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复合警惕功能的司机控制器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1867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复合警惕功能的司机控制器手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车司机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复合警惕功能的司机控制器手柄。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业内已经采用机车司机警惕机制。

目前,司机响应解除警惕的方式多为通过按钮、踏板或呼叫应答等。

但是,经过实践现有的警惕功能效果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复合警惕功能的司机控制器手柄,同时实现电气警惕功能和机械警惕功能,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复合警惕功能的司机控制器手柄,包括:手柄本体、电气警惕机构和机械警惕机构;

所述电气警惕机构能够在所述手柄本体执行预设电气响应动作时被触发输出电气响应信号,在所述手柄本体执行非预设电气响应动作时不会输出电气响应信号;

所述机械警惕机构能够在所述手柄本体执行非预设机械响应动作时对其进行限位,所述机械警惕机构能够在所述手柄本体执行预定机械响应动作时允许其动作。

优选的,所述预设电气响应动作为按压。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柄本体内端的偏心轮,所述电气警惕机构为设置在所述偏心轮下方能够被所述偏心轮动作触发的触头盒。

优选的,所述预设电气响应动作与所述预定机械响应动作相同。

优选的,所述预设机械响应动作为按压。

优选的,所述机械警惕机构包括警惕止挡和侧板;

所述警惕止挡设置在所述手柄本体的内端;

所述侧板具有用于同所述警惕止挡配合的限位结构和让位结构,在所述手柄本体执行非预设机械响应动作时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警惕止挡配合对其进行限位,在所述手柄本体执行预定机械响应动作时所述让位结构与所述警惕止挡配合允许其动作。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让位结构均为开设在所述侧板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警惕止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包括第一止挡和第二止挡;

所述侧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手柄本体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止挡用于同所述第一侧板配合,所述第二止挡用于同所述第二侧板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止挡和所述第二止挡连接,整体穿过并固定在所述手柄本体的内端。

优选的,还包括能够为手柄本体提供朝向初始位置回复力的复位机构。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司机控制器手柄,实现了复合警惕功能,即同时实现电气警惕功能和机械警惕功能,且功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司机控制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b-b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1中c-c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手柄本体,2为偏心轮,3为第二止挡,4为第一止挡,5为弹簧,6为触头盒,7为第二侧板,8为第一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复合警惕功能的司机控制器手柄,同时实现电气警惕功能和机械警惕功能,安全可靠。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复合警惕功能的司机控制器手柄,其核心改进点在于,包括:手柄本体1、电气警惕机构和机械警惕机构;

其中,电气警惕机构能够在手柄本体1执行预设电气响应动作时被触发输出电气响应信号,电气警惕机构在手柄本体1执行预设非电气响应动作时不会输出电气响应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电气警惕机构具有能够与手柄本体1动作产生反馈的相应实体结构,机械警惕机构同理;

同时,机械警惕机构能够在手柄本体1执行非预设机械响应动作时对其进行限位从而阻止其动作,机械警惕机构能够在手柄本体1执行预定机械响应动作时允许其动作,并不对其进行限位。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针对目前同类司机控制器手柄只有电气警惕功能或机械警惕功能其中一种,安全可靠性相对较低的现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司机控制器手柄,实现了复合警惕功能,即同时实现电气警惕功能和机械警惕功能;这样一来,在进行特定操作时,只有按照预设动作既响应电气警惕和又满足机械警惕,才能够正常进行,安全可靠。

进一步的,电气警惕机构还能够在手柄本体1执行预设非电气响应动作时输出电气响应异常信号,以及时反馈和提醒非正常解除警惕操作。

在本方案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预设电气响应动作为按压,如图1和图2所示为垂直向下按压手柄本体1。当然,预设电气响应动作的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为斜向下按压、向上提拉、平动或旋转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司机控制器手柄,还包括设置在手柄本体1内端(与其外露操作端相对的另一端,下同)的偏心轮2,电气警惕机构为设置在偏心轮2下方能够被偏心轮2动作触发的触头盒6。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此具体为牵引制动单元的偏心轮2固定在手柄本体1上,使偏心轮2和手柄本体1联动,通过按压手柄本体1带着偏心轮2向下运动,触发辅助触头盒6动作输出信号,实现手柄本体1的电气警惕功能。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预设电气响应动作与预定机械响应动作相同。与采用不同的预设动作相比,本设计减少响应警惕的操作量,避免因过于繁杂的警惕响应大幅增加司机的作业强度,尽可能避免了疲劳驾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动作简化了,但是通过电气和机械的复合警惕功能,提高了可靠性,依然能够有效列车行驶保障安全。

