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0495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车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钩,其中,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钩头部、钩身部和钩尾部,车钩沿长度方向水平设置;钩头部包括钩头体、钩舌、钩锁、作用销部和钩舌推铁,钩头体的第一端前侧面竖直设置有钩腕,钩头体的第一端后侧面竖直设置有钩耳,钩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对应的钩舌连接孔;钩舌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钩舌鼻部、钩舌毂部和钩舌尾部,钩舌连接孔与钩舌毂部的枢转销孔中竖直穿设有枢转销;钩尾部用于固定于第一车辆的钩尾框上,钩腕、钩舌鼻部和钩耳之间形成容设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的通腔,钩舌鼻部的水平中心线与钩尾部的水平中心线偏心设置。本实用新型相连挂车钩的高度差小,受力合理且强度高,工作效率高,节约成本。
【专利说明】车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辆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钩。
【背景技术】
[0002]国际联运是指需经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铁路进行运送的运输方式,当第一国的车辆进入第二国时,需将第一国的车辆与第二国的机车或车辆通过牵引缓冲装置的车钩进行连挂。牵引缓冲装置是用于实现车辆与机车或车辆连挂,且传递纵向力(牵引力或冲击力)的重要部件,由车钩、缓冲器、钩尾框、从板等零部件组成,安装于底架上沿机车或车辆横向方向的两侧牵弓丨梁之间。
[0003]由于不同国家的轨距、车钩结构和车钩高度的差别大,不能直接将第一国的车辆与第二国的机车或车辆进行连挂,车钩高度具体为车钩的钩舌距离轨道表面的高度。现有技术通常将第一国的车辆的转向架更换为转换转向架,以符合第二国的轨距要求,且在第二国的车钩采用13号车钩系列或15号车钩系列的结构时,将第一国的需连挂车辆的牵引缓冲装置更换为转换牵引缓冲装置,转换牵引缓冲装置的车钩为13号车钩系列或15号车钩系列,以符合第二国的车钩结构要求,并重新设计缓冲器、钩尾框、从板等零部件与需连挂车辆连接。
[0004]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安装有转换牵引缓冲装置的需连挂车辆与第二国的机车或车辆进行连挂后,仍存在相连挂的车钩高度差过大的问题,进而导致相连挂的车钩受力不合理且强度低,此外,需整体更换牵引缓冲装置,工作效率低,浪费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钩,解决现有技术当国际联运,第一国的车辆与第二国的机车或车辆进行连挂时,由于相连挂的车钩高度差过大,导致相连挂的车钩受力不合理且强度低,以及工作效率低,浪费成本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钩,其中,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钩头部、钩身部和钩尾部,所述车钩沿长度方向水平设置;
[0007]所述钩头部包括钩头体、钩舌、钩锁、作用销部和钩舌推铁,所述钩头体的第一端前侧面竖直设置有钩腕,所述钩头体的第一端后侧面竖直设置有钩耳,所述钩耳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向接近所述钩头体的第二端方向开设有钩头体腔,所述钩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对应的钩舌连接孔;
[0008]所述钩舌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钩舌鼻部、钩舌毂部和钩舌尾部,所述钩舌毂部和钩舌尾部容设于所述钩头体腔内,所述钩舌连接孔与所述钩舌毂部的枢转销孔中竖直穿设有枢转销;
[0009]所述钩头体的第二端与所述钩身部连接,所述钩锁和所述钩舌推铁容设于所述钩头体腔内,所述作用销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钩头体的第二端的上端或下端,所述作用销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钩锁铰接,用于驱动所述钩锁向上移动,以使得所述钩锁带动所述钩舌推铁沿竖直方向旋转,所述钩舌推铁推动所述钩舌绕所述枢转销转动;
[0010]所述钩尾部用于固定于第一车辆的钩尾框上,所述钩腕、所述钩舌鼻部和所述钩耳之间形成容设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的通腔,所述钩舌鼻部的水平中心线与所述钩尾部的水平中心线偏心设置。
[0011]如上所述的车钩,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钩舌鼻部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低于所述钩尾部的水平中心线。
[0012]如上所述的车钩,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钩舌鼻部和所述钩头体具有一致的水平中心线。[0013]如上所述的车钩,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钩头体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低于所述钩尾部的水平中心线,所述钩舌鼻部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低于所述钩头体的水平中心线。
[0014]如上所述的车钩,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钩腕的下端还设置有钩腕延伸部,所述钩腕延伸部的内侧面用于增加与所述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的接触面积。
[0015]如上所述的车钩,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钩舌鼻部与所述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在竖直方向的搭接长度为所述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的高度。
