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途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车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9787发布日期:2018-06-15 22:1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途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车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站,特别涉及一种长途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车站,属于轨道交通车辆领域。



背景技术:

铁路、轻轨、地铁等长途轨道交通车辆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真正达到了“时间就是速度”的时代。在目前的轨道交通车辆中,车辆每到一站需要停下来,等乘客上车后,重新启动车辆,进行加速,再正常运行,耗时较长,从而影响了车辆的行驶速度及运行时间,降低了车辆的运行效率,妨碍乘客的移动效率和工作效率,加重旅途疲劳,因此,快速、准点是乘客选择交通工具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每次停车再启动会消耗大量能量,与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相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长途轨道交通车辆进站后停车上客,再启动车辆,花费时间长,耽误行车速度,影响运行时间及消耗大量能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长途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车站,其目的是减少车辆运行途中的停车时间,缩短整个里程中的花费时间,减轻旅途疲劳,降低能量消耗,降低碳排量,提高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行效率,保证乘客的移动效率和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途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车站,包括车站站台、轨道交通车辆以及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系统、车站控制系统,靠近车站一侧设置有与交通车辆轨道并列的移动车站轨道,移动车站轨道上移动设置有由多个车厢构成的移动车站,轨道交通车辆和/或移动车站侧设置有牵手手臂和连通走廊,移动车站轨道延伸至车站站台的前后两个方向,移动车站设置有移动车站控制系统,移动车站控制系统与车站控制系统连接、移动车站控制系统与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系统短暂连接,轨道交通车辆进入车站站台前,与移动车站的牵手手臂及连通走廊连接,同时低速运动,乘客通过连通走廊从轨道交通车辆上下车结束后,与移动车站分离;

进一步,所述轨道交通车辆一侧设置有与移动车站间相互并列移动的牵手手臂,移动车站侧设置有长牵手手臂,轨道交通车辆一侧设置有短牵手手臂,移动车站侧设置有连通走廊,连通走廊内设置有水平移动的电梯;

进一步,所述轨道交通车辆以及移动车站的牵手手臂和连通走廊连接部设置有连接传感器,牵手手臂和连通走廊连接或分离时,连接传感器信号反馈至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系统;

进一步,所述移动车站起始位置设置有移动车站到位检测装置,所述移动车站起点位置之前的轨道交通车辆轨道旁设置有轨道交通车辆进站检测装置,轨道交通车辆车体外侧设置有与之匹配的感应装置,移动车站到位检测装置与进站检测装置之间通过移动车站控制系统相互连接,并与车站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所述移动车站终点位置设置有缓冲装置、车站站台与移动车站终点位置之间设置有出站检测装置,出站检测装置与感应装置相匹配,缓冲装置内设置有分手反馈装置,出站检测装置以及分手反馈装置与移动车站连接;

进一步,所述移动车站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上车车厢和下车车厢,上车车厢和下车车厢之间相互连接彼此隔离,上车车厢和下车车厢侧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通走廊,轨道交通车辆车门口和移动车站车门口设置有手动按钮,连通走廊为自动延伸车门;

进一步,所述连通走廊与移动车站车厢之间设置有隔离车门,移动车站连通走廊与轨道交通车辆车门对接前,隔离车门处于关闭状态,对接后处于开放状态;