在本方案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预设机械响应动作为按压,如图1和图2所示为垂直向下按压手柄本体1。当然,预设机械响应动作的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为斜向下按压、向上提拉、平动或旋转等等。

作为优选,机械警惕机构包括警惕止挡和侧板;

其中,警惕止挡设置在手柄本体1的内端;

侧板具有用于同警惕止挡配合的限位结构和让位结构,在手柄本体1执行非预设机械响应动作时限位结构与警惕止挡配合对其进行限位,在手柄本体1执行预定机械响应动作时让位结构与警惕止挡配合允许其动作。通过上述实体结构机械警惕机构能够与手柄本体1动作产生相应的反馈配合,实现手柄本体1的机械警惕功能。

作为优选,限位结构和让位结构均为开设在侧板的凹槽,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侧板限位结构的凹槽内,警惕止挡被限位;在侧板让位结构的凹槽内,警惕止挡可以根据手柄本体1执行的预定机械响应动作相应动作。当然,限位结构和让位结构并不仅仅局限于为凹槽形式,还可以是相应的凸起结构,采用单独的限位件和让位件,或者集成为只能按照指定方式动作的件等等。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警惕止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包括第一止挡4和第二止挡3;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

侧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包括分别位于手柄本体1两侧的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7,优选两者为平行更加稳定;第一止挡4用于同第一侧板8配合,第二止挡3用于同第二侧板7配合。通过多止挡分别与多侧板的配合关系,实现手柄本体1的机械警惕功能,采用多止挡可消除手柄本体1的晃动,避免手柄本体1零位不准。

在本方案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止挡4和第二止挡3连接,整体穿过并固定在手柄本体1的内端,装配可靠,结构紧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司机控制器手柄,还包括能够为手柄本体1提供朝向初始位置回复力的复位机构,如图1中竖直设置的弹簧5所示,能够便于操作,降低劳动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各组成部分之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司机控制器手柄还包括其他辅助组件,如作为安装基础和运动支撑的底座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做进一步介绍:

牵引制动单元偏心轮2固定在手柄本体1上,使偏心轮2和手柄本体1联动,通过按压手柄本体1带动偏心轮2动作,触发辅助触头盒6动作输出信号,在弹簧5的作用下手柄本体1回复至原位置,实现手柄本体1的电气警惕功能;

第二止挡3与第一止挡4连接,整体穿过并固定在手柄本体1,手柄本体1在零位时,两止挡分别在第一侧板8、第二侧板7的限位处,限制手柄本体1不能直接推至牵引区,只有按下手柄本体1带动两止挡跨过两侧板限位处后,手柄本体1才能推至牵引区。当手柄本体1返回零位后,在弹簧5的作用下两止挡回复至两侧板的限位处。因此通过两止挡分别与两侧板的凹槽的配合关系,实现手柄本体1的机械警惕功能,采用两止挡可消除手柄本体1的晃动,避免手柄本体1零位不准。进而实现司机控制器手柄的复合警惕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复合警惕功能的司机控制器手柄,其结构主要包括手柄本体、偏心轮、弹簧、第二止挡、第一止挡、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辅助触头盒。牵引制动单元偏心轮固定在手柄本体上,使偏心轮和手柄本体联动,通过按压手柄本体带动偏心轮动作,触发辅助触头盒动作输出信号,在弹簧的作用下手柄本体回复至原位置,实现手柄本体的电气警惕功能。第二止挡与第一止挡连接,整体穿过并固定在手柄本体,通过两止挡分别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凹槽的配合关系,实现手柄本体的机械警惕功能,采用两止挡可消除手柄本体的晃动,避免手柄本体定位不准。进而实现司机控制器手柄本体的复合警惕功能。本方案司机控制器手柄实现复合警惕功能,即同时实现电气警惕功能和机械警惕功能,且功能安全可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