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及可安装广告牌或宣传画册的贯通道侧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1444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轨道车辆及可安装广告牌或宣传画册的贯通道侧护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车体之间的连接通道的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安装广告牌或宣传画册的轨道车辆用贯通道侧护板及采用上述侧护板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轨道车辆的两相邻车体之间连接有贯通道,以满足车辆的各种运行状态。贯通道的内部空间形成供人员通行的过道,相邻车体连接处的人员可来回在两相邻车之间的贯通道内的过道内通行。因而,贯通道成为相邻车体之间的必经通道,但现有贯通道的结构无法在过道两侧附加宣传装饰性广告牌或媒体信息板、宣传画册等广告类媒体信息,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安装广告牌或宣传画册的轨道车辆用贯通道侧护板,为贯通道内广告牌或宣传画册的固定安装提供一种固定载体。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护板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安装广告牌或宣传画册的轨道车辆用贯通道侧护板,所述轨道车辆的两相邻车体端之间连接有贯通道,所述贯通道的内部空间形成供人员通行的过道,所述贯通道内过道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护板,所述侧护板连接于两相邻车体,所述侧护板朝向所述过道的侧面为安装固定广告牌或宣传画册的安装面。

如上所述的侧护板,所述侧护板的两侧通过支撑机构与所述车体连接。

如上所述的侧护板,所述侧护板包括一片式内护板,所述内护板的两侧通过支撑机构与所述车体连接。

如上所述的侧护板,所述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

如上所述的侧护板,所述侧护板包括多片式内护板,所述多片式内护板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

如上所述的侧护板,相邻所述内护板之间部分重叠,所述内护板中完全暴露于所述过道的侧面为安装固定广告牌或宣传画册的安装面。

如上所述的侧护板,所述广告牌或宣传画册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面。

如上所述的侧护板,所述的广告牌或宣传画册通过固定件方式或粘接固定方式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面。

如上所述的侧护板,所述固定件包括压条。

基于上述侧护板的设计,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安装有上述的侧护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轨道车辆的贯通道内过道的两侧设置有与车体连接的侧护板,侧护板朝向过道的侧面为安装固定广告牌或宣传画册的安装面。因而,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利用侧护板的外观可见面,在侧护板外观可见面上直接安装固定广告牌或宣传画册,为乘客和工作人员提供多样媒体环境和信息条件,提供舒适环境。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车体与贯通道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图1纵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横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侧护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侧护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侧护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侧护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侧护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侧护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侧护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侧护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侧护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侧护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侧护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侧护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5侧护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5侧护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5侧护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轨道车辆,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个车体,车体依次连接。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轨道车辆的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之间具有贯通道3,能够满足车辆的各种运行状态。

如图2、3所示,贯通道3的内部空间形成供人员通行的过道31,在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的连接处的乘客可以来回在两车体之间的贯通道3内的过道31通行,贯通道3内过道31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护板4,侧护板4连接于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侧护板4 是一种在贯通道3的过道31的两侧的内饰组件,保护乘客不被贯通道的运动部件伤害且保护折棚不被乘客伤害,给乘客一个舒适美观的通过环境。

如图4-7所示,本实施例的侧护板包括一片式内护板5,内护板5朝向过道31的侧面为安装固定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的安装面8,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固定安装于安装面8。

其中,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可以直接通过粘接固定方式固定安装于安装面8上。或者,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还可以通过固定件方式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面8上,优选的,如图7所示,固定件包括压条6。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可通过广告牌压条6辅以紧固件或直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内护板5的安装面8上。

内护板5的两侧分别通过支撑机构13与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连接。内护板5通过支撑机构13与车体活动连接,内护板5与车体可转动连接,以满足车体的各种运行状态。

