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85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输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装载器件如集装箱、车厢运输快速发展,各地装载器件码头和集散中心均面临吞吐量急剧增长的压力;我国大陆由于经济高速增长,装载器件吞吐量的年递增率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

此外,为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船公司采用越来越大的装载器件船舶,在一个港口装卸的装载器件量增加,与此同时,却要求船舶在港时间保持不变,装载器件码头为增强竞争力,提高装卸作业效率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果采用通常的方法达到提高装卸作业效率的目标,则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以保证码头前沿设备的作业效率能够充分发挥,因此,需要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运输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运输系统,所述运输系统包括磁动力车和轨道梁;

所述磁动力车包括磁动力转向架和悬吊装置,所述磁动力转向架包括:

构架,具有第一侧、与所述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第三侧和第四侧;

磁排,固定在所述构架的第一侧或者第三侧和第四侧上;

走行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构架的第二侧上;

导向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上,所述导向轮的转动中心轴与所述走行轮的转动中心轴垂直;其中,所述悬吊装置一端固定于所述磁动力转向架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装载器件上;

所述轨道梁包括:

顶部支撑;

两块侧向支撑,相对设置,并与所述顶部支撑固定连接;

两块走行板,与所述顶部支撑相对设置,并分别于所述两块侧向支撑连接,所述两块走行支撑之间有行走空间;

感应线圈,固定于所述顶部支撑与所述走行板相对的表面上,与所述磁排相对设置,产生驱动所述磁动力转向架移动的作用力。

优选地,所述轨道梁还包括两条走行轨,所述两条走行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块走行支撑之上,并与所述顶部支撑相对,所述走行轮位于所述走行轨之上。

优选地,所述轨道梁还包括两条导向轨,所述两条导向轨分别固定与所述两块侧向支撑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导向轨接触。

优选地,所述走行轮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走行轮为独立轮对结构,且所述走行轮的踏面无锥度。

优选地,所述悬吊装置包括悬吊杆和与悬吊杆固定连接的固定件,所述悬吊杆固定于所述磁动力转向架上,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装载器件上。

优选地,所述悬吊杆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头部位于所述杆部的第一端,所述杆部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

优选地,所述磁动力转向架还包括蓄电池及储能装置,所述构架的第一侧中部凹陷形成一容置区,所述蓄电池及储能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区内,并位于所述构架和所述磁排之间。

优选地,所述磁动力转向架还包括摇枕,所述摇枕设置于所述构架上,所述摇枕上开设有固定悬吊装置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构架的第一侧中部凹陷形成一容置区,所述摇枕设置于所述容置区内,并位于所述构架和所述磁排之间。

优选地,所述磁动力转向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摇枕和所述构架之间。

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的运输系统通过磁动力转向架在所述轨道梁的走行轨上移动,通过悬吊装置将装载器件固定于转向架上,对装载器件进行转运,从而无需采用更多的车辆对装载器件进行转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磁动力转向架的立体图;

图2为申请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磁动力转向架去掉部分磁排后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磁动力转向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磁动力车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磁动力车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磁动力车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运输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运输系统的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运输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运输系统,所述运输系统包括磁动力车和轨道梁;

所述磁动力车包括磁动力转向架和悬吊装置,所述磁动力转向架包括:

构架;

磁排,固定在所述构架的第一侧上;

走行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构架上与所述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上;

导向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上,所述导向轮的转动中心轴与所述走行轮的转动中心轴垂直;其中,所述悬吊装置一端固定于所述磁动力转向架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装载器件上

所述轨道梁包括:

顶部支撑;

两块侧向支撑,相对设置,并与所述顶部支撑固定连接;

两块走行板,与所述顶部支撑相对设置,并分别于所述两块侧向支撑连接,所述两块走行支撑之间有行走空间;

感应线圈,固定于所述顶部支撑与所述走行板相对的表面上,与所述磁排相对设置,产生驱动所述磁动力转向架移动的作用力。

本申请的运输系统通过磁动力转向架在所述轨道梁的走行轨上移动,通过悬吊装置将装载器件固定于转向架上,对装载器件进行转运,从而无需采用更多的车辆对装载器件进行转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磁动力转向架、一种磁动力车和一种运输系统。以下将分别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磁动力转向架100包括:构架110、固定在所述构架110第一侧上的磁排120、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构架110上与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上的走行轮130和导向轮140、固定于所述构架110上的制动装置150和蓄电池及储能装置160、摇枕170、弹性件180。

所述构架110为框架结构型。所述构架具有第一侧、与所述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第三侧和第四侧。

磁排120用以与感应线圈产生作用力,以提供所述磁力转向架100移动的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构架110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磁排安装座111,所述磁排120通过固定件如螺钉等锁合在磁排安装座111上,以将所述磁排120固定在所述磁力转向架100的第一侧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排固定在所述构架的第一侧,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磁排可固定再第三侧和第四侧上,或者在第一侧、第三侧和第四侧上均设置所述磁排。

