限制面接触以致移动受限制,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进退部件朝向所述制动方向制动侧的相反侧进行相对移动;以及 位置调整部,当所述进退部件向所述制动方向制动侧进入预先设定的进入量以上并且使得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进退部件相对移动了规定量时,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的相对移动量使进退部件的初期位置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所述位置调整部包括 套筒,能够绕着沿制动方向的轴转动,且所述进退部件螺纹接合在该套筒的内周侧上; 棘轮,被设置成能够与所述套筒一起绕着沿制动方向的轴转动; 杆部件,与所述进退部件一起,以在制动方向上进退移动的支点为中心,伴随着所述操作部件的移动而能够转动;以及 爪部件,被设置成能够根据所述杆部件的转动在预定方向上进退,且通过在与所述棘轮卡合的状态下向预定方向一侧移动来使所述棘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所述限制部形成为多角柱形状且被设置成能够沿周面绕着轴转动,通过使所述限制部绕轴转动,能够选择多个周面中的一个作为所述限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装置,所述多个限制面形成为离中心轴的距离各自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装置,所述限制部形成为多角柱形状且被设置成能够沿周面绕着轴转动,通过使所述限制部绕轴转动,能够选择多个周面中的一个作为所述限制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装置,所述多个限制面形成为离中心轴的距离各自不同。
全文摘要
一种制动装置,其包括制动部件、进退部件和间隙调整机构。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限制部,具有朝向制动方向的相反侧的限制面;操作部件,伴随着进退部件进入制动方向制动侧而与所述限制面接触以致移动受限制,从而可相对于所述进退部件朝向制动方向的相反侧相对移动;以及位置调整部,当所述进退部件进入制动方向制动侧且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进退部件相对移动时,依据所述操作部件的相对移动量使进退部件的初期位置变化。
文档编号B61H15/00GK103057562SQ20121052993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9日
发明者古谷英树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