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行驶电力汽车的道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4664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行驶电力汽车的道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观光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行驶电力汽车的道路。



背景技术:

多数观光车采用蓄电池供电驱动方式,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只需蓄电池充电即可使用,因为电厂大多建于阔别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轻易,也已有了相关技术。观光车蓄电池电力能源获去方式,如煤、核能、水力等。观光车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昼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进步其经济效益,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等长处。观光车使用电池产生动力,环保无污染,有效利用资源。拥有个性化的操控系统,转向灵活,手感舒适,轻便顺畅,驾驶简单,电动可循环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但是,现有的观光车在使用时存在一些弊端,比如:

1、传统的观光车没有车辆位置确定技术,不能够实时监控观光车的具体路径,导致传统的观光车在游客观光过程中速度不变,由于在通过景点与非景点时候速度相同,因此不能够让游客很好的进行观光。

2、由于现有的观光车是在地面上行驶的汽车,行驶路线和轨迹比较随意,不能让游客根据景区的观光设计系统的进行观光,导致游客不能够全面的欣赏到景区的风光。

3、现有的观光车与普通的汽车类似,观光车在旅游景点的路面上行驶,由于传统的观光汽车行驶的位置较低,这样游客在乘坐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观察风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行驶电力汽车的道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行驶电力汽车的道路,包括墩柱、观光窗、电车以及供电装置,所述墩柱包括位于所述墩柱上方的电车承载基座,所述电车承载基座由若干组依次首尾连接的横梁组成,所述墩柱的底部固定埋设在土壤基础内部,且墩柱沿路面均匀分布,所述观光窗底部设置有防护柱,所述观光窗上部设置有顶棚,所述防护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车承载基座的两侧,且所述防护柱相互平行设置,所述防护柱远离观光窗一端固定设置在承载基座上表面两侧,所述电车位于所述观光窗内,所述电车的车身侧面固定设置有车门,所述车门上方设置有观光窗,所述观光窗为透明材料,所述电车承载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耐磨防滑的路面,所述供电装置包括位于沿通道上空架设的接触网和装在电车顶部的受流器组成,所述接触网位于所述观光窗的上方,所述接触网通过受流器与所述电车连接。

优选的,所述观光窗上方设置有射频卡,所述电车的正前方固定设置有读卡器,所述读卡器与所述射频卡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电车承载基座两边的防护柱内部有平的内平板,所述防护柱内部填充有防撞板。

优选的,所述电车通过耐磨防滑的路面在电车承载基座上部行驶。

优选的,所述顶棚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防雨通风口,所述防雨通风口沿所述观光窗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所述防雨通风口由竖直方向的通风管和位于通风管上方的盖板组成,所述盖板与所述通风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管的顶部侧面开设有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墩柱为竖立承重柱,且所述墩柱位于两横梁连接处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电车承载基座为长条形钢筋水泥块。

优选的,所述顶棚为拱形结构,所述顶棚采用强度较高及易制作和成型的材料。

优选的,所述观光窗包括主道和分道,所述分道分别主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观光窗上方设置有射频卡,在电车前端安装有读卡机,可以通过读卡机读取rfid卡片上预设的数据,从而使电车能够通过分析数据结合车辆导航图预存的数据确定所处位置,以及便于控制车速、转向等动作,并把数据经无线电技术传输到控制台,便于控制台追踪电车行驶路径及车速等信息。

2、本发明电车承载基座两边的防护柱内部有平的内平板,可以用于导向,外面设置有防撞护栏,同时可对电车起到保护的作用。

3、本发明电车的上方设置有供电装置,用于驱动电车运动,且供电装置与电车的连接采用裸导线,裸导线方便与受流器接触,能够更好的给电车供电,因此电车不会排放废气,是一种无污染的环保交通工具。

4、本发明观光窗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防雨通风口,防雨通风口能够用于空气流通,使顶棚内部的空气能够与外界大气进行交换,防止污浊空气聚集,同时防止雨水进入。

5、本发明车门上方设置有观光窗,由于顶棚采用强度较高及易制作和成型的材料制造,观光窗为透明材料制造不会阻挡视野,可以方便的为游客提供开阔的视野,提升游客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动行驶电力汽车的道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行驶电力汽车的道路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自动行驶电力汽车的道路防雨通风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自动行驶电力汽车的道路观光窗汇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自动行驶电力汽车的道路观光窗分路示意图。