进一步,所述移动车站车门一侧设置的连通走廊于隔离车门之间相互连锁。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在轨道交通车辆的轨道靠近车站侧平行设置移动车站轨道,能够使轨道交通车辆进站后拖动移动车站同时移动;移动车站由多节车厢构成,有利于上下车乘客的分离和容纳,有利于乘客提前进入移动车站,可缩短乘客上下车的时间,降低上下车时集中搬运行李的体力负担,减少乘客的心理紧张情绪;通过在轨道交通车辆和移动车站相对一侧分别设置短牵手手臂和长牵手手臂,能够在移动过程中手臂对接,带动移动车站前行,轨道交通车辆侧设置短牵手手臂有利于快速运行,可避免与轨道旁的其他设备、树木等相互接触,可提高安全系数;通过在移动车站侧设置多个连通走廊,有利于上下车乘客的快速通行,可降低轨道交通车辆的负荷,有利于轨道交通车辆的高速运行;通过在连通走廊内设置水平移动电梯,可加快乘客在移动车站与轨道交通车站之间的上下车速度,降低乘客携带行李的负担,缩短上下车时间;通过将移动车站轨道延伸至原有车站站台的前后两个方向,有利于乘客在较长时间内上下车,有利于移动车站的前后移动;通过在移动车站站台的起点和终点设置到位检测装置和缓冲装置,有利于与车站控制系统与轨道交通车辆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在移动车站起点前到起点间设置到位检测装置、车站站台与移动车站终点位置之间设置有出站检测装置,在轨道交通车辆外侧设置感应装置,能够将轨道交通车辆进站、牵手、连通走廊对接与分离、分手信息传递到移动车站控制系统和车站控制系统,两个控制系统分别根据程序进行相应的控制,特别是移动车站控制系统获得信息后会分别进行牵手手臂延伸与收缩、通道走廊延伸与复位,移动车站多个车门的连锁动作,移动车站在起点、车站以及终点之间的往返移动,上下车乘客在移动车站的上下车活动;通过在移动车站内设置隔离车门和通道门,并进行相互间的连锁,可提高移动车站的安全系数,保障乘客的安全。通过利用这种长途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车站,能够减少轨道交通车辆的停车时间,缩短整个里程中的花费时间,减轻乘客的旅途劳累,提高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行效率,保障乘客的工作效率,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图1 移动车站在车站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2 移动车站运行过程中的控制示意图。

标号说明:10-交通车辆轨道、11-进站检测装置、12-出站检测装置、13a-隔离车门一、13b-隔离车门二、20-移动车站轨道、21-到位检测装置、22-缓冲装置、23-长牵手手臂、24a-连通走廊上车门一、24b-连通走廊上车门二、25a-连通走廊下车门一、25b-连通走廊下车门二、26a-移动车站上车门一、26b--移动车站上车门二、27a-移动车站下车门一、27b--移动车站下车门二、28-车站站台、29-移动车站、30-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系统、31-感应装置、34-手动按钮一、35-短牵手手臂传感器、36-连通走廊传感器一、37-轨道交通车辆车门传感器、40-车站控制系统、50-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3-手动按钮二、54-长牵手手臂传感器、55-连通走廊传感器二、56-移动车站隔离车门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的实施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会涉及到多个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均为复杂的系统,会涉及多个方面,在以下的说明中,仅仅将移动车站与轨道交通车辆之间的对接即:牵手和分离:即分手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反馈过程中的过程进行说明,具体的车辆时间、速度以及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等程序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具体涉及。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实施例中需要参照附图,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途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车站,图1 是移动车站在车站的设置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方案包括已有的车站站台28,轨道交通车辆以及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系统30、车站控制系统40,靠近车站站台28一侧设置有与交通车辆轨道10并列的移动车站轨道20,移动车站轨道20上移动设置有由多个车厢构成的移动车站29,轨道交通车辆和/或移动车站29侧设置有牵手手臂和连通走廊,移动车站轨道20延伸至车站站台28的前后两个方向,移动车站29上设置有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与车站控制系统40连接、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与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系统30短暂连接,轨道交通车辆驶入车站站台28前,与移动车站29的牵手手臂及连通走廊连接同时低速运动,乘客通过连通走廊从轨道交通车辆上下车结束后,轨道交通车辆与移动车站29分离。