[0016]如上所述的车钩,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钩头体的第二端的上端接近所述钩尾部的方向还设置有钩肩,所述钩肩与所述钩尾部的端部的距离小于所述钩头体的第二端的下端与所述钩尾部的端部的距离。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钩,当国际联运时,将钩尾部固定于第一车辆的钩尾框上,且钩舌鼻部的水平中心线与钩尾部的水平中心线偏心设置,使得钩舌鼻部与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的水平中心线具有一致的高度,减小了第一车辆与第二机车或车辆连挂时的车钩高度差,相连挂的车钩受力合理且强度高,且只需在第一车辆的钩尾框处进行更换作业,无需整体更换牵引缓冲装置,工作效率高,节约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钩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0]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钩中钩舌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的俯视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钩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6的俯视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第一车辆;2-第二机车或车辆;3-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
[0027]10-钩头部;100-钩头体;100a-钩头体的第一端;
[0028]100b-钩头体的第二端; 110-钩腕;111-钩腕延伸部;
[0029]120-钩耳;121-钩舌连接孔; 130-钩头体腔;
[0030]140-钩肩;200-钩舌;210-钩舌鼻部;
[0031]220-钩舌毂部;221-枢转销孔;230-钩舌尾部;[0032]300-钩锁;400-作用销部;500-钩舌推铁;
[0033]600-枢转销;700-通腔;20-钩身部;
[0034]30-钩尾部;H-钩舌鼻部与钩尾H1-钩头体与钩尾部的部的水平中心线高水平中心线高度差; 度差;
[0035]H2-钩舌鼻部与钩头体
[0036]的水平中心线高度差。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钩中钩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结合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钩,其中,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钩头部10、钩身部20和钩尾部30,车钩沿长度方向水平设置;钩头部10包括钩头体100、钩舌200、钩锁300、作用销部400和钩舌推铁500,钩头体的第一端100a前侧面竖直设置有钩腕110,钩头体的第一端100a后侧面竖直设置有钩耳120,钩耳120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向接近钩头体的第二端100b方向开设有钩头体腔130,钩耳12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对应的钩舌连接孔121 ;钩舌200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钩舌鼻部210、钩舌毂部220和钩舌尾部230,钩舌毂部220和钩舌尾部230容设于钩头体腔130内,钩舌连接孔121与钩舌毂部220的枢转销孔221中竖直穿设有枢转销600 ;钩头体的第二端100b与钩身部20连接,钩锁300和钩舌推铁500容设于钩头体腔内,作用销部400的一端设置于钩头体的第二端100b的上端或下端,作用销部400的另一端与钩锁300铰接,用于驱动钩锁300向上移动,以使得钩锁300带动钩舌推铁500沿竖直方向旋转,钩舌推铁500推动钩舌200绕枢转销600转动;钩尾部30用于固定于第一车辆1的钩尾框上,钩腕110、钩舌鼻部210和钩耳120之间形成容设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3的通腔,钩舌鼻部210的水平中心线与钩尾部30的水平中心线偏心设置。
[0038]具体的,当国际联运,第一国的车辆与第二国的机车或车辆进行连挂时,即第一车辆1与第二机车或车辆2进行连挂时,将第一车辆1原车钩从第一车辆1的钩尾框拆下,通过钩尾部30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钩固定于第一车辆1的钩尾框上,由于第一车辆1原车钩与第一车辆1的钩尾框具有一致的水平中心线,固定于第一车辆1的钩尾框上的钩尾部30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为第一车辆1原车钩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
[003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钩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应用在第二机车或车辆2的车钩的水平中心线低于第一车辆1原车钩的水平中心线,且高度差为Η的场景时。由于钩舌鼻部210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低于钩尾部30的水平中心线,且钩舌鼻部与钩尾部的水平中心线高度差为Η,使得当钩舌鼻部210与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3连接时,钩舌鼻部210与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3的水平中心线具有一致的高度。
[0040]此外,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钩还可应用在第二机车或车辆2的车钩的水平中心线高于第一车辆1原车钩的水平中心线,且高度差为Η的场景时,图1-7中未示出,其中,钩舌鼻部210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高于钩尾部30的水平中心线,且钩舌鼻部与钩尾部的水平中心线高度差为Η。[00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钩,当国际联运时,将钩尾部固定于第一车辆的钩尾框上,且钩舌鼻部的水平中心线与钩尾部的水平中心线偏心设置,使得钩舌鼻部与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的水平中心线具有一致的高度,减小了第一车辆与第二机车或车辆连挂时的车钩高度差,相连挂的车钩受力合理且强度高,且只需在第一车辆的钩尾框处进行更换作业,无需整体更换牵引缓冲装置,工作效率高,节约成本。
