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内风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3818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内风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内风挡。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普及与车辆行驶速度的大幅提升,对于提高车体内环境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设计和使用要求。对于轨道车辆而言,影响车体内环境的主要为车体之间的连接处。现有的轨道车辆结构,在两节车体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内风挡,以提供人员通过的通道,并实现车体内部空间的密封、保温与降噪等功能。

轨道车辆的内风挡一般包括内风挡安装框及安装于车体端墙的顶板、底板和两侧的侧护板,通常,顶板和底板还与内风挡安装框相抵接;其中,侧护板部分为轨道车辆车体间过道处的人身安全防护装置。在轨道车辆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车体振动及列车运行速度的变化,相邻的两节车体之间会产生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会对两节车体之间的内风挡产生应力损伤,导致内风挡的损坏严重。

为了减少对内风挡所带来的应力损伤,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为,将侧护板的一端连接于车体的端墙上,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内风挡安装框上。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内风挡的侧护板与内风挡安装框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侧护板1的一端固定于车体的端墙上,另一端通过设于其上的滚轮11与内风挡安装框2滑动连接。采用这种结构,随着车体的运动,侧护板1上的滚轮11可在车体的运动方向产生滚动,以减少相邻的车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对内风挡部分产生的应力损伤。但是,内风挡安装框2一般为金属材料制成,滚轮11在内风挡安装框2上的滚动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不利于车体内部环境的保持。此外,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二者之间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磨损,需及时进行更换,而侧护板1与滚轮11组合的结构,其安装过程较为复杂,不易于更换和维修,难以满足轨道车辆的使用要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装简便、便于更换且噪音产生较少的内风挡,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内风挡,其中,该内风挡安装简便、便于更换且噪音产生较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内风挡,包括内风挡安装框及安装于所述轨道车辆的车体的端墙两侧的侧护板,其中,两侧的所述侧护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轨道车辆的车体的端墙,另一端固定有毛毡,所述毛毡与所述内风挡安装框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车辆的内风挡,其侧护板与内风挡安装框之间采用毛毡相接触,这种连接方式,使得车体运动过程中,侧护板与内风挡安装框之间可以产生相对滑动,减少了相邻车辆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对内风挡部分产生的应力损伤。

更为重要的是,毛毡连接是一种软连接的方式,较之现有技术中的滚轮连接,毛毡在内风挡安装框上的滑动几乎不会产生噪音,较大程度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风挡安装框与侧护板之间产生噪音过大的问题。且这种连接方式对内风挡安装框的磨损几乎为零,在轨道车辆的使用过程中,无需对内风挡安装框部分进行频繁地更换,极大地缩减了轨道车辆的维护成本。

此外,较之现有技术中的滚轮连接,毛毡在内风挡上的安装固定极为简便(可采用粘结、卡接等各种方式),且随着使用过程中毛毡的不断磨损,对毛毡更换亦较为容易。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车辆的内风挡可实现安装简单、便于更换并且产生噪音较少的目的。

可选地,所述毛毡的外形为长条形,自所述侧护板的顶部向底部延伸。

可选地,所述侧护板与所述毛毡的连接处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侧护板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毛毡嵌入所述凹槽。

可选地,所述侧护板所用的材料为型材。

可选地,所述侧护板的表面设有一层阻尼隔音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若干车体和上述的内风挡,上述的内风挡连接于相邻的车体之间。

由于上述内风挡具有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由该内风挡连接相邻车体的轨道车辆亦当具有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内风挡的侧护板与内风挡安装框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风挡的侧护板与内风挡安装框之间的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2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侧护板、11滚轮、12毛毡、2内风挡安装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风挡的侧护板与内风挡安装框之间的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内风挡,包括内风挡安装框2及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车体的端墙两侧的侧护板1,其中,两侧的侧护板1的一端固定于轨道车辆的车体的端墙,另一端固定有毛毡12,毛毡12与内风挡安装框2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车辆的内风挡,其侧护板1与内风挡安装框2之间采用毛毡12相接触,这种连接方式,使得车体运动过程中,侧护板1与内风挡安装框2之间可以产生相对滑动,减少了相邻车辆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对内风挡部分产生的应力损伤。

