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车钩用翻盖机构及电气车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5516发布日期:2018-11-16 23:0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车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车钩用翻盖机构及电气车钩。

背景技术

电气车钩是实现相邻列车之间电气信号连通的装置。电气车钩上安装有防护盖及翻盖机构,在不工作时,翻盖机构带动防护盖关闭,而在当动车组重联时,翻盖机构带动防护盖打开,以进行相邻列车间电气组件的连接。现有的电气车钩用翻盖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防护盖开闭时只有翻转动作的翻盖机构,另一种是包含移动和转动两个动作的翻盖机构。

中国发明专利cn104494632a公开了一种包含移动和转动两个动作的翻盖机构,包括护盖组件,护盖组件为两个,护盖组件分别安装在壳体的两侧,并且护盖组件分别与支架组件和转轴活动配合,支架组件上形成一个凹槽,在凹槽的上边缘安装有上滚轮,在凹槽的下边缘安装有下滚轮,护盖组件上安装有轴销,轴销上设有涡簧和把手,把手与下滚轮形成活动配合,把手上设有用于与转轴相互配合的转轴安装孔,涡簧上设有挡板,挡板与上滚轮形成活动配合,电气车钩连挂时,转轴带动防护盖前移后再实现防护盖的翻转,电气车钩不工作时,防护盖先落下,转轴再带动防护盖后移使防护盖与钩体扣合。上述翻盖机构相对于只有翻转动作的翻盖机构,对电气接头的密封性能较好。

然而,上述翻盖机构由于转轴的移动和防护盖的翻转需要两个驱动点分别驱动完成,即需要两个驱动点约束其自由度,因此一方面在翻转过程中容易造成卡滞现象,从而使得翻盖效率低下,进而严重影响了电气车钩的正常连挂,另一方面,使得结构复杂,并且制造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翻盖机构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提高翻盖过程的可靠性,并且结构简单的电气车钩用翻盖机构,以及应用该电气车钩用翻盖机构的电气车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气车钩用翻盖机构,用于安装在电气车钩的钩体上,包括防护盖,还包括可在钩体上转动的转动臂,转动臂具有转动轴、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转动轴的两侧方,第一连接部与防护盖可转动连接,防护盖上对应于第二连接部开设有槽道,槽道为圆弧形,槽道与转动轴同轴,第二连接部与槽道配合连接,以沿槽道往复运动;还包括可与电气车钩相对运动的挡件,挡件对应于第二连接部设置,以在当电气车钩伸出时与第二连接部接触并带动第二连接部自滑槽的一端移动至滑槽的另一端;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与防护盖连接,以对防护盖施加使防护盖向闭合方向转动的力。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圆柱状,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转动臂固定连接,防护盖与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以在第一连接部上转动,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转动臂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槽道滑动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伸缩弹簧,弹性件的一端为可与钩体可转动连接的支撑端,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盖可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动轴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转动轴间的距离。

一种电气车钩,包括翻盖机构,所述翻盖机构为如上所述的电气车钩用翻盖机构;电气车钩还包括钩体,所述转动轴设置于钩体上,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防护盖与钩体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臂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臂分别设置于所述钩体的两侧,所述槽道、所述挡件及所述弹性件对应于转动臂均设置有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钩体具有限位块,限位块对应于所述防护盖设置,以在当电气车钩伸出的过程中与防护盖接触并限制所述弹性件带动防护盖的转动,同时在当所述第二连接部自所述槽道的一端移动至槽道的另一端后,与防护盖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电气车钩用翻盖机构只需要位于挡件与第二连接部间的一个驱动点,即可实现对防护盖的推移及翻转操作,从而相对于现有的翻盖机构,一方面能够避免防护盖翻盖运动过程中发生卡滞的现象,提高了翻盖运动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翻盖的效率,另一方面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2、在防护盖打开或关闭时,转动臂转动趋势与防护盖的转动趋势一致,从而使得翻盖机构只需要用一个弹性件即可同时提供翻盖的转动和平动拉力,简化了零件数量,进而简化了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气车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电气车钩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当防护盖向前推移动作完成时电气车钩的状态图;

图5为图3中当防护盖完全打开时电气车钩的状态图;

以上各图中:1、防护壳;2、转动臂;3、转动轴;4、第一连接部;5、第二连接部;6、槽道;7、挡件;8、弹性件;9、钩体;1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至图5,一种电气车钩用翻盖机构,用于安装在电气车钩的钩体上,其包括防护盖1,防护盖1在当电气车钩不连挂时对电气触头进行防护,而在当电气车钩伸出时做翻盖运动,以实现相邻列车间电气触头的对接,针对防护盖1的形状及构造,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固在此不做赘述;本发明电气车钩用翻盖机构为了提高防护盖1翻盖运动的可靠性,其还包括可在钩体上转动的转动臂2,可与电气车钩相对运动的挡件7,以及弹性件8,其中,转动臂2具有转动轴3、第一连接部4及第二连接部5,转动轴3用于与电气车钩的钩体可转动连接,以实现转动臂2的转动,第一连接部4及第二连接部5分别位于转动轴3的两侧方,以分别相绕转动轴3的轴线转动,第一连接部4与防护盖1可转动连接,以在带动防护盖1绕转动轴3的轴线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得防护盖1具备绕第一连接部4转动的自由度,防护盖1上对应于第二连接部5开设有槽道6,槽道6为圆弧形,槽道6与转动轴3同轴,第二连接部5与槽道6配合连接(例如滑动配合连接或者滚动配合连接),以沿槽道6往复运动;挡件7相对于电气车钩固定设置,例如,使用时将挡件7固定设置于机械车钩上,以此使得挡件7不随电气车钩的伸缩而运动,挡件7对应于第二连接部5设置,以在当电气车钩伸出时与第二连接部5接触并带动第二连接部5自滑槽6的一端移动至滑槽6的另一端,过程中,由电气车钩钩体的现有结构决定了,防护盖1绕第一连接部4相对翻盖运动方向反向的运动是受限制的,因此挡件7与第二连接部5的接触,能够带动防护盖1在电气车钩钩体上做近似平移的运动;弹性件8与防护盖1连接,以对防护盖1施加使防护盖1向闭合方向转动的力。