图中:1-墩柱;2-电车承载基座;3-轨道;4-防护柱;5-防撞板;6-内平板;7-观光窗;71-分道;72-主道;8-顶棚;9-受流器;10-接触网;11-供电装置;12-电车;13-通风孔;14-读卡器;15-防雨通风口;16-射频卡;17-观光窗;18-车门;19-盖板;20-通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行驶电力汽车的道路,包括墩柱1、观光窗7、电车12以及供电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墩柱1包括位于所述墩柱1上方的电车承载基座2,所述电车承载基座2由若干组依次收尾连接的横梁组成,所述墩柱1的底部固定埋设在土壤基础内部,且墩柱1沿路面均匀分布,所述观光窗7底部设置有防护柱4,所述观光窗7上部设置有顶棚8,所述防护柱4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车承载基座2的两侧,且所述防护柱4相互平行设置,所述防护柱4远离观光窗7一端固定设置在承载基座2上表面两侧,所述电车12位于所述观光窗7内,所述电车12的车身侧面固定设置有车门18,所述车门18上方设置有观光窗17,所述观光窗17为透明材料,所述电车承载基座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供所述电车12行驶的路面3,所述供电装置11包括位于沿街道上空架设的接触网10和装在电车12顶部的受流器9组成,所述接触网10位于所述观光窗7的上方,所述接触网10通过受流器9与所述电车12连接。

其中,墩柱1为可选择构件,当本发明设置在平坦地面的时候则不需要使用墩柱1,当需要将轨道3抬高,跨过障碍物的时候则需要使用墩柱1。

本发明所述观光窗7上方设置有射频卡16,所述电车12的正前方固定设置有读卡器14,所述读卡器14与所述射频卡16的位置相对应,射频卡16是一种能够记录相关信息的卡片,由于因为射频卡16每一张记录的信息都是不同的,可以通过读卡器14识别所经过位置的射频卡16的信息,并经过电车12进行分析,便于控制电车12的车速、转向等操作,同时电车12能够通过无线电将电车12所处的位置信息发送到预设的控制台,便于记录电车12所经过的路径和车速等各种信息。

其中,射频卡16优先选择rfid射频卡。

其中,射频卡16与读卡器14通过物联网信号连接,能够实现射频卡16与读卡器14的物物之间的交流。

进一步的,电车12两侧在需要时设置有距离传感器,且距离传感器与内平板6相配合,距离传感器通过感应道路两内侧的内平板6,使车辆按照程序的设定要求,保持与道路两侧的距离,当距离传感器探测到电车12与内平板6之间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的时候,通过电车6控制单元控制电车12降低车速,以及控制电车12转向,以便调节电车12平衡,使得电车12在运行过程中更加安全。

本发明所述电车承载基座2两边的防护柱4内部有平的内平板6,所述防护柱4内部填充有防撞板5,电车承载基座2的两边固定设置有防护柱4可对电车12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防撞板5可以吸收噪音,防止噪音污染。

本发明所述电车12通过轨道3在电车承载基座2上部行驶,由于观光窗采用轨道行驶,使得游客可以乘坐电车12根据轨道的设计对景区进行全面的观光,使得观光效果更好,提升游客观光体验。

本发明所述顶棚8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防雨通风口15,所述防雨通风口15沿所述观光窗7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所述防雨通风口15由竖直方向的通风管20和位于通风管20上方的盖板19组成,所述盖板19与所述通风管2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管20的顶部侧面开设有通风孔13,防雨通风口15用于空气流通,同时防止雨水进入。

本发明所述墩柱1为竖立承重柱,且所述墩柱1位于两横梁连接处的下方,墩柱1用于对电车承载基座2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电车承载基座2为长条形钢筋水泥块。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顶棚8为拱形结构,所述顶棚8采用钢化玻璃,顶棚8可以与电车12的车身相互配合,使得观光窗7外形美观,同时可以方便采光,提升游客的使用感受。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观光窗7包括主道72和分道71,所述分道71分别主道72连接,由主道72向分道71运动可以起到分路的作用,使得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前往不同的地方,由分道71向主道运动可以使不同路线的电车12汇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