所述轨道交通车辆与移动车站29相邻一侧设置有相互并列移动的牵手手臂,移动车站29侧设置有长牵手手臂23,轨道交通车辆一侧设置有短牵手手臂,移动车站29侧设置有连通走廊,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车站29一侧设置了四个连通走廊,其中有两个用于轨道交通车辆上车的,两个用于轨道交通车辆下车的门,具体为:连通走廊上车门一24a、连通走廊上车门二24b和连通走廊下车门一25a、连通走廊下车门二25b,另外,为了方便管理,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两个移动车站上车门和两个移动车站下车门,具体为移动车站上车门一26a、移动车站上车门二26b和移动车站下车门一27a、移动车站下车门二27b,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设置移动车站上车门和两个移动车站下车门,为了控制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车站29门口均设置有用于自动控制的检测传感器,轨道交通车辆车门一侧也设置有轨道交通车辆车门传感器37,用于检测轨道交通车辆车门的开关状态,同时会将各个车门的信息反馈至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系统30,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系统30根据开关状态以及按钮开关传递信息,确定轨道交通车辆的行车和停车,为了加快旅客的上下车速度,连通走廊内设置有乘车和下车方向的水平移动的电梯。

所述轨道交通车辆以及移动车站29的牵手手臂和连通走廊连接部设置有连接传感器,移动车站29侧的长牵手手臂23上设置有长牵手手臂传感器54和短牵手手臂传感器35,连通走廊侧设置有连通走廊传感器一36、连通走廊传感器二55,牵手手臂和连通走廊连接或分离时,连接传感器信号反馈至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系统30。

所述移动车站起始位置设置有移动车站到位检测装置21,所述移动车站起点位置之前的交通车辆轨道旁设置有轨道交通车辆进站检测装置11,轨道交通车辆车体外侧设置有与之匹配的感应装置31,移动车站到位检测装置21与进站检测装置11之间通过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相互连接,并与车站控制系统40连接。

所述移动车站终点位置设置有缓冲装置22、车站站台28与移动车站终点位置之间设置有出站检测装置12,出站检测装置12与感应装置31相匹配,出站检测装置12与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连接以及车站控制系统40连接,移动车站29会通过缓冲装置22内设置的分手反馈装置将分手信息反馈至车站控制系统40。

所述移动车站29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上车车厢和下车车厢,上车车厢和下车车厢之间相互连接彼此隔离,上车车厢和下车车厢侧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通走廊,轨道交通车辆车门口和移动车站29车门口设置有手动按钮,分别为轨道交通车辆车门口一侧的手动按钮一34,移动车站29车门口一侧的手动按钮二53,手动按钮一34和手动按钮二53分别和各自的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反馈上下车信息,连通走廊为自动延伸车门,连通走廊连接处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检测连通走廊与轨道交通车辆之间的连接与分离,同时,向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系统30和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反馈信号,具体为连通走廊传感器一36和连通走廊传感器二55,连通走廊传感器一36用于连通走廊上车门一24a和连通走廊上车门二24b,连通走廊传感器二55用于连通走廊下车门一25a和连通走廊下车门二25b。

所述连通走廊与移动车站29车厢之间设置有隔离车门,本实施例中隔离车门为隔离车门一13a、隔离车门二13b、隔离车门上也设置有传感器,具体为:移动车站隔离车门传感器56,移动车站29通过连通走廊与轨道交通车辆车门对接前,隔离车门处于关闭状态,对节后处于开放状态。

所述移动车站车门一侧设置的连通走廊于隔离车门之间相互连锁,两侧车门关闭后,连通走廊返回原位。

以下是本移动车站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具体运行实施例,移动车站的结构如上所述,图2 是移动车站运行过程中的控制示意图,所述移动车站运行方法为:

(1)当轨道交通车辆进站时,车站控制系统40利用现有的通讯联络方式接收到站信息,车站控制系统40接收到信息后,将信息发送至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得到信息后,移动车站29移动至移动车站起始位置,移动车站起始位置设置的移动车站到位检测装置21检测到移动车站到位信息后,会通过车站控制系统40将信息传递到轨道交通车辆进站检测装置11,车辆进站检测装置11会根据信息检测相应的轨道交通车辆的感应装置31;

(2)轨道交通车辆经过进站检测装置11时,与感应装置31相互感应识别,识别无误后,轨道交通车辆侧伸出短牵手手臂,开始减速,进站检测装置11将信息传递到到位检测装置21以及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控制移动车站29伸出长牵手手臂23,长牵手手臂23上设置有长牵手手臂传感器54,同时短牵手手臂上也设置有短牵手手臂传感器35,双方传感器反馈牵手信息,轨道交通车辆与移动车站29之间相互牵手,轨道交通车辆与移动车站29同时前进,在此,可以将轨道交通移动车辆车站作为主动车辆,移动车站29为从动车辆,轨道交通车辆带动移动车站前行,也可以使移动车站29提前启动,当移动车站29与轨道交通车辆到达相同速度时,相互牵手;