基于上述,本发明电气车钩用翻盖机构通过设置转动臂2、挡件7及弹性件8,并且在防护盖1上开设有滑槽6,在当电气车钩伸出时,在挡件7的阻挡下,带动转动臂2转动,继而使得第一连接部4带动防护盖1向电气车钩伸出的方向移动,继而在当第二连接部5自滑槽6的一端移动至滑槽6的另一端后,转动臂2在挡件7的阻挡下带动防护盖1绕转动轴3的轴线做同步转动,继而完成防护盖1的翻盖运动,因此本发明电气车钩用翻盖机构只需要位于挡件7与第二连接部5间的一个驱动点,即可实现对防护盖1的推移及翻转操作,从而相对于现有的翻盖机构,一方面能够避免防护盖1翻盖运动过程中发生卡滞的现象,提高了翻盖运动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翻盖的效率,另一方面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此外,防护盖1打开或关闭时,转动臂2转动趋势与防护盖1的转动趋势一致,从而使得翻盖机构只需要用一个弹性件8即可同时提供翻盖的转动和平动拉力,简化了零件数量,进而简化了结构。

如图1至图5所示,转动臂2优选为板状,第一连接部4及第二连接部5均优选为圆柱状,挡件7优选为倒l形杆,挡件7位于转动臂2的左侧方,挡件7的右上端与第二连接部5接触,在电气车钩处于非连挂状态下,第一连接部4位于转动轴3的左上方,第二连接部5位于转动轴3的右下方,防护盖1对应于第一连接部4开设有通孔,第一连接部4的一端与转动臂2固定连接,防护盖1通过通孔套接于第一连接部4的另一端外部,以实现与第一连接部4的可转动连接,继而实现在第一连接部4上的转动,第二连接部5的一端与转动臂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5的另一端与槽道6的左端相切接触,并与槽道6滑动配合连接;另外,第一连接部4与转动轴3间的距离优选为小于第二连接部5与转动轴3间的距离。

继续如图1至图5所示,弹性件8优选为伸缩弹簧,弹性件8的一端为可与钩体可转动连接的支撑端,弹性件8的另一端位于第一连接部的右下方,并与防护盖1可转动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弹性件8,可以实现在当防护盖1闭合后,使得防护盖1所受的拉力近乎垂直于电气车钩前板,从而使得防护盖1与电气车钩牵绊的贴合更加紧密,进而提高了对电气车钩的密封性。

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气车钩,其包括翻盖机构,该翻盖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气车钩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另外,电气车钩还包括钩体9,转动轴3设置于钩体9上,弹性件8连接于防护盖1与钩体9之间。

基于上述,本发明电气车钩通过设置上述翻盖机构,一方面能够避免防护盖翻盖运动过程中发生卡滞的现象,提高了翻盖运动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翻盖的效率,更进而提高了电气连挂的效率,另一方面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优选的,如图1所示,转动臂2为两个,两个转动臂2分别设置于钩体9的两侧,槽道6、挡件7及弹性件8对应于转动臂2均设置有两个,以此能够提高防护盖1运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如图1至图5所示,钩体9具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位于防护盖1的下方,限位块10对应于防护盖1设置,以在当电气车钩伸出的过程中与防护盖1接触并限制弹性件8带动防护盖1的转动,同时在当第二连接部5自槽道6的一端移动至槽道6的另一端后,与防护盖1分离,从而使得防护盖1能够绕转动轴3的轴线翻转。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下面以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就本发明电气车钩的翻盖运动做具体的说明:

如图3所示,电气车钩伸出时,挡件7处于静止状态,第二连接部5在受挡件7的阻挡下,沿着槽道6自左向右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接部5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部4顺时针转动,继而带动防护盖1向左运动,防护盖1由于不会在弹性件8的拉力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会随着第一连接部4向左前移,直至防护盖1超过限位块10的限位范围,如图4所示,此时第二连接部5位于槽道6的最右端;

如图4和图5所示,电气车钩继续伸出,转动臂2继续转动,防护盖1随着转动臂2沿转动轴3的轴线同步转动,直至防护盖1完全打开为止;

如图5所示,电气车钩缩回时,在弹性件8的作用下,防护盖逆时针转动,带动转动臂2逆时针转动,过程中第二连接部5始终位于槽道6的最右端,直至防护盖1运动至图4所示的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当防护盖2转动至图4所示的位置时,由于限位块10的限位,防护盖1不能再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随着电气车钩的机械缩回,转动臂2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连接部4带动防护盖1向右移动,直至防护盖1与电气车钩前板完全闭合为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