更为重要的是,毛毡连接是一种软连接的方式,较之现有技术中的滚轮连接,毛毡12在内风挡安装框2上的滑动几乎不会产生噪音,较大程度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风挡安装框2与侧护板1之间产生噪音过大的问题。且这种连接方式对内风挡安装框2的磨损几乎为零,在轨道车辆的使用过程中,无需对内风挡安装框2部分进行频繁地更换,极大地缩减了轨道车辆的维护成本。

此外,较之滚轮连接,毛毡12在内风挡上的安装固定更为简便。具体到本方案,上述毛毡12的外形可以为长条形,在安装时,长条形的毛毡12可以自侧护板1的顶部向底部延伸。

应当理解,上述顶部及底部的描述,并非指的是侧护板1的最顶端和最低端,靠近其最顶端的部位即可称之为顶部,而靠近其最低端的部位即可称之为底部。上述毛毡12可以自侧护板1的最顶端延伸至其最低端,也可以是自靠近侧护板1最顶端的位置向底部延伸,却不延伸至最低端。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均需保证有足够长度的毛毡12覆盖于侧护板1上,以避免毛毡12的长度过短,而导致毛毡12未能覆盖到的侧护板1直接与内风挡安装框2相接触而产生巨大噪音。

具体地,上述毛毡12在侧护板1上的固定,可以是在侧护板1与毛毡12的连接处设有凹槽,上述凹槽沿侧护板1的高度方向延伸,使得上述毛毡12可以嵌入凹槽当中。可以理解,上述嵌入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插件插入空隙当中,其是一种过盈配合的方式,即当毛毡12嵌入凹槽当中时,依靠毛毡12与凹槽的侧壁的挤压力,毛毡12难以从凹槽中滑出。这种固定方式,不需要任何辅助件,即可将毛毡12固定于凹槽当中。在使用过程中,当嵌入凹槽中的毛毡12磨损到一定程度(即不能减少侧护板1与内风挡安装框2之间所产生的噪音)时,只需将其取出,并更换新的毛毡12即可,较之现有技术当中滚轮连接,毛毡12在侧护板1上的安装固定及维修更换都极为方便。

当然,上述凹槽的设立可以是在原有的侧护板1上焊接具有凹槽的型材(如槽钢等),也可以直接在原有的侧护板1与内风挡安装框2的连接处冲压形成该凹槽,也可是直接使用具有凹槽结构的型材来制备侧护板1。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来制备上述凹槽,都需保证毛毡12在凹槽中具有足够的嵌入量,以避免毛毡12在凹槽中嵌入量过浅而从凹槽中滑出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毛毡12在侧护板1上的固定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轨道车辆的内风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的限定。在不影响毛毡12功能的前提下,毛毡12也可以采用胶水粘结的方式固定于侧护板1,或者对毛毡12进行加热处理并依靠高温状态时其自身的粘附性粘结于侧护板1。但显然,利用凹槽将毛毡12卡接于侧护板1的连接方式,毛毡12的更换更为方便。

针对上述各方案,可对侧护板1作进一步的调整。例如,可在侧护板1的两侧喷涂一层阻尼隔音材料,以进一步提高侧护板1部分的隔音效果。或者可在侧护板1靠近过道的一侧绘制暖色调的图案等,使得轨道车辆的整体设计更加人性化,提高乘客乘坐时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对侧护板1做何种形式的变化,只要是通过设在侧护板1上的毛毡12以减少侧护板1与内风挡安装框2之间的噪音的结构设计,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若干车体和连接于车体之间的内风挡,该内风挡包括内风挡安装框2及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车体的端墙两侧的侧护板1,两侧的所述侧护板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轨道车辆的车体的端墙,另一端固定有毛毡12,所述毛毡12与所述内风挡安装框2相接触。

由于上述内风挡已具有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由该内风挡连接相邻车体的轨道车辆亦当具有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