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877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车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车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铁路货车采用一车一阀的制动配制,因此现有的铁路货车的制动系统存在重量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车组,该车组具有制动系统重量小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组,所述车组包括:多个主车辆,每个所述主车辆上设有第一制动缸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制动缸的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具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制动缸的进气口连通,其中相邻两个所述主车辆之间设有辅车辆,所述辅车辆与相邻两个所述主车辆中的每一个相连,所述辅车辆上设有第二制动缸,所述辅车辆的第二制动缸的进气口与相邻的所述主车辆的控制阀的出气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主车辆为三个,所述辅车辆为两个。

优选地,每个所述主车辆上设有脱轨制动装置,每个所述辅车辆上设有脱轨制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辅车辆的1位端设有手动制动机。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设在所述主车辆的2位端。

优选地,位于所述车组的第一侧的所述主车辆的1位端设有自动驻车制动系统。

优选地,位于所述车组的第一侧的所述主车辆的2位端设有第一车钩,位于所述车组的第二侧的所述主车辆的1位端设有第二车钩。

优选地,所述辅车辆通过牵引杆与相邻两个所述主车辆中的每一个相连。

优选地,每个所述主车辆上设有两个第一制动缸,一个所述第一制动缸设在所述主车辆的1位端,另一个所述第一制动缸设在所述主车辆的2位端,每个所述辅车辆上设有两个第二制动缸,一个所述第二制动缸设在所述辅车辆的1位端,另一个所述第二制动缸设在所述辅车辆的2位端,其中每个所述主车辆的控制阀的出气口与两个所述第一制动缸的进气口均连通,每个所述主车辆的控制阀的出气口与相邻的所述辅车辆的两个所述第二制动缸中的一个的进气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辅车辆的所述第二制动缸的进气口与邻近的所述主车辆的控制阀的出气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组通过使辅车辆的第二制动缸的进气口与相邻的主车辆的控制阀的出气口连通,从而无需在辅车辆上设置控制阀,由此可以简化车组的制动系统的结构,降低车组的制动系统的重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组的单车制动系统的平均重量比现有的一车一控制阀的车组的单车制动系统的平均重量减小千克左右。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组具有制动系统重量小、制动系统结构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组10、

主车辆110、

第一控制装置111、自动驻车制动系统112、1位端113、2位端114、第一车钩115、第二车钩116、第一制动缸117、控制阀118、

辅车辆120、手动制动机121、1位端122、2位端123、第二制动缸124、

牵引杆1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组1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组10包括多个主车辆110,每个主车辆110上设有第一制动缸117和用于控制第一制动缸117的第一控制装置111,第一控制装置111具有控制阀118,控制阀118的出气口与第一制动缸117的进气口连通。

其中,相邻两个主车辆110之间设有辅车辆120,辅车辆120与相邻两个主车辆110中的每一个相连,辅车辆120上设有第二制动缸124,辅车辆120的第二制动缸124的进气口与相邻的主车辆110的控制阀118的出气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组10通过使辅车辆120的第二制动缸124的进气口与相邻的主车辆110的控制阀118的出气口连通,从而无需在辅车辆120上设置控制阀118,由此可以简化车组10的制动系统的结构,降低车组10的制动系统的重量。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组10的单车制动系统的平均重量比现有的一车一控制阀的车组的单车制动系统的平均重量减小180千克左右。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组10具有制动系统重量小、制动系统结构简单等优点。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组10可以包括三个主车辆110a、110b、110c以及两个辅车辆120a、120b。

有利地,每个主车辆110上可以设有脱轨制动装置,每个辅车辆120上也可以设有脱轨制动装置。由此可以提高车组10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辅车辆120的1位端可以设有手动制动机121。由此可以使车组10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利地,位于车组10的第一侧的主车辆110的1位端可以设有自动驻车制动系统1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装置111可以设在主车辆110的2位端114。由此可以实现制动系统集成和制动部件集成的双重目标。

如图1所示,位于车组10的第一侧的主车辆110的2位端设有第一车钩115,位于车组10的第二侧的主车辆110的1位端设有第二车钩116。由此可以使车组10通过第一车钩115和/或第二车钩116与其他车组相连,从而可以将多个车组10联挂成一列车。

有利地,如图1所示,辅车辆120通过牵引杆130与相邻两个主车辆110中的每一个相连。在列车运行时,牵引杆130传递纵向力,缓和、衰减运行中产生的纵向冲击和振动,从而改善列车动力学性能,提高列车运行安全可靠性。

通过利用牵引杆130连接辅车辆120与主车辆110,从而不仅可以缩短车组10的长度,提高车组10的每延米重,而且可以消除因车钩分离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大地降低了列车分离事故的概率,极大地提高了车组10的安全性。此外,在列车运营中,无需检查列车的车钩的三态作用,缩短了列检时间,提高了列检工作效率。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每个主车辆110上可以设有两个第一制动缸117,一个第一制动缸117可以设在主车辆110的1位端113,另一个第一制动缸117可以设在主车辆110的2位端114。

每个辅车辆120上可以设有两个第二制动缸124,一个第二制动缸124可以设在辅车辆120的1位端122,另一个第二制动缸124可以设在辅车辆120的2位端123。

其中,每个主车辆110的控制阀118的出气口可以与两个第一制动缸117的进气口均连通,每个主车辆110的控制阀118的出气口可以与相邻的辅车辆120的两个第二制动缸124中的一个的进气口连通。由此可以使车组10的结构更加合理。

优选地,如图2所示,辅车辆120的第二制动缸124的进气口与邻近的主车辆110(即邻近该第二制动缸124的主车辆110)的控制阀118的出气口连通。由此可以使车组10的结构更加合理。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主车辆110可以是三个,辅车辆120可以是两个。也就是说,车组10的1号车、3号车和5号车可以是主车辆110,车组10的2号车和4号车可以是辅车辆120。其中,每个主车辆110都可以是煤炭漏斗车,每个辅车辆120也都可以是煤炭漏斗车。

该1号车的控制阀118的出气口可以与该1号车的两个第一制动缸117的进气口均连通。该3号车的控制阀118的出气口可以与该3号车的两个第一制动缸117的进气口均连通。该5号车的控制阀118的出气口可以与该5号车的两个第一制动缸117的进气口均连通。

该1号车的控制阀118的出气口可以与该2号车的位于1位端122的第二制动缸124的进气口连通。该3号车的控制阀118的出气口可以与该2号车的位于2位端123的第二制动缸124的进气口连通,该3号车的控制阀118的出气口还可以与该4号车的位于1位端122的第二制动缸124的进气口连通。该5号车的控制阀118的出气口可以与该4号车的位于2位端123的第二制动缸124的进气口连通。也就是说,车组10在满足制动性能的要求下,采用“五车三阀”的制动配置方案,以实现系统集成和部件集成双重目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组10经进行试验台模拟试验和列车试验研究制动缸制动、缓解时间和副风缸充风时间的变化等对列车制动性能的影响情况,获取的数据表明,采用五车三阀的配置方式是可行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