[0042]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第二机车或车辆2的车钩的水平中心线低于第一车辆1原车钩的水平中心线,且高度差为Η的应用场景时,优选的是,钩舌鼻部210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低于钩尾部30的水平中心线,钩舌鼻部210和钩头体100具有一致的水平中心线,即钩头体100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低于钩尾部30的水平中心线,且高度差为Η,图1-7中未示出,由于钩舌200的钩舌毂部220和钩舌尾部230容设于钩头体腔130内,钩舌毂部220和钩舌尾部230与钩头体100具有一致的水平中心线,该结构的钩舌鼻部210的水平中心线与钩舌毂部220和钩舌尾部230的水平中心线保持一致,不用偏心设置,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
[0043]此外,优选的还可以是,钩舌鼻部210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低于钩尾部30的水平中心线,如图1-7所示,钩头体100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低于钩尾部30的水平中心线,且钩头体100与钩尾部30的水平中心线高度差为Η1,钩舌鼻部210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低于钩头体100的水平中心线,且钩舌鼻部210与钩头体100的水平中心线高度差为Η2,高度差Η为Η1和Η2之和,当高度差Η过大时,该结构可以避免钩头体100与钩尾部30的水平中心线的偏心过大,优化结构,使车钩受力合理。
[0044]进一步,钩腕110的下端还设置有钩腕延伸部111,钩腕延伸部111的内侧面用于增加与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3的接触面积,当第二机车或车辆2与第一车辆1之间传递冲击力时,第二机车或车辆的钩舌鼻部3抵接钩腕110的内侧面,钩腕延伸部111增加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强度。
[0045]进一步,钩舌鼻部210与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3在竖直方向的搭接长度为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3的高度,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3完全与钩舌鼻部210搭接,增加搭接可靠性,防止脱出。
[0046]进一步,钩头体的第二端100b的上端接近钩尾部30的方向还设置有钩肩140,钩肩140与钩尾部30的端部的距离小于钩头体的第二端100b的下端与钩尾部30的端部的距离,当第二机车或车辆2与第一车辆1发生较大冲击时,位于钩尾部30的端部后的缓冲器充分压缩后,避免钩头体的第二端100b的下端与钩尾部30的端部下方的工件接触,确保钩肩140可以与位于钩尾部30的端部上方的冲击座接触,将部分冲击力通过冲击座直接传递给底架。
[004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钩,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钩头部、钩身部和钩尾部,所述车钩沿长度方向水平设置;所述钩头部包括钩头体、钩舌、钩锁、作用销部和钩舌推铁,所述钩头体的第一端前侧面竖直设置有钩腕,所述钩头体的第一端后侧面竖直设置有钩耳,所述钩耳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向接近所述钩头体的第二端方向开设有钩头体腔,所述钩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对应的钩舌连接孔;所述钩舌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钩舌鼻部、钩舌毂部和钩舌尾部,所述钩舌毂部和钩舌尾部容设于所述钩头体腔内,所述钩舌连接孔与所述钩舌毂部的枢转销孔中竖直穿设有枢转销;所述钩头体的第二端与所述钩身部连接,所述钩锁和所述钩舌推铁容设于所述钩头体腔内,所述作用销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钩头体的第二端的上端或下端,所述作用销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钩锁铰接,用于驱动所述钩锁向上移动,以使得所述钩锁带动所述钩舌推铁沿竖直方向旋转,所述钩舌推铁推动所述钩舌绕所述枢转销转动;所述钩尾部用于固定于第一车辆的钩尾框上,所述钩腕、所述钩舌鼻部和所述钩耳之间形成容设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的通腔,所述钩舌鼻部的水平中心线与所述钩尾部的水平中心线偏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舌鼻部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低于所述钩尾部的水平中心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舌鼻部和所述钩头体具有一致的水平中心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头体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低于所述钩尾部的水平中心线,所述钩舌鼻部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低于所述钩头体的水平中心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腕的下端还设置有钩腕延伸部,所述钩腕延伸部的内侧面用于增加与所述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的接触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舌鼻部与所述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在竖直方向的搭接长度为所述第二机车或车辆钩舌鼻部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头体的第二端的上端接近所述钩尾部的方向还设置有钩肩,所述钩肩与所述钩尾部的端部的距离小于所述钩头体的第二端的下端与所述钩尾部的端部的距离。
【文档编号】B61G3/02GK203485931SQ201320626515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丛盛国, 王晓龙, 王长春, 孟庆民, 崔英俊 申请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