(3)当短牵手手臂与长牵手手臂23牵手后,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控制连通走廊沿移动车站29的垂直方向向轨道交通车辆延伸,连通走廊直到与轨道交通车辆门门连接,连接后连通走廊连接部设置的连接传感器将信息分别反馈至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系统30和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轨道交通车辆和移动车站29侧分别打开通往连接走廊的上车和下车车门;

(4)旅客分别通过连通走廊进行轨道交通车辆的上车和下车;

(5)乘客上车和下车结束后,轨道交通车辆乘务员和移动车站29一侧的工作人员及时按下手动按钮,将上下车结束信息分别反馈至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系统30和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控制各自的牵手手臂分手、连通走廊收缩回原位;

(6)当轨道交通车辆的感应装置31经过限位装置时,上下车尚未结束时,轨道交通车辆车门和移动车站车门侧报警,分别强制关闭车门,控制系统会控制牵手手臂分手、连通走廊收缩回原位;

(7)当移动车站29与轨道交通车辆的牵手手臂分离后,分手信息分别反馈至各自的控制系统,移动车站29到达终点后,缓冲装置22内设置的分手反馈装置将信息传递到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移动车站29停止后,反向加速回到车站站台28,旅客从移动车站29转移到车站站台28,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将信息反馈至车站控制系统40;

进一步,所述移动车站29侧打开通往连通走廊的上车和下车车门前,先打开隔离车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轨道交通车辆的轨道靠近车站站台28侧平行设置移动车站轨道20,能够使轨道交通车辆进站后拖动移动车站29同时移动;移动车站29由多节车厢构成,有利于上下车乘客的分离和容纳,有利于乘客提前进入移动车站29,可缩短乘客上下车的时间,降低上下车时集中搬运行李的体力负担,减少乘客的心理紧张情绪;通过在轨道交通车辆和移动车站29相对一侧分别设置短牵手手臂和长牵手手臂23,能够在移动过程中牵手,带动移动车站29前行,在轨道交通车辆侧设置短牵手手臂有利于快速运行,可避免与轨道旁的其他设备、树木等相互接触,可提高安全系数;通过在移动车站29侧设置多个连通走廊,有利于上下车乘客的快速通行,可降低轨道交通车辆的负荷,有利于轨道交通车辆的高速运行;通过在连通走廊内设置水平移动电梯,可加快乘客在移动车站29与轨道交通车站之间的上下车速度,降低乘客携带行李的负担,缩短上下车时间;通过将移动车站轨道20延伸至原有车站站台28的前后两个方向,有利于乘客在较长时间内上下车,有利于移动车站29的前后移动;通过在移动车站29的起点和终点设置到位检测装置21和缓冲装置22,有利于与车站控制系统40与轨道交通车辆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在移动车站29起点前到起点间设置到位检测装置21、车站站台与移动车站终点位置之间设置有出站检测装置12,在轨道交通车辆外侧设置感应装置31,能够将轨道交通车辆进站、牵手、连通走廊对接与分离、分手信息传递到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和车站控制系统40,两个控制系统分别根据程序进行相应的控制,特别是移动车站控制系统50获得信息后会分别进行牵手臂延伸与收缩、通道走廊延伸与复位,移动车站29的多个车门的连锁动作,移动车站29在起点、车站站台以及终点之间的往返移动,上下车乘客在移动车站的上下车活动;通过在移动车站内设置隔离车门和通道门,并进行相互间的连锁,可提高移动车站的安全系数,保障乘客的安全。通过利用这种长途轨道交通车辆的移动车站,能够减少轨道交通车辆的停车时间,缩短整个里程中的花费时间,减少乘客的旅途劳累,提高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行效率,保障各阶层人士的工作效率,节能减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