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置物架及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8763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置物架及车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工具内装领域,涉及一种折叠置物架,还涉及一种安装有所述折叠置物架的车厢。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乘客的需求逐渐增多,长距离的卧铺动车组被广大乘客认同。这种夕发朝至的高速卧铺动车组,具有运行速度快、乘坐舒适等优点,市场前景巨大。现有的统型卧铺上采用的折叠置物架,主体部位由铝管拉伸而成,下部设有限位止挡,能够在90°时保持使用状态;顶部设有限位卡,能够在非使用状态时保持与墙体贴合,不脱落。折叠置物架,采用织网包裹覆盖,通过缠绕铝管的方式固定。现有的统型卧铺包间上使用的这种折叠置物架,造型能力差,不美观,织网与铝管的缠绕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损;底部的限位止挡,在使用后期,由于变形和磨损,经常性出现置物架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置物架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置物架,应用于交通工具上,包括:

固定结构,用于安装在交通工具上;

置物架本体,与所述固定结构转动连接;

磁力吸附结构,安装在所述置物架本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置物架本体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限制置物架本体在极限位置内转动;

进一步,所述极限位置分别为置物架本体折叠状态的位置和张开状态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置物架本体包括:

包括正面和与正面相对的背面;所述正面为形成所述折叠置物架用于放置物品的表面;

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外侧形成置物架本体的外形,其内侧围成置物架本体的置物区域;

以及置物面层,所述置物面层安装在置物区域内,所述置物面层的边缘可拆卸的安装在主体框架内。

进一步,所述置物架本体处于折叠状态的位置时,所述置物架本体的活动端位于固定结构的上方,所述磁力吸附结构安装于置物架本体的活动端的正面,所述交通工具上安装有与磁力吸附结构位置相匹配的含铁配合件。

进一步,所述置物架本体处于折叠状态的位置时,所述置物架本体的活动端位于固定结构的下方,所述磁力吸附结构安装于置物架本体的活动端的背面,所述交通工具上安装有与磁力吸附结构位置相匹配的含铁配合件。

进一步,所述磁力吸附结构为磁铁。

进一步,所述置物架本体安装磁力吸附结构的部分向外延伸形成突台,所述磁力吸附结构嵌设在突台上。

进一步,所述主体框架通过转轴与固定结构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体框架包括:

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位于正面,所述第二框架位于背面;

所述第一框架或/和第二框架内设有固定置物面层边缘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座,所述置物面层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可与所述卡座相卡合的卡扣,所述卡扣和卡座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厢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厢,包括车体和安装在所述车体内的置物架,所述置物架为所述折叠置物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结构,用于安装在交通工具上;置物架本体,与所述固定结构转动连接;磁力吸附结构,安装在所述置物架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通过转动置物架本体可以实现置物架的使用和收纳,磁力吸附结构方便了置物架的收纳,无需在另设收纳固定装置,减少了附加结构,增加了外观的整洁性;同时又将置物面层安装在主体框架内,置物面层的边缘不易磨损,克服了统型包间织网易磨损、限位卡易失效的缺点,增强了置物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整体效果良好,设置了磁力吸附结构,通过磁力吸附的固定方式,减少了外露的固定件,还具有功能稳定性,使得外观整洁美观。突台的设置,为磁力吸附结构提供了安装的空间,同时相对于主体框架向外突出的这一结构,使得依靠磁力吸附的区域变小,从而主体框架与预设有含铁的配合件相接触的区域变小,接触时产生的碰撞区域变小,从而起到对整个结构的减震的作用;而且,由于突台相对于主体框架向外伸出的距离,与固定结构相对于主体框架的距离可以相同,使整体的美观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I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5中III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6中IV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7中II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置物面层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置物面层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置物架,包括:

固定结构2,用于安装在交通工具上;

置物架本体1,与所述固定结构2转动连接;

磁力吸附结构3,安装在所述置物架本体1上。

本实用新型符合模块化设计理念,所包括的固定结构2、置物架本体1、磁力吸附结构3,不仅单个结构的组装快捷,集成一个完整的折叠置物架也无需太多繁琐的步骤,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满足集成化生产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简便,占用空间少,操作者在需要打开折叠置物架时,仅需转动置物架本体1的活动端,即可轻易打开,在无需使用折叠置物架时,再次转动置物架本体1的活动端,即可轻易关闭。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在置物架本体1上设置了磁力吸附结构3,去掉了现有的置物架在折叠时需要安装的限位卡,克服了统型包间织网易磨损、限位卡易失效的缺点,增强了置物架本体1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如图9所示,所述置物架本体1上设有限位机构13,所述限位机构13限制置物架本体1在极限位置内转动;

所述极限位置分别为置物架本体1折叠状态的位置和张开状态的位置。

优选的,所示限位机构13可以为预先设置在置物架本体1上的限位板,所示限位板可以与置物架本体1一体成型,也可以另外加设在置上物架本体1以作为限定置物架本体1运动的结构,当然,所述限位机构13也可以安装在限位机构13上,同样可以为限位板或者其他可以起到限定置物架本体1运动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制,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置物架本体1包括:

包括正面和与正面相对的背面;所述正面为形成所述折叠置物架用于放置物品的表面;

主体框架11,所述主体框架11外侧形成置物架本体1的外形,其内侧围成置物架本体1的置物区域;

以及置物面层12,所述置物面层12安装在置物区域内,所述置物面层的边缘可拆卸的安装在主体框架内。

优选的,所述主体框架11的形状为梯形,所述主体框架11较长的底边与固定结构2转动连接,主体框架11的活动边为较短的底边。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框架1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所述主体框架11的形状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均能够实现本申请中放置物品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置物架本体1处于折叠状态的位置时,所述置物架本体1的活动端位于固定结构2的上方,所述磁力吸附结构3安装于置物架本体1的活动端的正面,交通工具上安装有与磁力吸附结构位置相匹配的含铁配合件。固定结构2与所述磁力吸附结构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磁力铁或含铁的合金,利用磁力,可将置物架本体1固定在固定结构2上,操作方便;由于磁力吸附结构3直接安装在置物架本体1上,整体性好,减少了非必要的固定装置。

优选的,所述磁力吸附结构3为磁铁。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力吸附结构3也可以为装置,如所述磁力吸附结构3可替换为粘扣或挂钩,均能够实现本申请中固定置物架本体1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优选的,所述置物架本体1安装磁力吸附结构3的部分向外延伸形成突台14,所述磁力吸附结构3嵌设在突台14上。设置突台14延长了磁力吸附结构3向外的距离。突台14的设置,为磁力吸附结构3提供了安装的空间,同时相对于主体框架11向外突出的这一结构,使得依靠磁力吸附的区域变小,从而主体框架11与预设有含铁的配合件相接触的区域变小,接触时产生的碰撞区域变小,从而起到对整个结构的减震的作用;而且,由于突台14相对于主体框架11向外伸出的距离,与固定结构2相对于主体框架11的距离可以相同,使整体的美观性得到提高。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置物架本体1处于折叠状态的位置时,所述置物架本体1的活动端位于固定结构2的下方,所述磁力吸附结构3安装于置物架本体1的活动端的背面,交通工具上安装有与磁力吸附结构位置相匹配的含铁配合件。固定结构2与所述磁力吸附结构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磁力铁或含铁的合金,利用磁力,可将置物架本体1固定在固定结构2上,操作方便;由于磁力吸附结构3直接安装在置物架本体1上,整体性好,减少了非必要的固定装置。

优选的,所述磁力吸附结构3为磁铁。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力吸附结构3也可以为装置,如所述磁力吸附结构3可替换为粘扣或挂钩,均能够实现本申请中固定置物架本体1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优选的,所述置物架本体1安装磁力吸附结构3的部分向外延伸形成突台14,所述磁力吸附结构3嵌设在突台14上。设置突台14延长了磁力吸附结构3向外的距离。

所述主体框架11通过转轴4与固定结构2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也可以为铰链连接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中所述主体框架11与固定结构2转动连接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框架11包括:

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框架111和第二框架112,所述第一框架111位于正面,所述第二框架112位于背面;

所述第一框架111或/和第二框架112内设有固定置物面层12边缘的容置槽1121,所述容置槽1121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座(未在图中标出),所述置物面层12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可与所述卡座相卡合的卡扣(未在图中标出),所述卡扣和卡座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正常安装时,将置物面层12的边缘放入容置槽1121内,再将卡扣与卡座安装在一起,完成置物面层12的固定,当第一框架111和第二框架112固定之后,两个框架之间的加紧状态完成对置物面层12双重的固定。

优选的,第二框架112上可设置有螺座1122,第一框架111上设置有与螺座1122一一对应且数目相同的螺孔,螺钉穿过螺孔伸入螺座1122中,可将第一框架111和第二框架112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厢,包括车体和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置物架,所述置物架为所述折叠置物架。所述列车可包括:动车、高铁或普铁。动车、高铁或普铁的划分可是基于可达运输速度来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符合模块化设计理念,所包括的固定结构2、置物架本体1、磁力吸附结构3,不仅单个结构的组装快捷,集成一个完整的折叠置物架也无需太多繁琐的步骤,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满足集成化生产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简便,占用空间少,操作者在需要打开折叠置物架时,仅需转动置物架本体1的活动端,即可轻易打开,在无需使用折叠置物架时,再次转动置物架本体1的活动端,即可轻易关闭。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在置物架本体1上设置了磁力吸附结构3,去掉了现有的置物架在折叠时需要安装的限位卡,克服了统型包间织网易磨损、限位卡易失效的缺点,增强了置物架本体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通过转动置物架本体可以实现置物架的使用和收纳,磁力吸附结构方便了置物架的收纳,无需在另设收纳固定装置,减少了附加结构,增加了外观的整洁性;同时又将置物面层安装在主体框架内,置物面层的边缘不易磨损,克服了统型包间织网易磨损、限位卡易失效的缺点,增强了置物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整体效果良好,设置了磁力吸附结构,通过磁力吸附的固定方式,减少了外露的固定件,还具有功能稳定性,使得外观整洁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