所述走行轮130用于在走行轨上转动,以带动所述磁力转向架100移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走行轮130的数目为4个,其中,前后各两个,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走行轮130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在纵向方向上可以设置为单排走行轮的,也可以设置为多排排走行轮的;在横向方向上可以设置为双排、三排、四排甚至更多排的。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走行轮130具体通过角形轴承131固定于所述构架1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所述走行轮130采用独立轮对结构,即每个走行轮130单独采用一个转轴,而不共用转轴,并且,所述走行轮130的踏面无锥度,保证转向架的运动,从而保证磁排与线圈之间的气隙一致,保证牵引效率。如果踏面有锥度,在蛇形运动时,会导致磁排与线圈之间的气隙产生变化,导致牵引的效率降低。

所述导向轮140用于导向,所述导向轮140的转动中心轴与所述走行轮130的转动中心轴垂直,并且与所述走行轨所在的面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轮140的数目为4个,分别位于所述磁力转向架100的两侧。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轮140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设置为5个、6个、7个等数目。

所述制动装置150用于制动,所述制动装置150固定于所述构架1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装置150的数目与所述走行轮130的数目相同,分别与所述走行轮130对应设置,用于对所述走行轮130制动。

蓄电池及储能装置160固定于所述构架110上,用于为所述磁动力转向架100提供备用电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构架110的第一侧中部凹陷形成一容置区112,所述蓄电池及储能装置160设置于所述容置区112内,并位于所述构架110和所述磁排120之间。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蓄电池,而采用直接接电的方式。

摇枕170设置于所述构架110上,具体地,所述摇枕170设置于所述构架110的第一侧的中部,进一步的,所述摇枕170设置于所述容置区112内。另外,所述弹性件180设置于所述摇枕170和所述构架110之间,用于减小所述摇枕170与所述构架110之间产生的冲击力。具体地,所述弹性件180为二系弹簧。

所述摇枕170和所述构架110上开设有相对的通孔,悬吊装置410设置于所述摇枕170和所述构架110的通孔内。悬吊装置410用于悬吊装载器件,所述装载器件可以是载人车厢、载货车厢、吊具或者货物等需要运输的物体。

本申请的磁动力转向架100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安全可靠,本申请的磁动力转向架100通过设置构架、固定在所述构架的第一侧上的磁排、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构架上与所述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上的走行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上的导向轮、固定于所述构架上的制动装置,再通过磁排与感应线圈产生驱动所述磁动力转向架移动的作用力,以带动所述磁动力车转向架在轨道上移动,对装载器件进行转运,从而无需采用更多的车辆对装载器件进行转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磁动力,如图4所示,所述磁动力车400包括实施例一中的磁动力转向架100、悬吊装置410。

磁动力转向架100的结构和功能参见实施例一中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悬吊装置410一端固定于所述磁动力转向架100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装载器件上。所述装载器件可以是载人车厢、载货车厢、吊具或者货物等需要运输的物体。

悬吊装置410包括悬吊杆411和与悬吊杆411固定连接的固定件412,所述悬吊杆411包括头部413和与所述头部413连接的杆部414。

所述头部413位于所述杆部414的第一端,所述杆部414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件412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以将装载器件固定于磁动力车上。

进一步地,为了限制所述悬吊装置410的摆动角度,所述构架110的通孔内设置有牵引球铰113,所述牵引球铰113与所述构架110的通孔过盈配合,所述杆部414设置于所述牵引球铰113内,并与牵引球铰113有一定间隙。

组装时,所述杆部414穿过所述摇枕170的通孔后,再穿过所述牵引球铰113,再通过固定件412将装载器件固定于磁动力车上。

本申请的磁动力车通过磁动力转向架在走行轨上移动,通过悬吊装置将装载器件固定于转向架上,对装载器件进行转运,从而无需采用更多的车辆对装载器件进行转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三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运输系统,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运输系统包括实施例二中的磁动力车、高架立柱300、设置在所述高架立柱300上的轨道梁200。

所述磁动力车在实施例二中已经完整的描述和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高架立柱300安装在地基上,其与地基之间采用高强度螺栓紧固,该高架立柱300可方便且安稳设置于道路的隔离带中。

轨道梁200固定在高架立柱300一侧。具体地,轨道梁200和高架立柱30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其它连接件固定在一起。

所述轨道梁200包括两块侧向支撑21、顶部支撑22、两条走行轨23、两块走行支撑24、两条导向轨25和感应线圈26。所述两块侧向支撑21、顶部支撑22和两块走行支撑24可以为板状,也可以为衍架结构。

所述两块侧向支撑21相对设置,所述顶部支撑22与所述两块侧向支撑21的上边缘固定连接。

所述两块走行板24设置于所述两侧向支撑21之间,并分别与所述两侧向支撑21上远离所述顶部支撑22的端部连接,所述两块走行支撑24之间有行走空间。

两条走行轨23分别设置于所述两块走行支撑24之上,与所述顶部支撑22相对。走行轮分别位于所述两条走行轨23之上,以在所述轨道梁200上移动。

所述两条导向轨25分别固定与所述两块侧向支撑2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用于提供磁动力车辆行走的导向。

所述感应线圈26固定于所述顶部支撑22上与走行板24相对的表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所述的“固定”均为焊接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固定”可以为通过螺钉、铆钉等方式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运输系统通过磁动力转向架在所述轨道梁200的走行轨上移动,通过悬吊装置410将装载器件固定于转向架上,对装载器件进行转运,从而无需采用更多的车辆对装载器件进行转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技术问题。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