支撑机构13将车辆的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及内护板5连接在一起,对内护板5起到支撑的作用,并与内护板5实现相对旋转、满足内护板5随车辆进行偏摆运动等运动功能需要。例如,支撑机构13具体可以为支撑座,支撑座安装于车体上,支撑座上设置有转轴,内护板上设置有轴套,内护板的轴套套装在支撑座的转轴上,实现支撑机构13对内护板5的支撑,并与内护板5的相对旋转;或者,支撑座安装于内护板上,支撑座上设置有轴套,车体上设置有转轴,支撑座上的轴套套装在车体的转轴上。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13并不限定在上述具体结构,凡是能够实现对内护板5起到支撑作用,并与内护板5实现相对旋转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2

如图8-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侧护板包括连杆机构14。支撑机构13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14,连杆机构14连接于支撑机构13上,可与支撑机构13实现相对旋转,并为侧护板的安装面8提供辅助支撑作用。

实施例3

如图11-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侧护板包括两片式内护板51、52,内护板51朝向过道31的侧面为安装固定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的安装面8,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固定安装于安装面8。

本实施例中,两片内护板51、52之间部分重叠,内护板51、52之间可相对移动,其中,内护板51完全暴露于过道31,内护板52与内护板51重叠的部分隐藏在内护板51内。内护板51朝向过道31的侧面为安装固定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的安装面8,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固定安装于安装面8。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固定安装于安装面8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内护板51、52之间通过连杆机构14连接。内护板51和内护板52不重合的一侧分别通过支撑机构13与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连接。内护板通过支撑机构13与车体活动连接,内护板与车体可转动连接,以满足车体的各种运行状态。连杆机构14连接安装在内护板51和内护板52上,以实现内护板51和内护板52间的相对拉伸、压缩、上下错动等运动功能。

实施例4

如图14-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侧护板包括三片式内护板51、52、53,内护板51朝向过道31的侧面为安装固定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的安装面8,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固定安装于安装面8。

本实施例中,内护板51、52之间部分重叠,内护板51、53之间部分重叠,其中,内护板51完全暴露于过道31,内护板52与内护板51重叠的部分隐藏在内护板51内,内护板53与内护板51重叠的部分隐藏在内护板51内。内护板51朝向过道31的侧面为安装固定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的安装面8,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固定安装于安装面8。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固定安装于安装面8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内护板51、52、53之间通过连杆机构14连接。内护板52和内护板53不与内护板51重叠的一侧通过支撑机构13与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连接。内护板通过支撑机构13与车体活动连接,内护板与车体可转动连接,以满足车体的各种运行状态。连杆机构14安装在内护板52和内护板53上,并与内护板51铰接连接在一起,以实现内护板51、内护板52和内护板53间的相对拉伸、压缩、上下错动等运动功能。

实施例5

如图17-1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侧护板包括五片式内护板51、52、53、54、55,内护板51朝向过道31的侧面为安装固定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的安装面8,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固定安装于安装面8。

本实施例中,内护板51、52、53之间部分重叠,内护板52、54之间部分重叠,内护板53、55之间部分重叠,其中,内护板51完全暴露于过道31,内护板52与内护板51重叠的部分隐藏在内护板51内,内护板53与内护板51重叠的部分隐藏在内护板51内,内护板54与内护板52重叠的部分隐藏在内护板52内,内护板55与内护板53重叠的部分隐藏在内护板53内。内护板51朝向过道31的侧面为安装固定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的安装面8,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固定安装于安装面8。广告牌或宣传画册7固定安装于安装面8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内护板51、52、53、54、55之间通过连杆机构14连接。内护板54不与内护板52重叠的一侧、内护板55不与内护板53重叠的一侧通过支撑机构13与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连接。内护板通过支撑机构13与车体活动连接,内护板与车体可转动连接,以满足车体的各种运行状态。连杆机构14安装在内护板54和内护板55上,并与内护板51、内护板52和内护板53铰接连接在一起,以实现内护板51、内护板52、内护板53、内护板54和内护板55间的相对拉伸、压缩、上下错动等运动功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